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集 气-一气周流功效施

第84集 气-一气周流功效施

00:00
20:49


如何找到潘毅老师:①购买本课程《中医文化必修课》②添加正安答摩景天微信号【damotiaoli】,发送数字666 ,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潘毅老师也会进群答疑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气血津液里面的「气」。


 

气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气,就是庄子的那句话:「通天下一气耳。」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组成的形式有两种:聚则成形,散则为气。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哲学之气。


 

中医学里面还有一句话: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其实这句话还是从哲学之气转注而来的。气能够构成天地万事万物,自然也能够构成人。


 

气血津液里面谈的气,主要是狭义的气,它指的是:气是活力很强,具有推动、防御、固摄、煦和、气化等功用的,肉眼看不见的极细微物质。


 

我们先看看,狭义的气是如何生成的。


 

气的生成来源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


 

先天之气源于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化气,就是先天之气。


 

后天之气是指人出生后,从饮食中摄取水谷之气,以及通过呼吸,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所以,肾中精气、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是生成人体之气的物质基础。


 

而气的生成是需要依赖相关脏腑的功能活动,其中与肺、脾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我们一个个看。


 


 


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可化先天之气,这是人体之气的根本,对人体的各项功能具有推动和激发作用,这种气,我们把它称为元气;


 

水谷之气是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从饮食中摄取而化生的,由水谷之气直接化生的有卫气跟营气,分类的依据是它们的性状不同,功效不同。其中比较稠浊,运行性很强的,对人体主要起保卫作用的叫卫气;性状上比较精纯,对人体有营养作用,同时具有化生血液功用的叫做营气。


 

自然界清气,也是人体之气的来源之一,这必须依赖肺的呼吸运动,吐故纳新而来。由这自然界的清气,再跟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的,叫宗气,它的功用主要是走呼吸道以行呼吸,贯通心脉而行气血。


 

所以人体之气,是在肺、脾胃、肾等脏腑功能的密切配合下,将肾中精气、水谷之气和自然界清气三者按需结合而成。


 

根据它们的来源、功用、分布的不同,可以有元气、宗气、卫气、营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区分。


 

概而言之,人体气生成的基本条件有二:一是来源充裕,即先天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供应充足;二是肺、脾胃、肾各脏腑功能正常。

 


 


 

下来我们看看气具有什么功能。


 

气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推动作用


 

指气的活力很强,对人体的功能活动具有推动、激发作用。


 

具体来说,一是激发、推动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对于激发、推动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该怎么理解?比如我们说心气虚,你基本上可以把它理解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功能下降,同时,支撑这部分功能的物质之气也减少了;而心气充沛,指的就是心的主血脉,主神明的功能良好,同时支撑这个功能的物质之气也充裕。其他的脏腑也可以按照刚才的意思来类推理解。

 


这里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主要是指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

 


所以,当气虚而补气的时候,实际上不单是增强了功能,也有补益了物质之气的内涵在。

 


气推动作用的第二点,是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在逻辑上,血跟津液是属阴的液体,阴主静。本身的运行就需要属阳的、无形的、流动性很强的气的推动,所谓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

 


比如心气推动血液的运行;肺主气,朝百脉,助心行血;肝主疏泄,要气的运行,保持流畅,这时气行则血行;

 


又比如,脾气健运,可以运化水液;肺气充沛,可以行水;肾气充裕,可以主持水液代谢。肺、脾、肾三脏之气推动与促进着津液的代谢。

 


如果气的推动作用减弱,既可以使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也可以导致血液运行迟缓,以及津液代谢失常。

 


所以当脏腑功能减退的话,我们一般是用补气的方法;当血跟津液的运行不流畅的话,我们经常是用行气或补气的方式,来推动血跟津液的运行。


 


 


二、煦和作用


 

这个作用,教材一般把它表达为温煦作用,它是这样定义的,指气具有气化生热、温煦人体的作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说老实话,我不太喜欢这种表达,因为这种表达逻辑上会有一点小偏差。你看,既然你说它是人体热量的来源,那是不是意味着气多了人体就会热,气少了人体就会冷?其实这不符合阴阳气血关系的内在逻辑。


 

关键点是气虚跟阳虚怎么区别。一般气虚,指的是人体的功能下降,这里不牵涉到症状的偏寒或者偏热。而阳虚是功能下降,加上有寒象。


 

或者换一个角度理解,如果人体发热,多半不是阳气盛,就是阴虚。

 


看到这里,可能我们会有点明白,人体之气是中性的,如果体温偏高了,或者偏低了,它们的解释都不是用狭义之气来解,而是用阴阳学说来作解释。


 

再换一个角度看,我们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度到37度之间,古人是根据人体的正常体温,来设定气的功能的。气的功能实际上是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在这个正常的中间值。

 


如果体温高了,或低了,都属于阴阳失调,而不是气失调,所以,我把它改成了煦和作用。煦还是温煦的煦,但是中心是在那个「和」字,就是中和的意思。



这就是《难经》所说的「气主煦之」。



气的煦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其一、维持机体恒定的正常体温;


   其二、煦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以维持其各自的生理功能;


   其三、维持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的运行,使其得以正常地输布于周身。


   

也就是说,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的正常运作,以及血跟津液这些液态物质的运行,都要在相对恒定的体温下进行。如果体温过高,血行就加快,人体的代谢也会增强;反过来,体温下降,血跟津液的运行就会减慢,人体的功能就会下降。


 



三、防御作用


 

指气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卫机体,防御外邪入侵和驱逐消除邪气的作用。它这个作用主要是之前提到过的卫气的功用。

 


气的防御作用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在未病之时,卫气充足,就能够护卫全身的肌表,使肌表腠理固密,能够抗御外邪的侵袭,也就是说让风、寒、湿、热这些病邪不能进来;

 


二是在疾病发生之后,正气在与邪气斗争中,能驱邪外出或战而胜之,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不是类似于西医所讲的免疫功能?其实这个真的有点像,你以这种方式来思考也没大错。

 


换成临床操作,当现代医学的免疫指标下降的时候,中医确实通常是用补气的方法。你或者会问,对于改善西医所讲的免疫指标,比如白细胞过低,能有效吗?

 


中药的补气方法经常有效!比如像黄芪、人参、西洋参,都有类似的功效,而且功效还不算弱。

 


这样推来,气的防御作用强盛,不仅邪气不易侵袭,即使得病也较易治愈。如果气虚防御作用减弱,则抵抗力下降,极易被外邪侵犯,患病后也会因为正不胜邪,导致病邪久留,难以驱除,甚至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

 


所以,《素问》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四、固摄作用

 


指气具有固护统摄血液、津液等液态物质,防止其异常流失的作用。

 


如何理解这个功能呢?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人体的气跟液体是混融在一起的,就像雾露状一样。



我们可以把气理解为气态,当气充足的时候,气的稠密度就高,稠密就容易下沉、内聚;当气亏少的时候,它就稀薄,稀薄就容易上浮与外散。

 


好了,我们进一步推导,当气足的时候,气就内聚,人体的液体也跟着内聚,这就不容易丢失;反过来,当气虚的时候,由于气稀薄而外散,与它相互附着的液体也就跟着外散了。

 


当液体向外丢失的时候,我们还得注意,这种液体,是归哪个相应的脏管的?这个得弄清楚,才能有效地指导治疗。

 


比如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脾在液为涎,肝在液为泪,肾在液为唾。就是心气可固摄汗液,肺气可固摄鼻涕,肾气可固摄尿液、精液,脾气可固摄涎液,同时也可以固摄血液,使血液循经而行,防止其逸出脉外。

 


如果气虚,气的固摄作用减退,可导致体内液态物质大量丧失。这个时候就看是什么液体丢失,它被哪个脏所管的。

 


比如,各种出血症,其中一种可能是脾气虚,气不固摄,这个时候就该补脾气,加止血药;

 


比如自汗,就应该补心肺之气,加止汗药;刚才说心在液为汗,这里为什么又跟肺有关呢?因为肺能宣发卫气到体表,控制汗孔开合,卫气虚也可以导致自汗;



如果是多尿或尿失禁;遗精、滑精、早泄,那么就是肾气虚,不能固摄,这个时候就应该补肾气,加收敛药;


 

如果小孩流涎,那么就是补脾气,加收敛药。

 




五、气化作用

 


什么是气化?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由于气遍布于周身,所以,机体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产生,气、血、津液、精等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过程,都与气化作用密切相关,都是气化作用的结果。

 


比如,依赖脾胃之气的运动,产生了脾胃的纳运功能,通过消化饮食,化生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又可进一步转化为气、血、津液;而津液又在脾气的运化、肺气的宣降、肾气的蒸腾作用下布散于周身,部分津液又转化为汗液、尿液等。这一系列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体现。

 


如果气化功能失常,就会影响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比如影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影响汗液、尿液的形成与排泄等,从而形成各种代谢异常的病变。

 


这个气化功能,我们临床上怎么用?比较简单的用法就是,如果要促进物质化生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加点补气药。比如在血虚补血的同时,加点补气药,叫气能生血,本质上就是利用了气促进物质化生这个功能。


 


 


下来我们还要说的一点就是,要让气的功能发挥得好,除了气的充裕之外,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气的运动、流转得要好。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而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升、降、出、入四种。


 

气遍布于全身,无处不至,机体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可以通过脏腑、经络等各种生理活动而具体地体现出来。比如,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肝气从左而升,肺气从右而降,心中火气要下温肾水,肾中水气要上滋心阴。

 


而血液的化生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无一不是气升降出入以及气化的结果。

 


生理状态下,气的运行通畅,升降出入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也就是一气周流得好。

 


当气的运动失去平衡协调时,就叫「气机失调」。

 


「气机失调」表现形式有多种。

 


比如「气滞」,是气的运行不流畅,在某些局部阻滞不通。通常的表现是:人体的局部发生胀闷疼痛。治疗就用行气的方式。

 


「气逆」,就是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常见的有:肺气上逆的咳嗽气喘,胃气上逆的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

 


「气陷」,就是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这个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脾气不升,常见的表现有,各种内脏下垂以及清气不升的头晕目眩等。

 


「气脱」,即气不能内守而突然大量外逸;

 


「气闭」,即气不能外达而闭阻于内。

 


这里的气滞,主要是气的流通度不好;气逆与气陷是属于升降异常;气脱跟气闭,一个是出去太多,一个是出不去,是属于出入异常。气闭跟气脱的内容,由于专业性太强,要解释清楚很费时间,所以这里就不做太多展开了。

 


(本集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05889vyiv

    期待潘老师讲的内容出书

  • 1355580dhux

    谢谢潘老师

    高压奶嘴 回复 @1355580dhux: 气的升降出入讲清楚了

  • 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老师讲的好!

  • 采桑境

    老师讲的很好,对于我这个小白来说理解起来有点艰难,反复听了好多遍了

  • 和生生

    谢谢老师

  • 水月道场

    谢谢潘教授的精彩讲解,想请潘教授在课程里讲一下,中医对于癌症的看法,现在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了,各种癌,身体每个部位都可能得癌,目前中医似乎没有针对癌症的类似西医的系统化治疗方法

  • 1893991opft

    潘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请问,气是中性的,那为啥“气有余便是火”呢

  • qzuser_av06

    其实我觉得潘老师,如果能把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整理出来出版就更好了,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 朱丽华_dv

    请问老师,关于草药的花枝茎根的升降沉浮在哪个章节的?找不到了,謝谢

  • 席一清一

    老师,意思是气虚不是阳虚,比如艾灸是补阳而不是补气,对吗?

    正安答摩 回复 @席一清一: 前半句是的,后半句不能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