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2:陆建德 | 跑出美国的冒险家

《老人与海》2:陆建德 | 跑出美国的冒险家

00:00
23:49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陆建德。我今天要给你讲的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海明威——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


我先稍微介绍一下海明威。海明威在中国名气是非常大的,《老人与海》我们老早就翻译进来了,早在1962年就由吴劳先生翻译成中文。所以很多中国的读者、包括像我这样年龄的读者,都是非常熟悉这部作品的。


海明威出生于1899年,在1961年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寿命不长,一共才活了62岁。海明威他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这一点跟一般的中国人是不太一样的,他从来没有什么长命百岁的这种想法。他到晚年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写作不太顺畅,认为自己的创作精力在慢慢地走向衰败,这给他造成极大的痛苦,所以他最终像他的父辈一样开枪自杀,结束了紧张而艰苦的写作生活。当时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吊唁他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所以这么有影响力的一位硬汉派作家,到底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


在欧美国家,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周游世界,然后来接受人生的种种挑战。他们并不是说一定要读什么大学,然后等到毕业再找一个好工作,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冒险”在英语文化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海明威在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冒险。他非常钟爱西班牙斗牛,认为它是一种艺术,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斗牛是唯一一种使艺术家处于死亡威胁之中的艺术”。


在《死在午后》这部作品中海明威对斗牛做了极为详尽而深入的描写。海明威曾经说过西班牙是他自己最喜欢的国家,而对西班牙的这种感情极有可能就是来源于他对西班牙斗牛的热衷。你可以去找来《死在午后》和《危险的夏天》这两部作品读一读,这两本小说是你了解西班牙斗牛和海明威个性的绝佳资料。


当然一个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对他的影响往往是深层次的,同时也是不易被察觉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海明威就作为一个义务兵参战了,他的工作是驾驶救护车。在参战的过程里面,他看到了大量的战争场景。而且他自己是开救护车的,必定要与伤者、死者打交道,所以战争对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后来他在20年代的时候发表过几部作品,比如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等,都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小说的背景。


这里我要补充一点,1929年出版的《永别了,武器》,曾两度被改编成电影《战地春梦》。1932年由派拉蒙公司拍摄了第一版的电影,该版的导演还于次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提名;1957年上映了第二版的改编电影。这部电影早在1949年之前就在中国放映过,很多人都很喜欢的。


说到与中国的关系,还不仅仅是引进一部电影这么简单的事情,海明威与中国还有着不小的缘分呢!


海明威在2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出名,喜欢冒险的他不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了三四十年代,他甚至在抗战爆发以后来到中国。当时他是和他的第三任记者妻子玛莎·盖尔霍恩应《柯里尔》杂志周刊的请求,一起去的重庆。据说这趟远东之行也算是他们的蜜月旅行。


那个时候的海明威刚刚因为《丧钟为谁而鸣》的电影版权而得到10万美元的支票,虽然这位冒险家对古老、神秘的中国非常向往,但一夜暴富的他对当时中国国内恶劣的生活环境是有着强烈不满的。他们这对拥有巨大名誉的夫妇作为访问中国的美国记者,自然受到了蒋介石的破格欢迎,在共进午餐时,甚至是宋美龄亲自给他们当了翻译。


海明威在中国的时候,接触过当时抗战军队的一些将军。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一些将军招待他,拿出很多酒请他喝。海明威个子很高大的,我估计他的体重大概是在200斤或者200斤以上。他喝酒的本事也很大,他后来说到,那些将军本来是想把他灌醉的,结果他们自己先醉了,他是巍然不动。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们不太知道,但是我们也从中可以看出海明威他是有一点英雄气概的。另外,除了到中国来,作为记者来采访,他还到非洲去打狮子,他一直是喜欢各种各样的冒险,喜欢接受人生的挑战。


和你说了这么多海明威的事迹,你觉得他对战争是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在海明威早期的作品里面,我们会看到有大量的战争场景,但是他跟一些左翼作家、左翼艺术家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他是持着反对战争的立场。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长期生活在巴黎,他最有名的画就叫《格尔尼卡》,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这幅画讲的就是西班牙的内战,那个时候我们知道西班牙有一个独裁者,叫弗朗哥,他率领的右翼国民军与左翼共和政府军正在激战当中。在弗朗哥的请求下,19374月,德国纳粹飞机密集轰炸了格尔尼卡。


当时在格尔尼卡这个非军事重镇的地方,大规模的空袭使得一千多名无辜平民丧生,目的仅仅是为了震慑共和政府军,打击他们的心理防线。当时身在法国的毕加索一得知这一惨剧,就立即用画笔控诉法西斯的残酷暴行,他仅用了4、5天的时间便完成了第一版草稿。


海明威曾经对西班牙的内战予以极大的关注。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在整个欧洲有大量的左翼作家,专门从自己的国家赶到西班牙去,和共和派一起参加内战,站在共和派的一边。海明威他是跟这一些进步作家在一起的。所以海明威他是有着反对战争的这么一种基本的立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苏联、在东欧、在中国,他都被认为是一位有着进步思想的作家。这是因为他早期的作品里面,经常有一种谴责战争的这种姿态,他就觉得人在无缘无故地死去,今天死那个人,后天死这个人,然后再下去可能就是轮到自己了。所以他这种反战的立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很多进步人士的欢迎,所以在中国他也是很有名气的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有点焦虑,他焦虑什么呢?


他总是担心再也写不出能够吸引读者的作品。后来熬了几个年头,终于写出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名字就叫《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实际上是一个中篇小说,它最初是于1953年发表在生活杂志上,英文叫“life”,中文名叫“生活”,或者叫“人生”都可以。




这个杂志在美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小说一登载在这本杂志上,马上就在全美国出名了。而这个杂志的销路也一下子猛增。据我所知,好像是卖出了几百万份。很快,这部作品又出了一个单行本,出了单行本以后立即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


所以海明威是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奖,而获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一本在《生活》杂志上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从此之后,海明威就是进入了世界文学的殿堂,而《老人与海》也变成了全世界各国都知道的一本名著。


我在讲这部作品之前,还要稍微介绍一点历史背景。我们现在都知道,古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古巴原来曾经很长时间是美国的殖民地,后来有了政权,也是基本上听命于美国的。直到1960前后,古巴出现了革命运动,后来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带领下取得了独立。独立以后,古巴跟苏联等这些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都是特别紧密的,当然跟我们国家也是紧密的。


但是在古巴独立之前,跟美国关系特别紧密,所以有很多美国人喜欢在古巴生活。我们看一下地图,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它那里有一些群岛,key west。从那些岛然后再往南,很快就到古巴了。


所以原来很多美国人喜欢生活在古巴,因为古巴相对来说生活不是很昂贵,而且不必花很多钱就可以买到非常好的别墅。海明威在古巴就是有别墅的,叫“瞭望山庄”,这是他同上文提到的第三任妻子玛莎结婚时买下的庄园。这栋在古巴哈瓦那的海明威故居——维西亚小庄园,已经于1962年——就是海明威去世的当年,被古巴政府改为海明威博物馆。


在这之前,海明威在那里生活了22年,他对当地的渔民有着非常具体细致的了解,他了解渔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捕鱼,了解他们的出海,了解他们大大小小的捕鱼船。这对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来说是一个先决条件。我们现在经常说作家要深入生活,海明威就是一个绝对深入生活的作家。所以在看小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提到各种各样的鱼,其实这些是有根据的。


中国是个农耕国家,我们生活里面较为熟悉的是老百姓怎么样种地,但我们对于海洋、航海是非常陌生的。在我们的文学传统里面,航海的著作不是很多,除非比如说像《镜花缘》这样的幻想性的作品。但是在世界文学里面,海洋是一个重大的主题。从古希腊开始,海洋文化对整个世界来说就是特别重要的一方面。


既然海洋文化如此重要,那么西方文学当中都有哪些作品是关于航海的呢?


看英美文学,冒险故事或者是海洋故事、船上的生活,这种作品就多极了。在英国文学中,其实从小说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有海洋的故事,比如说《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而美国文学跟英国文学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19世纪美国文学里面有一部特别经典的名著,它的地位绝对不在《老人与海》之下。


那就是麦尔维尔的“Moby Dick”。我们中文把它翻译成《白鲸》,鲸鱼的鲸,它就是讲美国的一条捕鲸船,一定要把叫MobyDick这个名字的一条白鲸捕到,所以整个过程里面有大量的惊心动魄的细节。这也是跟海洋有关的文学作品。


除了英美文学,法国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海洋、航海的作品。比如凡尔纳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等。


既然在欧美世界里面,航海是特别重要的主题,那么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实际上也是继承了这样的传统,是和美国文学里面航海主题的一个呼应,与《白鲸》成为美国航海文学中的双壁。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有原型的。海明威在一战以后移居古巴,结识了一位名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老渔民,他们后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出海捕鱼。而《老人与海》就是根据他的这位渔民好朋友的亲身经历所写成的。这位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渔民活了104岁,直到2002年的1月份才去世。


好,我刚才介绍了海明威他的生平和他的作品,我希望大家有机会的话去买一本他的小说,读一读,深入地了解他。不熟悉海明威的作品,还称不上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我给大家留一个问题,海明威的战争小说有一些什么特点? 跟我们的战争小说是有何不同?然后我还建议大家想一想,怎么样看待英雄?我们原来写战争题材的时候也有一些英雄主义,但是海明威的英雄主义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英雄最终总是打了胜仗,我们看一看海明威的英雄,他打胜仗了吗?


我们的英雄一般都是浓眉大眼的年轻人,但是我们怎么看待老年?老年能不能出英雄?海明威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下一期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


我是陆建德,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19614zaap

    喜欢,陆老师的声音

    西风东土7 回复 @1519614zaap: 同感

  • 眭遇而安

    海明威祖籍美国迈阿密,与古巴一海之隔,和古巴领袖卡斯特罗关系很好,在古巴首都有他的一座别墅,现在变成海明威博物馆了。海明威还有一部写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书,叫:乞力马扎罗的雪

    默默的羽毛 回复 @眭遇而安: 太阳照常升起 永别了武器

  • 1377980jiak

    这幅名画我在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看过!

  • 13964395qtz

    很喜欢陆老师的声音,温暖明亮。感恩!

  • 沉睡就是在睡觉

    喜欢听老师的文学课给人很温暖很人文关怀主义的感觉

  • 鹿鱼_4i

    读过小说,听老师讲解,理解更深刻。

  • 带泪看花

    我看到《格尔尼卡》是在马德里的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当时介绍说这幅画是他们的镇馆之宝

  • TfGetTion

    音乐声太大了,讲名著重点是内容 失望!!!!

  • 吃饱了睡觉觉_XF

    陆老师思路清晰,旁征博引,很适合没有读过原著的人来听。

  • 小修读书

    感恩陆老师!讲得太好了,有激情有深度有力量。文学是能救赎人的,老人不朽,永不言败的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