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第八章 了解世界3

028第八章 了解世界3

00:00
27:34

本书为“企鹅欧洲史”第五部:《企鹅欧洲史·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

中世纪时,居住在西欧的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同世界里,那是一个信仰共同体,一个关于欧洲团结的伟大规划,发展的时间超越千年。然而,在仅仅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烟消云散,只留下了一点迷梦,取而代之的,是新诞生的地理实体“欧洲”。
1517年,马丁·路德向罗马天主教会宣战,统一表象下的不安分因素爆发出来,将欧洲搅得天翻地覆。教义冲突取代了共同信仰,基督教共和国斗得你死我活,王朝战争和军事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发现了新科学,发现了新世界,也重新发现了欧洲。
1648年之后,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念已土崩瓦解,欧洲成了一个地理形状,一张可以显示裂痕的地图,一种划分政治、经济和社会碎片的方式。在失序、混乱与重建中,近代欧洲渐渐成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是普通的听众

    不错,条理清晰。

  • 茜茜_jh

    传播教义也传播文化

  • 起个好名字有点难

    这个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 Lovedostoevsky

    喜欢这一章,关于印刷书的诞生如何改变了世界

  • Katharina_V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马丁·路德与他的妻子卡塔琳娜·冯·博拉》(Martin Luther and his wife Catherine von Bora),1529年,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Galleria Degli Uffizi)(photograph: Scala, Florence, courtesy of the Ministero Beni e Att. Culturali) 1525年,奥古斯丁会修士马丁·路德娶了前修女卡塔琳娜·冯·博拉。路德知道这件事在论战中的意义,所以鼓励通过图画将此事宣扬开去。诸如此类的夫妇肖像(这一幅出自卢卡斯·克拉纳赫的工坊)广为流传

  • Katharina_V

    那些相信柔性方法(il modo soave)是争取可靠皈依 者的最好方法的传教士倾向于迎合当地人民的偏好。欧洲 的机械复制的媒介是天主教全球化的重要助力。墨西哥的 纳瓦印第安人(Nahua Indians)仿照一幅来自安特卫普的 1550年的雕版画创作了《痛苦圣母》(Virgin of Sorrows) 的羽毛画。1578年,有记载的第一幅墨西哥羽毛画——以 一幅欧洲的《抹大拉的马利亚》的雕版画为基础——经菲 律宾抵达中国。赫罗尼莫·纳达尔(Jerónimo Nadal)以16 世纪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最早在罗马创作的一组绘画为基 础,于1593年出版了包含153幅画的《福音故事图像》 (Pictures from the Gospel Stories)。

  • Katharina_V

    传教士根据特定的环境选择能产生适当效果的图像。 比如在中国,图像在利玛窦传教策略中与钟表、天文学和 地图一样重要。起初他不用圣母像而是用救世主像 (Salvator Mundi),因为中国人分不清圣母马利亚和佛教 中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但是后来,他和他的继承者利用 了两者的相似性。同他在日本的耶稣会同事一样,利玛窦 也避免使用耶稣钉十字架和受难的图像,因为当地人认为 这种画很耻辱。耶稣会士常提到图像如何在当地人群中激 发剧烈的情绪。欧洲表现艺术的影响力非常强大,1601年 中国的万历皇帝见到罗马的耶稣会作坊绘制的救世主像油 画时感叹道:“真活佛也。”1605年访问耶稣会士在北京的 住所的人被他们看到的“图书所震惊”。

  • Katharina_V

    耶稣会的解决办法是依托日本的耶稣会神学 院建立一所培养本土画家的“学校”。这所学校始建于1583 年,第一任校长是耶稣会士焦万尼·尼科洛(Giovanni Niccolò)。在他的指导下,日本的世俗助手把欧洲油画大 量地复制成铜版画、木版画、水彩画和水墨画,许多产品都销往中国。

  • Katharina_V

    文艺复兴盛期和巴洛克早期的宗教艺术——米开朗琪 罗、拉斐尔、祖卡罗(Zuccaro),以及(后来的)鲁本 斯和卡拉齐(Carracci)——通过雕版画和蚀刻画传遍世 界。前往日本的耶稣会传教士路易· 弗洛伊斯( Luís Fróis)1584年报告说,需要发放给日本不断增长的基督教 社群的宗教画数量超过5万幅,他还说这些画在印度和中 国广受欢迎,可能一个神父带着1 000幅画出发,没到日本 就分发光了

  • Katharina_V

    有图的书卖得好,有图的思想传得开。路德派的宣传 家已经在他们的反天主教小册子里加入了人们熟悉的图像 (怪物和噩兆),他们的理由是小册子“要让淳朴的人民 看懂”。图像可以跨越识字与不识字的鸿沟——图画可以 成为“穷人的圣经”(Biblia pauperum),就像787年第二次 尼西亚公会议(Second Nicene Council)称呼的那样。然 而,慈运理–加尔文宗(归正)新教对于图像问题,尤其 是在宗教崇拜语境下的图像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图像 鼓励偶像崇拜,《圣经·旧约》里的律法称图像会危害真正 的信仰,必须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