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答疑】如何不活在别人的要求中,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每周答疑】如何不活在别人的要求中,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00:00
09:3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过了五一长假,我们看到来参加听课的朋友超过11000人了,实在是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也知道有很多朋友不断向其他的朋友介绍,也有些老同学在别的地方听过我的其他课程,也来参加了,非常欢迎。那么我就先来回答一下本周几位听友提的问题。


第一位听友是1853383wwcp,他说他有个疑惑,就是老子那个年代信息比较封闭,交通不便,视域所限,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什么老子能够领悟到天地之根、人生的大道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回答:


一方面,《老子·第47章》一开头就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我们将来谈到《老子·第47章》会再做详细的说明。因为古代的社会相对比较单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问题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复杂的程度不一样。后代当然比较复杂了,但基本上人与人相处,譬如说我关心你,你也会关心我,我尊重你,也会尊重我,像这是本质上都是如此的。所以老子在第47章继续说,圣人怎么办呢?“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不必真的像我们一样到国外到处跑,才能够知道天下的许多事情。


第二个回答就是参考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文化轴心理论。他所谓的“文化轴心理论”是说,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段时间,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明,突然出现了一些有智慧的人,能够像老子一样领悟到天地之根、人生大道。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突然就有几个人出现,有的突破种族的限制,有的突破阶级的限制,也有突破城邦的限制。在中国的话,像老子、孔子是突破了诸侯国的限制,而提出一种对人类、对人性普遍的看法。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一方面是老子自己说的“不出户,知天下”,我们将来再看他到底怎么样去做进一步的说明;另一方面是人类不约而同,在那个时代都出现了一些伟大的智者。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阳光子叶,他说《老子·第五章》学完之后,他有个感觉,人是不是像刍狗一样,有强的时候也有弱的时候。他的问题是,有没有一生都强大的呢?


这问题很好。说实在,在身体方面,我们知道不可能。小时候比较弱小,老的时候又变成比较体弱多病了。但是人要一生保持强大的,只有在启蒙之后,心智方面可以不断地越来越强大,到最后可以悟道的话,就比较能够具有独立性。就是我一个人,如果天下人都称赞我,我不会更振奋;天下人都批评我,我不会更沮丧。这话是庄子的话,我把他直接用白话来说了。所以从老子到庄子后面的发展就知道,人在身心方面都有他的极限,但是人另外还有身心之上的精神层次。而庄子说“精神生于道”,等于你悟道之后,你就出现一种精神方面的能量,这是没有什么限制的。


再看第三位听友叫天瑞_,他说谈到“向死而生”的时候,我们认为不要活在别人的要求中,而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是天瑞_就问了,他说他总是忍不住在意别人的眼光与评价,请问要怎么样做到前面的这种想法呢?


在这里,第一个你要分辨“别人”是谁?你不可能让所有的天下人(别人)都对你满意嘛,所以这个别人你要分辨,有亲疏,有远近,有你喜欢的人,也有一些你不见得喜欢的。所以你设法分辨之后就要知道说,其实你真的要在乎的只有少数一些人的眼光和评价。


但是我们也知道,日久见人心。你自己本身有一个做人处事的原则,久而久之,别人就会了解,你就是这样的生活的方式,有这样的个性和处事的态度,他也会尊重你。如果不是比较熟的朋友,另外一些人他的眼光和评价,说实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别人也不会过度对于你有特别的注意。如果有的话,应该是有一些他个人的成见。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的背景、教育的环境这些。


所以你可以慢慢地协调,不要想说一下子完全忽略别人的眼光与评价。你渐渐地缩小范围,说哪些人的不用在意,哪几个人你要注意;能不能经过有效的沟通,去让别人了解你为什么有这样的言行的表现。我相信,他只要真的关心你,会慢慢了解并且欣赏你的。


第四位是听友小鱼_KX他说:“老子的‘圣人’是悟道的统治者,那么他与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哲人王’可以对比理解吗?有相似之处吗?”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可以从三点来说:


第一个,《老子》中,我们谈到圣人的地方已经比较多了,我们就看看柏拉图的“哲人王”是什么情况。柏拉图认为,一个最理想的政治是让哲人去当王,要不然就让王去学哲学。哲学就是爱智慧,就是你不要再从个人的成见、个人的欲望去看所有的问题,要从智慧的角度去看。所以第一点要说的是,柏拉图把人分为三大类:分别属于爱智者、爱名者、爱利者。那么同样的,城邦里面的人,就是理想国里面的人,也分三大类:第一类统治者,他要爱智慧;第二类是卫士或是军人,保家卫国,他要爱名誉、荣誉;第三个就是一般百姓,就是做农夫的、做生意的这些,他要爱利,爱好利益。那么三者分工合作,各有各的德行方面的要求,这是第一个,他比较特别的。


第二点是柏拉图的“哲人王”的修炼过程比较明确,就是大家从小开始受教育,但是受教育的时候,就好像你到了中学、大学,慢慢淘汰,只有少数人可以一路修炼、受教育、学习,到了55岁左右,所以“哲人王”的年龄大概是在55岁左右。那已经经过长期的淘汰,它是一个教育过程,而不像我们的老子的圣人,你比较不容易掌握到他一种修炼的过程,细节比较不容易掌握。柏拉图这边就分得比较清楚。


第三个,老子的圣人是一个人,他就是唯一的悟道的统治者,他事实上是一个虚拟的、理想的代表;而柏拉图的哲人王未必是一个人,他可能是有好几位候选人,然后后面可以慢慢接班上去的。


所以这三方面是跟老子比较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也可以从这边看得出来,西方哲学在古代就已经知道,很多事情都要有系统、有步骤,以一种比较逻辑的、清楚的方式来安排。在老子方面,在古代倒没有这么明显的说法。所以这两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过程。


非常谢谢各位朋友提的问题,我也在这里面可以得到很多启发,谢谢,再见,我是傅佩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笑笑_gmz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向老师提问题,只是用心一遍遍听老师每一个课件,理解从中道理,汲取营养,但愿对我工作生活有所帮助。谢谢老师精彩讲座。

    道谷禅音 回复 @笑笑_gmz: 我也一样,在用心听课。

  • 此事楞严常露布

    圣人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他感官和思维模式中显现的那个世界的缔造者、统治者。

  • 粒粒_S

    最近家里要处理的事烦杂,每天早上听傅老师的道德经,能放松心情,并注意反省修行中一时忽略的方面,让自己在烦杂的事务修炼提升自己!

  • 陈友摩西

    天天听,努力悟,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话,感恩傅老师!

  • 13687023wfb

    谢谢傅老师的解惑,在生活中好好感悟应用

  • 15550006wui

    国学大师,真知灼见!老子的智慧受用终身

  • ShellingfordHolmes

    老师好!想要请教老师,老子说的“道”,是更偏向于“万物起源于水/火”但实体,还是更偏向于“逻格斯”这种法则规律。感觉两者都有,难以区分开来,或者是说是拥有基本规律下的基本单位。

    道谷禅音 回复 @ShellingfordHolmes: 河图:水-火一木-金一土,1-2-3-4-5,太极起源于有形有质,而木金起始于水火。

  • 佳篇有约

    老师温和的声音能让人安静下来

  • 启发自性

    道德经中国人的哲学!

  • 1592221ayxk

    老师并没有回答问题,感觉是重复问题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