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诸葛菜 | “诸葛菜”和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关系!

99. 诸葛菜 | “诸葛菜”和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关系!

00:00
06:48


当沉寂一冬的大地,被小黄花们唤醒之后,漫山的野花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群芳斗艳的行列。看腻了枝头的缭乱繁花,再寻向路边的嫩绿新芽。不知何时,先前单调的草坪、林下,此刻已悄然变成了一片紫色海洋。


正如季羡林先生写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早春林下,梦幻一般的紫色花海。图片:Pxhere


这种白紫相间的小花,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相传它的名称源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推广。孔明或许擅长以少胜多,但这种小花的取胜之法,则是以多为胜——在早春时节,能以万朵怒放之势笑傲春风的,一定非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莫属了。

笑傲春风的诸葛菜。图片:Pxhere

在《中国植物志》中,这种小花的中文正式名叫做诸葛菜,因其盛花期多在农历二月,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二月蓝”。季羡林先生笔下芳名远播的“二月兰”,写作兰花的兰。实际上是个美丽的笔误。尽管这紫气冲天的野花名带“兰”字,但它并非兰科植物。

二月蓝有着典型的十字花科花朵。图片:林月时


二月蓝在分类学中归属于十字花科,与我们日常所食的白菜、油菜、萝卜、甘蓝、芥菜,同属一个大家族。这些被人们戏称为“菜科”的植物,有一个最显著的共同特征:花朵具有四枚花瓣,开花时如同十字形。


此外,它们的六枚雄蕊排列成两轮:外轮的两枚花丝较短,内轮的四枚花丝较长。这种雄蕊存在的形式被称为“四强雄蕊”,也是辨识十字花科植物的一大特征。

二月蓝的四强雄蕊。图片:余轻尘


诸葛菜耐寒旱、花期长、易养护,适合在秋季播种,春季观花。在春风的召唤下,成千上万的小紫花悉数开放,此时就是观赏二月蓝的最佳时节。当我们见到叶片青绿抱茎而生,花瓣四出色紫或白,结着长角果的植物,那便是二月蓝了。

当二月蓝成片盛开时,大地就如同铺上了梦幻般的紫色花地毯。在它的学名中,种加词 violaceus 之意即为蓝紫色(也称作堇紫色)。所以人们叫他二月蓝。


那么它这么接地气的中文学名又是从何而得的呢?


根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率军出征时曾以二月蓝的茎叶为菜,后将其作为军粮广为种植。用野菜充当军粮,古人是认真的吗?二月蓝的嫩茎叶确实可当作野菜食用,但其苦味明显且受时令限制,并不适合作为主粮。想来智慧超群的诸葛亮,应该不会如此大费周章地推广种植野菜。所以,谁才是真正的“诸葛菜”呢?

这种酷似萝卜的植物就是真·诸葛菜——蔓菁。图片:Peter Presslein / wikimedia


明代文学家张岱在他编著的《夜航船》一书中,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真正的“诸葛菜”叫做蔓菁。“诸葛武侯出军,凡所止之处,必种蔓菁,即萝卜菜,蜀人呼为诸葛菜。


根据张岱的描述,诸葛亮率军出征,在驻扎当地推广蔓菁以解决粮食问题。此菜不仅可生吃、煮食,连同地下的块根也可充饥,受益的蜀人就将蔓菁叫做诸葛菜。


或许因为二月蓝和蔓菁是同科亲戚,基生叶也都是大头羽状分裂,所以区分不清的古人就将二月蓝误认成有“诸葛菜”之称的蔓菁。久而久之,人们印象中的“诸葛菜”早已不再是蔓菁,于是索性将错就错,不仅让二月蓝成了诸葛家的娃儿,还为它改了植物中罕有的复姓。

清明前后,时令野菜陆续登场,我们又迎来了舌尖上的春天。正如前文提到的,二月蓝颜值虽高但口感不佳。然而,京城老饕王敦煌先生,竟将这种非主流的野菜吃得令人惊艳。


他在《吃主儿》一书中对二月蓝的风味赞赏有加,认为它是唯一可以与枸杞头媲美的野菜。在采摘二月蓝时,要选择带着嫩绿花蕾的芽尖。它的吃法也类似炒枸杞头,“切点姜末儿,加绍酒、盐、糖,急火快炒,噼里啪啦,出锅盛盘。”

二月蓝嫩茎叶最适合食用。图片:木雁中间可置身


至于二月蓝味道如何,据王敦煌先生的描述,清炒二月蓝有其他青菜不具备的浓郁香味,是菜肴中的佼佼者。二月蓝时令性强,一旦开花后就老苦不堪,若非要在此时食用,唯有用开水焯烫做馅儿尚可了。虽说二月蓝不像蔓菁那般实用,但作为野菜的它能得此美誉,也算是没白担了“诸葛菜”之名。

这看似不起眼的小野花,总是迎着呼号的寒风,默默孕育着花蕾。


在寒暖交织的早春,以星星点点的朴素小花,顽强地撑起黯淡的天空,又在春风召唤之下,连缀成迷人的紫色花海,万朵怒放,延续暮春的芳菲。当绚烂的花事过后,它们迅速回归寂静,以平凡的姿态,重复着生命的轮回。

笑傲春风的紫色花海。图片:林月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苹果30847

    Just got it! From Pickachu and Ameer

  • 1863929ynx王

    诸葛亮,牛!诸葛菜,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