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内外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郦师点拨
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个梨子,亲口吃一吃。”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好的。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要敢于承认,使言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思考探究
《虽有嘉肴》这篇文言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现在教学相长已明确说读四声了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省也。
郦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倒装句中的倒是第三声还是第四声呢?小学老师教我们读的是倒第三声,初中老师教我们读的是倒第四声。在英语语法中,英语老师告诉我们读倒第三声,在汉语语法当中,汉语老师教我们读的是倒第四声。请问您知道哪一个读音对吗?郦老师解答,谢谢!
老师好,请问给出上联要求写下联,上联出现过的字,下联不能再用吗?谢谢
正为读音困惑,不敢给学生讲这一课,听了您的课豁然开朗。感谢郦老师的讲解!
郦老师,虽有嘉肴中的虽怎么解释
听友87806581 回复 @1361719hubp: 即使
一个字竟有如此 翻天覆地的差异。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 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学记》)
老师的训诂学讲的很好
郦老师您好 我有一个问题: 佳肴和嘉肴有何区别 傻傻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