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定律:刻意设计的个人品牌影响力

互惠定律:刻意设计的个人品牌影响力

00:00
09:52

各位职场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墨多先生!每天懂点心理学,破解人生潜规则。


今天,我将继续职场心理学的话题,来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巧用心理学,有效的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打造个人品牌呢?不如大家先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在职场当中,你是期望自己花时间去找工作,还是想让工作来主动找你;你是想主动去拓展客户,还是想让客户来主动敲响你的大门?


毋庸置疑,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倘若我们想要掌握这种主动权,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个人品牌。


事实上,在当下残酷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仅公司需要打造品牌,个人更是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那打造品牌的核心要诀是什么呢?按照惯例,让我先来给大家讲个故事。


相信很多人看过前阵子的一个热播电视剧,名叫《那年花开月正圆》,主角是由孙俪所扮演的陕西女秦商——周滢。在这部电视剧中有一段精彩的情节,讲的是周滢一心想要入股陕西织布局操办泾阳布厂,却遭到了反对洋务运动势力的打击迫害,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周滢被奸人陷害入狱,钱财赔的血本无归,但是出狱后的她很快就重燃斗志,决心重建泾阳布厂。


可是,由于之前的损失惨重,周滢想要办厂可并没那么简单,因为她手中还缺少20万两的现银。于是,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办法。她向吴家东院的所有家丁发布了一个公告,将现有家族生意中的一部分拿出来作为股权让大家认购,从而筹得办厂资金。


与此同时,由于多数家丁担心办厂有风险会血本无归,她还承诺将家中值钱的物品用对赌的方式进行抵押。换句话说,就是赚钱了大家分,如果赔钱了,便可以把值钱的东西通通拿走。


这样一来,不但排除了大家的担忧,而且还激发了所有人的积极性。最终,周滢不但筹得了资金,而且原有的生意也不断兴旺,泾阳布厂的规模也越扩越大。


以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其实,就是我们在心理学中常常提到的互惠定律。


所谓互惠定律,就是我们在哲学里所常提到的,“凡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


简单来说,就是倘若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帮助,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承认和帮助对方。一般来说,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接近他们;给过我们好处的人,我们自然也会去帮助他们。


以上这个所谓的互惠定律,其实就是打造个人品牌的精髓之处。


这个道理虽然简单,然而环看四周,我却发现有很多人在职场当中严重地缺乏存在感。这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从而导致自己在职场中的价值大大贬低。


事实上,对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而言,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事情。相反,如果你自己单方面觉得自己很有价值,但是却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你的价值,或让别人知道的时候,其实这也是一种你对自己价值的否定。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打造个人品牌实际上就是在塑造自己的影响力,而这个过程,就是你需要清晰地告诉对方你能为其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比如,你是一个领域的专家,那就意味着你可以为他人提供某种独特的见解;又比如你是一个人脉很广的交际花,那就意味着你能够成为许多人之间的连接点,他们通过你衔接彼此的价值;再比如你在某家公司身居要位,这个决定了你能够支配多少资源,从而帮助到那些有资源需求的人......


想明白了这点,那接下来我该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呢?


其实想要打造个人品牌,你首先需要做到思维的转变。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你要刻意地寻找到两样东西:一是“自我定位”,二是“受众需求”。


前者是跟“自己”有关系,后者是跟“他人”有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自己”和“他人”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一种均衡的关系。


举个例子。在我的日常人际交往中,总是会频繁地参加一些饭局,每次都会有一些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多数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非常模糊地将自己的身份一带而过,比如我是做互联网的,我是做教育的,我是做健康医疗的等等...


如果你不多问几句,多半仍会对他从事的职业一无所知。然而,前些日子我参加了一个饭局,同样遇到了一个陌生朋友。在上菜之前,这位朋友首先友好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是一名“健康管理教练”。


过了几秒,他看大家似懂非懂,于是紧接着补充道,“不同于一般的健身教练,我的工作是通过科学的健身仪器和康体方式,更多帮助那些面临亚健康的朋友将身体恢复到原有的健康状态。如果你们家里或身边有长辈,我可以免费地帮助他们做一下身体机能的测试,或是指导。”


你看,上述故事中的这位朋友,并非只是单纯地站在自己的角度阐述“自我定位”,他最后的一句话,其实是在描述自己能够为在座的其它人提供何种价值。换言之,他的出发点并非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更多的考虑到了如何才能有效地被对方所接纳。


所以,我们接下来再看,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人定位呢?以下我总结了四点,仅供你来参考:


1)明确你想要影响谁?


换句话说,你的定位即决定了你的受众。例如你定位自己是一位医学科普大夫,那么你影响的人既可以是生病的群体,也可以是关注自身健康的群体;可以是年轻自主的群体,也可以是盲目迷信的老龄群体。


2)你要明确去哪里找到你想要影响的人?


同样是医学科普达人的例子,生病群体躲在医院、各种医药APP,健康群体在微信、微博,年轻人更喜欢公众号、微信群,老年人多在朋友圈;还有一些普适性的渠道,比如百度贴吧、知乎等都有特定领域的圈子。总之,你越是提早进入某些渠道,越是能够掌握某种先天优势。


3)思考清楚,如何让别人给你贴上自己想要的标签?


接着上述医学科普达人的例子讲,你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点点成绩,这样才能凸显自己的权威性。剩下了,你就需要刻意地主动去介绍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主动帮助受众解决医学方面的疑问,从而让他人更加深入地留下印象。


4)你需要积极地接受并收集受众的反馈,并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正向反馈。


在这其中,你所接受的反馈有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或者甚至是没有任何反馈。无论哪种情况,你都不应该气馁,因为个人品牌的建立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所有职场中的成功也都不是一蹴而就。所以,你要积极地去面对问题,分析过程中你有哪些做的不足,哪些是可以持续强化的正面反馈。


话说回来,打造个人品牌犹如你创办一家公司,而这家公司唯一的产品就是你自己。你需要做的事,想象自己在没有供应链、没有团队、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将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


从0到1,必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然而,美国管理大师华德士曾说过:“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21世纪的最高工作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也就是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无形资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职场当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谢谢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