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史记》| 导读(一)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史记》| 导读(一)

00:00
17:50

【导语】

看待历史大致有两种不一样的眼光:求同与求异。我们应该选择后者。



【导读】

两千年前的中国,跟今天有什么不一样?今年的年轻人为什么还要读《史记》、能读到什么?杨照在本集节目中,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谈读史之必要。



【听课注释】



司马迁

(前145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幼年耕读于故里。十九岁时家徙茂陵,到京师长安。二十岁时壮游大江南北,网罗天下旧闻。二十八岁入仕为郎中。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春正月为郎中将,奉使西南夷设郡置使。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读史官所藏图书,获得了有利的修史条件。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与唐都、落下闳共订太初历,之后潜心修史,开始了《史记》的写作。天汉三年(前98年),为李陵降匈奴事辩解而下狱,惨遭腐刑,蒙受了极大屈辱。出狱后任中书令,虽任高职而心灰意冷,把自己的愤懑和不平倾注到《史记》中,成为“一家之言”,一直在撰写、修订,直至卒年。对于司马迁的死,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使得卒年无法确定,死因也众说纷纭。




司马迁画像,《社会历史博物馆》



史记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司马迁著。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北宋版《史记》及日本藏南宋版《史记》。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中国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史记》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清代版本



阮芝生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杨照上1980年代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系,大二的时候开始上阮芝生先生的《史记》课,受其影响极深。



通史

史书的一种体例,指记述由远古到现代各时代历史的史书,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通史是相对于断代史来说的,断代史是限于某个时代,但通史却是跨时代式研究,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用现代史学的口吻,这是“大历史观”。第一部通史史书是《史记》,也是“二十四史”中仅有的一部通史。



断代史

史书的一种体例,指只记载某一段时代历史的史书。断代史是古时中国史家最常采用的体例,由于自秦汉以来,均为君主本位政体,本朝人往往不敢直评本朝政治,忌讳甚多。而断代史较合著者之心理,因前朝已亡,评述前朝政治,危疑较少,较易发挥。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汉武帝

(前157年7月30日-前87年3月29日),刘彻,汉朝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于七岁时被册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达五十四年,是康熙以前在位最长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的思想积极进取,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政治、经济改革,深远地影响着后世。而其晚年穷兵黩武,对人民造成了相当大的负担。司马迁能写出《史记》与汉武帝时代有深刻的关联。


汉武帝画像,《三才图会》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是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亚微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季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后伯夷和叔齐双双出走,禅让予亚凭。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被认为是怀念故国的典范,后也变成了遗老遗少的代名词。《史记》七十列传中以《伯夷列传》为首篇。



李广、李陵

李广(前184年-前119年),陇西成纪人,西汉时将领。一生与匈奴交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凭借一身盖世武功,匈奴人畏其英勇,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对李广评价很高,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两句话来赞美李广。



李陵(前2世纪?-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李陵原为汉朝将领,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在浚稽山与数万匈奴骑兵英勇作战,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其后汉武帝下令将其全家处死,李陵最终以一个匈奴人的身份埋骨于异域。汉武帝向群臣询问处置李陵的意见时,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汉武帝怒将其打入大牢,后处司马迁以宫刑。杨照将在今后的节目中,详细讲述此次事件的缘由及影

响。



苏李别意图(局部),宋代陈居中绘,苏李为苏武、李陵



《左传》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十三经中篇幅最长,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现存最早的《左传》注本为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传世有宋刻本。今据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刻本整理。



明朝《左传》印本




【精彩摘录】


——《史记》背后有着整本书另外一个更庞大的关怀,它传递了一种对于历史的信念,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思考历史,乃至于我们今天要如何自己去编写历史,都有很高的启发。


——《史记》彰显了中国历史的一个根本的精神,这个中国历史的精神那就是以人为中心。


——当我们读《史记》的时候,一个认知的方法就是,司马迁认为什么样的人,经过了时间的淘汰,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仍然值得我们我们认识。


——司马迁看待历史的方法,是一个人生的使命,是要承担这样的一种责任,不是为了名,不是为了利,而是为了一个抽象的理想。


——我们看历史,大致有两种不一样的眼光:一种眼光是我们用求同的眼光看历史,没有任何刺激,产生不了任何作用;一种是求异的眼光,我们可以扩大视野,倒回来重新认知我们自己。



【本集小结】


本集节目,杨照回忆自己读大学历史系的经历,从听阮芝生先生的《史记》课开始,逐步走进《史记》。《史记》所代表的中国历史精神是“以人为中心”,因此读《史记》也应该还原到历史现场来理解当时的人跟事,以一种求异的眼光来重新发现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并寻找到这些历史发生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扩张我们对这个世界跟人的认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老彭是個书脊党

    啰嗦的不行了!台湾学者应该多学学怎么考据,而不是不着边际的想象

  • 1331527mdmn

    这么好的课不应该湮没在喜马拉雅无限多的课程里面呀

    1329795qfet 回复 @1331527mdmn: 历史饭

  • 11111111_6a

    台大阮次山老师,是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阮次山吗。谢谢。

    quarterb 回复 @11111111_6a: 是阮芝生老师

  • 落叶松子

    反复地听,实在精彩 。

  • 橙色心情nakasea

    第二遍回听了。这么好的节目为什么没人听。 只是有两个多音字可能老师说错了。一个是封禅(shan)第四声是吗? 还有一个多音字是后面某一期听过忘了。下次听到再回来。。

  • 听友47274336

    相听恨晚

  • 范阳无双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 筱雪家的绿色平林

    讲的好吃力,听得也费劲

  • 滚呀滚呀滚石头

    喜欢杨老师的课。

  • 宇宙未婚妻

    我想到了蒋勋老师 非常棒!

    Blucecolin 回复 @宇宙未婚妻: 确实特别像蒋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