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药师经—十门通经
八、为示三观甚深行者:三观者:善巧方便观、无量愿行观、甚深行处观。
(一)、善巧方便观,体究真空理性者也。善巧方便经云:以平等一切智心,施其方便,普令一切众生如理修行,即以如是善根,回向一切众生。
(二)、无量愿行观,无量者,无有限量;愿行者,愿与行之并称。又作行愿。愿乃志愿,行乃行业、实践。遍照幻有事相者也。仁王经云,志愿所向,须有行业方得满足,行业须有志愿方得结果;故愿与行常不相离,相辅相成而成其果。如一切菩萨发四弘誓愿,以六度之行业而成佛果。又如法藏比丘于五劫发四十八愿,经兆载永劫,修无量之行业,而成阿弥陀佛。另大智度论云,佛国事大,独行功德难以成就,须藉愿力方能达成;如牛力虽能拉车,亦须御者,方有所至。
(三)、甚深行处观,一切种智正遍知所行境界,遍照法界,微妙甚深,难可解了,双鉴空有性相者也。
为示三观,故说此经。初观破业障,有为有漏、无为无漏之业。次破报障,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之报。后观破烦恼障,界内见思、界外无明之惑。三观一心中得,三障一时间断。故云「甚深」。经云:「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无为无漏:俱舍宗认为四谛中,苦、集二谛为有为有漏法,灭谛为无为无漏法,道谛则虽为无漏法,然以具有生灭之性质,而凡有生灭者即属有为法,故道谛又称有为无漏法。
*分段生死,指三界众生之生死。分段,指由于果报之异而有形貌、寿量等之区别。
*变易生死,又作方便生死。因移果易,称为变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等,既离三界之生死,出生于方便等土,就其断惑证果之时,因移果易,故称生死。
*见思惑,见惑与思惑之并称。迷于界内之理者,称为见惑;迷于界内之事者,称为思惑。见思唯润增有漏之业,招三界之生死,故称界内惑。能断之无漏智生起,照见四谛之理时,其所断之惑称为见惑;其后再度思惟四谛之理而断者,称为思惑。
*无明惑,指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即障覆中道之根本无明,为一切生死烦恼之根本。以其不了一法界之微细烦恼,遂成法性之障。此无明惑,声闻、缘觉不知其名,仅菩萨能了知、断尽。
九、为劝念佛见佛性者:佛有三身,众生各具三因佛性。念法身佛,众生正因佛性即显,本觉佛上如来号立。观经云:「是心是佛」。真谛智知法身佛;念化身佛,众生缘因佛性即显,始觉佛上应供号立。观经云:「是心作佛」。俗谛智知报化佛;念报身佛,众生了因佛性即显,究竟觉佛,正偏知号立。观经云:「诸佛正偏知海,从心想生」。
诸余法门、浅则上根不被、深则下根绝分。此一法门、利钝兼收。如水清珠、到处便益。故当信受行持。念佛如种谷、自心如家田。信栽此种、定得成谷。十界因果、皆唯心现。若一念心、嗔恚邪淫、即地狱界。悭贪不施、即饿鬼界。愚痴暗蔽、即畜生界。我慢贡高、即修罗界。坚持五戒、即人法界。精修十善、即天法界。证悟人空、即声闻界。知缘性离、即缘觉界。六度齐修、即菩萨界。真慈平等、即佛法界。今此教念佛者、欲人念我自心、成我自佛。问: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既是佛、何须念他佛耶。答:只由心本是佛、故令专念彼佛。梵网戒云。信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汝心佛者、未成佛也。诸佛者、己成佛也。未成佛者、久沉欲海、具足烦恼、杳无出期。己成佛者、久证菩提、具足威神、能为物护。是故诸佛、劝令念佛。即是以我未成之佛、求他已成之佛、而为救护耳。众生若不念佛、圣凡永隔、父子乖离、长处轮回、去佛远矣。所以文殊普贤等诸菩萨、皆愿念佛往生、况我凡愚人耶。今说此经,正劝念三身佛,为显三因佛性。三因性显,三身佛成矣!经云:「此是诸佛甚深行处。」念佛三昧,可谓见性成佛之秘典也。
*佛之三身:
(1)法身,为证显实相真如之理体,无二无别,常住湛然,称为法身。
(2)报身,酬报因行功德而显现相好庄严之身。
(3)应身,顺应所化众生之机性而显现之身。
*三因佛性:谓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三德妙果。
(一)正因佛性,正即中正,中必双照,离于边邪,照空照假,非空非假,三谛具足,为正因佛性。亦即诸法实相之理体是成佛之正因。
(二)了因佛性,了即照了,由前正因,发此照了之智,智与理相应,是为了因佛性。
(三)缘因佛性,缘即缘助,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是为缘因佛性。
感恩师父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