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定律:跟懂战略的老板学习职场规划

相关定律:跟懂战略的老板学习职场规划

00:00
12:12

各位职场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墨多先生!每天懂点心理学,破解人生潜规则。


今天,我将和大家来聊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一个听起来有点务虚但实际上十分有用的话题,它就是——战略与规划。


谈起战略规划,想必如果这是成功人士说的,也许你会觉得不明觉厉,此人浑身都在闪闪发光;而如果是一个生活中的普通人说的,你或许就会觉得他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近些年来,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周围时常会冒出来很多自称是人生规划师的人,且不谈他们是否能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帮助,但至少有一点可以得出结论,就是这个社会中的确有很多人为自己未来的方向所担忧。


倘若你要是问我,职业这件事真的可以被规划吗?如果换做以前,我肯定心中是一万个不屑,毕竟像比尔盖茨、乔布斯和扎克伯格这样的人,都不是被规划出来的。但如果放到今天,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我一定会告诉你,不曾规划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因为规划,并非是战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战略层面的问题。


然而,之所以很多人坚持认为规划无用,其实是因为他错把“职业规划”当成了“职业计划”。怎么理解这个意思呢?举个例子说明。


比如,现实当中,你突然决定要从云南前往北京,那么你的方向其实就应该是一路向南,这就叫做规划。至于行程当中你是要走公路、乘高铁、还是坐飞机,这些全部叫做计划。倘若你是开车走公路,但路途当中发现公路出现意外走不通了,导致原计划无法实施,想必你为了抵达目标一定会切换计划,改乘高铁或是飞机。


所以,由此可见,所谓的职业规划或是人生战略,其实就是给自己定一个相对长期的方向和目标,至于如何制定清晰的个人规划,相当于回答了以下的问题,即我如何才能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优势?我如何才能有效地展现价值?我如何才能通过一系列地行动达成目标?


这个道理是不是听上去很简单?依我看来,其实不然,现实当中有种声音,认为在日益变化的今天,任何的所谓的规划和思考都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生命就是一系列随机的过程,运气好,就会成功,运气不好,不论自己多努力都不会成功。


可是,倘若真的如此,那面对我们如此之泱泱大国,政府也就没有必要做什么5年规划了。你的老板也不会天天为公司的战略发愁,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公司也不必建立什么达摩院,还立志要成为像IBM和谷歌的实验室一样伟大的团队,并为人类未来的颠覆性科技创新而做贡献。


所以,在此我希望你能丢下成见,因为,一个科学的职业规划即时不能确保你达到终点,但至少可以让你逐步积累达到终点的资本。


那回过头来,我们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才是战略规划?其实,当我们提及战略的时候,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就拿企业的战略来说,它其实是一个将自己的产品、定位、模式、营销、计划和观念综合起来考虑的一个问题。


这就好比你要在一小片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可能需要有:阳光、空气、水、各种微生物以及控制杂草和害虫的方法等等必备要素,缺一不可。因为,无论你是缺少了那种条件,都会导致其它任何投入的结果难以奏效。这就是典型的“相关定律”。


所谓的相关定律,就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普遍的联系,导致它们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会影响到其周围与之相连的众多事物。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那种“一条路跑到黑”的人,比如在一个原本就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不但自己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还怨天尤人。这种人之所以不懂变通,就是因为无视限制自己成长的核心相关因素,自认为已经很努力,但却忘记了万物都是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道理。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虽然职业规划不能保证你在30岁还是35岁实现人生财富,但他至少可以保证你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不偏颇。因此,为了提供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职业规划方法,我总结了成功企业家的3种寻找战略的思路,在此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来看第一种,寻找市场缺口。所谓寻找缺口,顾名思义,就是找到并提供别人所缺少的东西,而不是去选择做那些已经很饱和的事情。懂点商业理论的人都知道,这点有些类似于蓝海战略。


举个例子。阿里巴巴为什么今天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那是因为他在互联网经济仅仅萌芽的时候,选择做了这个看似“边缘的行业”,而非当时的“热门行业”。这虽然是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我们多数时候的选择却于这个基本逻辑相悖。


比如我们很多家长高考为孩子选专业的时候,大多数父母挑的都是热门专业。比如银行业,在十几二十年前非常缺乏优秀的分析师和业务人员,那时候的进入难度也没今天那么大,可就是很少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银行去上班。


然而到了今天,银行不再处于“缺人”的状态,甚至每年只招收很少的人数,况且由于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发展势头和薪资待遇也大不如从前,却有很多家长在耗费了大量的培养经费后,硬要找关系托人脉让孩子挤进银行。


这种现象已经足以证明银行不再是个供不应求的行业,但大多数人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却不那么想,因为他们往往是以“其他人都去哪工作了”作为参考依据,却唯独忽律了真正的市场缺口。


因此,当我们在选择职业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时刻提防这个凑热闹的陷阱,多去思考一下,我目前或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到底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


下面,再来看看第二个我要分享的战略技巧,就是所谓的扬长避短。顾名思义,就是找到一个你擅长的领域,发挥你的长处,规避你的短处。一旦找到了这个优势,你就可以有效的限制竞争对手的发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两拨千斤。


比如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因为他们自己能意识到,作为一个跨国品牌,他们最大的长板就自己的无形资产。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职业规划当中。比如同样的两个人去百事可乐的市场部面试,面试官问二人同一个问题:你会什么?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


如果甲回答的是:我什么都会干,也都做过点,从市场营销到广告学,从品牌策划到设计文宣,我在学校里拿的成绩都是A,我觉得我能帮助企业解决很多问题。


与此同时,乙的回答是这样的:我最擅长做的事品牌传播和文案策划部分,而在这其中,我最擅长的就是社交媒体上的内容传播,我曾经帮助ABCD几家企业做过长达半年的内容工作,最多一次取得过10万+的传播量,如果让我加入,我可以帮助贵司快速提升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


好,听完以上的回答后,如果你是面试官,你会选择谁?


显而易见,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人处于这样的两种状态,要么什么都不擅长,要么就说自己什么都能干。其实,在我个人来看,前者算是比较诚实坦白,后者完全就是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知。因为什么都能干,往往也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第三条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称之为“相互协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我个人看来,一个完整的战略,应该是符合相关定律的,好的策略往往意味着所涉及的相关行动之间具有彼此正向和相互促进的效果。


就拿许多自媒体人来说吧,大家都知道自媒体人写公号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吸引更多读者从而复制自己的影响力,然而我们也知道很多自媒体人要花费很多时间看书,这是因为读书可以带来知识和灵感,这样就有更多的内容可写,那为什么还有很多自媒体人喜欢分享干货呢,因为分享可以带来经验和更多的粉丝啊。


所以你看,当你设定了明确的目标战略时,你所有的行动都应该是相互协同,彼此促进的。这就如同很多的投资公司,他们往往喜欢在一个垂直的行业布局上下游链条的企业投资,因为这样会达成一种相互补给的资源联动效应,有助于抢占整个行业的市场先机。反之,如果你的具体行动没有与战略达成某种统一,就会严重削弱你达成目标的进程。


比如,你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当下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找一份好工作。但在这期间你又参加了一些社团,被活动牵扯了大多数精力,同时你又惦记着考研,隔三差五的学人家到图书馆自习,这时,你的主要目标就受到了严重的牵扯,导致你最终完成不了自己的目标。这就是典型的战略与战术脱轨。


好,说到这里,不如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去总结一下。今天,我们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就是职业真的可以被规划吗?首先,我跟大家列举了一个“相关定律”的法则,其次,我为大家拆解了制定职业规划目标的三个策略:第一,我们要找准缺口;第二,我们要扬长避短;第三,我们要懂得行动上的互相协同。明白了这三点,我们就可以在人生或职业规划的道路上自由地前行。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或是更深入的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见解,让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