于外而言,人生的成功富足、光鲜亮丽,这些东西可以长长久久吗?于内而言,修行过程中的工程进展、显化感应值得贪恋骄矜吗?在功成名遂之时懂得激流勇退,在造化圆满之时能够虚怀若谷,这才是看透了天地造化的枢机,才能符合天道的自然。
第九章 持盈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看下一段,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揣摩、揣度、臆测都算是揣,用尽心思也是揣。就看它是吉义还是凶义。锐,尖尖的、突出的,比喻为人事,我们可以比喻为站上顶峰的;比喻为成就,是在成就的巅峰的,都可以类比。用尽心思,终于站上了巅峰,但这个巅峰的顶上不可能保有太久的时光。
所以说,揣而锐之,你已经追求好久了,你已经揣摩很久了,你已经用尽心思很久了,有一天你终于拿到了。要了解这个极致它是不可长保的,它也许可以有一瞬间,它没有办法保存多久的,像丢一个球,丢到很高很高,打一个全垒打的棒球,到最高点要不要下来呀?这个最高点是很短暂的,下来的时间是比较久的,对不对?
看《淮南子》的这一段:白公胜得荆国,不能以府库分人。白公率兵打仗,把荆国打下来了,然后府库里面的货财全部都占为己有了,不能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他下面的臣进来就跟他说: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说我们无缘无故打人家国家,虽然把它给打败了,府库的财我们也都拿了,可是算义还是不义?这是不义呀!然后拿了又不犒赏三军,也不布施,把府库里面的宝藏拿出来布施给百姓,让百姓得一些恩惠,也没有,全部都放在自己的口袋,也没说什么。他说,患必至矣!大家的心会不会慢慢开始产生很多的声音出来呀?还是会的。
不能予人,不若焚之,毋令人害我!他说,那你既然不分给人,要不然这样,我们把它给烧了,烧给大家看,起码也证明我们没有拿,对不对?如果大家怀疑都是你一个人拿,那这个事情好不好?是很不好啦!不如心胸磊落说:好吧,我们这些上一代的不义之财,我们都烧了吧。这样大家还蛮坦荡的,不要让人家想要来夺取我们的这些不义之财,而横生一些要谋害我们的念头。
白公弗听也。他觉得可惜呀。作为一个国君有没有钱?很有钱,很有钱还要去打别人,那只是更多钱,对不对?更多钱还是很有钱,跟还没有打人之前很有钱,在我们的感觉还是很有钱嘛,对不对?那你多那么多的金银财宝到底要做什么?他还不满足,他弗听。
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日而禽白公。最后白公有没有什么好下场啊?没有,叶公一进来的时候跟他作风完全不一样,把府库财统统拿出来,统统散出去,然后再率领这些得到好处的人攻打他,这白公哪有可能会打胜仗。所以十九天的时间就把白公给打下来了。
夫国非其有也,而欲有之,可谓至贪也。这样的人贪不贪?非常贪,贪这么大,有时候一个小偷只是偷个几十块,偷一个小小的珠玉,我们就说他好贪,那偷国的人算不算贪?那是天下最大的贪呐!不能为人,又无以自为,可谓至愚矣!又不能发散府库财来加惠百姓,也不能为自己想想下一步到底怎样才能平安,这个人算不算聪明?是很不聪明的。
譬白公之啬也,何以异于枭之爱其子也?枭爱他的子,一直养他的子,养大的时候那个子怎么样?就把他给吃了。枭人人最为痛恨的就是因为他有这样的一个不良行为,这个小的慢慢长大会把父母给吃了。他去养这个府库财,把它养养养,养到府库大了,最后被谁给吃了?等于是被府库给吃了,因为别人是为了觊觎他的府库财来打他嘛,等于也是被府库给吃了一样的。
故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所以“持而盈之”,已经很满了,用尽心机,终于得到最高、最好的成就,站上了最高的那一点,但你要了解,它是不可能很长久的,要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自古以来,你翻翻历史,所有的为政者一直犯这个错误的,不知道几千几万对不对?实在不是很聪明。
但是这整个道书所写的,是在讲外面的人事,还是讲内在的修为?主要是在讲内在的修为,我们还是回到身内来谈谈:
从进功上面来说,不期盼某种功程,比如说开关过窍等等的进展,或是种种神机的显化,或什么样仙佛的感应,若我执出现,则骄矜莫名。禅修民族我实在是碰很多了,他在什么时候有观世音的显现,说了什么话,什么时候有哪吒的什么显现,有没有?去哪里看到了前一世的什么面貌。然后还有同学说:“我还看过你下一世的面貌。”这种在脸上显现的一种骄纵、有得的那个味道极为浓厚,任何人跟他讲什么也很难再契入,这一种都是算“持而盈之”,都是算“揣而锐之”。
不知古仙云,顶上有光犹是幻,修到顶上发光,人家都看得到,他说这毕竟只是现象;云生足下未为仙,说走到哪都有云气跟着他,像列子,可以十五日御气而行、不着地的哦!他可以泠然善也,御气而行,十五日才坠地,还未为仙,不足为奇的。此皆幻景,心莫受他,不要被它扰乱了;但行功夫,休证效验,修行就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现在的人修行,到哪里都在找效验,对不对?不再讲说我的基础、马步功夫是什么,像练功夫一样,要不要蹲马步?那些基本功夫到底是什么?没有人找这些。怎么样快速让我能够有所感应,怎么样快速让我有好感受,怎么样快速让我尝到一点甜蜜的、静谧的感觉,怎么样让我做梦很美,对不对?然后有仙佛的感觉,静坐的时候闻到满室的檀香,不都是这样吗? 而修者竟因循不出,自失性真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自古仙佛不断地交代,不断地剔破,但我们不断地再重犯,不如其已。
再看下一句,金玉满堂,莫知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说金玉满堂之后,终归还是后人的,前人田地后人收。你积聚了很多,最后是交给谁?说,算是交给我子孙,可是子孙拿去做什么事?你仔细给他看看我们的社会,包括古代的历史文案都给他翻出来看,很有钱很有钱,留了很多金山银山给子孙的,最后子孙都在干嘛?通通拿去糟蹋,败坏你的德性,对不对?大半都这样,富不过三代,贫也不过三代。
所以金玉满堂,没有能够守的,终归是后人的,没有人能够守得了的。富贵且骄傲的人,必定为自己留下很深的祸殃,因为人家嫉妒你,又要觊觎你的钱财的话,那你所留下的祸殃可就大了。“自遗其咎”的遗就是留下来。
对修行来说,尽管我们证到了很多很多的修行成效,例如说丹经道书里记载的结圣胎、产仙童等等,或三花聚、五气朝,或天雷响、地雷鸣等等,这也确有这些功夫存在的,仍然不能对这些现象有任何的贪爱或执着,一生贪执,魔障便入心田,造化立即转向,这个都是咎由自取、自殃。
好比我们种一棵树,你给它种在地里面,然后它就进行它的造化,它的本性就展开。你如果不给它种在土里呢,它的本性不能伸开,功能显现不出来。你一直给它种在盆栽里,它也许永远不开花,它也不会结果。
那当它触碰到大地的时候,它的性可以展开,然后它日日行它的造化。我们如果把树木种到土里之后,所产生的内在所有变化,把它形容成修行的话,那就是它的功程。到什么样的火候开花,是有一定的,到什么样的火候会结果,这也是有一定的。它内在必定产生莫大的变化,一直到它脱胎换骨,延续更多的新生命出来,这个就是所谓的造化的所在。
这个树无知无识,所以开花的时候不会欣喜若狂,不会骄矜莫名,对不对?开花是果吗?那个差很远的,对吧?果出来,那个蒂如果不稳,那个果还是会坠地,还是未成熟,还是会坠地,它坠了地,还没有新生命,因为它还没有成熟,对不对?所以中间都是充满着荆棘的,充满着危机的,大风一刮,它就有可能掉落了。
但人如果类比一棵树,我们可没有那么幸运,原因是在于你有一丁点的内在造化所得的时候。通常的人骄矜莫名,连眼神上都看得到,你就可以知道他内在的心动荡有多激烈,他内在的贪执有多深,那么也就可以证明他内在的本性、他的气血被扭曲、转弯有几度,这都是可以了然于掌的。
所以万物虽然无知无识,反而有略微高于我们一筹的地方,我们为万物之灵,也太灵了,太灵、灵到怎么样?我们会用一些小小的动荡、小小的七情,就会来欺瞒我们的本性,这也正是我们最弱的一个地方。
所以我们刚刚是把金玉满堂比喻什么呢?内在的所有的丰富的收获,当然它也可以是外在的收获,它也可以是内在的收获,这些都可以的。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从字意上来说,在功成名遂之时,懂得急流勇退,毫无锐气,这个才能够符合天道的自然,也才真正懂得天的造化之理,看透了天地造化的枢机。怎么样才不会让你受伤呢?你就会看得懂,看尽万物所有的消消长长、生生灭灭。翻开古往今来所有的历史,你给他看一看,就知道怎么样才不会让你受伤呢?就是“功成名遂身退”,急流勇退。
就像是刘伯温辅佐了朱元璋成功之后,也不晓得跑去哪里了,所以他的清名永远都留在世间。如果他一直待在那里,一直做,一直做,然后做到下面的小人非得把他挖下来不可,可能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会差很远很远的,这就是所谓的急流勇退之道。
对于修为而言,修道在人,行道在天,在节节的功程圆满之时,确有这个功程的,没有功程是没有前进的。从修行的第一天开始,我们总以为在修行,三十年之后来检验,你发生什么?内在发生什么?毫无发生啊!那就是等于没有在前进。
你说,我这三十年脾气好一点,脾气好一点,比较会觉悟的人入道三天,就已经脾气很好了,对吧?你说我曾经经验过静坐两小时里面非常非常静谧,丝毫没有什么起心动念,那个打瞌睡的人也经验到了,所以比他进步在哪里?
如果只是一个心,心念是一刹那可以改变的东西。一个最新的新手,他一刹那也可以改变得跟你现在的宁静一样。你说我现在非常满足,一个婴儿的满足远远超过于你。你的进步到底在哪里?必内在有造化真实地发生。
像一个蛋,二十八天变为鸡,假如我们把蛋比喻为人,鸡比喻为佛,这二十八天蛋壳里面发生什么事啊?要不要有事情发生?非常激烈。说没有发生事情?你想象成如来佛坐在树下六年,一坐上去是一个蛋,六年后是一只鸡,我们这样来比喻的话,这六年内,他的色身,看起来如如不动的色身内,发生什么事?这就是所谓的节节的功程,确有其事的。但这些功程圆满之时,虚怀若谷,毫无骄矜,成者任其自成而已,不必把我们得得失失的心牵涉进入其间。
我们看张全一怎么说:太虚是我,先空其身,其身既空,天地亦空。天地既空,太空亦空。空无所空,乃是真空。说太虚是我,把内在比喻为太虚,太虚里面不是没有东西,太虚里面是很多东西,对不对?有山河大地,有风雨云雾,太虚。
但是太虚跟里面的东西是不分别的、不贪的、不嗔的,只是任其发生。所以先空其身,就把自己的身比喻为太虚,内在在修为之初,就要奠定这个基础,不论发生什么,只是看着,你只是经验着,任其自来,任其自去。其身既空,是说对他的内在所发生的一切,已经没有任何的造作,没有贪执,没有取舍,不跟它挂碍。
天地亦空,身内既空,外在的事物也只不过是跟它因应而已。天地之间的任何事事物物、来来往往,只不过是该因应就因应,然后过往就烟消云散了,如此而已。
天地既空,太空亦空。空无所空。空无所空的意思是跟空是相反的,它是有东西的,空无所空的。什么东西在你眼前,它都是一个空,它本来是空,因为它本来跟你是没有挂碍的,这才是真空,空里面有个真。
所以《金刚经》里面谈到了第十八章一体同观,说谈到有没有肉眼否?答案是什么?有啊!须菩提回答是有;说有没有慧眼否?答案是有啊!是确定有的,他因经历真空得证的东西,确定是有的;有没有佛眼否?五眼六通有没有?要确定是有的。不因各种的成就堕诸有,而内心跟这个成就之间得得失失、起起落落,这个就叫做真空。真也发生了,空也存在了。
什么是空?两不挂碍,叫做空;不是两个都不在才叫空。你得先修正这个字在修行上的意义,跟你在日常生活所碰到的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走进房间说,你看这房间空空的,然后空空的意思就是窗帘也没有,窗户也没有,椅子也没有,人也没有,对不对?什么都没有,然后你就说它是空空的。
但修行的空不是这样。打开里面什么都有,但没有一样是可以来左右我的,没有一样可以挂碍我的,那个是真也在、空也在的当下。我们先了解这一层的意义。
这个就是第九章持盈章,它所要教导给我们的东西:东西是可以满,可以多,可以有,但是心境怎么样?要放空,要放下,要放无,要随其自在,不跟它产生任何的攀附。这是第九章持盈章所要交代给我们的一些人生道理。
再次学习这一集,人生可以拥有很多,但是外在要惜福,要懂得布施,内在要放空,放下
天地间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受伤? 功成名遂身退,急流勇退!👍
感恩!20210121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30628
东西是可以满,可以有,可以多,但心境要放下,要放空,要放无,要随其自在 人生修行都当如此
不应贪求,一贪便入魔考,走本性相反的路线。差点着了道,还好学了这集。
要好好认识自己本性,原来和天地都有生生不息的气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张讲师讲的道德经太棒了
感恩讲师传道授业解惑
人生可以追求很多东西,可以有,可以满, 可是要有虚怀若谷的心境,要放下,要放空,要放无。 对内在的修行更是如此,要不跟任何效验产生攀附,就像太虚一样。 这个太虚的心境值得好好体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