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智慧和禅定是二而一的事情,心造万物不留痕迹,是佛的境界

34.智慧和禅定是二而一的事情,心造万物不留痕迹,是佛的境界

00:00
10:49

释第12讲 

禅宗的定慧双修


定慧双修的问题


智慧它是个心,那禅定它就是个佛,要即佛即心就是智慧和禅定。


禅定和智慧是两回事吗?不是两回事。禅定的时候就是智慧生的时候,你真正有智慧必然是禅定之果。


那么这个双修,就是对一个人来讲要定慧双修。我们就是坐在那,是要求自己心如明镜,心如澄澈的水,你要能够心澄如水,你才能真正地观佛道,如果讲你心里充满了杂质,你定力不够,智慧不会来临的。前面的恶念不生即是心,后面的正念不灭即是佛,具足一切事相即是心,远离一切事相即是佛。


我们的心灵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能够具足万相,万相都可以在这过。可是它留下痕迹了没有?镜子里留不下一点痕迹。具足一切事相是心,可是你看了以后空无一物是佛。这是一个非常明了的解释。


智慧和禅定它是二而一的事情。禅定的时候你是佛,你无有一切,你智慧的心里你可以具足万相,可是不生恶念。心造了万物以后它不会留下痕迹,那也是达到一个佛的境界。


所以慧和定双修,这个是禅宗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修炼的方法。


有个和尚叫昙伦他说,我要卧在这个法轮上,我有本事就能断百思想,一切的思想我能断。对境啊,心不起,对着一些外物的干扰,我不起邪念,我的菩提智慧就日日地在长高,他以为这个偈语很有意思。


慧能作了个偈

慧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么长

慧能没有那样的伎俩,不断百思想,难道慧能他没有思想吗?他有禅宗的很高深的思想。对境心数起,我对着一个特定的事,我心也会动,那菩提作什么样才能长呢?


他给这个和尚就提出个问题,就是讲你天天躺在这个法轮上,你讲自己已经心静了,已经没有任何想法了,这就是逐欲静,你心里以为心静了实际上不静。而慧能讲我心没有静,实际上是静。


我们看这个话都要这样来理解,才能够知道为什么慧能对付神秀,或者慧能对这个昙伦,用不同的偈来讲他。可是诸位一定要知道,佛学它是一个非常圆融,非常透彻的一个学问,你绝不要执于一句话。刚才你范曾不是讲吗,一念不执吗,不是讲心静,每一个恶念不为执,那么你善念都没有吗?善念会有,对不对。


所以讲一定要能够全面地了解前前后后,慧能所讲所想和他所辩驳的一些内容,所以讲一个大的和尚也不容易,又不认识字,可是他成为六祖,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奇迹。一个字不认识的皇帝有朱元璋,可这是建立一个大的帝国,可是不要忘记旁边有个马皇后,也不要忘记他底下还有一些能臣。可是判断力朱元璋一定高于一切人。


不讲南顿北渐吗。南方慧能是顿悟,北方神秀是渐觉。神秀重经典,立文字,而慧能不立文字,重感悟。南顿北渐之说,慧能本身反对这个说法,他说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


法即一宗

法就是一宗

见有迟疾

理解有快有慢

何名顿渐

何必叫它顿或者渐

法无顿渐 人有利钝

这个就是讲神秀和慧能所研究的佛法都是禅宗一派,都是弘忍的大徒弟,他们都是崇信的禅宗。


神秀他是位很谦和的人,在众人毁谤慧能不识一字时,他说他得了

无师之智,深悟上乘 我不如也

他是一个上乘 我还不够

且吾师五祖,已经把衣钵传给他了

岂徒然哉

难道这是偶然的吗?

足见高僧大德的品德。


神秀慧能一个重感悟,一个重渐修。你们要知道中国学问离不开顿和渐,如果大家光有陆九渊的顿悟,中国的学问不会得到这么大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些皓首穷经的学者孜孜矻矻一辈子在研究问题,探求问题,搞古代经典的训诂。所谓训者就是解释,所谓诂者就是考证,解释和考证之学,中国的学者,那是有很多人一辈子搞这个,这叫渐。


关于坐禅的问题,那要慧定双修。可是这慧能又说了,佛出于自性就一定要坐在那吗?这里面又有意味了,是不是慧能前后矛盾呢?不是。就是讲我们对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讲的话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他在一个什么语境下讲。

道由心悟 岂在坐也

你光坐那,你没有心悟,也一点用处没有。


他阐述

烦恼即是菩提

这又怎么讲?烦恼不是要除掉的吗?要用八万四千个法门来除掉八万四千烦恼吗?他这个烦恼怎么又即是菩提呢?那么他就是讲,你仅仅用智慧来照破烦恼,还是小乘法。大乘法则是

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

你如果讲是个凡愚的人,你不会减少什么,你在圣贤你也不会增加什么,就是凡愚和圣贤它是不增不减。

住烦恼而不乱 居禅定而不寂

在烦恼笼罩你的时候你心里不乱,你居禅定的时候周围没有人你不感到孤寂。

他这个是讲的《心经》里讲的

不生不灭 不增不减 不垢不净

的意思。所以讲恒河沙数的烦恼到你面前,也可以用你广大的智慧总揽一切,能够使它解除,慧能认为这个是最高境,是个无量法。


最后慧能要离开人间了,他有些遗嘱

自性若悟 众生是佛

自性若迷 佛是众生

自性平等 众生是佛

自性邪险 佛是众生

你由一个佛成为一个众生就是在于你自性。你是不是能够自见佛性?是不是能够做到众生平等?能够不能够做到自觉?

心生种种法均生

心灭种种法均灭

我心还是活着的时候,种种的法在这里面,你如果讲心灭的话,种种法就灭了。他也就是讲,我死了以后我的法也随着我走,这是一个有一点很悲凉的意思。


慧能留下的最后一偈

自见本心 自成佛性

这个佛性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空妮巷

    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的贪嗔念,所以生活的很不快乐,只有放下才能快乐!听了先生的话,让我有了信心,放下你自己态度和心气,放下所有一切,能不能做到,真是……

  • 瑜伽心理学MBA女士

    朱元璋,一直是一个不识字的皇帝吗?

    范曾讲堂儒释道诗书画 回复 @瑜伽心理学MBA女士: 据史料记载不是!

  • 赵立军v

    哈哈

  • maggie1967

    这一集怎么没有文稿?

  • 瑜伽心理学MBA女士

    听明白了慧能与神秀的区别联系,顿悟与渐吾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莲花开五朵,凡事有止。

  • 佛光祥雨

    为先生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