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李山,下面我们接着讲楚辞。前面我们讲到了关于楚辞、还有楚国,楚词的定义,还有楚国的文化历史,就是屈原作品产生的前因。接着我们就是谈谈屈原这个人还有作品。
屈原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史记》里边 有《屈原贾生列传》,这是《史记》说的,是有的。他生活在怀王时期,他做过左徒,他出使过齐国,主张合纵,反对张仪,后来被上大夫靳尚陷害了。还有就是被倾襄王疏离了,于是作《离骚》作《怀沙》作《哀郢》等等作品。刘向也在《节士》篇,“节”就是有节操的士,《节士》也说到了屈原的一些事情。
《离骚》里边有好多来自北方中原的思想,就是重贤人、重德政这些美政思想。屈原有很完整的美政思想,鉴于他的《九歌》,这都是来自北方。实际上这也是《楚辞》所以出现的一个原因。
楚国经过了一番开拓以后,它秉持的这种文化方向是什么?它是在北方经过了商州变革以后产生的新式思想,甚至有些是春秋战国以来的新式思想,都在《离骚》这个作品有体现。那么这就是它的特点,一方面它的内核是一种进步的、开明的,就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可是楚国的地域又有它强烈地域色彩,那种斑斓的、南方色彩。
实际上讲南方色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在西周时期是相对统一的,列国的文化包括青铜器制造,包括文字的书写都是一样的。但是随着春秋时期到来,随着大家各自沿着各自的方向发展,你看到了战国时期的文字,像楚国的文字写的跟花一样,就已经变化了。而《楚辞》正好是沿着这个势头走,就是它的地域文化绚烂之极。
楚国现在因为考古出现了很多春秋战国的那种丝绸,你去看一看花纹,看那个花纹就仿佛在读《楚辞》,曲曲折折,委婉动人,天真烂漫的这一套,当然还很古雅。这样一种东西,正好是我们读楚辞的感觉。
楚国人他是参与这种列国争霸的,他必须要遵循某种理性的精神,某种符合时代的东西走,但是他有自身的色彩。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激发了一种新的文学,这就是屈原他的作用。所以北方的诗经,南方的楚辞,东方这一代的诸子百家,正是先秦文学的三大块。有了这三大块,这个时代它堪称伟大。
那么接着我们就来谈谈《楚辞》的这些作品。《楚辞》这个作品包括多少篇呢?《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诗赋略》里边一共讲《楚辞》是25篇,其中提到的像《离骚》,还有《九歌》11章,还有九章、九篇,有《天问》,有《招魂》。这应该说是比较可信的屈原的作品,那么这之外还有比如说《大招》,《大招》有人说就是宋玉的作品。
那么屈原作品就是《楚辞》,我们一般说实际上是包括屈原的作品。当然我们前面说过,注释楚辞往往把自己作品也附上,所以《楚辞》,这个是一个文体,是一个系列。
讲《楚辞》第一篇作品就是《离骚》。
什么是《离骚》,《离骚》这个作品的名称有好多说法,比如说像司马迁说《离骚》就是遭遇忧愁。也有人说“离骚”就是牢骚,就是忧愁。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就说《离骚》就是离、遣、愁的意思。在诸多的说法里边,我倒觉得离别之愁,这个可能更稳妥。为什么?这涉及到对《离骚》整体作品的理解。屈原在本国遭受了很大的困难之后,他整个面对的是一个黑暗的世界,从国君到大臣,再到整个的社会风俗都是黑漆漆的,压抑的,所以他就想走,想离开,想去寻找新的出路。
那么屈原这个作品开头有这么几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几句讲的是出生。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就是我,先秦时候我可以称朕,不是皇帝特有的。他就说到自己,我是先帝的后裔,我生在楚国,就说我出身高贵,我不能滥用我的人生,所以就有这样的志向。
然后“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摄提”是一种历法,就是日历的一个概念,叫“摄提格”。它实际上是古天文的一个术语。“惟庚寅吾以降”就是说我是在庚寅这一年,这寅这一月,寅这一日降生的,好日子。
这个说法就是我们今天有点不太容易理解,说出生哪天不是偶然的吗?他下边就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就是我在这一个天道,一个黄道吉日我出生,这个尊贵是天生的尊贵。也就是我不能滥用人生,就决定于这儿,这和前边“帝高阳之苗裔兮”是有关的。
所以屈原这就从自己的身世讲起,这个作品是前无古人的,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篇自述性文学。而自述就要从生日开始,这就开始讲“朕皇考曰伯庸”。楚国人有这样的语言习惯,“皇考”跟北方一样,就是指死了的父亲。
总之第一段开了一个新的诗歌体式,这个体式写得非常宏大庄严。在一个吉祥的日子我降生,然后“皇览揆余初度兮”就是先父看到我出生的气局,赐给我名字,说“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正则”“ 灵均”都是平正,公平正义的意思。 “地高平曰原”,所以屈原又叫屈平。
接着就开始说自己如何“内美”,内美是需要修养的,这也符合儒家的思想。你比如像孟子就讲人都有善根,但是你修不修身就关系到善根能不能长大。所以屈原就开始说自己修炼,注意说自己修炼的这个说法是很有意思的,很南方特征的。
“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说早晨到高土丘上去拔木兰,我要服食它,用木兰装饰我或者用木兰熏染我。“夕揽洲之宿莽”,“ 宿莽”就是今年的香草根,冬天不死,冻不死的,这个大概是比喻修炼我的品质,一是要芬芳,二是要坚固耐用、坚韧。
接着就开始有一段议论,这段议论是符合北方精神的或者说跟儒家是很像的。就是讲历史,说“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接着就是“众芳”,他用芳草比喻贤人。也谈到了“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说到了“后”,三后到底指谁?这个解释不好说,总之他们是正面形象。接着就来了个桀纣,这是反面形象,讲历史这个是北方精神的,也可以说是楚国跟北方一样的地方。
然后就说自己“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我奔忙在君主身边,我要把楚国带到和先王一样的那种境地去,我要踩着先王的脚步,在楚国实行美政,但是接着下面就说“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说君王不体察我内心的苦衷。他们信谗言而暴怒,也就是自己被疏远了。
这个遭遇是一个转折点,屈原就开始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忠诚,不断地指责这个小人。在这一点上,屈原的骨子里边很像一个儒家。王是被小人蒙蔽了,然后整个的朝局是黑暗的,自己也跟他们对抗,这种精神、人格是值得赞美的。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就显得又是这么孤单和脆弱,所以这是它的一个特点。
那么接着就开始讲到了自己的人生失败,怎么办?两种层面,一,内心世界我是不是屈服,这是一层。外边我是不是离开。这是一首抒情长诗,主要是写自己的这种遭遇,这很难展开的,但是屈原设计了一个矛盾、冲突,接着诗就转入到一种徘徊期。
诗进入徘徊期他设计了一个人物,叫“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女嬃是谁?这个应该是楚地的一个称呼女子的一种名称,一个必须的须下边加个女字底。“女嬃之婵媛兮”就是絮絮叨叨,连续不断的。“申申其詈”就是一遍一遍的骂我,骂什么?就说你为什么要坚持原则,大家都不坚持原则,你为什么要坚持原则?
在这样一种骂之中,指责之中,实际上是屈原内心矛盾的一种表现。当社会满是污浊的时候,我要不要内心干净,他不好自己直说,他让一个人来骂他。
当女嬃骂了自己以后,屈原又有一段反思,就开始反思我到底要不要改节操。实际上他就开始反思历史,最后的决定我不改节操。所以这是屈原的那种倔强精神,这个地方是非常感人的。
接着为了强化自己这种不改节操,于是诗就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他要到舜。传说中舜是死在南方的,然后他去向舜陈辞,就讲这些历史上的忠、奸、邪恶,我们不能因为现实的失败而改了节操。然后说完了,内心中坚定了、平定了,于是诗就进入到后半部分,就是由实入虚,由现实的描写到一种梦幻式的游历。
这梦幻式的游历一共是去了三个地方,这诗这儿有几句可以给大家念一念,“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说我陈辞完了,我得到什么是正确的,于是我就“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干嘛去,到县圃,到天庭去了。
然后这下边有名句,“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什么意思,给太阳驾车的羲和你不要拿鞭子打那个车马了,让它慢点。崦嵫山是日落的地方,你不要朝着崦嵫山去走了。非常大的口气,可以让太阳慢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这个诗动人的句子。
然后就说到来到咸池,来到扶桑,咸池和扶桑都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么扶桑树、咸池是干什么?按照更远古的文献说太阳是从扶桑树上升起来的,太阳从扶桑树上起来,在咸池洗洗澡。这都是屈原利用了远古神话传说来构建自己诗篇的这种表现。
接着就是驾起车来,来到了天庭。这诗就写“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讲我上天门,天上有门,我让看门的给我开门,结果那个人倚着门,“阊阖”就是天门,两眼瞪着我说你算老几,就拒绝了他。
《九章》里边也有这样的情节,说我过去我做梦、我登天,结果被拒绝。这是一种什么?实际上是一种隐喻,隐喻什么?隐喻在现实中的失败,就跟做梦一样,就是一种焦虑,一种延展性诗。所以屈原的作品有点像白日梦。
如果上天得永恒了,就变成神了,也就是事业成功了。天庭在哪?在昆仑山上,中国的昆仑山远古传说有不死之药,上去我就永恒了。实际上我们人做事业,就是为了有立德、立功、立言,为了不朽,实际上表现的这样一个意思。
上天不成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屈原接着又去求女,“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天上没有美女怎么办?“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天庭上的美女我找不到了,然后我要找下界的女子,就提到了谁呢?从提到了宓妃,还提到了洛神,还提到了娀之佚女,他就想求女。
屈原的文学里边利用了中国宗教的很多的传说形式,有一种长生不老树,就是玉女树。屈原利用了这个,天庭我上不去,我想求女,结果地下的这些女子没有一个答应他,又失败了,求女失败了。
所以这一段这个失败了以后就说“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苦闷,苦闷!这个白日梦也是做着准备上天,准备求女,都是失败的,是越发的苦闷。于是就引发了远游,离开。
那么怎么讲离开?屈原也是用了古代宗教仪式就是占卜。就说“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灵氛,昆仑山上有十大巫,其中有一个叫灵氛,请了最高级的然后占卜。 “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说两个美好的事物,总能说得来,合得来吧?有没有好修身的人互相仰慕的对象呢?我可以找到呢?
九州实际上是中原概念,《尚书·禹贡》篇讲九州,那么博大的地方,难道只有本地有美女吗?占卜给他的回答是“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给他占卜的结果是什么?走,你要努力的远视,不要犹豫。哪个求美的人会放弃你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涯何人不识君。接着“何所独无芳草兮”,哪没有芳草呢?“尔何怀乎故宇”就是怀念故乡,你走吧。
所以这是一次占卜让他走。他接着又是犹豫,最终“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巫咸,比这个灵氛还要高级的占卜又来了。这一次仍然是劝他走,仍然是“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你还是上下去寻找吧,求那些规矩相合的知音吧,劝他走。
屈原作品最后进入到他的辉煌的地步,那就是上天游历,就是准备远游。所以最后一章写得非常的堂堂皇皇的,写的非常美丽。他讲“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最后驾起龙驾的车,八龙之婉婉,凤凰载着旗走,但是突然间云开雾散看到了故乡。这个时候仆夫也悲了,我的马车也留恋不往前走了,大家都屈身回头,再也不能前行,还是离不开。
所以诗人的可敬之处到这也就达到了极致。这是令人尊重的,这是他的抉择。他想离开离不开,对故乡的这种留恋最终战胜了他,诗戛然而止。
“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最后的结果是我走不开,我也实现不了主张,我要从彭咸之所居,所以按着传统的解释就是最后死路一条,有必死之心。所以这个作品到此就结束了。
整个屈原这个作品是有点空前还绝后,一种宏大的格局,吞云吐雾是一种渊博、一种内容,另外把自己内心的那种矛盾,思考,内心那种放不开,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实际上一直到了后来唐诗宋词崛起了以后,它的分量仍然没有变轻。
就在于写了这么一个很沉重的人格,这种煎熬。实际上他有可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在他看来是放弃人格的,所以他始终不能够作出选择,就在于他不放弃人格。所以整个作品到今天的价值就在于一个人格,选择是我自己做的,我的志向所在,我的选择所在。后来到《九章》里边他写《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生南国兮。”我是南国的树,我就扎根在南国。那个作品可能是屈原年轻的时候写的,就有这样的志向。
所以整体来说,这是一首堪称伟大的抒情诗篇。他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现了一个有崇高理想的品格。更重要的是从创作上讲,光有这种品格不足以动人,你可以引起人的尊重,但是不能用美打动人。而用美打动人的在什么?在它的结构,在它的篇章构成。
诗篇大体而言是分虚、实两部分,前边是实写,写自己修身,写自己对立场的坚定,对黑暗的不妥协。但是后半部分从“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就开始运用了占卜,运用了舜的神话,还是写自己的那种内心的矛盾,最后离开。
这里边还用了一些实际上是神仙加传说的一些要素,比如将上天、求女纳入进来,然后驾龙西游。你看李白的诗经常写青云,李白是求仙的,写在超越人间的天上在那游历。利用了这些因素,所以使这个诗非常奇幻。实际上这样一个开合有致的、冲突不断的结构,最后展现的是一个坚定的人格的力量,价值在这儿。这是关于《离骚》,我们就提示这么多。
文字注解准确无误就更完美了,而不是音译。边听边读
李山教授讲得真好!真大师也!
越听越有味道,平时喜欢听小说,像这么高深的书很少听很少看懂的也少,普通小说听着听着就腻了,这种书越听越有味道,果然是不一样的,老师讲的好是很重要的
过瘾
石一宁老年中文自修大学第一季古文 1.5 百部经典文学名著课-166讲 2020-1-25~ 1、诗经-李山1-4 1一部被长期误解的作品 2熟悉的关雎竟然不是爱情诗 3古人的说话方式什么样 4中国最干净的文学作品 2、楚辞-李山1-4 1瑰丽壮观的新文学风范 2由实如虚的梦幻游历 3神仙也有割不断的尘事心 4品不尽的浪漫情怀
就爱听李山教授讲!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感谢李山教授讲授传统文化知识!受益匪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屈原伟丈夫
讲的真好
老师讲得真的好,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