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粉丝群
凡是已购本节目的朋友,添加小助手微信(jpgxsfxzs),发送购买截图即可加入历史大变局微信群,有机会获得一系列福利。同时,欢迎大家关注“姜鹏历史沙龙”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谈古论今,遨游上下五千年。
你好,我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
听众朋友们,中国有句话叫“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我讲了20多讲的秦汉大变局,今天终于要走到最后一讲,要跟大家说再见了。可是我想讲座只是一个启发,我更想带给大家的是认识秦汉帝国的一个视角、一个思路。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大帝国时代,它前后延续了400余年,它消灭了西周以来纷繁复杂的地域文化,让整个华夏民族走向了同构的时代。在风俗上、文化上、价值理念上、乃至国民的格局上都实现了同构,产生了认同。秦汉时代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起点。我们认为秦汉帝国诞生了一个伟大的民族,那就是汉族。今天,我们就要讲这样一个主题——振大汉之天声:秦汉帝国的遗产与汉民族的诞生。
首先,我们如何理解秦汉?秦汉在中国古代史上到底有什么意义?我常讲,秦汉是中国历史具体展开的一个“总序”,甚至可以说,后代中国历史的一些问题、一些现象,在秦汉都出现了,后代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重演,一次又一次地修订和改正。首先,我们看国家政体,秦汉时代由封建(也就是这种“诸侯联邦制”的政体)最终选择了郡县的政体。我们会发现,后代尽管仍有局部出现了封建,但是郡县制度被稳固地继承下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继承秦汉的郡县制度。
在行政层级上,秦是郡、县两级制,汉是州、郡、县三级制。后代的中国,有的时候是道,有的时候是路,是道(路)、州、县三级制,有的时候是省、府、县三级制。也就是说秦汉的探索,在行政层级上和后代几乎实现了一致。
秦汉时代,是我们从城邦国家过渡到领土国家的一个重要时代。那么什么才是汉的领土?什么才是确定我们领土国家的标准?大汉的边界在哪里?研究历史,我们发现,确立秦汉的边界有两条标准,一个是“王化所被”,就是中华的文化,它被接受、被使用的地方就被看成是中国的国土;一个是“流官所及”,就是中央政府派遣的官员所管理的土地,那就是中华的国土。后代中国我们会发现,如果单纯从“流官所及”上来讲,我们的疆域是一个版图;可是如果从“王化所被”上来看,在明清时代,又有很多国家成为明帝国和清帝国的附庸,而明、清又是它们的宗主。所以如果我们从王化所被的观念来看我们的领土国家,又大了许多。
从权力的传递关系来看,秦汉时代有三种最高权力转型的办法都在中国上演了。第一种,暴力革命。刘邦、项羽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推翻了秦朝;第二种是世袭。皇帝和皇帝之间,以父子相承、兄终弟及的形式传递最高权力;第三种形式是禅让。前一朝皇帝完整地把最高政权让出给新任的皇帝。这个在西汉末年王莽改制的过程当中和东汉末年曹魏代汉的过程当中,都分别不同地上演。换句话说,在秦汉时代的中国,三种权力传递的方式都上演了。但是最后我们发现,改朝换代使用最多的办法是革命。
在秦汉时代,人才选拔也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方面。秦汉时代有考试,有荐举,以荐举为主,以考试为辅。我们可以想想,后代中国的人才选拔,也没有逃出这两种形式。
秦汉时代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有羁縻,例如和亲,例如称兄道弟;也有征服,倾尽举国的力量,跟这个民族发生战争,最终消灭它,或者征服它。秦汉帝国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农业文明征服游牧文明为数不多的取得全胜的时代。
秦汉时代,对于经济管理的政策,有放任自由的文景时代,有全面管控的汉武帝的时代,也有不分青红皂白,一切收归国有的王莽时代,人们可以说开辟了三种不同的实验田,最终走向了放任经济自由发展和国家局部管控相结合的这样一条道路。
秦汉时代对于民间社会的管理,有的是放松而管理家族,有的是具体严抓狠打,管到个人头上。总之,秦汉时代制造了一个“扁平”的社会。可以说,我通过以上的描绘都向大家展示,在今后的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不同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在秦汉时代都已经尝试过一遍了。难怪前四史[①]能够成为历朝历代君主和士大夫必读的史料。因为《史记》所述、《汉书》所讲、《后汉书》所记、《三国志》所载的历史问题,其实在后代当中都能找到影子。
历史学可以说是无用之学,这种无用之学,如果我们用老子辩证的眼光看来,无用至极,是谓之大用也。我们读历史,不能改变现状;更重要的是,我们读历史,不能禁止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灾难、曾经发生的变乱再一次产生。然而我们读历史,我们知道古人的经验,知道古人的教训,我们能够从历史当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知道如何把一个乱世拨回正轨。
清代有一个词人叫项鸿柞,他很有意思,他在他的词中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②]如果不干点无聊的事情,怎么打发掉人这一辈子呢?我们人这一辈子很短,我们所经历的很有限,可是我们可以通过读历史,开拓我们的眼界,看到更多人的命运,看到更多人的人生。
我是一个历史学者,我通过阅读历史,经常会感慨,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对我心灵最为震撼的一个霎那,是2017年的8月,我和几位学生走到了甘肃的玉门关,在玉门关的长城边上,看到了很多这些用来点烽火的草。它们一层一层,十公分一层,码得整整齐齐,叠在那里,等待着被使用。两千年过去了,它们已经石化了,有的已经被沙漠上的黄沙掩埋了起来。然而看到那一刻,我似乎眼前就能看到,汉代的人在那辛辛苦苦地戍守着长城,积累着烽火用的这种柴草,以备敌人的到来。
我经常感慨,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有今天,是无数的先贤和祖辈,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换回来的。他们用生命在试对,或者在试错。我们今天的道路,我们每个人无法选择。我们可以说,我们都是在延续着前贤的脚步。我特别喜欢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被记录在范晔的《后汉书》上,是班固当年随着车骑将军窦宪驱赶匈奴,保家卫国,登上燕然山,在燕然山上勒下的一段碑铭。在前年的时候,这一段碑铭被重新发现,公布出来。这段碑铭里面有这样两句话,说“光祖宗之玄灵”、“振大汉之天声”,“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我们的祖先,为了我们这一块土地的安宁,他们立下了这样的誓言,用一劳永逸的办法,用暂时奢侈的花费,获得永远的安宁。尽管我们知道这不可能,但是他们的说法仍然是这样掷地有声。尤其是这样一句,“振大汉之天声”,我仿佛看到两千年前那个帝国的遗产穿越了时空、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线索,一直来到今天。
秦汉帝国虽然灭亡了,但是它留给我们一个汉民族、留给我们一个中华、留给我们一套文化、留给我们一套记忆、留给我们一套制度,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的基因当中,这个基因都曾在那个时代生活过,我们无法逃脱那个时代在我们身上的烙印。我想,秦汉帝国带给我们今天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诞生”这样一个伟大的课题。我能讲的还很多很多,可是时间终归是有限。历史啊,是一部读不尽的书,我希望跟大家一起来阅读、一起来分享。《中国历史大变局》秦汉这一“变”就讲完了。
谢谢大家几十天的陪伴,请大家继续收听《中国历史大变局》其它时代的变局,我终于可以从一个演讲者成为一个听众,跟大家一起来收听和学习此后的《中国历史大变局》节目。我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感谢您的收听,有机会我们再见。
[①]即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班固所著的《汉书》、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和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②]出自项鸿柞《忆云词甲乙丙丁稿》。
今天才听完,依依不舍!武老师感情丰富,文思泉涌,敬服!(虽然跟武老师算同龄人)
武黎嵩 回复 @日耀江河: 🤝🤝🤝
没听够武老师讲的秦汉大变局,期待武老师有时间能做一期直播!祝福武老师生活工作事事顺心如意,幸福快乐!
武黎嵩 回复 @Mrs偶然: 谢谢!
试错这个观点妙极,下棋可以复盘,但人类历史恐怕只能用生命和鲜血来试错
有感情的演播
武黎嵩 回复 @1382010jexy:
老师讲得好!
谢谢武老师,太精彩了
武老师讲得太好了
慢慢听,才听到第三位老师。我想说,最爱听武老师, 虽专注于秦汉这个横断面,但纵横交错疏密紧致,少听一句都怕错过了一个知识点。这才是一个融会贯通了的老师该有的魅力。作为一个文科生,高中时候最厌恶历史政治,因为镇中学的老师都是念书我们都是背书。如今依然喜欢不了政治理论,但武老师让我开始喜欢历史。我想说,如果高中有这样的历史老师,我想该是怎样的幸事。
感谢老师精彩的讲述
老师讲得太好了,理性又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