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素问》的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这一篇所讨论的是真气与邪气分离与结合的情况。开篇先从天地人之间的相应变化,引出人体经气脉象的变化。先听黄帝的发问。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泻于荥输,余知之矣。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
黄帝问道:我听闻关于九针有九篇论述,先生又从九篇上加以引申,演绎成九九八十一篇,我已经完全通晓其中的意义。《针经》上说气的盛衰,左右偏盛,治疗上部来调理下部,治疗左边来调理右边,气的有余和不足,用补泻的方法调理荥穴输穴,这些我都知道了。这些都是由于营气和卫气的偏盛、气血虚实的变化所引发的,并不是邪气从外界入侵经脉造成的。我希望听闻邪气入侵经脉,病人的情况是怎样的?怎样取穴治疗?
“岐伯对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岐伯回答说:圣人在制定治疗法则时,必须与天地的变化相对应,因此天有星宿度数,地有江河,人有经脉。天地气候温暖和煦,那么江河水流就安静平稳;天气寒冷大地冰冻,那么江河水流就凝结留滞;天气大暑大地炎热,那么江河水流就沸腾溢满;天地暴风骤起,那么江河水流就波涛汹涌大浪澎湃。——这里要注意的“风”的影响。
风为百病之长,虚邪因风而入。病邪侵入经脉,寒邪侵入就会使血行凝结留滞,暑邪侵入就会使气血沸腾流动加快,虚邪贼风侵入留滞人体,也就如江河水流遭遇暴风一样,经脉的气血也会出现波涛汹涌一样的情景。虽然气血依次运行于脉中,但到达寸口脉处,脉象就会时大时小,脉象盛大就表示邪气旺盛,脉象细小就表示病情平稳。邪气的运行没有常规的,有时在阴经有时在阳经,很难估量,需要诊察三部九候的脉象才能确定病情,一旦察觉病位,尽早治疗阻遏病情发展。
那么怎么阻止病情发展呢?岐伯接着说:要用针刺补泻的方法。什么时候补?什么时候泻?上一篇《八正神明论》说“泻必用方,补必用圆。”就是说在“方”时用泻法,在“圆”时用补法。“方”就是方刚,正气方盛——过于旺盛的时候,要用泻法。“补必用圆”,“圆”就是正气运行畅通的时候,要用补法。这一篇则提出在邪气旺盛的时候要用泻法,正气不足的时候要用补法。这就是“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
泻法怎么用针?“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在病人吸气时进针,进针时不能使气逆——不使气与针产生抵触,进针后要长时间留针,不要让邪气散发开来,吸气时转针,以“得气”为目的,等候病人呼气时捻针,呼气完毕再把针全部取出,这样大的邪气都随针排出体外,所以命名叫泻法。
从进针出针来说,就是在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拔针。——当人吸气的时候,气血运动是加速的,并伴有力量的增强,呼气时则相反,气血运动是减退的,并伴有力量的减弱。这里提到一个词“得气”,很重要。得气就是有气感。病人出现酸、麻、重、胀、蚁行、触电等感觉;医生觉得针下沉紧、针灸像被吸住一样,说明经气感应了,叫得气。相反,在气还没到来的时候,针下的感觉是空空荡荡的。
“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黄帝问:对于正气不足的虚症怎样用补法?岐伯说:必须先用手循经抚摸穴位,然后用手按压布散经气,再用手推揉周围肌肤按压穴位,用手指弹击穴位使经脉怒张,一手抓按穴位一手进针,脉气通畅后就可以出针,出针要按住针孔,使真气闭守在内,在呼气将尽时进针,进针后要长时间留针静侯其气,以得气为目的,留针侯气就像等待贵客,忘掉时间早晚,得气时不失时机小心守护,等候吸气时出针,真气就得泄出,出针后要在各个针孔上揉按使针孔闭阖,真气内存,大经气留止体内,所以命名叫补法。从进针出针来说,就是在病人呼气的时候进针,在病人吸气的时候拔针。
我们已经知道了邪气盛的时候要用泻法,正气虚的时候要用补法,那么怎么才能知道邪气和正气的盛衰时机然后用针补泻呢?黄帝替我们问了这个问题,岐伯回答:
“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故曰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谓也。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
邪气离开络脉进入经脉,就会留舍在血脉中,正邪相争出现时寒时温的症状,脉象波动如波涛汹涌,起伏不定,时来时去,所以没有定处。所以说等到邪气刚好到来,必须按压阻止,阻止邪气发展后才开始进针,但“无逢其冲而泻之”——不要在邪气最旺盛的时候用泻法。“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真气就是经脉正常之气——也就是正气,当邪气猖狂时正气就会虚弱,所以说邪气正冲时——最旺的时候不能用泻法。但是如果等到猖狂的邪气已经过去了,再用泻法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时真气已经虚脱了,真气一旦虚脱就不能恢复,邪气再次到来时,疾病就会加重,所以说邪气退去后也不可再用泻法。
那么什么时候用泻法呢?岐伯说:“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就是说用泻法一定要掌握时机,间不容发,要等待邪气刚刚来的时候就立即用泻法将邪气泻掉。一定要把握好“邪气初至”这个时机,如果先于邪气初至或在后于邪气初至,不但不能去邪反使血气受伤,疾病就不可能除去,所以说知道用针就像发动弩箭一样敏捷,不会用针的就像扣击木椎一样迟钝,也就是说知道时机的人针刺时毫不迟疑,不知时机的人时机已经到了还在犹豫不决。
岐伯还介绍了一种放血的攻邪方法:“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之,温血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针刺是出针要快,放出淤血,去除邪气,以恢复真气。因为这个时候邪气刚刚侵入经脉,还在到处流动没有定处,推动它就前进,牵引它就停止,所以要逆着邪气到来的方向针刺,刺出毒血,邪气随着血排泄出来,疾病立即就痊愈了。
这些都还是真气、邪气相离——也就是真邪未合、未有定处时的情况,如果二者相合,邪气就进入脏腑了。那应该怎么做呢?在本篇的最后岐伯说一定要用三部九候之法仔细地诊断,然后要结合天地阴阳来分析病情、依法治疗。总之治病在于保养真气,驱逐邪气。
张老师好,人家又给我的手机设为私密的,不能转发了,
呼气、吸气和进出针的关系老师讲了两次,却是正好相反的,到底没有搞清楚
张其成 回复 @李丁_8m: 因为一是泻法,一是补法,所以两者进出针时呼气吸气正好相反
张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时、机之论,妙矣。
张老师您好,我爱人晚上睡觉,不由自主脚就向上勾(我是说睡着后会这样,很多年了)。听你讲座,是不是她肝不好,肝主筋。问过一下中医,他们也说不出来什么。有什么改善的方法可以试一试吗?
本来面目_51 回复 @不名_72: 是不是她想抒发 肝主抒发 白天不得 故晚上才发
下午去天镇查岗查酒
张教授讲的好受益良多,我是一个左撇子,四年级时候才改过来一部分,先从中药中医四大经典入门的,不敢给人家扎针,以手代针,遇到一个三叉神经痛患者,酷酷要求我给他下针,我说小胆小心也没答应他,他说你就拿着我做实验吧,在他的哀求下,一边看书一边扎针,果然有效,才知道针灸的好处,1993年我到临沂卫校头本78岁的大侄子王希尧,学了五天,收获不小,老侄子还领我观察了药材市场,从此开始扎针,中药西药全力以赴,提高了疗效。我成了香饽饽,加上邹老师给了一本生物全息疗法,效果非常好,一个脑梗病人,从医院回来,也叫我给他输液,我顺便给他下针,服中药效果非常,可是病人需要护理,想排便,把针歪了,钻到风市穴位里去了
1388247uyal 回复 @HDNJSL: ?,全
老师,转针和捻针有何区别?
针灸和此讲究,输液时的扎针,同样道理?
张其成 回复 @华_bko: “所言节(穴位)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针灸取穴,其见效在于对“神气”的把握。输液扎针是针对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