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吴钩 | 中国的第一支专业消防队(原声)

6.4 吴钩 | 中国的第一支专业消防队(原声)

00:00
16:01

世界变幻莫测,历史教你选择。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和喜马拉雅共同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我是吴钩,由我为大家主讲宋朝的历史大变局。


上次我们就介绍了宋代的城市公园,宋朝的每一个城市,起码都有一座公园,供市民去游玩。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中国是到了晚清时候,才在租界里面出现了城市公园。其实早在宋朝,公园已经出现了,而且是每个城市基本上都有的。好,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的第一支专业消防队出现在什么时候?


我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人说是1868年香港的总督,当时是召集了一批志愿者,组成了一支消防队,这是中国最早的消防队。还有人说,中国的第一支消防队,是出现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当时的意大利部队占领了天津,在天津组建了一支救火队。还有的人说,是1866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一个救火队,这个救火队是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支救火队。总之,他们都认为,城市消防制度要么最早是出现在香港殖民地,要么就出现在上海租界,是外国人带进来的,不是中国原生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到北宋的开封,或者南宋的杭州,到那里看一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北宋的开封还是南宋的杭州,都是超级大都市,常住人口超过一百万,这个数字在现在看来不算什么,比如上海的人口都上千万是吧?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是800年前,或者是1000年前,在那个时候一个城市有一百万人口是非常大的规模了,是很惊人的了。要知道,当时的巴黎也好,伦敦也好,城市人口都是10万左右。


为什么宋朝的城市能达到这么大的规模呢?主要是因为宋朝的商品经济很发达,人口流动也相对自由,很多原来农村里面的人口都脱离土地,脱离农业生产,脱离他的籍贯,跑到城市里面来讨生活,城市里面也有很多的就业机会来吸纳这些人口,所以就导致了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像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人口很快就突破了一百万。城市人口这么多,那住房的密度肯定很高。而且,古代的时候,老百姓的住房基本上是土木结构的,容易着火,而且一着火,很不容易控制,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消防机构。


那么宋朝的消防制度是不是很落后,很原始?我们以南宋杭州与晚清上海的城市消防制度来做比较,为什么以这两个城市为样本呢?因为当时南宋杭州的城市消防制度是宋王朝最发达的,而晚清上海租界里面的消防制度,也是当时最发达的,我们以消防制度最发达的两个城市来比较。


南宋末有一个文人叫吴自牧,他跟我同姓。他写了一本记录南宋杭州城市风貌的书,这本书叫《梦粱录》。书中就有杭州消防制度的介绍[①]。按这个介绍,我们就知道南宋杭州的消防体系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部分就是侦察、发现火警的警报设施。宋朝政府在杭州城内外修建了二十三个高塔,高大约是16米,叫做“望火楼”,望火楼的意思就是可以站在上面观察火情的,上面就有防火兵日夜瞭望,24小时值班,一旦发现哪个地方、哪个建筑物冒烟了,或者起火了,就会立即发出警报。这是报警的一个系统。

望火楼(资料图)

另一个就是灭火。火警拉响之后,将由灭火队赶往失火的现场去救火。这个灭火队是专业的、职业的消防官兵。南宋杭州每个望火楼下面都设有一个“灭火队”,23个望火楼,就有23个灭火队,总共有灭火队员2000多名。另外,杭州的城内四壁、城外四壁,也有消防官兵,一共有3000人。这个数字跟前面的23个望火楼的消防官兵加起来,一共就有五六千人,这队伍是非常庞大的。


当时那些消防官兵灭火的工具主要是什么呢?应该承认是比较原始的:比如说水桶,水袋,水袋是什么?水袋是用牛皮做的装水设备,看到起火的地方可以扔进去灭火的;还有斧头,就用来拆房子之类用的;还有云梯,就用来登高的;还有一种唧筒,就是用竹筒做的,有点像水枪,可以喷出水来。这是南宋杭州的消防设施。

《武经总卷》第十二卷中所绘的“唧筒”、“水袋”

那么再来看晚清上海的消防设施,晚清上海成立了一个机构叫火政处,它负责管理整个租界的城市消防。火政处还建造了一座用于侦察火情的火警钟楼。这钟楼就有点像宋代的望火楼,它的功能是差不多的。上面也有瞭望员日夜值班,一发现火情就报警,怎么报警呢?就敲铜钟。晚清上海这个火警钟楼是用木头做的,具体的高度我还没搜集到精确的数字。后来,大约是1910年,上海华界也修建了一座火警钟楼,因为晚清的时候上海是分为华界和租界的,华界修建的这座钟楼更加高大、雄伟,高大约为35米,比宋代的望火楼大概要高出一倍。

火警钟楼它的功能就是发现火情,然后拉响警报。负责救火的是灭火队。上海租界火政处下面有10个灭火队。他们早期的灭火队员都是志愿者,也就是说都是业余的消防员,平时他们各有各的工作,听到火警钟楼发出的警报之后,才赶往失火的现场去救火的。不过他们的灭火工具要比宋朝的先进,比如他们已经用上了水龙,就是铜制的水枪,还有运用蒸汽驱动的消防车,等等。


晚清上海租界里面的火警钟楼它是怎么报警的?它报警的机制是非常聪明的。火政处将整个租界划为四个消防区,哪四个?就美租界消防区、英租界北区、英租界南区、法租界消防区。这四个区有不同代号,比如美租界消防区的代号是1,法租界消防区的代号是4,什么意思呢?假如美租界失火的话,那么火警钟楼发现了火情之后,它就要报警,报警是敲钟来报,敲一下,停顿十秒再敲一下,这就代表美租界消防区失火了。法租界失火,警报是敲钟四下,停顿十秒,再敲四下;通过钟声的频次,救火队员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到底是哪个区域失火,可以很快地赶到失火的现场去救火。应该承认,上海租界这个报警的方法是比较巧妙的。但是,我要告诉你,南宋杭州的火警的报警方法也是这样的。杭州政府也是把杭州城内外划为三个消防区,并且以不同的代码来表示。比如朝天门内的代码是三,朝天门外代码是二,城外的代码是一。假如望火楼上的防火兵发现朝天门内失火了(朝天门就是接近皇宫、皇城的那一片),发现朝天门内失火了,他就会发出警报,警报的方法是在望火楼上挂出三面小旗,这是白天的情况。如果是晚上,就挂出三个灯笼,代表失火的区域就是朝天门内。假如是发现朝天门外失火,望火楼上挂出的小旗或灯笼就变成两个。如果城外失火,挂出的小旗或者是灯笼就是一个。楼下的消防官兵,一看到楼上的警报信号,根据灯笼或者是小旗的数目,就能马上判断出到底是哪一个区域失火。


所以我有点怀疑,晚清上海租界的这种火警警报机制,到底是不是从南宋杭州的消防制度里面获得灵感呢?通过比较南宋杭州与晚清上海的消防制度,我们好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消防设施和技术来说,当然是晚清上海的要更先进,因为当时已经有了这种蒸汽机,有了这种水枪,是吧?但是如果从制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南宋杭州的要更胜一筹。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晚清上海实行的火警报警机制,南宋杭州已经在推行了。而且,南宋杭州的消防队员是都是专业的消防官兵,平时他们要接受训练的,他们的职业就是灭火,救火。而晚清上海的救火队,早期是业余的,平时他们各有各的工作,发现火警之后才临时集合起来去救火的,专业性要打一个折扣,到了后期才以雇佣的专业消防员为主。


那么,是不是只有南宋的杭州才设立了专业的公共消防机构呢?也不是。在建康府——就是现在的南京,还有静江府——就是现在的桂林,还有绍兴府、徽州等城市,其实都有望火楼与消防队。正是因为宋王朝建立了一套即使是放在19世纪来看都可以说是很先进的公共消防系统,这些城市在发生火灾之后,马上就有消防官兵去扑火,而不劳百姓动手。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坚持认为,只有到了晚清才在租界里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消防队?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也是近代史研究的一个不公平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后来的人都不大了解宋代的这种消防制度呢?有一个原因,我觉得也应该说一下:就是宋代所建造的这个专业的城市消防体系,在宋朝之后就基本上不存在了。虽然明、清的时候城市里面也有负责防火、灭火的机构,但是它们要么专业方面不够,要么就是在公共性方面不足。我举两个例子来看:


明朝设有一个机构叫“火甲[②]”,它的功能包括了防火、灭火。我们不要因为它带有一个“火”字,就认为它是专业的消防队。其实不是,“火甲”是按照里甲复制出来的一个劳役的单位。当时的官府把城市居民若干户编为一个甲,由甲中的各家庭轮值出来值班,晚上出来巡逻,防盗贼,防火。它其实是一种基层的行政单位,只不过是兼备了防火事务而已,并不是专业的、专职的公共消防队。这是明代的情况。


清代在京城里面设有“火班[③]”,这也是一个消防机构。因为“火班”里面的官兵,他的职责就是救火,这样看起来好像是跟宋朝的消防官兵是差不多的。但其实差别很大。为什么?因为清朝的“火班”只服务于皇城、皇宫里面的救火与防火,与市民的生活事没有多大关系的,所以我们就只能说清朝的“火班”可能是略有专业性,但是没有公共性,并不是城市的公共消防组织。


正是因为宋朝建立的这种消防制度的断裂,明、清时候城市公共消防的失缺,或者说,明清城市当局在建设明清城市当局在建设公共消防方面无所作为,到了晚清的时候,随着城市化的展开,城市的消防、灭火、防火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迫切,但政府不干这些,不干,但政府不成立一个公共的消防机构,那么只好由民间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建消防队。


好了,今天我们对宋朝城市消防的介绍先到这里。从今天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宋朝的城市已经非常发达,城市消防队制度已经非常先进,这也是宋朝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非常发达的一个标志。下一讲,我们要来讲一讲宋朝城市的公共租赁房,讲讲宋朝政府是如何解决城市平民的住房问题的。


好,感谢你收听今天的《中国历史大变局》。

你知道现代的消防制度是怎样的吗?与宋朝相比又有哪些继承和创新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中提出,小助手们会挑选大家的问题,汇集起来统一给大家答复。听众答疑将在微信公众号“姜鹏历史沙龙”中统一推送哦~~



[①]出自《梦粱录》:“官府坊巷,近二百步,置一军巡铺……官府以潜火为重,于诸坊界置立防隅官屋,屯驻军兵,及于森立望楼,朝夕轮差,兵卒卓望,如有烟处,以其帜指其方向为号,夜则易以灯。”;

[②]是明朝的户籍制度的单位。《天下郡国利病书》曾有记载:每日总甲一名,火夫五名,沿门轮派。富者雇人,贫者自役。有锣有鼓,有梆有铃,有灯笼、火把,人执一器,人支一更;

[③]出自《大清会典》。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槚隐

    小民生活之变未尝不是大变局,并不是只有宏大叙事才是变局。

  • 大道至简一W

    讲的内容不好。没有整体历史感。

    Shawking0909 回复 @大道至简一W: 同感,想听历史大变局

  • 老陶_ui

    这讲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啊……都是戏说过家家路边文学嘛……这也太水了啊……前面钱文忠老师和讲隋唐的那个老师讲的多好啊,换了人这水平真是参差不齐……吐了啊

  • 带土哥

    不得不说,相比唐代,这位老师讲的内容相当不用心了。讲了太多租界的东西没有意义吧

  • 喜爱秦的桩子

    吴钩老师讲得挺清楚的,我觉得所谓普通话版本就是扯淡😂

    老陶_ui 回复 @喜爱秦的桩子: 我觉得你就挺扯淡的

  • 康家小淇淇

    照本宣科,这样上课学生不是跑光就是睡觉,念都念不利落

  • Mrs偶然

  • 和_vvv

    宋朝城市消防队。

  • 兰与Lisa

    这一个部分更多的是在介绍宋朝的先进性,从各个方面体现出宋朝的市民化,人民生活的舒适性,以及商业化发达。但是还没有涉及到历史的变局,没有讲到宋朝和边境其他政权的关系。感觉跟主题不是很紧密。另外,觉得原声版其实比女声版还好接受些。

  • 我是老厉

    好喜欢听这个口音,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