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听友,你好。我是赵利剑。
我们在上一讲里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在学界和社会上,有一种习惯,即把这场运动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实,从时间上来看,新文化运动在先,五四运动在后。而且,严格说来,这两场运动的主旨也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在中国大大的有名,在北京沙滩附近有一条大街就叫“五四大街”,而我们国家的青年节也被定在五月四日,这都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呢?这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
1914年,欧洲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双方是由英法俄等国组成的协约国,和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战争爆发之初,中国宣布中立。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就给了虎视眈眈的日本在远东特别是中国扩大权益的机会。
1914年8月,日本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但是它并没有把军队派到欧洲,而是派到了中国。它借口山东是德国的势力范围,青岛是德国租借地,便发兵两万在山东登陆,强占了胶济铁路沿线和青岛地区,这就在事实上把山东变成了日本的控制区。
随后,日本又于1915年1月,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史称《二十一条》。根据这个条约,中国要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日本,还要在南满和东蒙拥有特权,延长旅顺、大连的租借期,中国必须和日本合办公司,所有中国沿岸港湾岛屿都不能租借给他国,中国必须聘用日人为各种顾问等等。如果中国答应了这些要求,其下场就会变成第二个朝鲜。袁世凯政府面临巨大的压力,采取军事措施基本没有成功的把握,寄希望于外交调停又不现实,只能采取拖延战术。当时的外交总长陆徵祥本就是个慢性子,又把每次会谈的时间压缩。当时决定中日每周会谈三次,时长两小时。陆徵祥的妙计是每次说完开场白就命令上茶,这套繁文缛节往往长达几十分钟,把日本人急得半死。这样一拖就是四个月,日本忍无可忍,最终在5月7日向中国提出最后通牒,限定48小时内签约,否则就要动武。袁世凯政府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签字,但原条约中最重要的几项内容中国政府并未应允,而且一直在寻找机会试图废除这个条约。
1917年,中国也加入了协约国,在战后获得了战胜国的身份。1919年,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安排战后世界事务。中国派出由陆徵祥、顾维钧等人组成的外交代表团,试图利用自己战胜国的地位,收回德国在华权利,取消《二十一条》,并进一步取消其它不平等条约。这当然会遭到日本的反对,而在巴黎和会上拥有最大权威的英、法、美等西方列强,出于自身的利益的考虑,不仅无视中国的合理要求,更有甚者,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正式转让给日本。
数十年来,中国的民族意识与日俱增,尤其是自甲午战争以后,视日本为最大的敌人,反日心理强烈。民国初年,文教事业有所发展,青年学生人数增加,加之新文化运动对民主和科学的提倡,他们的爱国情绪高涨。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主张民族自决,殖民地的处置要尊重人民公意。这在中国博得了一致好评。协约国的胜利也使国人大感兴奋,认为这是公理战胜强权,全国学校曾经放假三天,教师和学生狂热地参加庆祝。巴黎和会召开时,全社会更是予以极大的关注,都认为这是利用战胜国身份改变中国近代以来在国际外交领域不利局面、提高国际地位的大好时机。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等到和会的不幸消息传来,犹如当头一棒,冷水浇背,失望愤激之情达于顶点。一是痛恨列强的横暴,一是迁怒于以往办理对日交涉的官员,如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人,认为他们出卖国家利益,罪不可恕。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学生在天安门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学生们沿途散发传单,内容是北大学生罗家伦用白话文写的《北京全体学界通告》,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主张,呼吁国民起来关注青岛问题。示威集会的学生人手一旗,上写“保我主权”、“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内容。集会之后,学生们游行至东交民巷使馆界,要向各国公使递交说帖,表明誓死收回山东权益的民意,并且希望英法美等国不要对日本助纣为虐。但是由于东交民巷是特殊地区,中国官员、百姓不能随意进入,所以学生队伍被军警阻拦在外,他们只好派代表向美国公使交涉,但是当天是星期天,美国公使并不在馆内。学生们在烈日下暴晒,又在东交民巷受挫,愤怒情绪无从宣泄,便继续游行至东单赵家楼胡同。当时被视为头号卖国贼的曹汝霖的住宅就在赵家楼。学生们破墙而入,寻找曹汝霖。曹汝霖慌忙躲进暗室,学生们搜曹不着,更为愤怒,有人便放火烧曹宅。当时北洋政府的驻日公使、第三号“卖国贼”章宗祥回国述职,正寄居在曹家。一见火起,慌忙从藏身之处跑出,被学生痛打一顿。这便是“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这也给军警逮捕学生提供了口实,当天有三十多学生被捕。
第二天,北京各校学生全部罢课,后来连中学也加入。5月26日,各校学生在北京大学开会,决定“始终坚持”,决不为武力所屈服,决定自6月3日起恢复街头讲演,如遭逮捕,次日加倍外出,直至全市15000学生尽被逮捕为止。当天果然有四百多学生被捕,北京大学成了临时监狱。第二天学生们出动更多,被捕七百余人,还有五千余人自请入狱。学生们的坚决态度,使得北洋政府感到高压手段无效。这时运动已经从北京扩大至全国。天津、济南、太原、上海、杭州、南京、福州、开封、武昌、长沙等大大小小二百多城市都发生了学生罢课事件,声援北京。而且,这场运动开始波及学生之外的阶层。北京学生在举行示威游行时,曾经呼吁全国工商界一致奋起。学生们的爱国行为得到了各界的普遍同情,北京和天津的学生还派代表到上海会同当地学生劝说商人。6月5日,上海商人实行罢市,随后又有南京、杭州、天津、汉口等大城市的商人进行罢市。与此同时,工人也行动起来。上海罢市的同一天,大规模的罢工爆发,涉及纺织、印刷、烟草、邮政、电话、轮船、建筑等各行各业,罢工人数在六、七万人。京汉铁路和京奉铁路工人也相继参加。在全国各界的压力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做让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被罢免,被捕学生也被释放。此时,已经临近巴黎和会的尾声,中国是否要在和约上签字,必须早做决断。北洋政府外交部电告巴黎的中国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自行决定。中国外交代表图遂拒绝出席巴黎和会最后的全体会议,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就为挽回国家权益保留了机会。最终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终于收回了山东的权益,《二十一条》的部分条款也被废除。五四运动的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如前所述,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甲午战后,面对着瓜分狂潮的现实,以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和官僚为代表的精英阶层普遍觉醒。而又过了二十年,我们在五四运动中看到的是以学生为先导,社会各阶层普遍而自发的加入到这场挽回国家利权的斗争中。
根据我们今天的讲解,我想知道你对“五四精神”是如何理解的?
好,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再见。
怎么就湿润了呢
🙈
爱国不妥协不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