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放下心中的尺子(上)

37.放下心中的尺子(上)

00:00
11:30

我们刚才有讲到庄子说的三问三不知
非常有意思
王倪是一个道行很高的人
可是他为什么不直接回答
三问三不知
它的核心就是我们找不到一个标准
就像成功这个样子
我们找不到一个成功的标准
为什么要拿一个别人定的


一个成功的尺子来衡量自己呢
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
因为虽然那个尺子不是我们心目中想要的
但是它代表了大多数


很多人是屈从于大多数的这样的一个标准
所以去委屈自己的内心
因为人是群居的动物
总是害怕自己比较落单
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我们要放下别人评价的尺子
另一方面也要放下自己心中的尺子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


放下自己心中的尺子比较容易
就是我们不去刻意量别人
这个很容易
但是
我们不想用别人尺子来量自己的时候
可是我们又时时刻刻在被别人量怎么办


比如说我们做家长
当自己的小孩开始上学的时候
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小孩子一定要屈从于


大家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否则这个小孩就会很孤单
这个小孩就会被孤立等等等等


那这种心理也是可以理解
但是
它会形成一种趋之若鹜地去做同样一件事情
然后家长之间会互相带节奏
带出了一种特别恐慌的一种紧张的气氛


其实在小孩上学了之后
很多家长都会有一种暗无天日的


没有尽头的这样感觉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读书这条路


顺顺当当地走到头
因为有太多的兴趣班要上
有太多的学校的标准要遵循


我觉得作为家长
可能我们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未经孩子的允许把他生在了这个世界上
可能我们希望的
是他过一个美好的人生


对待这个孩子我们不可以把它当成是


我们炫耀自己的工具
其实很多的互相攀比


互相带节奏的这种紧张


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面子的需要
并不是从孩子的健康快乐


和孩子的发展前途来考虑的


在互相的攀比之中
这个家长就奋斗了


小半生得来这一切
所以他希望被别人认可
他当然不希望自己孩子也变得差
这样就无形中把他的希望压在了孩子的身上
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


孩子是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


互相陪伴一段的另一个生命而已
他不是我们炫耀自己 成就自己面子的一个工具


第二个就非常有意思了
我们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一句营销的口号
但是带来了家长特别多的恐慌


问题在于孩子


在起跑线上的时候他还是很小的
三岁上幼儿园六岁上一年级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话有一个问题


就是他还处于童年


在庄子这个地方
有一个比喻就是混沌
混沌是七窍没有打开最完整的


最天真的那种智慧
如果我们提前把它凿开来的话
看似提前让他发挥了天赋
其实是毁了他的天赋
这根本是一种不智慧的举措


该保护的时候要保护它
等他过了这个童年玩的这个阶段
他的元气他的智商
他的智慧保存下来的那部分


才是他将来走更远路的那个动力


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不能功利地想


他三岁应该做到什么
他六岁应该做到什么
而是把他们的童年还给他们
我们对待孩子要想的是


我们要慢慢地去等待他长到


是他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的


这个年龄再让他去做


最起码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他的童年的时候他就是要以玩为主的
否则就像我们小时候学的伤仲永那篇文章
我们教材中就有的 这个仲永他很聪明
他妈妈就到处带着他去炫耀发挥他的才能
等他长大了就变成一个特别平庸的人


其实我们很多少年成名


少年就展示出才华的所谓童星


都会面临这样的处境
就是因为你的生命本来有的那个天机


很早地就被耗完了
读书这条道路真正地走下去可能要20多年
我自己读书读了整整的25
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读完两个博士
其实这条道路无比地漫长
我们如果一开始就去拼尽全力把它都用完了
这就像一个长跑
你第一圈就把能量用完了
请问底下的20圈你将如何去跑
我觉得这是第二个我们学庄子


怎么去反思自己的一个问题
我们希望孩子将来对我们说的不是我没有童年
我的青春被狗吃了


孩子应该有他的童年应该有他的青春
应该有他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


我觉得如果家长都经不起诱惑
经不起打击
生活在这种恐惧和紧张之中的话
我们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所以我想学老庄是让家长先淡定
我们先不忙着教育孩子怎么样
而是教育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这是第二个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


第三个我想说的是
你追求的是小成还是大成
如果我们对待孩子的目标


只是为了他18岁的那场高考的话
那一定是小成
即使你考上大学了
那不过是一个小的成就


考上了大学之后
他可能是一个不幸福的学霸
那是不是我们也可以让他


做一个幸福的不是学霸的人
是不是考大学就是我们对待孩子


唯一的这样的一个期望
只是为了让他考一个很好的大学


那这个目标我们当然也是特别容易理解
非常能够理解家长的心理
我觉得背后真正要思考的是


不是把今天所有的时间和


精力都用在应付18年后的那场考试上
而是应该转换思维
把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的方法


调节为如何让他在发挥天性


和应试制度之间取得一个最好的平衡


一定要看到
这两者它是不矛盾的
发挥天性和参加考试这根本是不矛盾的
如果一个人他的天性保护得好的话
他反而有更多的动力
更多的生命的热情去把这个学习把它搞好了


否则他枯燥无味地坚持是不可能坚持太久的


这就像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小孩早恋
其实本来恋爱这件事情是没有年龄的区分的
无所谓早和晚
孩子到了一定的这个年龄
他本身有一个身体和心理和情感的成熟度


我们如何调节让孩子的恋爱


和他的学习不矛盾
这是家长应该做的功夫
而不是为了一个目标把他的天性和情感的


发育全部把它灭掉
我觉得当我们转换了思维
这个孩子他的成长才是健康的
才能还孩子这个童年还孩子这个青春


在学习上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我认识一个老师
他的女儿特别擅长写作
她是一个高中生
正在高二这个年龄
他的家长就在想
这个小孩从小到大非常有写作的天赋
她四岁就能认识几千个字
然后七八岁就到任何一个旅游的景点
那些古文她就全部能认出来
而且看完一遍她就能背上来


然后她写的这个小说呀写的散文
写的诗歌就出了一本书
然后专门送给我


这个女孩子是绝对有写作天赋的


她家长是怎么做的
她家长是并没有把她写作的时间


全部用它来复习语数外去参加高考
而是允许她继续写作
还给她开了公众号
每天鼓励她写作
她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虽然她没有拿多时间


来参加这种应试的这种复习
但是她写作的这种热情一直都保持着


所以她妈妈说了一句话
她说我宁肯让我女儿上一个不太好的大学
但是依然保持了她写作的爱好
我也不会让孩子丢掉爱好


去上一个更好的大学


我觉得这个家长一定是明智的
因为即使她的本科没有考上一个很好的学校
她还可以考硕士
她还可以考博士
一个博士不行她还可以读两个博士
甚至她还可以读博士后
就是在她考大学的这个层级上


是可以跳几步达到一个最高的目标
可是
她写作的这个最喷薄而出的


那个热情的那个阶段
只有这个阶段
你不可能说一直不让她写作
等她考到了清华考到了北大
再开始写作 对不起灵感不会等你的


这个年龄做的事情
她的灵感
她的状态一生中只有一次


所以我一直在想
如果我们切身地去领会到


我们的孩子只有一次生命
只有一个童年
只有一个青春
可能我们就不会强加给他多的东西了


当然做到并不容易
可是
道家就会让我们知道他们是超人


你只有做到了才超出平庸的人
成为一个独特的人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成 有大成就的人
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郁金香_fm518

    成功是你自己想要的还是别人希望的,如果是后者,其实也是一种失败

  • rick_体道

    仲勇中讲的原因是“不使学",老师,那是让孩子学还是让孩子玩呢?

  • 心诚则灵ovo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