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福利
恭喜以下5位朋友,因为你们对本专辑的支持并留下了自己的走心五星好评,每人将获得一本独家订制的修心历,名单如下:@nvkai | @张海_61 | @拂晓一树 | @AladdinCc_ | @安之若素_m4t
请你们添加课代表微信 duxiangmemdber,领取属于你的礼物。
欢迎其他朋友继续写下你的走心专辑评价哟~今日金句
今日研习
1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
今天是第四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分享的是:佛陀的初转法轮。先解释一个佛教名词:法轮。法轮在印度,最早的意思是轮状的农具,用来做什么呢?就是耕地时候,不断地向前滚动,碾压碎土。后来,这种农具发展成一种兵器,用来打仗的,好像我们现在的坦克车这样的东西。古代印度传说里有转轮圣王,可以转动这样一种兵器,摧毁所有的城堡和岩石等。佛教借用这个概念,指的是佛法可以摧毁众生的一切烦恼,而且转轮是不断循环,永不停止,比喻佛法是一直在那里,时时刻刻在转动。
佛陀的初转法轮,就是觉悟成道之后第一次向别人弘扬佛法。佛陀彻底觉悟成道之后,最初他觉得他领悟到的东西太深奥,不是语言能够表达的,又觉得一般人的习气太重,很难唤醒他们,所以,没有必要枉费精力去宣讲这种佛法。但梵天劝他应该说法,因为众生都生活在痛苦烦恼的海洋里,觉悟的人应该为他们打开一扇大门,通向平静喜乐。关于梵天劝请说法,有点神话化。事实上很可能是佛陀自己内心矛盾,但又自己说服了自己,决定让别人知道佛法。
那么,向谁去说这种法呢?佛陀想到了一个人,叫阿罗逻·迦罗摩,是当时的一个智者,佛陀认为他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领悟到的佛法,但刚想去那里,却得知他已经去世了。于是,又想到了五个人。阿若㤭陈如、马胜、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这五个人是净饭王在佛陀出家时,派他们照顾、保护佛陀的,在这个过程他们也和佛陀一起修行,但后来佛陀放弃了苦修,他们觉得佛陀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了,就离开了佛陀。
但现在,佛陀还是想到了他们,认为在阿罗逻·迦罗摩之外,他们是最有可能接受佛法的人。这五个人住在一个叫鹿野苑的地方修行。于是,佛陀就前往鹿野苑。途中有一个插曲,就是佛陀遇到一个叫优波迦的人,这个人看到佛陀的皮肤很光洁,样子很清净。看来佛陀成佛以后,外貌发生了变化,这个是一定的,相由心生,内心的东西都会体现脸上。靠外在的化妆品美容,不长久,靠修心,会让你的样子发生深刻变化。这个优波迦显然被佛陀的样子打动,就问他的老师是谁?学的是什么法?佛陀就回答,没有老师,自己学习领悟的,然后,又将自己证悟的佛法讲了一下。但优波迦听了,摇摇头,不相信佛陀讲的。佛陀也无所谓,不再说什么,继续往鹿野苑走。
到了鹿野苑,㤭陈如等五个人见到佛陀,一开始想不搭理佛陀。但当佛陀走到他们前面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就接过了佛陀的衣钵,请佛陀坐下。还是刚才讲到的,佛陀内心的转化,深刻地影响到了他的外貌。后来为什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有那么多人皈依了佛陀,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人一见到佛陀,就安静下来了。这五个人也一样,开始有所抗拒,但马上被佛陀身上的气息感染。
2
佛陀首先对五个人说:以后不要在叫他的名字,或者其他称谓,要叫他如来。这是佛陀首次自称如来。中国人喜欢讲,你逃不过如来佛的掌心。如来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本义是指如其本来,如实而来,从实相中而来,意思是证悟了实相的人。《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来不去,没有来过,也不会去哪里。一直就在。所以,不管我们怎么来来去去,生生死死,都逃不过如来佛的掌心。
这五个人就皈依了佛陀,成为最早的比丘。比丘是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女性就叫比丘尼。佛教流传到中国,把出家人叫“和尚”。“和尚”也是梵语的译音,原来的意思是对于有一定修为的出家人的尊称。在中国,成为男性出家人的统称,而女性就是尼姑。成为比丘要剃掉头发,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专心修行。三是为了区别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当时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以让人们一见到剃光头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
然后,佛陀就向他们讲佛法。首先讲中道。纵情享乐,是粗鄙的凡夫行为,但是,无意义的苦行,也不体面,也不是圣道,两者都是极端的二边,修道者都不应当学。离开这两个极端,有一趣向正觉解脱的中道,那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八正道”。
接着,详细地讲解了“苦、集、灭、道”这“四圣谛”,所谓佛陀初转法轮,其实就是三转四圣谛。第一转四圣谛,就是告诉大家我们生命中有哪些痛苦?告诉大家造成这些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告诉大家消除这些痛苦的方法有哪些?告诉大家最终我们都可以通向涅槃。第二转四圣谛,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去面对那些痛苦,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去断除那些痛苦的原因;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去验证那些灭除痛苦的方法;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去修行涅槃之道。第三次转法轮,是告诉大家证悟的境界,证悟的境界就是我已经知道各种痛苦并能够面对它们,我已经断除了痛苦的原因,我已经践行了灭苦的方法,我已经修行了涅槃之道。
在这三转四圣谛的法轮中,我们可以发现佛陀的独特教育方法,一方面是非常强大的逻辑性,不是简单地提出一个什么观点,而是按照逻辑推导出一个体系,四圣谛“苦集灭道”我们现在按照教科书讲解,听起来很简单,但在佛陀的讲述里,通过四圣谛的理念,建构了三个层次十二种相的体系。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十二种相也是环环相扣。另一方面,佛陀的教育,还在于当下就在修行,不是讲道理,而是讲生命如何运作,如何在当下就进入实证的状态。三个层次,十二个相,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相,都是马上可以做,做了以后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
所以,㤭陈如在听完佛陀对四谛的宣讲之后,很快就觉悟了,成为第一个阿罗汉。阿罗汉在梵文里是“杀死烦恼”的意思。是佛陀的弟子在修行中得到的最高果位。接着,佛陀又讲了无我说。从各个角度反复宣说,“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自我。”引导比丘去掉对于自我的执着。还有一些文献里提到,佛陀还讲了十二因缘和五蕴、缘起缘灭等。关于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的情况,在《转法轮经》中有详细的记载。
3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基本体现了佛学的核心思想,另外呢,也形成了佛教的基本教规,基本戒律,还形成了最早的僧团,佛陀带着五个比丘在鹿野苑修行,每次向其中两个讲课时,其他三个就去外面化缘。佛陀在鹿野苑,向信众显现了普通人在世间如何修行佛法。后来叫皈依三宝,就是不论你想出家修行,还是在家修行,都可以通过皈依三宝,来获得好的修行效果。三宝指的就是佛、法、僧。佛,可以专指佛陀,也可以指是修行最高的目标:彻底的觉悟。法,是佛方法,觉悟的方法。僧,是僧伽,指的是僧团,指的是修行要找到同道,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很像我们今天说的社群。总之,佛陀为修行的人设计了最高的目标,合适的方法,以及社群、同道,我们依托这三个元素修行,最终一定能在世间得到获得平静。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是人类精神觉醒史上的重大时刻。今天我们重读这段历史,里面有几个信息仍然很有启发性:第一,任何时候,一种新的东西出现,总是不能一下子被人广泛接受,总是慢慢传播。第二,一种新的东西,最终之所以被广泛接受,而且长期流传,一定是因为他的原创性,以及他能够触及到人性中的基本点,或者说,他能够真正帮到很多人解决人性中的各种困境。第三,即使像佛陀这样怀着出世间的目标,也不妨碍他用世间的方便法门传播自己的思想。第四,三皈依,其实是一种可以用之于世间一切事情的方法,最高目标,合适的方法,社群的帮助。在人群里想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三个东西。当然,我们想做成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律,合适的方法里,包含了各种戒律。下一节课,我就和大家讨论佛陀在世时候的基本戒律。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有平静美好的每一天。
没经历绝境的人很难主动学习佛法
伟大的佛陀,精神的导师!皈依三宝,自觉觉他!感恩费教授智慧的解读,法喜满满哦!
感恩费勇老师,阿弥陀佛
老师您好!为什么我总是静不下心来去聆听,包括听您的课也是一样,就算听进去了一会儿,还是很容易被外面的事物牵扯走自己的思绪,但是老师的课很喜欢,想听,就是能安静下来的时间不长,这次听课也是想找到能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的办法,解脱出来
1379888jsus 回复 @1859485byij: 我以前也是有这样的情况,心不定下来,内心非常多杂念。就等于差不多在一时间既想去东,又想去西。自己后来明白了这个心念不一会让自己精力分散,精力分散了,要去完成一件事情,效果当然不太理想,如果想进一步改善,加以大家互相交流
人际关系令我痛苦。聊天侃大山让我觉得在浪费生命,但是一个人学习又觉得很孤单,我到现在都没有解决这个痛苦,感觉我和现实中的朋友很难有共同的爱好和话题,只能去找网友。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我要怎么斩断痛苦的根源呢?
听友390387365 回复 @喵小小酥: 杂念太多,欲望太多,心很难静下来的
课代表微信不对,加不上
相由心生,会真正修行者外貌可感染他人~♥
感谢老师!每天都在听。
在没有信仰的本国,很多人无缘接触佛教,很多人对佛教一知半解云里雾里,费先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系统的讲述佛教的基本知识,很有意义!
nemofanfan 回复 @桔子的世界: 中国人还是有信仰的,只不过不是信某一单一的宗教,而是信用儒释道,儒用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释用来解决人与内心的关系,道用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