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20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00:00
17:02

您好,欢迎收听我的经济学课,从这次课开始,我们要转向讲一个新的内容,就是对经济学的一种分类方式,将经济学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如果您看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会发现他的书也有讲这个,是把这当成“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来讲的。但这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原理,而是根据经济学回答的问题的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类。曼昆所说的十大经济学原理,其实很多根本不是原理,而是把性质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硬凑出一个“十大”。若是说“十大要点”还比较合适,说是原理就有点胡扯了。而且就算退一步姑且当那些要点都是原理,搞出那么多的原理,本身就不太符合科学方法论的要求。因为科学方法论有一个要求是“简洁性”,称之为“奥克姆剃刀原则”,不过这个要点我们以后再细说。现在还是先讲什么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这个课程的最大特征就是以科学方法论为基础,您还记得我们仔细地辨析过数学不是科学,而是逻辑学吗?因为科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具有“可证伪性”。那时还说过,有些人会把数学或者说是逻辑学也划入科学的范畴之内,称之为形式科学。如果把形式科学也包含在内的话,那是广义的科学。这个课程所说的科学是狭义的科学,形式科学是不包含在内的。在广义的科学里,具有可证伪性的科学称为“经验科学”或“实证科学”,因为顾名思义,具有可证伪性就是指能够被事实证明为假,也就是能够被事实推翻。人们对事实的认识来自于经验,所以叫“经验科学”。而“实证科学”的说法更是直接指“能够做事实验证”的意思。

 

那么,这里所说的实证经济学,其实就是指作为实证科学的经济学。既然我们使用的科学定义是狭义的,所以实证经济学就是指科学的经济学,指符合科学方法论的要求的经济学。我们一直以来在这门课里讲的经济学,都是实证经济学。

 

换一个角度来说,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这世上所有的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实然问题”,就是问“事实是什么?”或者“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另一类叫“应然问题”,就是问“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或者“存在着的某个现象是合理的吗?”也就是“这是对的吗?是好事吗?它应不应该呢?”前一类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后一类问题是“好不好”、“应不应该”的问题。回答前一类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就叫“实证分析”,回答后一类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就叫“规范分析”。相应地,以实证分析为内容的经济学就叫“实证经济学”,以规范分析为内容的经济学就叫“规范经济学”。

 

在这个课程里,我们是把经济学当作科学来处理的,而科学的基本作用是解释现象,所以叫科学解释,具体到经济学就叫“经济解释”。解释现象就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回答“好不好”、“应不应该”的问题。如果是回答“好不好”、“应不应该”的问题,那就变成是评价审判了。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吧。比如我们看见有人往楼下扔垃圾这个现象,围绕着这个现象可以提出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垃圾脱离了人的手之后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呢?这个问题显然是属于物理学的问题,要由牛顿代表物理学家来回答。您看这个问题使用的疑问词是“为什么”,所以这是“为什么”的问题,是实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实证分析。所以物理学属于实证科学,用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实然问题。

 

再来第二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往楼下扔垃圾呢?您看这个问题也是以“为什么”开头的,所以它依然属于实然问题,但它不是像前面的第一个问题那样关注的是垃圾这种物体的运动状态,而是问人为什么对垃圾这种物体作出那样的行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研究人的问题。这就要由亚当斯密代表经济学家来回答这个问题了。由此可见,经济学与物理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实然问题,所以都属于实证科学。但物理学回答的问题是与物有关的,而经济学回答的问题是与人有关的,所以前者是自然科学,后者是社会科学。

 

最后还有一个大家都会经常问的问题,那就是:人应不应该往楼下扔垃圾呢?您看,这已经不是实然的问题了,而是应然的问题了。因此,这个问题既不是物理学回答的,也不是经济学回答的,而是伦理道德回答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要由孔子负责回答。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其实是一个学科分工的问题。科学只负责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实然问题,不负责回答“好不好”、“应不应该”的应然问题。负责回答“好不好”、“应不应该”的应然问题的,是伦理道德。其实原则上我们也可以问:垃圾应不应该往下掉,是不是更应该往上飞?这也是一个应然问题,是关于物的。但由于我们都默认物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它的运动状态不是它有目的的选择,而是被动地服从物理规律的结果,所以这种关于物的应然问题,只会出现在拟人化的童话里。但是关于人的问题,就既有实然问题,也有应然问题,于是不懂科学方法论的人很容易就会把这两种问题混为一谈,将作为科学的经济学与非科学的伦理道德混为一谈。这种麻烦我们在以前的课程里其实是谈到过的,那就是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说社会科学因为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跟以物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相比就多了不少麻烦,因为人有主观感情,科学却要求客观分析,研究人的科学容易将主观感情与客观分析混在一起。学到这里,您就该明白了,研究人的科学之所以容易将主观感情与客观分析混为一谈,其实是因关于人的问题既有实然的,也有应然的,这两类问题要分开,由不同的学科分工负责回答,社会科学或经济学是科学,是回答实然问题的,却容易掺入应然问题,一不小心就会越界到伦理道德那边去了。

 

以前我看过一篇经济学家写的文章,起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经济学家不讲道德》。这文章的言下之意是,因为经济学是科学,所以经济学家不回答“好不好”、“应不应该”的问题。比如很多人问:楼价现在这么高,应不应该呢?这不是经济学家回答的,他能回答的是“楼价为什么是这个水平?”所以说经济学家不讲道德,不是说经济学家没有道德观念,而是经济学家不回答伦理道德负责回答的问题。当然,经济学家是人,当他作为一个人时,他可以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但作为经济学家时,他要严守科学的规定,不能越界跑到伦理道德那边去;但同时他也要守住科学的防线,不能让伦理道德跑过来越俎代庖。

 

然而经济学牵涉到人,情况就总是难免变得复杂。物理学只回答垃圾为什么往下掉,不回答垃圾应不应该往下掉,大家是没有意见的。但是经济学家说我只回答人为什么往下扔垃圾,不回答人应不应该往下扔垃圾,很多不懂科学方法论的人就会破口大骂经济学家没良心。但科学方法论规定了科学不能做道德审判,道德审判是非科学,科学就是不负责回答“应不应该”的问题。所以每当遇到这种容易被道德审判左右了情绪的时候,您要刻意地拿物理学这类自然科学对照一下,就会变得很好理解。

 

总之,经济学其实就是实证经济学,按照科学方法论的要求,只回答实然问题,只做实证分析。但是,经济学里面确实也有规范分析的部分,叫做规范经济学。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现实中政府经常去问经济学家“好不好”、“应不应该”的问题。比如,政府经常问经济学家,某个经济政策好不好?应不应该实行某个经济政策。如果经济学家这时候摆起架子来,说:科学不回答“好不好”、“应不应该”的问题,所以我回答不了……这显然不行。那么面对这种情况,经济学家要怎么做才能既保持经济学的科学性质,又能回答政府的问题呢?

 

答案是:经济学家还是要先做实证分析!经济学家回答这种问题时,实际上还是要先基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还是得先做实证分析。就拿以前的课程里举过的那个汽车气囊的例子来说吧。我们在讲解自私假设的时候已经做了客观的科学分析,指出在自私本性的支配下,汽车安装了气囊之后,司机会倾向于更鲁莽地驾驶,有可能反而对社会(包括司机和行人在内)造成更大的伤害。也就是说,安全气囊是不是真的对社会整体有利,其实不清楚。

 

如果这时政府来问经济学家:“应不应该推行强制要求所有汽车安装气囊的政策呢?”经济学家要怎么回答呢?首先要做前面说的实证分析,指出汽车装了安全气囊,对司机的利益影响不确定,对行人则一定有害,于是对社会整体的利益影响也是不确定。分析做到这里,经济学家其实已经不需要再说下去了。到底应不应该推行这个强制汽车安装气囊的政策,这要看政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政府的目的是追求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经济学家已经回答了的“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安装气囊是不是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已经足够让政府有科学依据地做出“应不应该”(也就是应不应该强制汽车安装气囊)的选择。

 

但是现实往往是:其实政府的目的并不真的是想追求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而是气囊生产商想要政府帮他的忙增加销量——显然,有政府强制的政策帮助,比起气囊生产商自己游说消费者购买,要更容易增加销量。于是气囊生产商故意混淆视听,单方面地强调如果发生车祸气囊可以降低对司机伤害的有利一面,不提自私的司机会更倾向于开快车,更加不提行人一定是受损的一方。也就是说,一种忽悠的技巧就是只说片面的事实,以误导人们的判断。客观中立的经济学家如果提出前面所说的符合经济学理论的正确分析,自私的气囊生产商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故意将实然问题与应然问题混为一谈,将科学与道德扯到一起,攻击经济学家不关心司机的生死,不讲道德。而不明真相、也不懂用经济学理论来冷静分析事实的普通人,往往就很容易被忽悠得情绪激动,跟着一起瞎起哄,痛骂经济学家冷血没良心,其中有些人是司机、甚至就是行人,其实是这个政策的受害者。总之,政府最后还是推出了这个政策,表面上看是听取了另一些经济学家、实际上是气囊生产商的代理人的建议,客观中立的经济学家的科学分析则被扔到角落里去,而司机一边多掏了钱购买汽车气囊,一边承受着更大的车祸伤亡的风险……而不自知!

 

这就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在各个领域里反复地上演着的一幕幕:政府向经济学家征求政策建议,很可能其实并非真的想达到该政策在表面上声称的良好初衷;有些经济学家或者是因为水平低下,或者就是被收买了,根本不是客观中立,一味地为政策呐喊叫好;真正的经济学家却遭到冷嘲热讽、被置之不理;沉默的大多数则被人卖了还乐呵呵地替人数钱……社会就是这样由一群怀着错综复杂的利益、说话心口不一的自私的人组成的。

 

学习经济学,就是要掌握客观冷静地对世事进行实证分析的方法,不问好不好、应不应该,只问、或至少要先问是什么、为什么;不要听自私的人说什么,要看他们做什么;不要理会政府的政策是出自什么所谓良好的愿望或初衷,要看它们的客观效果是什么,因为这两者往往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您看很多对政策的评价,是直接根据目的初衷做判断的,这逻辑就如同是:因为他说他是好人,所以我就判断他是好人,这不是很可笑吗?还有很多对政策的评论是这么说的: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执行的时候走歪了。大家把这课程学下去就会知道,根本不是执行的问题,而是这个政策本来就是错的,目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效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云中歌_yt

    人在成长过程中,在饮食上要荤素搭配,有时候还需要吃点水果。读书的时候,除了在教室读书,还有体育课。步入社会后,我们除了工作还有家庭。

    光亦盎然 回复 @65x3378m18641: 她说按照经济学的知识和思考方法,再去收集市场信息,找到关键叉叉叉叉,当然是可以大挣钱。 欢迎你继续狠狠黑她,挑战她。

  • 敦敏读书

    奥克姆剃刀原则要等到对比使用价值和功用的时候讲。使用价值一来能够验证。二来简洁。

    敦敏读书 回复 @敦敏读书: 经济学与价值观的区别。

  • 1764448nroa

    老师快更快更,时间太短了。

  • 超军_1j

    经济学其实就是实证经济学,按照科学方法论的要求,只回答实然问题,只做实证分析。但是,经济学里面确实也有规范分析的部分,叫做规范经济学。 一种忽悠的技巧就是只说片面的事实,以误导人们的判断。 目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效果。

    光亦盎然 回复 @65x3378m18641: 知识解释不断进步嘛。张五常说不能挣钱是因为难提前知道,也不能预测。李俊慧之前,现在也说经济学不是用来挣钱的,现在有时候她说先知道可以布局挣钱,那也是认真说了前提条件的。这凯恩斯也说过类似的话提前知可以富。这没问题呀。不然,某证劵主席也不会去自首呀。 另,李俊慧教品算可以的,一没诱导卖书,二没建仓布局,只是说大家理论上可以努力提前知道而去挣钱,多劳多得也。这也算张五常知识解释的进步。把她的东西好好看一下,你再黑她嘛。

  • 被遗忘的光辉

    希望李老师把这堂课免费,或者加入免费试听!!强烈建议!!强烈建议!!强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