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吴钩 | 中国的第一支专业消防队(女声)

6.4 吴钩 | 中国的第一支专业消防队(女声)

00:00
12:54

世界变幻莫测,历史教你选择。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和喜马拉雅共同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节目。


我们今天讲述的内容是中国的第一支专业消防队。上次我们介绍了宋朝的城市公园,宋朝的每一个城市,都建造了公园,供市民游玩,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中国是到了晚清时候才在租界里出现了城市公园。今天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中国第一支专业的城市公共消防队出现在什么时候?


我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回答:有人说,1868年香港总督召集志愿者组成的义勇消防队,是中国最早的消防队。又有人说,中国第一支消防队是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意大利部队在天津租界组建的救火队。还有人说,1866年,上海租界成立的上海第一救火车队才是我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支城市消防队。总而言之,城市消防制度最早要么诞生在香港殖民地,要么出现在租界里,总之是洋人带进来的先进玩意儿。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到北宋的都城开封,或者南宋的都城临安看看的话,我们就会看到,开封与杭州都设立了专业的消防机构,因为北宋开封与南宋杭州都是超级大都市,常住人口超过一百万,这个数字在现代社会不算什么,但在800年前,那是很惊人的城市规模了,要知道,当时的巴黎、伦敦,城市人口不过是10万左右。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人口流动相对自由,很多原来的农村人口都脱离土地和原籍,涌入城市讨生活,城市里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流动人口,导致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北宋开封与南宋杭州的人口规模很快就突破了一百万。常住人口这么多,住房密度肯定很高,而且,中国古代的住房多是土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损失一定会非常惨重。因此,势必要求发展出一套公共消防制度。


那宋朝的消防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不妨跟晚清城市的消防制度比较一番。我们以南宋杭州与晚清上海作为比较的样本,因为南宋杭州的消防建设代表了宋代公共消防制度的最高水准,晚清上海也是当时国内公共消防建设最为完善的城市。


南宋末有一个叫吴自牧的文人,与吴钩老师同姓。他写了一本记录南宋都城杭州城市风貌的著作,叫《梦粱录》。书中有杭州消防制度的介绍[①]。按《梦粱录》的介绍,南宋杭州的消防体系,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侦察、发现火警的警报设施,宋朝政府在杭州城内外修建了23个高塔,高约16米,叫做“望火楼”,上面有防火兵日夜瞭望,24小时值班,一旦发现哪一处建筑物起火、冒烟,就会立刻发出警报。


望火楼(资料图)

二是灭火队,火警拉响之后,将由灭火队负责赶往失火现场扑火,他们是职业的、专业的消防官兵,叫做“潜火兵”。潜就是“潜水”的“潜”,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今有潜水,古有“潜火”,不过我们今天潜水是为了娱乐,但是古人亲近火,是为了抢救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宋朝的“潜火兵”就相当于现在的消防官兵,他们“潜火”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杭州每个望火楼下面都设有一个灭火队,23个灭火队总共有潜火兵2000多名。另外,杭州城内四壁、城外四壁,都驻扎了潜火兵,共有3000人。这个消防队伍是相当庞大的。


潜火兵灭火的工具主要是水桶、水袋——牛皮做成的装水设备,可以抛入失火点;斧头——用于破拆;云梯——用于登高;还有一种唧筒,这个“唧”就是唧唧复唧唧的“唧”,是用竹筒做的,有点像水枪,可以喷水灭火。



《武经总卷》第十二卷中所绘的“唧筒”、“水袋”


晚清上海租界成立火政处之后,也建造了一个用于侦察火情的火警钟楼,有点像宋代的望火楼,上面也有瞭望员日夜值班,一发现火情就马上敲响铜钟。这个火警钟楼是木头做成的,具体高度未知。后来,大约是1910年,上海华界也修建了一座更高大、高雄伟的火警钟楼,高为35米左右,比宋代的望火楼差不多要高出一倍。



上海小南门火警钟楼

火警钟楼拉响火警后,负责扑火的是救火队。上海租界火政处下设10支救火队。早期的救火队员都是志愿参加的业余消防员,平日各有各的工作,听到火警钟声才各自赶往失火现场。他们的灭火工具要比宋朝的先进,已经用上了水龙,即铜制的水枪,还有运用蒸汽驱动的救火车,等等。


上海租界火警钟楼的报警机制也非常聪明。火政处将整个租界划分成四个消防区:分别是美租界消防区、英租界北区、英租界南区和法租界消防区。每一个消防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报警模式,钟声的频次都不相同,救火队员听到不同的火警钟声,根据钟声的频次就能判断出失火的区域,赶往失火现场。应该承认,租界这个报警的方法相当巧妙。


但是,我也要告诉你,南宋杭州的火警也是这么报警的。临安府将杭州城内外划为若干个消防区,以不同的代码来表示,比如朝天门内的代码是三,朝天门外代码是二,城外代码是一。假如望火楼上的防火兵发现朝天门内失火,则发出警报,在望火楼上挂出三面小旗,夜间则挂出三个灯笼,表示失火的区域。如果发现天门外失火,挂出的小旗或灯笼数目则为二。如果城外失火,则是挂一面小旗或一个灯笼。


望火楼下驻扎的潜火兵,马上可以根据小旗或灯笼的数目判断出失火的大体方位。所以我有点怀疑,晚清上海租界的火警报警机制,是不是从南宋杭州的消防制度中获得启发的呢?


通过比较南宋杭州与晚清上海的消防制度,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消防设备与技术来说,当然是晚清上海租界的更先进一些,但从制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南宋杭州的更胜一筹。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晚清上海实行的火警报警机制,南宋杭州早已推行。而且,南宋杭州的潜火兵是专职的消防官兵,他们的职业就是灭火,平时需要接受专业训练,而晚清上海的救火队,早期是业余的消防队,专业性未免要打一个折扣,后期才以雇佣的专业消防员为主。


那么是不是只有南宋杭州才设立了专业的公共消防队呢?不是。建康府——就是今天的南京,静江府——就是今天的桂林,还有绍兴府,徽州等城市,都有望火楼与消防队。正因为宋王朝建成了一套即便是放在19世纪都堪称先进的城市公共消防体系,这些城市发生火灾之后,马上就有专业的消防官兵出动扑火,而不劳百姓动手。


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还要坚持认为,只有到了晚清才在租界里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消防队?不能不说,这实在是近代史研究的一个偏见与成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宋朝这个专业的城市公共消防体系,在宋后便不复存在了。明清时期尽管也设有负责防火、灭火的机构,但要么专业性不够,要么公共性不足。让我举两个例子说明:


明朝设有“火甲[②]”,火就是失火的火,甲呢就是甲级战犯那个甲,我们不要因为它带有一个“火”字,便以为它是专业的消防队。其实“火甲”是按照里甲复制出来的劳役单位,官府将若干户编为一甲,甲中人户轮值承役,晚上出来巡逻,防贼防火,是基层行政组织兼负责防火事务,而不是专业、专职的公共消防机构。


清代京师设有“火班[③]”,“火班”官兵的职责就是救火,看起来似乎跟宋朝的潜火兵差不多。但是,清朝“火班”只服务于皇城、皇宫的防火与灭火,与市民生活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我们只好说“火班”有专业性,但是却没有公共性,并不是城市公共消防组织。


正是因为宋朝消防制度的断裂,明清时候城市公共消防的缺失,或者说,明清城市当局在建设公共消防方面无所作为,到了晚清时,随着城市化的展开,城市的防火、灭火问题越来越迫切,各个城市的商团才不得不自己解决问题,组建救火队。


好了,今天我们对宋朝城市消防队的介绍先到这里。从今天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朝的城市已经非常发达。消防队制度的先进,是宋朝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发达的一个标志性体现。下一讲,我们要来讲讲宋朝城市的公共租赁房,讲讲宋朝政府是如何解决城市平民的住房问题的。感谢你收听今天的《中国历史大变局》。谢谢您的收听,再见!




[①]出自《梦粱录》:“官府坊巷,近二百步,置一军巡铺……官府以潜火为重,于诸坊界置立防隅官屋,屯驻军兵,及于森立望楼,朝夕轮差,兵卒卓望,如有烟处,以其帜指其方向为号,夜则易以灯。”;



[②]是明朝的户籍制度的单位。《天下郡国利病书》曾有记载:每日总甲一名,火夫五名,沿门轮派。富者雇人,贫者自役。有锣有鼓,有梆有铃,有灯笼、火把,人执一器,人支一更;



[③]出自《大清会典》。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真我的风采9527

    糊弄谁呢,这是讲课还是念书啊,有没有点诚意

  • 捡石子

    读的真差

  • 桌游熊

    从这里可以看出宋朝的市民拥有不少私产,要不然也不会那么重视放火

  • 心殇璃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