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正文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南开大学的丁见民。上一讲我们讲了美国的开国之父华盛顿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成就。这一讲,我想和你聊一聊美国和它的邻居们,也就是拉丁美洲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其势力和影响,而拉丁美洲毫无疑问是美国的战略后院,被美国划分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其他大国染指。你可能不知道,之所以拉美会成为美国的战略后院,与美国外交政策中门罗主义的提出密不可分。
那究竟什么是门罗主义呢?它是如何诞生的?对美国乃至美洲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又是如何引导美国一步步控制拉丁美洲的?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门罗主义发端于《门罗宣言》,也就是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一项外交政策声明。门罗宣言的发表对美国的历史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在美国对外扩张的历史上占据重要一页。它的发布标志着门罗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美国的外交活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要搞清楚门罗主义的影响,我们首先要了解在这项政策提出前的国际社会背景。
当时是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而西班牙、葡萄牙先后爆发革命,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1816年7月,阿根廷的拉普拉他联邦宣告独立。次年1月,阿根廷的解放者何塞·圣马丁率领起义军越过安第斯山,攻克了圣地亚哥。到了1818年4月,另一个国家智利也宣告独立。次年12月,拉美民族英雄西蒙·玻利瓦尔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包括今天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家和地区。1821年,墨西哥独立。同时,圣马丁率军攻克利马,成立了秘鲁共和国。1822年,巴西也脱离葡萄牙的统治取得独立。
轰轰烈烈的拉美独 立 革 命,动摇了庞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帝国,改变了世界格局,引发了国际局势的震荡,当时的欧洲神圣同盟气势汹汹,准备武力干涉,尤其是同盟中的俄国和法国在拉美积极活动。
在这些国家积极活动的同时,英国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反对其他任何国家对拉美革命进行干预。当时英国作为最强大的国家,也在向拉丁美洲渗透。1810年,英国与西班牙结成反法同盟,开始打开拉丁美洲市场,与拉美的贸易迅速增加。
到1822年,当拉美革命不断取得胜利之时,乔治·坎宁出任英国外相,他欢迎拉美革命,反对其他国家插手拉美事务。1818年10月,英国在神圣同盟召开的亚琛会议上反对俄国、法国干涉拉美,这让英国与神圣同盟国家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于是,俄国沙皇宣布扩大俄属北美的范围,将触角向阿拉斯加以南延伸。而法国则力图控制其中美洲的原有殖民地。1823年3月,坎宁向法国政府表示:英国反对法国以征服或者转让的手段将拉美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此时,英国在拉美地区拥有众多利益和殖民地,比如前面我们讲到的富庶的加勒比群岛。而法国在拉美的扩张,会损害英国的利益。
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政策
在欧洲国家不断向拉美渗透时,19世纪初期的美国,还处于实力相对弱小的阶段。
在经济上,美国是一个农业占主导的国家,工业并不发达,它的制造业仅仅相当于英国的1/5,不及俄国或者法国的一半,甚至比西班牙还要低,还没有完全摆脱对欧洲的经济依赖。
政治上,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双方矛盾很深,当时美国南方的种植园奴隶主和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已经处于剑拔弩张的架势。
军事上,1823年美国海军的力量仅相当于法国的1/4,俄国的1/8,与日不落帝国英国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同时,美国的陆军则只有6千余人。
实力的弱小限制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出于对自身实力的考量,美国早期外交的基本原则是孤立主义。避免介入欧洲大国的纷争,执行中立政策,是美国早期外交的总方针。也因为这样,19世纪初期以前,美国外交的重点在欧洲,对西属美洲很少关注。
不过,到了19世纪初期,拉美独 立 革 命的兴起,削弱了欧洲在新大陆的影响,也为美国向拉美渗透提供了机会。1810年,美国政府派特使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智利、秘鲁等地活动,收集情报。
次年,国会众议院成立“西属美洲殖民地委员会”,宣称美国对拉美的利益极为关注。美国与新成立的革命政权互派外交代表,建立非正式的联系,允许拉美在美国购买军火和战舰。
不过,美国对拉美的支持也极为有限。随着英国和神圣同盟对拉美的渗透和干涉,美国不愿因为拉美问题与欧洲强国交恶,卷入到与这些国家的外交纷争中,故而对拉美的态度也变得日趋冷淡。
1815年9月,美国颁布中立法。随后两年,美国又连续颁布中立法,禁止美国公民介入拉美的军事行动。
到1818年,随着英国与神圣同盟矛盾公开化,美国开始改变其中立政策,承认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1822年3月,美国总统门罗在总统咨文中提出承认智利、拉普拉他联邦、秘鲁、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的独立,5月国会正式批准。随后,美国又先后承认哥伦比亚共和国和墨西哥的独立。
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在迫使法国做出不干涉拉美的保证后,英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限制美国在美洲的扩张。于是1823年8月,英国外相坎宁接见美国公使理查德·拉什,建议英美两国在拉美问题上合作。
随后,坎宁又以书面照会的形式再次提出英美合作,主要是保证英美都不占有拉美的任何地区;也不允许拉美的任何部分转让给其他国家。坎宁的用意是提高英国在拉美的声望和影响,并以合作为幌子,约束美国在拉美的行动。这就是门罗主义产生的重要背景,也是直接诱因。
二、《门罗宣言》的提出
不过坎宁的建议引起了门罗政府的分歧。以门罗总统为首的大多数人害怕神圣同盟干涉拉美独 立 革 命,进而对美国不利,主张接受坎宁的建议,与英国合作。
但是当时美国的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则力排众议,坚决反对与英国合作,反对美国成为“拖在英国军舰后面的一艘小船”,最后被英国牵着走。同时,他主张美国应该单独采取行动,就拉美问题发表政策宣言。就是在昆西·亚当斯的推动下,最终门罗总统代表美国政府发表门罗宣言。
1823年12月,门罗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宣布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也就是所谓的“门罗宣言”。门罗宣言大致包括了这三大原则:
第一不准殖民原则。
门罗在咨文中指出:“美洲大陆已经获得并维护了自由和独立,因此从此以后再也不能被视为任何欧洲列强未来殖民的对象。”需要指出的是,在咨文中美国反对欧洲国家在拉丁美洲建立新的殖民地,而不反对现有的殖民。因为美国此时国力弱小,无力也不可能反对欧洲强国在拉美的原有利益。
第二,不干涉原则。
咨文宣称,美国从没有而且今后也不会,干涉欧洲任何国家既有的殖民地或者属地,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和维持了独立国家,比如秘鲁、阿根廷、墨西哥等,美国承认它们的独立地位,任何欧洲国家如果企图压迫他们,或者用其他任何方式控制它们的命运,这都会被认为是对美国不友好的举动。也就是说,美国不干涉欧洲国家的事务,欧洲列强也不得干涉美洲事务。
第三,美洲体系原则。
咨文提出:“(神圣)同盟诸国的政治制度与美洲的制度有着本质不同,把它们的制度延伸到这个半球任何部分的任何企图,对我们的和平与安全都是有危害的。”此即“美洲人是美洲人的美洲”。后来,这一原则又演变为“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美国已经准备把拉美作为它的战略后院了。
三、门罗主义的实施
门罗主义的提出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过,门罗主义在发表之初,并没有被当做美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性原则,相反很快归于平寂,甚至被束之高阁。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国力弱小,其扩张的中心尚在北美大陆,无力对拉美进行大规模的扩张。
但到19世纪40年代,随着美国扩张主义呼声甚嚣尘上,门罗宣言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并逐渐演变成为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基石。在1838年,美国吞并原属于墨西哥的德克萨斯时,遭到了英法的联合反对。当时的美国总统詹姆斯·泰勒就援引了门罗主义的原则,反对欧洲国家对美洲的干预。
而1845年,英美在俄勒冈发生争端,时任美国总统的詹姆斯·波尔克再次引用门罗主义的原则,反对任何欧洲国家在美洲殖民,反对任何欧洲国家在北美保留势力范围。
从这一时期的两个事件,我们基本可以看出来,门罗宣言已经演变成“门罗主义”,已经逐渐从被束之高阁的空泛理论变成了实用的政策。此后,美国在1848年吞并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1867年购买阿拉斯加等事件中,门罗主义的原则一再被美国政府所利用,为其大陆扩张提供理论依据。
到19世纪末期,美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工业产值在1860年即跃居世界第四位,到19世纪末期跃居世界第一位,超过英国、法国的总和。国力增长相对的是门罗主义的原则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美国在拉美扩张的需要。
1872年,格兰特总统宣称:“同样重要的一条原则是,从今以后,本大陆的任何领土都不得被视为可以向某个欧洲大国转让的对象”。格兰特把这条“不转让”原则加入到门罗主义中,也就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那些欧洲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1889年10月,美国召集美洲国家在华盛顿召开第一次泛美会议。在此次会议上,美国将泛美会议与门罗主义结合起来,成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即泛美联盟。这一联盟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利用门罗主义称霸拉美的战略开始实施。
1904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宣称:拉美国家“如果胡作非为,或者软弱无能,致使文明社会的联系全部松掉,那么,到头来就需要一个文明国家对它干涉,而美国不能忽视它在西半球的责任”。也就是说,在西半球,美国不得不行使“国际警察的权利”。这就是著名的“罗斯福推论”,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门罗主义”的升级版。
罗斯福推论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到1905年,当美国调停英国与委内瑞拉的边界危机时,再次引用门罗主义,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尼尔宣称:“美国今天在本大陆实际上拥有最高权力,在其干预范围内的种种问题上,它的命令就是法律。”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著名外交家亨利·基辛格所说:“从门罗宣言发表一直到19世纪末,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轴就是不断扩大门罗主义的使用范围”。不仅如此,“1823年的门罗宣言,警告欧洲列强不要插手西半球事务。到门罗宣言届满百年之时,其含义已经逐步扩大为美国在西半球掌握领导权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门罗主义不仅对美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拉美地区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成为美国在拉美扩张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美国在拉美一步步渗透和扩张,最终把拉美变成美国的战略后院。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这一讲我们介绍了美国外交从孤立主义到门罗主义的变化,下一讲,我将进一步讲解美国大陆扩张的过程。
我是南开大学丁见民,我在喜马拉雅等你,下期再见。
德国和俄罗斯系列讲得最好!
老师讲得非常好 之前对门罗主义只理解为美国早期的霸权主义 其实也有非常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
讲的是真无聊 完全没有俄罗斯讲的好
所谓的宣言,主义,在国力弱小时就是自说自话,强大了就变成了通用准则
美国作为美洲的村长,说话太狂了。还他的话就是法律。太嚣张
1861146kgzu 回复 @wo61juhhv0tca51zf2dt: 实力使然
美国是美洲村儿的村长,
门罗主义有点像中国的小产权房子,人家本村人能私搭乱盖,能宅基地土地买卖。你外村人来瞎掺合,即便你花钱买了,即便你和卖家签合同了也不合法也不受法律保护因为你不是本村儿的
孤立主义门罗主义就好比中国刚建国的乡下老百姓,新搬来的一户人家。自己顶门立户还费劲呢,哪管了周围邻居跟别村人的土地纠纷?但是慢慢扎下根,翅膀硬了,他就该为自己考虑了,别村的跑自己家门口私搭乱盖。今天在自己门口种颗树,明天在自己门口搁辆车。自家门口自己还没占你你外村还想占。再加上本村的跟外村打起来了,外村的抢地盘的也分脏不均了,就更是混水摸鱼的好时机了
不知怎么回事,从讲日本开始,感觉很没劲了。
星律Spinoza 回复 @如如之YI: 我觉得俄罗斯和美国挺好的啊,日本确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