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陆建德。
刚刚我给你朗读的这一段话是选自王小波对《老人与海》的感悟。我想即便你没有认真读过这本书,也大概听说过它。今天就由我带着你一起领略一下《老人与海》的魅力所在。
在上一讲里面我介绍了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海明威他的生平和创作,以及他在中国大致上的接受情况。我也提到了《老人与海》早在1962年就翻译成中文,进入我们的图书市场。下面我要转入正题,跟你讲一讲《老人与海》的具体内容。
《老人与海》这本书里的人物,除了主人公圣地亚哥,还有谁呢?
小说里面主人公当然是古巴老渔民圣地亚哥。但是这部作品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配角,那就是圣地亚哥的忘年交——小男孩马诺林。这个小男孩,也是住在渔村的,他曾经跟着圣地亚哥一起出海捕鱼。但是老人接连84天,一条鱼也没有捕到。马诺林的父母认为老人运气不好,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从那个时候起,圣地亚哥就只有一个人干活。每天早晨他划着小船到有大鱼出没的墨西哥湾流去,而晚上他又总是两手空空地回来。孩子每次见到老人空船而归,心里非常难受,总要帮他拿拿东西。靠着小男孩的救济,他才能勉强吃顿饱饭。他对老人有一种深深的敬意和同情。
小说具体发生的那一天,老人又出海了。但是这一次他是一个人出海,跑的比较远,因为出海越远的话,能钓到的鱼也就越大。虽然出远海会有种种的风险,但这一点老人并不怕,他似乎有着作者海明威一般的冒险精神,在古巴那一代的湾流里面,他非常熟悉海水的情况,知道什么时候该出去、什么时候该回家。因为如果掌握不好时机的话,可能就是有出无归。
渔民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捕到大鱼,但是通常情况下,他们出去整整一天,往往钓不到一条大鱼。显然这次出海,运气也不能算是好的,老人在海上漂流了整整一天,却仍然毫无所获。这种时候老渔民还是笑眯眯的,虽然有点失望,但是依然乐观。
那个年代的渔民们出海钓鱼,并不是像现在这样拉网的。我们现在的渔轮出海去打鱼的话,用得都是大的渔网,然后拖在后面,捕鱼就成了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老人只有一只小小的帆船,没有大的渔网,那么他是怎么样捕鱼的呢?
他主要是用钓饵。就是有一个鱼钩,鱼钩上面有一条小鱼,然后这个鱼钩扎在绳子上,绳子固定在船的一头,这样的鱼钩可能有好几个,分别垂在不同的深度,然后他就在海上划船,飘啊飘,慢慢等着鱼上钩。
海边的渔民都想钓大鱼。这位老人他也总是觉得好像有一条大鱼在等着他,他要去钓大鱼。而钓大鱼也同样需要大的鱼饵,这里的鱼饵经常是沙丁鱼或者青花鱼等等。在老人心里,十磅重的鱼才算是很好的鱼饵。每一条鱼线也都像一支铅笔那么粗,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老人心目中的大鱼得有多大。
就在他以为又将一无所获地回家的时候,他发现鱼钩被触动了。然后他就慢慢地跟着鱼走,他知道鱼已经上钩了,就等着鱼把钓饵深深地吞下去,然后他再捕捞这条鱼,把握就更大。但是这一次老人遇到了一个特殊的情况,他碰到了一条鱼,非常厉害,是一条巨大的马林鱼。
海明威对海里各种各样的鱼都非常熟悉,所以他描写老人捕鱼的时候,也写到各种鱼类的一些特性,也包括水母、玳瑁、海豚等等。但是我们一般的读者对马林鱼不是很熟悉。这种鱼一般都有着形如茅钩、边缘却粗糙如砂纸的尖嘴,尾巴的大小和形状都像一把锋利的大镰刀。文中的那条马林鱼超大,最终在小说的结尾,我们知道这条马林鱼它从头到尾长达18英尺,五米多的光景,比老人的船还要大。我开一个玩笑,姚明是2米20厘米多,就是两个姚明叠在一起,还没有那条鱼那么高,而且这条鱼这么长,你想想它大概得有多重?老人他在捕鱼的时候估计了一下,觉得这条鱼大概有1400斤重。所以老人开始的时候是不动声色地坐在船上,他把钓饵的绳子一点点放出去,让鱼放纵地在海面下快速地往前游。
老人意识到这是一场艰巨的战斗。因为这是一条大鱼,困难的地方在于最终怎么样来驯服它,把它绑在船边,然后顺利地回到岸边,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极其地艰难。
说到这里,你有意识到,这时老人的处境是有多么艰难吗?
起初,老人是十分害怕大鱼往下沉的,他甚至感谢上帝,保佑这条鱼是往前游,而不是往下沉。而且一根鱼线同时连接了大鱼和老人,老人十分害怕触动鱼线,惊走了大鱼。所以他喝水、吃东西都是要小心翼翼地才行。从中午钓到鱼开始,一整夜都跟着鱼往前走,夜里冷了,老人就用晒干了的盖鱼饵箱的袋子围在身上,靠在船头,找了一个没那么难受的姿势,就这么坚持着。
这么久的时间里,老人几乎是不能动的,但是他的思想没有停滞。这时候老人还在想着棒球赛,希望捕鱼的时候要是有个收音机该多好,他还希望小男孩可以在他身边,帮帮他。不仅如此,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里面,圣地亚哥还有一些回忆。有一次,他曾经在某一个渔港,跟一个力气很大的人比手劲。扳腕子的两个人势均力敌,不吃不喝的两条硬汉在桌的两边坐着,坚持了大半天以后,老人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种耐力不是我们一般的人所能想象的。
老人这一次钓到马林鱼,面临的挑战要比扳腕子更加地艰巨,等待的时间也不只是大半天。在小说的描述当中,你可以看出来老人把大鱼当做了旗鼓相当的对手,判断它的大小、特性,甚至开始揣测大鱼的心理活动。想象着这一条大鱼的模样,回忆原来和小男孩一起钓到马林鱼的情形。那时候老人捕捞了一只母的马林鱼,而公的马林鱼一直在船边徘徊留连,最后见老人已经开始清理鱼线和鱼叉,公鱼才望了母鱼最后一眼,随后便扎入了深水当中。老人回想到这里,觉得这是在鱼身上所见过的最悲哀的事情了。
不知不觉天快要破晓了,他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咬住了后边的其中一个鱼饵,为了不打扰那条上钩的大鱼,老人用刀割断了其他的鱼线,即便这样会损失惨重,他也觉得不如一条大鱼的价值重要。
后来大鱼猛地动了一下,如果当时他没坐稳,或者没有快速地放线的话,那么老人很可能已经被大鱼拖下水去了。大鱼动起来的时候,老人的双手还要紧紧地抓住绳索,所以皮肉就被割伤了。这还是在开始真正地与大鱼搏斗之前,老人就已经伤痕累累。所以一位老人孤立无援地与一条一千多斤的大鱼厮杀,是非常危险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远海中,乘着一只小船,去钓一条二百斤的鱼,我估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放弃。更何况,在远海中,你脚下的船还随时有倾覆的可能。
但是如果你也像老人一样坚持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捕获千斤重的大鱼呢?
海明威他自己是一条汉子,他也知道一般到了一种极端的场景,耐力是真正的决胜的因素。所以他开始休息整顿,有时候甚至会打个盹,然后再吃一点生的鱼肉。他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但却让大鱼继续拖着这条船,耗费体力。最终那条鱼越来越累,变得比较听话,也不再跳出海面了。其实这时候老人才稍微觉得安全一点,因为大鱼如果跳出海面,掉在渔船上,这个渔船就要倾覆了,那就是非常危险的情况。
在这个较量的过程中,老人同情这条大鱼,甚至把它当做朋友,他觉得大鱼有高贵的自尊,没有任何人配得上来吃这条鱼。但是他需要鱼肉,最终他终于等到了大鱼忍耐不住的那一刻,大鱼在离老人大概三十米的水面浮了上来。它在阳光下露出尾巴,呈现出淡淡的紫色,非常的美丽。这时候,大鱼开始靠近渔船,老人拿起船上的鱼叉,向鱼身上的要害部位刺去,刺到之后,它就开始慢慢地静下来了。
因为渔船盛不下这条大鱼,所以老人在鱼死了以后,把它固定在船的一侧。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条鲨鱼,这条鲨鱼咬掉了大概四十磅的鱼肉。老人用自己的鱼叉赶着这个鲨鱼,但是当鱼叉刺向一条鲨鱼的时候,这个鱼叉拔不出来了,鱼叉和鲨鱼一起沉入了海里。但是他杀死了那条鲨鱼。这个时候老人说出了最经典的那句话:“但人并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永远不能够被打败。”
我们知道,鲨鱼是群居动物,来了一条鲨鱼之后,循着马林鱼的鲜血,慢慢的,鲨鱼越来越多,现在所有的鲨鱼都一起来吃咬这条马林鱼。他就用他的桨打鲨鱼,但是用尽了所有的办法,他还不能赶走鲨鱼。就这样,在驾驶着帆船回到渔村的路上,马林鱼一点一点被鲨鱼吃光了。
所以老人这次捕鱼极其艰难,用了三天两夜的时间。我们可以想一下他一共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最终却没有捕到任何东西。他是空手而归的,而且带回来的这个鱼骨头没有任何用途。但是老人最终还是捕到了这条鱼,他心里是骄傲的。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海明威写这个小说,他想展示的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老人在整个捕鱼的过程中,那种绝不屈服的精神。他想告诉我们,人是可以被打败的,但是他在精神上是不屈服的。
所以,我觉得这部小说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海明威他非常熟悉捕鱼的所有细节,对古巴海上的情况事无巨细,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勇敢的老渔夫形象。老渔夫捕鱼我觉得已经超出了生存的意义,最终他通过一无所获的这个过程,向读者、向世界证明了,实际上人身上有一种精神是永远不可战胜的,这种精神是不能在物质意义上来讨论的。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出版以后,全世界一片喝彩之声。很少有作家能如此精彩地处理一个渔民的捕鱼经历。所以这是一部非常杰出的小说,我觉得我有幸在喜马拉雅的平台上与大家分享这部小说,实在是太荣幸了。刚才讲的是这部小说的基本情节,我要给你留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无解。
我的问题就是,老人圣地亚哥,他钓鱼的行为是不是值得呢?
下一讲我会介绍一下创作的基本的特点和小说里面一些重要的元素,所以这一讲我们就结束了。
我是陆建德,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这说明挨饿可以长寿😄
这部小说读过三次,每次都被深深震撼。每当自己心生懒念时,就想想这位坚强努力的老渔民。 老人这样捕鱼值不值得? 从结果看不值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冒着生命危险,最后一无所获。但是,开头老渔民无法预料结果,尽全力去做、坚持,无论结果如何。
这张专辑太好听了,反复听反复听。总能找到灵魂的碰撞点。
读过这本书,老人最后带着几乎成为骨架的大鱼回到了岸上……
“老人钓鱼的行为是不是值得?”我也一直都在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从钓鱼然后去市场卖钱这个立场来说,不值得,但是从“老人”的立场,他既然如此做了,那就是值得的。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的过去所限定的。我没有“老人”那样的经历,我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但是我当下做的事值得吗?也许拿出来讨论的话,一样会众说纷纭。而我坚定地认为是值得的。这不正像“老人”一样吗?
值得
值得
非常喜陆老师。
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不太一样的,有些事情一些人会觉得做不做无所谓,但是有些人觉得如果自己不做这件事,会遗憾终生,即便明知道是失败。但能因为失败就不做么?不能啊,跨出那一步对于自己个人来说就是一次超越,而这个超越只要自己懂得!所以,没有必要讨论值不值,每个人评判的标准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