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西府海棠(Malus × micromalus),先说说“海棠”这个名字。“海”这个字,有外来的意思,而“外来”的范围说起来很有趣。《山海经》按视角分为三大部分,古人所在的“中土”为山,山外为海,海外为荒。
“海”不是我们所说的海,而是古人视野范围内距离较远,荒晦而不可琢磨之地。海这个字用在海棠身上,就像《山海经》里的“海”一样,古人明白海棠是一种来源不明的果树。
观花用西府海棠。图片:球藻大王
虽然海棠来源不明,但是春天的一树繁花让古人为之动容。海棠在中国的亲戚众多,汉代上林苑种满了来自四海的美丽果树,有“林檎”、“红棠”、“柰”[nài]。这些都是可考的海棠的亲戚。可是海棠并没有出现在汉代的字典里,此时的海棠或许还未孕育,或许还没有被人所识。
中国本土的苹果属植物花红,又叫林檎、沙果。图片:刘军 / 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
海棠二字自唐代始见于典籍,或许在某个栽培“柰”或者“林檎”的果园里,出现了一株绚丽如烁焰的花树。人们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它的花虽美,果实却不堪食用,古人将“开花好看但不结果的树”称为“棠”。于是,人们把这种树称之为海棠。
不过唐代的海棠和我们如今的海棠是不是同一种,答案就有点不确定了。海棠到了宋代,因为其品格受到文人墨客推崇,人们对这种原本来历不明的植物的热爱,让其成为仅居牡丹之下的第二名花。
于此,频繁入画的海棠也让我们知道它千年前的模样。在北宋的画作中,海棠花作五瓣,绿梗多花,花大小是我们常见海棠花的一半,这些都与我们现在的植物志记载的海棠稍有出入。元人的绘画中出现了冬天海棠的果,这果色红润,却与如今记载有了较大的差别。
《海棠蜡嘴图》,作者是宋人赵昌。图片:赵昌 / Wikipedia
由此可见,至少在宋元的海棠,和我们现在植物志所记载的海棠本种描述,是不尽相同的。
古人对植物的分类极为模糊,从古人绘画中来看,海棠其实是一个概称。大抵是指那些出现在果园里,非柰、非林檎、非频婆果的其他种类,它们的花朵繁茂,果实却没什么吃的价值。唐代开始重视海棠的观赏,到了宋代,观赏海棠风气极盛,南方原生的一些苹果属植物加入海棠的血统。此时垂丝海棠开始出现。
垂丝海棠。图片:KENPEI / Wikimedia Commons
垂丝海棠很可能是北方来的“海棠”与南方原生的湖北海棠(M. hupehensis)的杂交,红色的花梗,矮壮的树形都与湖北海棠近似。垂丝海棠的出现,让中国的观赏海棠进入了一个非常繁盛的时期。
明清时期,是海棠的大发展时期,此时的“海棠”们因为兼具观花食果的作用,不但是宫廷官邸的常客,也是乡野村夫果园里的常客。在此时,陇西地区古称“西府”,此地盛产食果用海棠,可制成蜜饯,这类小果海棠被定义为标准的“西府海棠”。
不过我们现在熟识的”西府海棠“却不是这一种。
在四川盆地边缘的重庆,北来的、食果用的“西府海棠”与原产湖北、四川地区的湖北海棠相遇,诞生出另外一种开花极美的重瓣海棠花。这种西府海棠开花极美,比其他观赏海棠更耐寒耐贫瘠,且树形高大挺拔,在明代与同时期的垂丝海棠被人尊为“海棠四品”之一。
观花用西府海棠。图片:太子
两种“西府海棠”,给很多人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在《中国植物志》中,为了方便处理“海棠”这些苹果属家族中的混乱杂交种,人们把所有小果型的果用海棠和观赏海棠一分为二:耐寒性较弱,性状接近湖北海棠的观赏海棠被分为垂丝海棠;耐寒性强,性状接近楸子和海棠的食果与观赏海棠则全部归为西府海棠。
单瓣的西府海棠。图片:阿橋 HQ / Flickr
如果放下那些让人混乱的分类学知识,单独来看我们常说的观赏用西府海棠,这一树繁花就能驱走人的困顿与烦恼。接近繁花,花香扑鼻,花瓣随风飘落,远比樱花更妖娆,近比桃花更灿烂。
特别好听💖!
Just got it! From Pickachu and Ameer
好听❤️🧡💛💚💙💜🖤❣️💕💞💓💗💖💝💟
1863929ynx王 回复 @白狐飞雪: 特别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