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1:李山 | 瑰丽壮观的新文学风范

楚辞1:李山 | 瑰丽壮观的新文学风范

00:00
17:08




大家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李山,下面我们要分几次跟大家来谈谈“楚辞”。《楚辞》是先秦时期继《诗经》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文学现象。《诗经》的创作结束大体在公元前600年左右,那么《楚辞》的出现(就是屈原的出现),他的生活鼎盛时期大致在怀王、顷襄王这段时间。


他创作《楚辞》的时间说法不一,但是一般流行的说法是在怀王后期到倾襄王前期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是在公元前300年左右。《诗经》我们说结束在公元前600年左右,那么到公元前300年左右之间是差了300年。


“楚辞”是江汉一带的楚地的文学,它和《诗经》有着重要的不同。实际上这就是那个伟大的时代,北方可以产生一个《诗经》作品,而南方到了战国时期又蕴意勃发的出现了一个新的、非常壮观的楚辞文学现象,这说起来也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


“楚辞”这种文体,它在很多的内涵方面,实际上是包括了很多远古的文化因素,比如佩戴香草表示德行,这实际上可能跟古老的巫术有关,当然佩戴香草实际上在北方也有。但是在文学上它那么显眼,以至于像《九歌》里边的香草特别的多。所以有人就说《九歌》就像一个中药铺一样,各种各样异香异气的这种香草气息。


还有一些古老的传说,比如像扶桑、昆仑这些在《诗经》里你反而见不着。就是说从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讲,应该是越早的越蒙昧,越到后来越开明。可是文学它有很多特殊的情况,《诗经》文学虽然时代要早,里边这种鬼狐仙怪的事情反而少,它也不是不说,它不去重点表达它。


可是《楚辞》专门利用这些远古的传说,注意它是“利用”,把它化为一种文学的要素,所以就产生一种非常瑰丽壮观的新的文学风范,这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变化。比如说像在《诗经》里边就是“我”这样一个主体性,虽然在《诗经》的《大雅》、《小雅》那些西周崩溃的时候出现了,而且他们也想远游,但是展不开。


“蹙蹙靡所骋”这在《诗经》里边有这样的句子,就是我想驾起马车去远游四方,但是现实太狭窄了,使我没法展开我的游历。它好像是给《离骚》开了个头。《离骚》就是一种游历,上天入地的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以上天入地,上昆仑下白水,就是一种舒放、一种远游。

甚至后来还出现了一篇《楚辞》文献叫《远游》,当然这个作品有很多学者认为它是非屈原所作。所以我们说《楚辞》跟《诗经》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不是很明显,中国地域辽阔各有文化来源,《楚辞》的文化形态虽然它晚,我们就单纯的从它的表现形态来讲,它更多的是利用了远古以来的各种神话传说,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产生了一种迥异于《诗经》的那种简朴、质朴的非常浪漫的色彩,五光十色的,甚至有点光怪陆离的这样一种新的文学。


这说起来就是《楚辞》出现也是有它的一个源头的。比方说在《吕氏春秋》里边有一篇叫《音初篇》,当时东西南北各有音,就是乐调。就说南音起自夏代,说“涂山氏之女,后与作歌,曰:候人兮”。这是《吕氏春秋·音初篇》讲各方音乐的起源就说到南音之起,就说到了涂山氏,涂山氏是禹的妻子,也就是启的母亲。


涂山氏之女,她等禹,禹忙于工作老是不回家,于是她就作歌说“候人兮猗”。“ 候人”,就是等着。“兮”就是《离骚》里边常常出现的语气 词“兮”。“ 猗”也是一个叹词。所以这四个字,两个表示语气、表示情感的虚词,说是南音之始。《吕氏春秋》这种说法到底多大程度上可信,反正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诗经》《小雅》里边有一个《鼓钟》篇,西周到了昭王时期向南征死了很多将士,所以要把他们埋藏,于是要给他们唱歌,这样的话就有《鼓钟》这一篇。在《鼓钟》这一篇就提到了奏乐安魂,诗里面就提到了“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什么叫“以雅以南”。雅,就是夏,就是中原。因为这些人都是本来来自北方的将士,所以要用中原音乐来安他们的魂。同时他们死在了江汉流域,淮水、汉水这一代靠南方,所以要用南乐给他们安魂。北方人做了南方之鬼,所以给他们安魂的时候就是 “以雅以南”。“以籥不僭”就是轮番演奏,互不错乱的意思。


所以我们说寻找这种联系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但是你要说《楚辞》就是从《诗经》发展过来的,这似乎是说服力不强的。另外楚这个国家实际上它的根是在中原。屈原的《离骚》上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 帝,高阳帝,就是帝颛顼。帝颛顼他有多少支脉,其中有一支芈姓就是楚国的祖先,而且这个人群他们在许昌这一代生活过这个人群过去也属于中原人群。


那么他们大约什么时候迁到了南方呢?大约在夏朝崩溃,夏朝被商朝取代的时候,中原建立了新的王朝。那么作为夏人或者跟夏人关系密切的这样一个人群,就在北方呆不下去,就见此南迁。这个在考古上也能得到某种验证。他们跟殷商人实际上关系不是太和睦的,这和周人很像,周人实际上文献中记载到了周文王时期,楚国人沿着南阳盆地向西北走,不就是到陕西了嘛,到陕西蓝田这一代,再往北走就是关中,而周人正好是从今天陕西北部向关中一带又向江汉一带发展,这样一个自北而南的一个过程,走包抄之势,这是周文王他所行使的一种路线,这就是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在这样一个时候,楚国的祖先叫熊绎的曾经子侍过文王,这个鉴于《史记·楚世家》。子侍文王什么意思,就是做干儿子。在古代,一个弱小的族群投奔一个大族,做他的子族,这个事情是有的,所以后来西周封建的时候,对于这些人群就“封子男之国,子男之邦”,他不是很亲近的人,他是外围人群,所以封他一个爵位很低的子男。


所以春秋里边老是叫他“楚子、楚子”,实际上就是揪他的小辫子,就是你们当年曾经认过我们做干爹,反正大致是这样的意思。


但是楚国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什么?它面对着广大的江南,当时有百越人群在那住着,但是那些人群文化相对落后,而楚国他是来自北方的人群,他又接受了周家的任命,所以他有一段时间就不断的向南发展,所以这培养出了楚国人的一种倔强精神。


我们看《左传》你可以看到,楚国人经常说我们是蛮夷,你们当年封建的时候就给了我们很小的一个地方在金山这一带,是我们的先王,我们自己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我们自己干出来的。言外之意你们管不着我,这不是一种倔强精神吗?


所以楚文化地面很大,楚国800年它最后北界已经到了今天的安徽的北部,河南的东部这一带。包括宋的一部分,还有老子的故乡,庄子的故乡后来都变成了楚了,但实际上讲楚文化真正的核心就是江汉这一带,是以倔强为代表的。


所以大家过去说老子是楚文化、庄子有楚文化,注意庄子是宋文化,就是楚他也不典型,他们那种比较冷淡的世界观那不是楚,楚国人还是火辣辣。楚国人的世界观、人格特征有点像今天的湖南人,就很热辣的,也很能干,吃得少干得多,不爱生病,有点这个劲。所以这就是楚文化的特征,屈原就有这样的特征。


战国时期楚材晋用,像我是魏国人,但是我给秦国人服务,专门消灭魏国,这种情形是有的。可是大家读《离骚》,屈原死活离不开自己的故土,也带有某种粘性,所以这是屈原的特征。而楚国人对北方文化的学习也是不遗余力的。你比如说像楚庄王争霸的时候,《左传》记载楚庄王在今天郑州附近打了个邲之战。那么打完这场战以后,他来到战场看到了尸体,尸体有他自己人的,也有敌人就是晋国人的尸体。楚庄王就引了《诗经》的《大武乐章》。他说“武,止戈为武”,“武”是什么?“武”是劲爆的真正的战争,用武力是消除武力的,这是一德。其中武装斗争、军事胜利应该带来民众的安定,财富的丰饶,大众的和谐,总而言之有七种德行,这叫“武有七德”。


这个七德最早提出来的是周武王,他说周武王克商以后有《大武乐章》,有七种德行我们可以看出来什么?就是楚庄王对《诗经》是很熟的。


清华简其中不少的文献就跟《诗经》有关系,有一首叫《周公之琴舞》。周公之琴舞是什么呢?是利用了《诗经》有一首诗叫《敬之篇》,把它推而广之变成了君臣对唱,其中有乱乐。楚辞有乱词,就是最终结束的时候要整理、调理一下乱词。


“周公之琴舞”这几个名字就写在竹简上的,现在很多学者拿它去研究《诗经》,我觉着这应该是楚国人学习《诗经》的一种表现,他把《诗经》的一些篇章拿过来以后,加以推演,加以改变,变成他自己的舞乐。琴瑟是经常出现在《诗经》里边,但是用它伴舞这个现象,我们在中原是找不到的。我们这种新出土的文献应该把它放对位置。与其说它是一个《诗经》文献,不如说是楚国人学习《诗经》推陈出新的一种文献。


另外就是到了战国时期,《孟子》里边还记载了一个《沧浪歌》。《孟子·离娄篇》里边就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就是沧浪的水如果清,我就能拿它来洗帽缨;沧浪水如果是浊,我就用它来洗脚。这是楚歌,这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到了屈原这个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00年左右,《楚辞》遇到了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大才子,所以就迸发了《楚辞》的文学。


“楚辞”这俩字最早见于《汉书·朱买臣传》和《汉书·王褒传》。这个朱买臣,《汉书》里边就记载说,他因为说楚辞得到汉武帝的喜爱。另外《王褒传》里边还讲,因为能诵读楚辞,为汉宣帝所欣赏。也就是说在汉代有楚辞,这是文献显示出来的,在汉武帝时候就有楚辞,有人诵读楚辞,。到了汉朝的晚期汉成帝的时候,出现了文献整理大家是刘向,当然还有他儿子叫刘歆。《汉书》里边记载说这个刘向就是点校经书,整理朝廷内部的图书馆里边的书,就把屈原、宋玉、东方朔,还有淮南小山,还有王褒,另外还有他自己的作品把它编起来了成为《楚辞》。


一个诗集子就出现了,这是中国最早的集部作品。我们中国经、史、子、集,经,《五经》;史,包括《春秋》等等;子,就是诸子百家;集子,就是屈原的作品是比较早的,是后人编撰的,不是屈原自己编的,是刘向编的。


刘向编这个集子就有个特征,编集子的时候也把自己的作品附上,这个好像也是由来已久。今天我们打开比较古老的《楚辞》本子,《离骚》之后就是《九辩》。而《九辩》是谁的作品,是宋玉的作品。最早的集子就是宋玉把《离骚》整理完了以后,就把自己作品附在后边了,这个是有这么一个说法。一直到朱熹作《楚辞集注》,还有就是王夫之他们作《楚辞》,作《楚辞通释》等等,都会把自己作品写一篇骚体文附在后边,这是一个特点。像《诗经》就没人敢注释完了以后,把自己作品在附上去,没人看这样做。


那么关于《楚辞》有一个定义性的,什么叫楚辞?楚辞,我们用现代话就是楚国的文学,他的代表作家是屈原。他的诗、语言跟《诗经》不同,《诗经》是以四言为主,而楚词是以六言为主。楚辞的音调读起来的感觉是铿铿锵锵的,而楚辞是舒缓的,舒卷自如的。


宋人黄伯思在《翼骚序》中说,“屈宋诸骚”就是屈原和宋玉这些骚体,“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故谓之‘楚辞’。”几个特点,“书楚语”是用楚语写的,所以当然楚国带有方言特点,但楚语不是当时的外语。另外“作楚声”,它的音调就是朗诵的音调也好,还是配乐场唱的音调也好,是楚声。“纪楚地”就是《离骚》里边还有其他作品里边,《楚辞》里面出现很多楚国的地名。“名楚物”其中有不少的是楚国的产物,故可谓之楚辞。总之这一个定义性的东西是强调了楚国的地方特色,历来大家也都称道这个事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迷你_3a

    https://xima.tv/1_sDNiYi?_sonic=0

  • 初果罗

    居然没人评论,是不是都听的入迷了呢?反正俺是。

  • 阳光_47c

    书写的很好,讲的也还好

  • Franklam

    老师,音频中15’48”左右的内容中,讲楚辞的音调时,出现了两次“楚辞”,请问后者是否是指“诗经”,还是另有所指?期待您的回复,谢谢!

  • 这个几块钱

    讲的挺好的,都是对的吧?懒没看过书,以后就以这里讲的为标准了

    笑笑xj 回复 @这个几块钱: 文学和历史哪有什么对错,自己判断吧

  • 奕子_DT

    文字内容错误太多了,好多错字

  • 1555302sgup

    李山教授的忠实听众,每堂讲座都会倾听数次!

  • 给岁月羽文明

    扩散见解

  • 苏醒清晨

    求结尾背景音乐

    1517186mwll 回复 @苏醒清晨: 关大洲的《风入松》

  • 雨霖_333000

    中国古典十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其中远古(先秦两汉东西晋南北朝)两位,中古时期的唐宋各四位,近古(明中叶至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