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取消对待,归于实相(一)

103.取消对待,归于实相(一)

00:00
13:18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通过前面几讲的分析介绍,我们已经对《心经》中所涉及到的十二支因缘说有一定的掌握了。


下面一句“无苦集灭道”,其中的“苦集灭道”也是佛祖最初时期,对他的弟子们谆谆教诲的四圣谛。实际上这就是十二支因缘的一个归纳总结,也是原始佛教教义的大纲,用来解释宇宙现象。结合十二支因缘的流转门而言,无明、行、爱、取、有,就被称为集谛,意思就是召感、招集,就是一切烦恼惑业能够招集三世苦果,而其它各支就是苦谛,比如喜欢生气,自然人缘就不好。如果都转了,那就断除了苦的根本——是欲爱的寂灭,道谛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命等等可以超脱苦、集。苦与集、灭与道就是世间和出世间的两种因果。


一般而言,这个四圣谛是有三个层次的表述,也就是“三转十二行相”,转就是的意思,表示布法,第一个层次就是初转,初转叫示转,向众弟子指示——说此是苦、集……什么什么的道理;二转是劝转,就是劝导,你应该知道,所以叫“应遍知苦谛”;三转是证转,证就是已经知道了,而且是遍知,遍知和知道还是有一点点不同的,遍知强调了知道这是一个普遍性的真理,所以,证转就是指“已遍知(甚至已经修习了)苦真理”。四圣谛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支因缘一样,都是涵盖三界的宇宙知识,所以也可以分为观欲界四谛的智慧--法智,观色界、无色界四谛的智慧--类智,可见,在四圣谛的角度看,深部的识也是要净化的。


但是为什么又说“空中无苦集灭道”,实际上这里已经贯通了大乘教法,包括大乘的密乘教法:因集而苦,因道而灭,三界内外有多少相就有多少四谛的差别相,都是一种生灭现象,但是当我们看到无论迷、悟的因果,都是空性的,生灭即不生不灭,那么,是不是就“无苦集灭道”啦?到最后就是要取消对待,迷与悟都归于实相。


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净其意,是名佛教”,以前我们曾经说过,大家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非常熟悉,但是,可能不知道佛法的核心在于“自净其意”,也就是心灵的净化,而这三句合在一起,其实,就是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这里的善,到底是怎么样的善?


从前面所说的取消对待,迷与悟都归于实相来说,实际上这个善,就不是一般意义的善,而是超越了对待的这样一种境界,那么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善呢?在我们中国汉传密宗,把它叫作“极终善性的善”,因为只有这样的善,才能够帮助我们通往最终的涅槃境界。


我们可以通过以前曾经分享的生命的轮转,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轮回中很重要的一个生命阶段叫中阴身。狭义而言就是这一期生命结束,到下一期生命开始。中阴身也就是包裹着业的佛性、灵性。《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有讲到中阴身如何在六道之间变换形态,随着业力的牵引,中阴身处于混沌而黑暗的中阴时空,犹如我们的心念时刻变化,瞬息间地出入各种中阴时空,而佛菩萨的灵性时空相位,则是超越了这种混沌、黑暗,是与之相反的,是光明时空中的光明境界。


但是,也有更广义的中阴时空的概念。


在佛经《大智度论》中有一个故事:


讲一位大圣佛祖的比丘弟子,他修行达到四禅的时候,就产生了增上慢。增上慢我们都知道,就是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没证到,但是却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阿罗汉的境界,所以以此自我倨傲,开始懈怠了。结果当他的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他的境界中呈现了“四禅中阴相”。所谓四禅境界,是心无所依,泯然凝寂,一心在定。就好像明镜无波湛然,而照万像皆现,善巧照了分明。并由此定而生发真无漏。有些外道也是可以达到这个第四禅的,如果对于宇宙规律的宗旨不明白,以为入这个定就应该要直灭其心,变成把无想定误当作了涅槃,这就错了。但是显然,这位比丘因为实际上没有证到嘛,他误以为四禅就应该是这样--什么都没有的境界,所以,他这时候顿时就觉得:啊呀,哪有什么涅槃!佛欺骗了我啊!当然实际上是他自己搞错了喽,那么就因为这一念邪见,顿时他离开了四禅的境界,因为嗔恨进入了“阿鼻泥犁中阴相”,进入了地狱中阴。


解释一下这里讲的四禅噢,从初禅到第四禅,是色界四个依次提升的禅定境界,一般我们讲欲界为散,色界为禅,无色界为定。但是相对于散而言,色界的禅和无色界的定又都可以称为定,但是如果色界与无色界相对而言,那么,色界的禅定是定慧均等,而无色界的禅定,相微细,而定多慧少。我们只要了解了这些就可以了,因为在缺乏实修经验的时候,做过多的介绍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阴身和中阴时空不止是我们原来说过的死生之间的这样一种,而是有着各种不同种类,比如这一段中就出现了第四禅的中阴时空和地狱的中阴时空。其它的,佛经中还可以看到,“天中阴”、“色界中阴”、“欲界菩萨中阴”、“欲界余众生中阴”、“四禅中阴”、“人(道)中阴”、“畜生中阴”、“饿鬼中阴”、“光音中阴”、“有想无想中阴”、“遍净中阴”等等,甚至还有“梦中阴”“光明中阴”……真可谓无量中阴!如果大家能找到《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就会在这本佛经里看到这些名相。


那我们看刚才的故事,从见到四禅中阴,到见地狱中阴相,到堕入阿鼻地狱。这里有一个过程,从一个时空:也就是四禅的时空,再到地狱的时空,中间还有一个“预演”:就是地狱中阴相的预演,这就好像我们以前讲的照片印出来以前的显影:隐态世界的预演,然后就真的堕入了地狱时空。这就是神识的时空易位,其实是说明:中阴从一个时空到另外一个时空,反应的是一种生命个体的主导部份也就是神识,在宇宙的时空中“相位”的转移。


这些中阴时空的境界,从佛经来看,它是由各种善恶业的原因造成的,所以讲“中阴二种:一善业果,二恶业果。因善业故得善觉观,因恶业故得恶觉观。” 这里的善觉观,讲的就是如同这位比丘“见有四禅中阴相来”,见到四禅中阴这个好相,恶觉——就是“见阿鼻泥犁中阴相”。


到底为什么这位比丘最后结局会这样,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大家也可以先思考一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ears2史

    到底什么是神识,是六识的深度本体么?亦或是所谓的灵性

    师红长老 回复 @ears2史: 神识通俗来讲就是人的心灵,6识是其中的一种作用。灵性遍布法界,是精神和物质的共同源头。你再仔佃听课,里面都讲了。

  • 课程助理之一

    学习了如何才是断苦的根本,谢谢长老教导

    师红长老 回复 @课程助理之一:

  • 1332507piwk

    感恩 長老分享聖密法理!

    师红长老 回复 @1332507piwk:

  • 1333853uvzm

    非常感谢 师红长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佛教深邃的法理,受益匪浅!

  •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到底是怎么样的善? 从前面所说的取消对待,迷与悟都归于实相来说,实际上这个善,就不是一般意义的善,而是超越了对待的这样一种境界,那么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善呢?在我们中国汉传密宗,把它叫作“极终善性的善”,因为只有这样的善,才能够帮助我们通往最终的涅槃境界。

  • 1811586lypu

    怎么音效变差了。

  • 意境映相

    一般而言,这个四圣谛是有三个层次的表述,也就是“三转十二行相”,转就是的意思,表示布法,第一个层次就是初转,初转叫示转,向众弟子指示——说此是苦、集……什么什么的道理;二转是劝转,就是劝导,你应该知道,所以叫“应遍知苦谛”;三转是证转,证就是已经知道了,而且是遍知,遍知和知道还是有一点点不同的,遍知强调了知道这是一个普遍性的真理,所以,证转就是指“已遍知(甚至已经修习了)苦真理”。四圣谛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支因缘一样,都是涵盖三界的宇宙知识,所以也可以分为观欲界四谛的智慧--法智,观色界、无色界四谛的智慧--类智,可见,在四圣谛的角度看,深部的识也是要净化的。

  •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中阴从一个时空到另外一个时空,反应的是一种生命个体的主导部份也就是神识,在宇宙的时空中“相位”的转移。谢谢师红长老讲解什么是中阴时空,什么是神识在宇宙时空的相位转移。🌹❤️🙏

  • 大祥天下

    学习

  • 大祥天下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