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安平《英国采风录》2 | 陈晓兰:英国人的乡村生活有何不同?

储安平《英国采风录》2 | 陈晓兰:英国人的乡村生活有何不同?

00:00
15:14

本集金句 


本集文稿 

1

喜玛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晓兰,今天我与大家分享储安平的《英国采风录》。


比起其他耳熟能详的作家,储安平可能我们比较陌生,其实他在20世纪上半叶,在知识分子中间有很大的影响。他是江苏宜兴人,储家是宜兴的望族,储安平出生于1909年,1928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这所大学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取消,院系合并到其他大学,也可以说,现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就是光华大学。


关于他在大学读的专业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他读的是政治系,因为他一生对于政治都非常的关注;一说是新闻系,因为他大学毕业后就在《中央日报》副刊做编辑,40年代还创办了《观察》杂志,解放后还做过《光明日报》的总编。还有一说,他读的是英国文学系,因为他的英文非常好,对于英国也很有研究,在大学时就翻译过英文著作,大学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不管他学的是什么专业,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没有什么狭隘的专业意识。储安平写过散文、小说、政论文章、通讯报道。


1936年,储安平随中国奥运代表团赴欧洲报道德国奥运会的情况,大会结束后他前往英国自费留学,在爱丁堡大学攻读历史学。从他的《英国采风录》,我们可以对他在爱丁堡的生活状况有一点了解。他写道:当他在爱丁堡时,“虽不敢自谓中国最穷苦的留学生,但至少可以列入第一等的穷留学生名单中。”他自己烧饭、洗衣,每月食宿零用仅4英磅,合当时国币约65元。后来他从爱丁堡大学退学,转到伦敦大学。他大约在1938年回国,因此,在英国为期两年。40年代,他曾经在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教过书,1946年应聘为复旦大学教授。


关于《英国采风录》这部书,储安平在他1945年4月(他当时还在蓝田师范学院教书)为这本书写的序言中说:这本书写作于“从长沙失守、桂林沦陷这几个月近乎逃难的生活之中”(1944年6月长沙失守,11月桂林沦陷),在这几个月中,他及数以百计的同事,“大都将整天的精力花费在日常的饮食琐事之上,心情因局势的动荡极不安定。然而在那种混乱、困顿、几乎无所依归的生活中,有时究不能不做一点较为正常的工作,以维持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的纪律。”这样断断续续写了10章,后来结集为《英国采风录》,由商务印书馆于1946年2月在重庆出版,1947年7月又在上海出第二版,1948年底由上海观察社出第三版。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


2

这部时断时续写于离乱时期的书,所描绘的遥远的英国社会的美好景观,与现实中国的战乱、动荡不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储安平说,这本书讲述的是: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所知道的英国,他叙述英国的事,情不自禁地就要与自己的国家做比较,他常常思考的就是这样的两个问题:第一,中英两国人的性格、做人做事的精神有何不同?第二, 英国是一个强国,中国是一个弱国,一强一弱的道理究竟何在?在《英国采风录》中,储安平从英国的历史源流、文化传统、政治制度、英国的气候、英国人的气质、性格、英国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等方面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


所以说,《英国采风录》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它不只是描绘英国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而是深入研究风景背后的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和英国的民性。


他认为,英国人所具有的天赋特质中最重要的是其组织能力和自治能力。这在他们的谚语中可见一斑:


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人: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一个不列颠帝国。


他说,在这个简单的谚语中,体现了英国人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英国人天生具有一种服务社会的观念和热情。他们是最务实的民族,是一个行动的民族,注重实践、注重行动的结果,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英国最为发达。英国在实际的改革方面,向来不追求空洞的理论,他们的政治原理也避免空想而注重实际。政治家策划大事,很少发表空洞、虚浮的言论,而是密切关注现实,做出切合实际的决策和意见。一般官吏,也总是集中于职份内的工作,很少参加华而不实的会议,发表大而无当的演说。人民对于一个官员或一个机关的期望是:他实际的工作而非动人的辞令或辉煌的典礼。政府各部门也总是默默地埋头工作,一般社会及人民日常生活,也是实实在在,务实重行。储安平认为,在中国,这种务实的精神和性格,在农民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他们也是非常的务实重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重信讲义,心地纯良。


3

储安平也特别关注英国的乡村,他在《英国采风录》中,以大量的篇幅描绘了英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他认为,爱好自然,爱好乡村生活,是英国人的一大特点。在英国,“除了乡村以外,没有什么地方能够使他们满足。” 乡村被英国人看作“唯一能使人享受自然生活的地方”。在工业化、城市化如火如荼的18、19世纪,英国的贵族、地主、乡绅的生活,依然大部分消磨于乡村,他们厌恶都市的喧嚣,嫌城市的空气太脏,他们有句成语:“一个家庭离开伦敦50里者,可历100年之久;离开伦敦100里者,可历200年之久。”


他认为,中国人也爱好自然,爱好乡村,但是,中国人论及自然生活或者自然美,立刻就会联想到“山水名胜”,要享受自然生活或自然之美,就必须出游。但是,英国的情形却相反,除了英国西部的威尔士和北部的苏格兰外,在英国的心脏英格兰,很少有名山大河所造成的雄伟奇险之地,英国的自然之美,就是一种普通的风景,就是一种平淡无奇的美。英国的乡村像公园,也可以说,整个英国也像一个大公园,而英国的公园又是最具乡村风味的,这个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化的国家同时又最具乡村风味。


英国的自然生活中,最习见的两样东西:就是草地和树木。


英国潮湿的气候有益于树木的生长,更重要的是,树木受到英国人的珍视,英国人不砍伐、不糟踏树木,所以英国各地随处都能见到葱郁的树林。英国人同时也具有保守的天性,他们尊重和保护一切古老的东西,所以随处可见千年古树。在储安平看来,“苍天大树足以抚摸一个人的心灵而养其浩然之气,使他的品格和胸怀因受大树的感召而日渐超脱。”


与储安平同时期的中国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走出国门到英国学习、旅游的中国人,说起英国,往往都会被英国的田园风光和随处可见的草地所吸引。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追溯了英国人爱草、种草的传统。古代英国人的土地耕种采用三年耕种一年休耕的制度,即把耕地分为甲、乙、丙三份,如甲地种大麦,乙地则种小麦,丙地则种青草以作牧场,如此三年一轮,使土地修养生息,保护了土地的滋长力。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时至今日,英国城市近郊依然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草地,英国人称这些草地为公有财产,人人可去,人人可看。除了这些占全国耕地面积三分之一的草地外,英国的城市、乡村,公共建筑、私家宅院的空地,也都被大大小小的草地覆盖。而英国人的草地,又不是杂草丛生或荒芜零乱的荒野,而是经过合理规划、有专人照料,整齐有序、葱郁光润。


同样,英国的公园也以树木和草地为主体。这与中国传统的园林不同,中国旧式园林的拥有者钟情于假山、盆景、水池、亭台,讲究的是曲径通幽,现代时期的公园建设依然受到中国传统园林观念的影响,空地和草地较少。中国的公园是供人“游”的,而英国的公园是供人“息”的,是一个休息的地方。人们在工作疲乏之余,或心神困顿之时,在树木森然、平坦、空旷的草地中,漫步片刻,心胸顿觉开阔。英国人重视个人隐私,他们在公园散步时也喜欢一个人独步,沉默无言,视线与心灵沉静在自然的境界之中,英国公园的开阔、平坦恰好适合独行者的漫步与沉思。


4

英国的乡村生活又如何呢?四通八达的交通把乡村和城市连接了起来,从城市到乡村一两个小时即可到达。在乡村,见不到泥泞坎坷的道路。道路畅通,通讯便利,乡村无消息不通、闭塞落后之苦,卫生、教育、无线电已经普及乡村,英国的乡下人可以随时听到BBC的广播,在早餐的桌子上可以读到伦敦当天的报纸,知道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大部分乡村有自来水和煤气,铺着地毯的小康农家和最穷的农家,屋子里不缺少阳光和新鲜的空气。牛奶、牛油、火腿、干酪、茶叶、巧克力到处都可以买到。物质设备为乡村生活提供的一切便利,使得乡村与城市并无太大的差别,乡村除了城市提供的一切物质便利外,还提供健康的空气、安静的睡眠,宁静、和平的心性。


爱好自然,常常被视为英国民族性的一般特征。丹麦的一位学者,勃兰兑斯,他在讨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说,在19世纪最初几十年的英国诗歌里,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精神生活中那股强大、深刻、内涵丰富的潮流,这些潮流都可以归结到一种本源,即生气勃勃的自然主义。他说:“这个时期的英国诗人全部都是大自然的观察者、爱好者和崇拜者。英国的诗之女神从远古以来就是乡间别墅和农庄的常客。伟大的诗人把诗歌献给乡村,描绘了一幅幅山川湖泊和乡村居民的图画,以最敏锐的感受能力,以最细腻的笔触描绘大自然所提供的灿烂的色彩、歌声、水果的香甜和花的芬芳。”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让我们以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的话结束:“自然给人以最好的教育,因为它可以使任何人感到幸福。”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43443cvf

    喜欢储安平的《英国采风录》其中说的有关英国人和中国人性格及为人处事的特点至今仍不过时。观察透测!👍

  • 学贤不闲

    片面之词 和高晓松之流有何区别?

  • 青梦_教育创变者

    喜欢英国那种花园式的低矮平房,以及约克郡广阔无垠的美景。

  • 仙境兔灵

    自然给人以最好的教育~因为它可以使任何人感到幸福~◉‿◉~完美的一句话~非常喜欢~

  • 一缕冷香0797

    请原谅我不喜欢新农村

  • 雪兔lyra

    中国的公园是用来游的,英国的公园是用来憩的 各自的文化特色👍🏻

  • 休息了123

    只想听原著

  • 13943443cvf

    我也有幸去了英国旅游,特喜欢那里大片大片的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