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二十六堂佛学修心课的解惑时间。在问题的探讨中我们一起走向觉悟。我们先来听一下提问的朋友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问:
费老师您好,我们经常在新闻里或者在现实生活里,看到各种负面的新闻和消息,每当看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的心都感觉特别灰暗,感觉世界很不好,人性很邪恶,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些负面的信息呢?
答:
这个问题是一个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恶?如何面对恶?正好前几天,我看了电影《沃伦》,是一部老电影。同时,这几天我打开手机和电脑,看到都在讨论北大一个学生把自己的母亲杀了。又想起好像去年杭州保姆纵火案。这些事件,都让人特别压抑,都是人性中很黑暗的东西。
像电影《沃伦》讲的是二战期间,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对于波兰人的大屠杀。它的可怕在于,本来波兰族、乌克兰族人一起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或一个村子里,和睦温馨,过着平淡的每一天。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乌克兰人说波兰人是大坏蛋,我们乌克兰人要把他们都杀掉。结果,真的开始大屠杀。仅仅因为他是波兰人,即使以前是好邻居,好夫妻,也拿起刀砍了下去。这部影片是真实的历史。残酷到让人不敢看下去。假如我们要了解人性的恶,这部电影真的值得一看。
去年的杭州纵火案,一对很好的夫妻,一对善待保姆的好夫妻,突然有一天,保姆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子。女主人和三个孩子活活烧死。非常残酷,残酷到让人对于上天发出疑问,让很多人对于很多良善的信念产生动摇。北大学生的案件,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人怎么会杀掉自己的母亲呢?
《沃伦》里的恶是社会的恶,往往以一个很集体很崇高的名义,对于某一类人进行迫害,甚至屠杀。像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还是蛮多的。像保姆纵火案的恶是个人的恶,个人的恶往往带有偶发性,有些有清晰的理由,比如为了财产纠纷而引起的凶杀。有些完全没有理由,比如校园枪杀案,受害者和那个凶手素不相识,飞来的横祸,莫名其妙的仇杀。北大学生的案件,最近一段时间很多自媒体做了很多联想,但也可能就像一位医生说的,那可能就是一个精神病的发疯行为。
这些事情都真实地发生在社会里,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健全的心智,不只是能够发现、享受生活的美,还应该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恶。所有恶带来的悲惨事件,引发的正常情绪是:悲悯和愤怒。
如何借助我们的悲悯和愤怒,让施害者得道应有的惩罚,让受害者安息,让恶的事件不再蔓延,不再发生?我认为这是从伦理学上正确对待生活之恶的态度。比如像保姆纵火案这样的事件,仅仅带着悲悯去谈论,会流于空洞,引发无原则的宽容;仅仅带着愤怒去谈论,会流于肤浅,引发盲目的仇恨和恐惧。
也许,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面对这样的事情,假如我们要讨论、要思考,恰当的路径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我们应当讨论的是,从社会机制层面,不让这种恶再次发生。
比如,如何从社会制度上,不让让《沃伦》电影里的事件发生?比如,在保姆纵火案里,如何健全社会上保姆这个职业的资格审查,以及雇主对于雇佣者的身份确认?如何在小区内建立更安全更严密的救急系统?等等。
第二,我们应当讨论的是,从个人层面而言,如何防范自己不成为恶的牺牲品?
比如,保姆事件后,一些专业人士提到的如何处理雇主保姆关系的种种方法,都是有益的提醒。但是,在面对这类事件的时候,因为现在有太多过度解读事件的信息,所以我们也需要警惕过度的防范心理和怀疑心理:
(一)过度的防范。杞人忧天式的防范。像保姆纵火案,只是一个个案,概率非常非常小的个案。从前的中国,主人都是把保姆当作自己的家人。我们去读中国近现代的名人传记,大多数名人都有一个像家人一样的保姆。艾青有一首著名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有一个博士生还写了一本博士论文,探讨中国的保姆文化,他说中国近现代文化人的成长,大多数和保姆有关,可以称为保姆文化。基本都是些温暖的故事,像林海音《城南旧事》里的宋妈,等等。
即使在近三十年来,也有很多家庭把保姆当家人一样,也多是些温暖的故事。每一个家庭都有每一个家庭的因缘。有些家庭不停地在换保姆,有些家庭十几年就是一个保姆。有愉快的,有不愉快的。但是,像纵火案那样的,是罕见的事例,具有警示作用,但假如把这么一个病态的罕见的案例作为常态的样板,就可能引发过度的心理防范。
(二)过度的怀疑。像保姆纵火案,引发一种过度的怀疑,就是认为善良的行为没有好的回报,对于善良产生了怀疑。实际上,我们应该要有信心,善良永远是人类向上的源泉,是人类之所以存在的根基。当然,孔子曾经说过,一个君子,信奉仁义道德,温尔文雅,但不等于就要受人欺负,就要受人欺骗,明明是一个坑,也往里跳。孔子的话十分深刻,讲了善良不等于做老好人,不等于没有生活原则,这个生活原则包括法律的、人际的等等原则。
关于善行得不到好报,袁了凡的《了凡四训》里有一个例子值得思考:从前,有一个人辞掉宰相的职位,要回自己家乡。当时他的声望犹如泰山北斗,受到大家的敬仰。不想他刚回到老家,就有一个喝醉了的同乡,在他家门口破口大骂。这个宰相很有修养,他认为没必要和喝醉酒的人较劲,于是交代自己的仆人说:“不要和喝醉了的人计较。”关上了家门不再理会。第二年,这个人犯了死罪,被送进了大牢。这个宰相就后悔地说:“如果当时我稍稍计较一下,把他送到官府追究一下他的责任,小小的惩罚,会让他戒掉大的过错。我当时只想自己心存厚道,没想到反而纵容了他的恶习,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按照袁了凡的说法,这就是好心做了坏事。袁了凡提醒我们,对于一些不当行为的“宽容”,并不是善行,并不是帮助别人。至于对社会层面的恶行“宽容”几乎就是帮凶。
所以,任何时候,不论面对多大的恶行,第一,不能动摇我们内心对于善的信念。对于恶,最有力的抵抗,就是我们对于善的信念不仅没有被它摧毁,反而因为它,更加坚定地信仰因果法则,更有力地践行善;第二,要尽到公民的责任,从社会的层面,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社会的机制可以更完善,更有效地遏制恶的产生。
这个问题很大,不是一节十几分钟的课可以讲清楚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不管怎样,希望我们自己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中都能够学习在这个千苍百孔的世界中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美好。
“保姆”纵火案,真凶是男主!
感恩费教授!您辛苦了!!
谢谢费老师 你的课太好啦,每天都要反复听。谢谢你:) 想问老师你还会有烦恼吗?
鸣鸣叫 回复 @溪流潺潺123:
26集里的影片叫什么名字?老师
三三闷 回复 @云纤纤1: 沃伦
费老师,之前在网上看过一篇很有名的博文:别跟垃圾人一般见识,告诉我们如何远离“垃圾人”的伤害,对于这些不守规则的垃圾人,我们是应该“教训”还是应该隐忍去远离他呢?我个人觉得当你没有能力去教训他,远离应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犯不着把自己搭上去。
悦6322 回复 @聆听当下: 如果远离不了该怎么办
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出离了轮回的束缚。那么佛祖涅槃之后去哪里了呢?
1536499uabh 回复 @洳菏: 西方极乐世界!去了高维空间!!
人之初性本善,解人意思变迁
费勇老师 我知道课程结束了 我还能提问问题吗
保姆还是保姆
菩萨心肠,霹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