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颐和园长廊的苏式彩画:桃花源
《桃花源记》记述一个世俗的渔人偶然进入与世外隔绝之地的奇遇记。
本文由晋朝文人陶渊明作于永初二年(421年),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郦师点拨】
《桃花源记》是陶潜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希望追求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而写的。
桃花源中人的生活,与外界并无太大分别,一样是“往来耕作”,“屋舍俨然”,所不同的是,桃花源居民能和睦相处,“怡然自乐”。桃花源中似乎没有村社一类的基层组织,又因与世隔绝,外界一切机构组织都无由对之施用权力,人们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
文章寓意是,外界社会赖以支撑的社会制度,恰恰是人们不能幸福美满生活的根源,一切政治、制度、机构都是多余的,乃是破坏和平安宁的根源。
陶渊明是谁?
陶渊明,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浔阳郡柴桑县(今江西省庐山市)人。东晋、刘宋的文学家,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父、祖皆为郡守,自曾祖、祖、及父,都在东晋为臣,但自己一生未曾担任高官,曾任彭泽令,但因厌恶当时的政治,做了80余日就辞职归故里。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出身微寒,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长沙郡公。幼年生活贫困,勤于学习,对于诸子百家群书都有所涉猎。
陶渊明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及彭泽县令等职,后因与上层失和,毅然辞官,“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家,从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隐居不仕。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的这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思考探究】
如果仿照《桃花源记》,你可以写一篇游记吗?
桃花灼灼,故事恬美。爱菊的陶渊明,这次却用桃花讲了奇遇。为什么要选择桃花呢?老师能给我们说说古人的桃花情结吗?
先生好,向先生请教,语文书这一课的课后有一首《桃花源诗》为什么诗中写的是“衣裳无新制”而《桃花源记》中写的却是“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呢
tang1099 回复 @荔枝味的康乃馨: 我也是想问这个问题
“既有纪实的怪异色彩,又有虚构产生的理想光辉”,既是虚构,为什么我们读起来会有非常强烈的真实感呢?莫非,陶渊明是记了一个梦?“桃花源”确实是他的“梦”啊。对一个梦进行记录和加工,以此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根据我做梦记梦的经验,不是没有这可能。这个神秘的山洞入口,或许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入口吧?无论是太守或是高尚士,不会因为他们苦苦寻觅就可以达到,也不是每个人都想去寻觅的,大概这也是后人寻觅“桃花源”时,只看到陶渊明一人的原因吧。或者是梦的入口,可遇而不可求。战乱使百姓居无定所,苦不堪言,《桃花源记》除了对现实进行批判与讽刺,我看见更多的是陶渊明对现实的失望、无奈和他对一种理想社会和生活的向往。
一莫西 回复 @清_如許:
郦老师好,在《桃花源记》🌸这篇古文中有“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等成语,也有“不足为外人道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词语一直沿用至今,很少有一篇文章能够总结出那么多词语,为什么陶渊明写的这篇《桃花源记》语言如此精炼?
老师我作文写不好,什么原因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听了郦老师讲了这课,感觉身为八年级老师的我无法给学生讲课了
WindFall 回复 @燕呢喃87:
先生好!每到春来桃花盛开,总会想起这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样的桃花源不仅风景美如画,也是心之向往的生活,于我而言有沧溟先生的地方也是我的桃花源,这里有喜欢的语文,喜欢的汉字,喜欢的诗词,喜欢的一切。先生周末愉快~
先生晚上好,周末愉快
郦老师您好,非常喜爱您的课。请问在《桃花源记》中,“及郡下,诣太守”中的“诣”,课本上译为“拜访”。可我认为古代地位等级制度明显,“拜访”将渔夫与太守的地位体现的差距不大,似乎用“拜见”更翻译得通顺。期待您的解答!
WindFall 回复 @1805168gti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