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史上的犯罪都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
听书笔记
1980年代的华尔街上,似乎遍地是黄金,股市高歌猛进、经济一路向好。但在繁华背后,也滋生着华尔街上金融家们前所未有的贪欲,他们通过互相透露股市内幕信息的方式大发横财,个人财富甚至能够达到30亿美元,也就是210亿人民币。
本书就是这段内幕交易网历史的纪实故事,它以四个主要人物的经历,编织出了整个网络的缩影,描写这种贪婪是如何猖狂和覆灭的。
一、织网:
1.小人物玩法:丹尼斯·莱文
这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的数学能力甚至比不上实习生,但是却发了财,主要就是通过内幕交易。他首先在一个岛国的欧洲银行开设匿名账户,用来交易股票。然后找了三个在华尔街上接触公司并购信息的朋友,组成内幕交易网,互相透露交易信息,彼此发财。截止案发,莱文一共通过这种方式赚到了1260万美元。
2.大人物玩法:
迈克尔·米尔肯: “投机交易之王”
他非常聪明,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后来到一家叫做德崇的公司工作,专门做“垃圾债券”业务。这项业务在他的巧舌如簧之下获得了市场的信任,很多公司委托他销售债券,他的融资能力极强。
当时正是华尔街上的“并购狂潮”,人们忙着通过倒卖上市公司赚钱。米尔肯也想参与其中,于是他和德崇公司决定为“恶意收购”者销售垃圾债券、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德崇公司既赚取了融资费,又赚取并购交易的服务费。
恶意收购,就是无论目标公司是否愿意,都要进行的收购行为,主要方式是逐渐在股票上占据主动,成为目标公司的大股东,然后一举收购。米尔肯是多起恶意收购的幕后指挥官,他运筹帷幄,提供资金,也找人协助,视大公司为鱼肉。
伊万·布斯基:“套利人之王”
布斯基这类套利人,是专门依靠华尔街上的内幕消息发财的,他抱紧米尔肯的“大腿”,米尔肯能从他这里拿到一半的内幕交易收益,还能让布斯基配合自己在股票市场更顺利地完成收购。
马丁.西格尔: “并购大师”
西格尔是典型的华尔街精英,毕业于哈佛大学,但迫于工资无法满足他所在阶层的生活成本,最终向布斯基妥协,与他交换信息,前后拿到了70万美元。
西格尔发现,80年代中期的华尔街上已经没有秘密了,他经手的案子出现了融资困难,在他还没来得及知道的时候,布斯基已经打电话来问他了,而布斯基的消息来自于高盛的套利主管。华尔街上的大人物对交易信息予取予求,就像是捕食鲑鱼的黑熊。
二、破灭:
就在华尔街上的投机交易达到顶峰之前,监管的力量已经悄悄介入了。
1985年,监管部门收到举报信,说美林公司的两个员工参与内幕交易,在一个岛国开设了匿名账户。后来人们发现,他们只是跟随者一个银行客户经理交易,这个客户经理正是莱文账户的负责人。
接着,监管者们一一攻克了莱文、布斯基、和西格尔,一路势如破竹,从小虾米入手,拽出大鱼,最终找到了足以掀翻整个华尔街的鲨鱼大鳄。
但是在米尔肯这里,惩罚的脚步停滞了4年,因为他的坚决抵抗。米尔肯雇来了最贵的律师团和公关公司,大张旗鼓地跟政府对抗,也通过承诺高薪买通了德崇公司的所有人不开口。
最终,检察官们通过一些录音证据,还是一一撬开了德崇公司两名员工的嘴巴,最终说服德崇公司董事长辞退了米尔肯。但是在米尔肯退出以后,德崇公司也没撑多久,“垃圾债券”帝国崩溃了,接连使得运作中的并购案泡汤,股市应声下跌,大量“散户”的财富被蒸发。这时人们才从“黄金10年”的美梦中醒来。
在民众的压力下,米尔肯认罪了,共98项罪名,罚款13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对个人最高的一次罚款。但是即便如此,他个人还有12亿美元的财富留在家族中。
所有的内幕交易网上的人,都承担了罚款和入狱的刑罚。其中最轻的是西格尔,因为他是唯一真正忏悔的人,他全力帮助检察机关做事,在狱中表现良好。出狱后,他为一所贫困中学建立了计算机训练营,并且全职在那里工作。
解读 | 玥然
资深财经记者,复旦大学文学硕士、经济学士
播音 | 张煜
策划编辑 | 李雪清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精彩,令人震惊,金融界的贼真是杀人无血
年薪才50万美元?才......
老八认证美食家 回复 @雯雯子_re: 注意一点这是八十年代的五十万美元
哪里可以打赏播音员啊,讲的特别的好,播音员播的那一本书我都听过,大大的支持
张张_Edan 回复 @天凉照顾好自己: 你的认可 就是最丰厚的打赏哈哈哈哈👍
华尔街之狼的原型啊,美国金融界的骗局
讲讲自己吧,都烂透了也不见改变,
声音太好听了!
特别喜欢这位主播的声音
这是个有点阴暗而结局又非常糟糕的故事,书中米尔肯有聪明勤奋的一面,更有阴暗贪婪的一面,在杠杆并购时代的浪潮,把德崇证券推到难以比拟的高度。而故事发展依旧从如何传奇到如何陨落,贪婪的人们终究还是要接受惩罚。
风尘水心 回复 @Wintone的信笺上: 万恶的资本主义
主播很优秀
这和赵薇事假很相似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1826618bntu 回复 @惊蛰花晓: 我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