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解》丨第十九集:五行解(六)

《医解》丨第十九集:五行解(六)

00:00
40:57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次日,两军相迎,列成阵势于祁山之前。蜀军见魏兵甚是雄壮,与夏侯懋大不相同。三军鼓角已罢,司徒王朗乘马而出。上首乃都督曹真,下首乃副都督郭淮;两个先锋压住阵角。探子马出军前,大叫曰:"请对阵主将答话!"只见蜀兵门旗开处,关兴、张苞分左右而出,立马于两边;次后一队队骁将分列;门旗影下,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而出。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孔明暗忖曰:"王朗必下说词,吾当随机应之。"遂教推车出阵外,令护军小校传曰:"汉丞相与司徒会话。"王朗纵马而出。孔明于车上拱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朗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朗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以汉朝大老元臣定位王朗,方可压倒。)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汉朝大老元臣,必当有兴扶汉室高论,不想是身为汉臣为曹谋事,且口出“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骂尽“食君禄,不忠君之事”者,痛快淋漓,当尽一大白!无酒不可读此文。)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你的履历,我是知道的):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潜身缩首,苟图衣食”为谄谀之臣的最好行藏。);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恬不知耻到如此境界,还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找骂来了吧?)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浓缩的精华国骂。)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往死里咒。),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非为“汉朝大老元臣”乃是“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其书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致书于大司马曹子丹之前: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致流,兵因敌而致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致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也长短,月有死生。见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虚实第六》)不动如山岳(坚不可摧。),难测如阴阳(变化莫测。);无穷如天地(应变无穷。),充实如太仓(运用之妙,宛如太仓之库存,不可穷尽);浩渺如四海(其大不可极,四海浩渺皆为我用。),眩曜如三光。(功垂千古,眩曜熠熠若天上的日月星辰。)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知天文,晓地理,洞人事,为将之道也。)嗟尔无学后辈,上逆穹苍;助篡国之反贼,称帝号于洛阳。(上逆天意,助纣为虐。)走残兵于斜谷,遭霖雨于陈仓;水陆困乏,人马猖狂;抛盈郊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都督心崩而胆裂,将军鼠窜而狼忙!无面见关中之父老,何颜入相府之厅堂!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仲达闻阵而惕惕,子丹望风而遑遑!(战绩“煌煌”,大书特书:史官秉笔记,百姓众口传。)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骧;扫秦川为平壤,荡魏国作丘荒!"曹真看毕,恨气填胸;至夜,死于军中。司马懿用兵车装载,差人送赴洛阳安葬。

诸葛亮为什么能在江东的精英中挥洒自如,侃侃而谈,把他们一个个说得哑口无言、默默无言呢?难道这些人俱是酒囊饭袋、不学无术,显然不是的。套用一句王朗的话是“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技术压人,那是无可奈何的事啊。三气周瑜,骂死王朗,气死曹真。行兵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有这些,因缘何在?诸葛亮何所禀乎?他靠的是什么呢?九天玄女的天书,还是太上老君的秘籍?显然不是。那是什么?首先是诸葛亮禀赋正统,以“兴复汉室”为正义之旗纛。再就是诸葛亮先生善于读书,诸子百家,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洞晓阴阳之变,深味五行之道。知识造就了一个经天纬地之才。知识,知识,为“知”与“识”。知为“知晓(博闻多知)”,识为“见识(因为能识大体、分主次、辨要害,所以能有主见,相机而动,动辄切中要害,它是一种学以致用的能力。)”。多“知”者未必“识”,书簏、书呆子,时时世世不乏;能“识”者未必“知”,有些大智慧的人,并不学富五车。如何拥有这最可宝贵的“知识”呢?掌握方法论,掌握阴阳五行,活学活用,一气流行。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正确运用)是第一生产力。但最基本的是要“心正”。以“心”驭“知识”,非以“知识”驭“心”。诸葛亮也不是不可逾越的极巅,神仙也得人来做吗?

宋·文天祥《正气歌》(并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文天祥被“囚北庭,坐一土室”,“数气”<邪气>相侵,“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他却“以孱弱”之躯,“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人禀“浩然之气”,生死且可置之度外,何况区区致病之气?《黄帝内经》亦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文天祥就作了最好的证明。)

清·葛士达有言:“从来祸乱之起,由人心之坏,实由吏治之衰也。”能够说出这样一针见血、见血封喉的话来的人,一定是极具思想性的人。祸乱的源头,直指吏治。官吏,本是一种管理的责任,但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恒久念叨的是“升官发财”。思想定位的错,导致行为的错。官是一种对人民的责任,不是谋私利的所藉。官吏在管理的上层,上行而下效,吏治之衰,必然人心坏,祸乱起。世风正,国泰民安,一定得在吏治上下功夫,舍此无它法。宋·苏轼的话“宁可代代苦守贫,千万莫与官为邻。”可为吏治败坏的绝妙注脚。孔子在《论语·季氏》中发问:“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此问直切中吏治的要害。凶猛虎兕从笼子中出来,残害人民,龟玉重器在匣子中被毁坏,是谁的过错呢?(孔子在这里用了一个“过”字,意为罪过。佛家说,有心为“罪”,无心为“过”。此处“过”显然是罪责难逃。)显然是“守(看守虎兕的人)、藏(府库的保管者)者之过也”明矣。或者是没有责任心,或者是玩忽职守,或者是以权谋私等等,相关责任人的罪是难辞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同样也是在《论语·季氏》中孔子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作相作宰者,在国家危颠之时,不去扶持,用你是干吗的?吏治清明则天下安定;吏治不明则人心坏,天下必祸乱起。所以一个“官吏”的产生,是一个慎重的事情。“官吏”必须是禀有“浩然正气”的人,否则,民之贼,国之乱基。传统国学的“修齐治平”是医邪心归正道的方药,鲁迅的作品是医治中华民族劣根病态的苦口良药,然而,被伟人毛泽东誉为“民族脊梁”人的作品日益被从教科书中删减,实不知教育界的大人老爷们是何居心,意欲何为!一个国家的灭亡,国力强盛与否固然关系甚大,然而文脉的断绝与延续也是非同小可的因素。“东亚病夫”的耻辱,我们忘却了吗?体格健全,思想病态,也是“病夫”啊!

金庸《天龙八部·十九·虽千万人吾往矣》:此回回目“虽千万人吾往矣”本就是孟子的“吾善养吾之浩然之气”的意思。聚贤庄血战一场中,乔峰与玄难过招,写得尤为精彩,让人回思。乔峰破了玄难的“袖里乾坤”后:玄难两臂直上直下,向乔峰猛攻而前。众人尽皆识得,那是江湖上流传颇广的“太祖长拳”。宋太祖赵匡胤的一对拳头,一条杆棒,打下了大宋的锦绣江山。自来帝皇,从无如宋太祖之神勇者。那一套“太祖长拳”和“太祖棒”,当时是武林中最为流行的武功,就算不会使的,看也看得熟了。这时群雄眼见这位名满天下的少林高僧所使的,竟是这一路众所周知的拳法,谁都为之一怔,待得见他三拳打出,各人心底不自禁的发出赞叹:“少林派得享大名,果非幸致。同样的一招‘千里横行’,在他手底竟有这么强大的威力。”群雄钦佩之余,对玄难僧袍无袖的怪相再也不觉古怪。本来是数十人围攻乔峰的局面,玄难这一出手,余人自觉在旁夹攻反而碍手碍脚,自然而然的逐一退下,各人团团围住,以防乔峰逃脱,凝神观看玄难和他决战。乔峰眼见旁人退开,蓦地心念一动,呼的一拳打出,一招“冲阵斩将”,也正是“太祖长拳”中的招数。这一招姿式既潇洒大方已极,劲力更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武林高手毕生所盼望达到的拳术完美之境,竟在这一招中表露无遗。来到这英雄宴中的人物,就算本身武功不是甚高,见识也必广博,“太祖拳法”的精要所在,可说无人不知。乔峰一招打出,人人都是情不自禁的喝了一声采!
这满堂大采之后,随即有许多人觉得不妥,这声喝采,是赞誉各人欲杀之而甘心的胡虏大敌,如何可以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采声已然出口,再也缩不回来,眼见乔峰第二招“河朔立威”一般的精极妙极,比之他第一招,实难分辨到底那一招更为佳妙,大厅上仍有不少人大声喝采。只是有些人憬然惊觉,自知收敛,采声便不及第一招时那么响亮,但许多“哦,哦!”“呵,呵!”的低声赞叹,钦服之忱,未必不及那大声叫好。乔峰初时和各人狠打恶斗,群雄专顾御敌,只是惧怕他的凶悍厉害,这时暂且置身事外,方始领悟到他武功中的精妙绝伦之处。
但见乔峰和玄难只拆得七八招,高下已判。他二人所使的拳招,都是一般的平平无奇,但乔峰每一招都是慢了一步,任由玄难先发。玄难一出招,乔峰跟着递招,也不知是由于他年轻力壮,还是行动加倍的迅捷,每一招都是后发先至。这“太祖长拳”本身拳招只有六十四招,但每一招都是相互克制,乔峰看准了对方的拳招,然后出一招恰好克制的拳法,玄难焉得不败?这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要做到“后发先至”四字,尤其是对敌玄难等这大高手,众人若非今日亲眼得见,以往连想也从未想到过。玄寂见玄难左支右绌,抵敌不住,叫道:“你这契丹胡狗,这手法太也卑鄙!”乔峰凛然道:“我使的是本朝太祖的拳法,你如何敢说上‘卑鄙’二字?”群雄一听,登时明白了他所以要使“太祖长拳”的用意。倘若他以别种拳法击败“太祖长拳”,别人不会说他功力深湛,只有怪他有意侮辱本朝开国太祖的武功,这夷夏之防、华胡之异,更加深了众人的敌意。此刻大家都使“太祖长拳”,除了较量武功之外,便拉扯不上别的名目。玄寂眼见玄难转瞬便临生死关头,更不打话,嗤的一指,点向乔峰的“璇玑穴”,使的是少林派的点穴绝技“天竺佛指”。乔峰听他一指点出,挟着极轻微的嗤嗤声响,侧身避过,说道:“久仰“天竺佛指’的名头,果然甚是了得。你以天竺胡人的武功,来攻我本朝太祖的拳法。倘若你打胜了我,岂不是通番卖国,有辱堂堂中华上国?”玄寂一听,不禁一怔。他少林派的武功得自达摩老祖,而达摩老祖是天竺胡人。今日群雄为了乔峰是契丹胡人而群相围攻,可是少林武功传入中土已久,中国各家各派的功夫,多多少少都和少林派沾得上一些牵连,大家都已忘了少林派与胡人的干系。这时听乔峰一说,谁都心中一动。众家英雄之中,原有不少大有见识的人物,不由得心想:“咱们对达摩老祖敬若神明,何以对契丹人却是恨之入骨,大家都是非我族类的胡人啊?嗯!这两种人当然大不相同。天竺人从不杀我中华同胞,契丹人却是暴虐狠毒。如此说来,也并非只要是胡人,就须一概该杀,其中也有善恶之别。那么契丹人中,是否也有好人呢?”其实大厅上激斗正酣,许多粗鲁盲从之辈,自不会想到这中间的道理,而一般有识之士,虽转到了这些念头,却也无暇细想,只是心中隐隐感到:“乔峰未必是非杀不可,咱们也未必是全然的理直气壮。”玄难、玄寂以二敌一,兀自遮拦多而进攻少。玄难见自己所使的拳法每一招都受敌人克制,缚手缚脚,半点施展不得,待得玄寂上来夹攻,当下拳法一变,换作了少林派的“罗汉拳”。乔峰冷笑道:“你这也是来自天竺的胡人武术。且看是你胡人的功夫厉害,还是我大宋的本事了得?”说话之间,“太祖长拳”呼呼呼的击出。众人听了,心中都满不是味儿。大家为了他是胡人而加围攻,可是己方所用的反是胡人武功,而他偏偏使本朝太祖嫡传的拳法。(金庸所有的武侠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第一高手,非乔峰莫属,一人独对三大高手:慕容复、丁春、游坦之,毫无惧色,且也绰绰有余。大英雄本色,舍生取义,“侠之大者”,已超出了“为国为家”,达到“睦邻友好”境界了。乔峰的胜人之处,就在于:禀浩然之气;习练的武功是至刚至猛的代表正义的少林武功及降龙二十八掌,内功根基是纯阳至正的。所以他无论用那种拳法,那只是个“形式”问题,而“内容”才是主导的、决定性的因素。所以他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功力深厚的胜利。儒家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乔峰身上体现出来。这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之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