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开启了白话文学的先河

宋代开启了白话文学的先河

00:00
05:53

在这里我们顺便也提一下,我觉得宋朝是中国白话文学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可能大家会有一点纳闷,为什么是宋朝,不是五四运动时胡适开始提倡的吗?我现在讲的白话,是所谓的平话小说,它是在宋朝出现的。什么叫做平话小说?就是它不是写来给人家阅读的小说,而是让说书的人念给大家听的,它是宋朝出现的。这种平话小说其实有很多的话本,我们看到这个时候中国文学里的阅读性跟听觉性开始慢慢分离,它最早的起点就在宋朝。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知道唐朝时佛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革命,就是禅宗。禅宗为了要让所有的人经由一个方法能够顿悟,所以常常用口语性的东西去讲。大家现在在台湾可以买得到的像《指月录》,还有《景德传灯录》,都是在讲禅宗的法师要教学生的时候,都不用太难的文字和词汇。大家知道禅宗六祖慧能。六祖慧能是一个不识字、在厨房里砍柴的师傅,所以他传法的时候,是用最简单的口语来传。我们读《景德传灯录》也好,《指月录》也好,你会发现里面都是白话,全部是在用生活的东西在点醒,强调不要在文字或者词汇上造作,认为越在形式、技巧上做作,越远离悟道,要从心里面直接去领悟。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宋代文学其实有几个线索,可以看到白话文学的确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所以当李清照用到“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你会觉得这是另一种口语化的表达。而这个口语跟刚才我们讲苏轼的那种口语是不太相同的,它比较接近市井小民的文学。比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非常口语,很像我们现在讲的心里面有什么事放不下。还有“一处相思,两处闲愁”,也是有一点口语化。以往从这个角度去讨论李清照的人不多,我很希望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李清照的这个部分,她能够在文学史上有这么长久的影响力,可能跟这个白话的起点有关。因为我觉得她的东西已经有点我们读到的元曲的那种口语与白话的自然性的东西。

 

“休休!”有没有感觉完全像元曲的东西,好像自己跟自己说够了、够了那种感觉,就是怎么会这么缠绵不去,心情上老是放不开呢,这里其实有另外一种女性的直率。“这回去也”,更白话了,就是这一次你离开了。“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有多少个要告别的关口,其实都无法阻挡。看到这里我们会想到柳永,柳永的词里有很多这类句子。所以李清照很好玩,不喜欢苏轼,不喜欢秦观,提起柳永也很不屑,因为她觉得柳永有很多淫词,所谓淫词就是滥情之词,可是其实这些人对她都有影响,只是作为一个年轻时才华这么高的女性,她写的那个词论是非常大胆的。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这么一个从女性角度出发对几个男词人、男诗人的批判。

“念武陵人远”,“武陵人”也是在比喻,象征着寻找桃花源的人。在《桃花源记》里面寻找桃花源的那个武陵人,是一个渔夫,最后找到了桃花源。所以我相信我们说她批评秦观,说秦观的词少典故,都跟用“念武陵人”、“东篱”这一类的东西有关,就是李清照在用典故的时候,用得比较迂回。我看重她的文学成就,但是不看重这个部分,我觉得这个部分不见得是她最好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