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充分调动感官,提高细节描写的吸引力

7.充分调动*************

00:00
14:51

今天我要给你讲讲作文的细节描写怎样才能有吸引力

我最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声音是有味道的》,这篇文章写得很棒。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了应该怎样叫人起床,他是这样写的:

唤人起床,得找个美妙的环境过渡。最好的起床铃声依我所见,是这样的:土豆牛肉汤被炖到闷闷的咕嘟咕嘟声;烧肉酱抹在煎肉上的滋啦啦声;油条在油锅里膨胀的滋呖呖声;炒饭、虾仁和蛋花在锅里翻腾的沙啦啦声;甜酒倒在杯子里的颠儿颠儿趸趸声;嚼碎蒜香肝酱脆面包的喀喇喇声……这些声音听久了,人会忍不住一骨碌翻身起来,声音是有味道的。

这段文字很有画面感,很有创意吧?听完了这段文字,勾出你的馋虫了吗?你有没有要流口水的感觉呢?你有想起床的意愿吗?反正我看到的时候,是觉得应该一骨碌就起床的,尤其是甜酒倒在杯子里的颠儿颠儿趸趸那个声音,就好像这一切都发生在你的眼前。

为什么这段文字会有这样的魔力呢?就是因为作者用了对声音的细节描写,通过听觉来传递味觉的感受,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无论是塑造人物,还是叙述情节、交代环境,老师总会告诉你,一定要有细节。但是,把细节写好的确不容易。要么是没有细节可写,要么就是细节写得看起来琐碎空洞。那对于细节应该怎么去捕捉呢?注意啦,下面我就来给你讲一讲。捕捉就是要打开自己的五大感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这跟佛家所说的六根清净的“六根”很像,佛家所说的“六根”,就是这五大感官再加一个“意念”的“意”字,“意”对应的其实就是我们的认识能力。如果说眼、耳、鼻、舌、身对应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那这个“意”对应的就是幻觉,或者说是联想和想象。那接下来,我就从五感和意来具体给你讲一讲,怎么进行细节描写。

首先,我来给你讲讲视觉在作文中的应用。

先给你举个例子,鲁迅在《故乡》这篇文章里面写少年闰土的时候,他是这样写的: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里都有什么颜色呢?天空是深蓝的,月亮是金黄的,还有碧绿的西瓜,然后闰土身上的银项圈和手里的钢叉也会非常显眼,整个色彩非常鲜亮、明朗。所以,你也会觉得这个时候的闰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勇敢的少年。但是等写到中年闰土的时候,他就变了。鲁迅先生是这样写的: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你看,这个时候的闰土,紫色的圆脸变成灰黄,被生活压榨的形象就已经出来了。然后他的眼睛是通红的,那种劳累、疲惫也出来了。所以,前后这么一比较,你就会去思考,到底是什么让中年闰土发生了这个变化。

其实这些视觉描写就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用什么样的色彩,什么样的人物心理,用什么样的色彩。这些都需要你对生活进行认真的观察和体验。

下面我再给你讲讲如何运用听觉描写。

提到听觉,可能你想到的就是音质、音色,或者是整个声音的抑扬顿挫。最典型的例子当然是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音乐的那一段已经流传千古了。下面我就带你一起看一下,它整个乐曲推进的节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低声进入,然后慢慢地开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一直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时候,实际上乐曲到这一部分,就进入到了一个小高潮,紧接着就往下转,“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然后一直压到最低点,“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接下来这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声音几乎快要消失了。可是后面出现的这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可以说让整个曲子进入到高潮。再然后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让曲子在高潮部分收住,收住之后是什么呢?没错,就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是不是觉得余音绕梁啊?这段文字中音乐的节奏感非常好,当然了,你不可能一下子就写出这么高水准的听觉描写,但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你也可以用自己对声音的捕捉,来营造所需要的特定氛围。比如,我有个学生写自己对声音的感受,他是这么写的:

亦或是人类的生活,里面的声音不也是真实的?纸张摩擦的撕裂声,时不时有人抽一下鼻子——原来天气转凉了,楼外朗朗诵读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同桌奋笔疾书时笔尖与薄薄的纸面接触、划过的吱啦声,坏掉的灯管噼啪作响……它们环绕着你,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真实,告诉你——你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

然而,声音又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你听见过的耳鸣、幻听,那都是不存在的,仅仅是你的一介想象,或一时的脑内存混乱而已。你闭上眼睛,听见他向你说出期待已久的话语,听见她美好的声音,表达对你的思慕,但睁开眼后,一切声音又随之消散,所看见的仅是一面空白的天花板上悬着盏孤独的吊灯。

听完这段描写,你肯定也会觉得,这个学生笔下的世界也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那种真实感和虚幻感都非常强烈。

我再来给你举一个例子,有个学生写自己暑假的生活状态,也是用声音来描述的,那是炎热的夏日,一个静静的午后的状态。他是这样写的:

也许整个下午,我就是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模模糊糊间,可以听到姥姥在洗衣服了,水哗哗地冲击着脸盆,又挤出许多泡沫。不一会儿,有一勺油淋在鲜红的水煮肉片上,噼啪作响,干脆地爆裂着。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事情是再清楚不过的。就是这些或激烈或舒缓的声音,填充了我那时单调又温暖的生活。

他说的单调就是,周围的人都在各忙各的,没有人理他,但是在他看来,所谓的温暖呢,就是因为这些声音的存在,因为有了这些声音,他才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这就是一种独特的由声音带来的生命体验,让读者读起来的时候,也会感觉非常美好。

视觉和听觉我们讲完了,下面我就要给你讲讲,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味觉、触觉、嗅觉和幻觉应该怎么运用了。

还是先给你讲例子。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中,就这样写过:“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你看,他就是用各种感官去感受雨的存在。一般我们觉得,雨就是看,就是听,但是余光中先生说,要去嗅要去闻,甚至要去舔。那嗅嗅、闻闻和舔舔,就是嗅觉和味觉,这种感官我们很少主动用它们来认识和描写事物;但在这里就使用到了这几种感官。

鲁迅先生在《社戏》这篇文章里,有一段描写自己在看社戏的路途当中的情景,他是这么写的: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这一段里,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是嗅觉;夹杂在水汽中扑面而来的水汽,这是触觉;月色朦胧,连山起伏,这是视觉;然后听到了歌吹,这是听觉;接着写料想远处是戏台或者是渔火,心也跟着沉静,要弥散在夜气里,这里就是幻觉,也就是联想和想象了。

通过这段文字来看,其实在任何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都会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幻觉等各种感官,它们能让你更好地对物质世界进行判断!

下面我就教你如何具体运用各种感官描写来写作文了。

首先呢,你要先找一张照片,可以是你自己拍的,也可以是别人给你拍的。然后你去回忆一下,拍这张照片当时的情景。可以分下面四个层次来想。

第一个层次是观察照片,包括照片的色彩、结构等等,也就是照片直观呈现给你的东西。

第二个层次呢,需要你努力去回忆当时的情景,包括天气、气温、湿度,或者胳膊露在外面的时候那种触觉感受,然后再努力去回忆周围的人在做什么,在说什么,你和其他人之间有没有对视,有没有对话,然后你现在回忆起来,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会让你产生哪些联想。

第三个层次,你现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看看自己的心情怎样。

第四个层次,在你捕捉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之后,再转回去构想当时的情境。

最后,你只需要把自己还能回忆起来,或者构想起来的那些部分,把它们写下来。我希望你去试一试,让自己美好的瞬间变成优美的文字。

好了,今天这节课我希望你有三点收获。第一点就是观察外面世界的时候,自己对于各种感官的调动,要有意识,要有主动性。第二点是作文的细节描写中,一定不要忘了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幻觉这些感官体验,变成你的内容亮点。但是要特别注意,所有的感官调动,其实应该是冲着写作中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去的,不要单纯为了加内容而写。第三点是,学会训练自己运用各种感官去写作文。

最后,给你一个小任务,请你找一段感官调动比较充分的文字,写几句自己对文段的分析,并分享给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60548akwj

    宝藏!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