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集 诊法-问而知之谓之工(上)

第119集 诊法-问而知之谓之工(上)

00:00
18:12


如何找到潘毅老师:①购买本课程《中医文化必修课》②正安答摩景天微信号【damotiaoli】,发送数字666 ,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潘毅老师也会进群答疑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这一讲我们讲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不少人看不起问诊,认为它不能像脉诊一样显本事。这里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诊断病证是为了「显」,还是为了全面精确地掌握相关资料?



其实问诊在四诊中占有重要地位。会问的话,从问诊中获取的病情资料可以做到比较全面,甚至可以做到精细。



比如患者的自觉症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诊治经过、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其他三诊都不容易取代。



通过问诊还可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及所思所想等,便于给患者针对性较强的解释及心理疏导,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问诊之得,重在会问。不会问的人,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知所谓;会问的人,可以根据自己圆通无碍的中医理论步步进迫,终获所得。



问诊水平的高低除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关外,还与问诊的方法密切相关。问诊时,不应泛泛而问,而应重点突出,又详尽全面,同时边问边辨,问辨结合。


 

比如:头痛是病人的主诉,如果仅仅是「头痛」两字,就只能大概定位在头而不能定性,也不能准确定出经络所在部位。



因此询问过程,就须有目的地多环节提示,以获取更多可资判断的信息。



比如问头痛的性质,若头痛绵绵,时痛时止,延续较久,一般判断为虚。但属于什么虚,还要进一步提示,让病人回答:



若头脑有发空的感觉,多为肾精虚,因为肾藏精生髓通于脑,这是脑髓空虚之象;



若其痛在劳神后加重,多为血虚不能上荣于脑所致,因神志活动所耗主要是血;



若为劳力后头痛加剧,则气虚清阳不升的头痛居多,这是根据「劳则气耗」而知;



若具有气虚头痛之征,它的痛又有冷的感觉,则为阳虚头痛,因气属阳,「阳虚则寒」。



如果单纯从头部症状还未能准确判断是什么证,那么,就该有指引性地再询问兼证。



比如初判为气虚头痛,但还不太确定,就应该继续追问有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以助辨识。



而实性头痛又有另外的表现,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如果想精确定位,就要重点询问头的何部疼痛。



若头痛连项背,为太阳经头痛;



痛在前额或连眉棱等处,为阳明经头痛;



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为少阳经头痛。



这是以经脉循行为据。

 





这里不是规范的上问诊课,所以不会按照教材的顺序,来罗列问诊的项目跟注意事项。



这两讲只是介绍临床比较常见的一些问诊内容。



一、问寒热



寒,指患者自觉怕冷的感觉,临床有恶寒、恶风、畏寒这几种不同的情况。



恶寒指患者感觉怕冷,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不能完全缓解,这种感觉一般是临时性的居多;



恶风指患者遇风觉凉,避之则缓,较恶寒为轻;



畏寒指患者感觉怕冷,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这种感觉是一贯性的居多。



热即发热,除指体温高于正常外,还包括体温正常,但患者自觉全身或某一局部发热,如五心烦热。



寒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两方面。



机体阴阳失调时,阳盛则实热,阴盛则实寒;阴虚则虚热,阳虚则虚寒。

 


问寒热应首先询问患者有无怕冷或发热的症状。



如有寒热症状,则应进一步询问寒热出现的时间、轻重、持续时间及其有关兼症等。



临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四个类型。



1.恶寒发热



指患者恶寒与发热同时存在,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外感病中,六淫之邪侵袭肌表,正气奋起抗邪,邪正相争于表。由于感受邪气的性质不同,寒热症状的轻重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  恶寒重,发热轻



多属外感寒邪所致的表寒证。



因寒为阴邪,寒邪袭表,所以恶寒重,而寒性收引,腠理关闭,人体的阳气被憋在体内出不来,郁而化热,所以会有发热。但由于这不是人体阳气的真正增多了,所以发热不会重。



②  发热重,恶寒轻



多为外感热邪所致表热证。



因热为阳邪,阳盛则热,所以见发热重。那为什么会恶寒呢?发烧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出汗,一出汗毛孔松了,所以就易有轻度的恶寒或者恶风感。



③  发热轻而恶风



多为外感风邪所致的伤风表证。



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袭表,使腠理疏松,容易出汗,一出汗毛孔疏松,就容易有恶风的感觉。由于毛孔开张,人体的阳气趋向于体表,所以容易产生轻度的发热。



外感病症,判断寒热,或者判断是风还是寒,一个重要的参考就是看他有汗还是无汗。



假如是外感寒邪,寒性收引,腠理关闭,是没有汗的。



假如是感受风邪,风性开泄,是有汗的。



假如是外感热邪,热迫津液,多半会有汗,但也有可能热憋在体内。不向外发散的时候,汗就未必会有。这个时候就得看兼证,外感热邪,还会有口喝、舌红、咽肿痛、脉浮数等热象以供与外感寒邪及风邪作鉴别诊断。



外感表证的寒热轻重,除与病邪性质有关外,还与邪正的盛衰密切相关。



邪气盛,正气也足时,恶寒发热皆较重;



邪轻正虚者,恶寒发热均较轻。



2.但寒不热



指患者只感觉怕冷而不觉发热的症状,多见于里寒证。根据发病急缓与病程长短,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①  新病有寒冷感:多见于寒邪直接侵袭脏腑者。如患者突感怕冷,伴局部冷痛,喜温拒按等,属里实寒证。



②  久病畏寒:指患者经常畏寒肢冷,或局部有冷感,喜温,喜按,属里虚寒证,也就是阳虚,形体或局部失于温煦所致。


 

3.但热不寒



指患者只感发热,而不觉怕冷,多见于里热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  壮热:指患者高热(体温39℃以上),持续不退。



多因外邪入里,邪正相搏,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属里实热证。



②  潮热:指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者。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a.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注意:阴虚则热,多表现为低热。为什么阴虚的热是在中午和晚上加重的?



因为中午之后人体的阳气进到了阴分,也就是进到了里面,阴虚则阳相对偏多,现在阳气进到了里面,被阴裹住了,所以就感觉里面的热更分明了。



而且这里热是从里向外蒸发的感觉,所以,这种潮热,又被形容为「骨蒸潮热」,就是觉得这个热好像是从骨头向外慢慢蒸发出来的感觉。



当然,阴虚是阴液减少,所以一般也会伴随口干、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这种伤阴的表现。



b.湿温潮热:指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不觉热,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午后尤甚,见于湿温病。






这里又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湿温的热会下午或晚上加重?



我们来看看它的原理,湿温无非是湿与热两种病邪搅在一起了。



好了,早上的时候是阳气分布在体表,热容易发散出去,所以这个时候的热一般不会加重。



但到了中午之后,阳气开始进入阴分,也就是进到里面,而湿属阴,此时阴在外而阳在内,湿就在外面把这个热包裹住,被包裹住的热在里面,就郁而再化热。这就将原来的热加重了。



再由于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以就出现身热不扬。



当然,这时如果想要判断得更清晰,再参考兼证,比如兼见舌红苔黄腻,小便黄短,大便溏臭,这一系列湿热表现,那么诊断就会更笃定。



这里特别提醒:在南方感冒发烧中湿温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南方碰到感冒发烧,尤其要注意一下它的发热时段是不是中午或是晚上加重。



假如是,那么,就兼看其他的舌象、脉象以及全身其他表现,看看是不是湿温这个病。



这个再提示一点,除了湿温,只要体内有什么病理邪气,憋住了,而导致的发热,往往也是下午或晚上加重,比如食滞发热、瘀血发热,气郁发热等等,



c.阳明潮热:在《伤寒论》里面叫做阳明腑实证,假如用脏腑辨证是大肠实热证。由于它的发热时段牵涉到十二地支时辰与人体的经络、脏腑各自相配的一些比较复杂的讲解,所以这里就不作展开。



③微热:指热势不高,一般不超过38℃,或仅自觉发热,体温不高。



一般来说,微热者的发热时间比较长,多属内伤疾患所致,按病机可分为气虚发热、阴虚发热、气郁发热、瘀血发热等。



其中的阴虚发热、气郁发热、瘀血发热都有午后加重的特征,判断要点是看看他们兼有的是阴虚表现、气郁表现还是瘀血表现而定。



而气虚发热倒是有个特征叫做「遇劳即发」,即劳累后容易出现发热,或者本来就有发热,劳累后会加重,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劳则气耗」,气一耗损亏虚,气虚了,就有点类似气体稀少了,就上浮、就外散而表现为发热。  

 


4.寒热往来



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发作,是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为进退的病理反应。临床常见于半表半里证。



为什么是半表半里证?我们可以通过复习刚才的内容来理解半表半里这个位置。



我们看啊,恶寒与发热同时见到,是表证。



只有寒,没有热,是里寒证;只有热,没有寒,是里热证。那说明什么呢?说明寒或者是热,单独见到,就是里证。



现在寒热往来,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发作,也就说一阵恶寒,一阵发热,它既不是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所以不是表证;它也不是只寒不热,或者只热不寒,所以也不属里证。



既然不在表,也不在里,那么它就在半表半里。



这个证在《伤寒论》里面叫做少阳证,为什么叫少阳证?这里牵涉到伤寒六经辨证里很专业的理论,在这里是不够时间展开的,所以就不做进一步展开了。



(本集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苏叶学医记

    有机会能跟着潘毅老师学习就好啦

  • 听友89245992

  • 微雨燕飞_o5

    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