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日常生活篇-妻妾与嫡庶:从知否说起

76. 日常生活篇-妻妾与嫡庶:从知否说起

00:00
20:54

一.思维导图



二.文稿原文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赵冬梅,欢迎收听“冬梅讲国史”!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用三讲的时间,从女性的角度来谈谈传统时期的婚姻家庭,这三讲的主题分别是妻妾与嫡庶,夫妇之道以及“催婚”的问题。


在正式进入讨论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传统婚姻制度与现代婚姻制度的差别。“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起源于基督教道德影响下的中世纪西欧”,在爱情与婚姻之间建立普遍联系,认为“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西方对于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一夫一妻制”、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离婚自由等等,都是现代婚姻规则,是现代性的一部分。立足本土来看,那都是“舶来品”。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请注意,不是一夫一妻制,也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在这个婚姻结构当中,夫妻“敌体”,男主外,女主内,妻与夫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基本平等的,而妾则是夫妻之下的辅助性存在。有妻、妾然后则有嫡、庶,正妻所生的子女为嫡子嫡女,妾之所出则为庶子庶女。这一讲我们就说一说妻妾嫡庶。


最近大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一个假托在宋朝发生的故事。不管象牙塔上的学者愿不愿意接受,电视剧毫无疑问是普通老百姓对历史最重要的认识来源之一。电视剧的故事时间设定从清朝上移到宋朝,我觉得是件好事,最起码,它让更多的普通人对宋朝发生了兴趣,但想要做好的话,也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因为相对而言,编剧们(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更熟悉明清中国,而宋代中国在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别于明清,这一点我在前面讲文化的时候特别强调过,有兴趣的听友可以再找出来听一听。我的一位宋史同行——刘广丰先生因为看中国足球郁闷坏了,转而刷剧,一集一集,在微博上认认真真地给《知否》挑了不少错。这种挑错,对于时间宝贵的“严肃的历史学者”来说,其实是很难得的。广丰兄的意思我特能理解——第一,这个剧还真不错;第二,它可以更好的。如果做电视剧的朋友有功夫认真看一下,以后再写宋朝故事的时候稍加注意,那就是广大观众的福气了。


《知否》的主题,一言以蔽之,曰“庶女的逆袭”,它讲的是盛家庶出的女儿明兰排除万难嫁得如意郎君、成为侯府正妻的故事。“庶女逆袭”故事的社会背景是严格的嫡庶界限——因为嫡庶界限严格,所以妾的地位卑微,倘若无宠,只能任人宰割,盛明兰的母亲因此送命;因为嫡庶界限严格,所以庶女很难嫁到门户相当的人家做正妻,盛明兰必须挣脱诅咒,争取上嫁。一个庶女决心通过“上嫁”改变命运,为母报仇,这就是《知否》最核心的矛盾冲突,其他一切均围绕这条线展开。


《知否》的作者设置这样一个冲突,我猜,应当是受了《红楼梦》的影响。《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王熙凤称病,贾府庶女探春代理荣国府家政,表现抢眼,亲生母亲赵姨娘却来撒泼,幸而被王熙凤的助理平儿镇住。平儿回家报告。王熙凤感慨探春虽然能干,只可惜是庶出,“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平儿不服气,王熙凤就说出了下面这一席话:


“你那里知道,虽然正出庶出是一样。但只女孩儿却比不得儿子,将来作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而不要的。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强百倍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为挑正庶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


王熙凤虽然不读书,但却是红楼梦里一等一的聪明人,在人情世故上看得极透彻,这一篇“嫡庶论”便作得头头是道,可以总结如下:第一,在当时(清朝)人的观念中,“正出庶出是一样”,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之中的子女,妈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爹是谁,子女的社会地位取决于父亲的家族,社会地位父系传承。第二,就社会现实而言,在结婚这一女性最关键的人生转折点上,庶女实际上受到歧视。歧视的原因,王熙凤没有展开说,其实也不难推想。庶女没有地位相当的舅家作为社会关系的依托,也没有母亲的嫁妆作为可能的经济基础,自身所附带的资源相对匮乏,附加值不高。因此,如果有选择,在相同或近似条件下,男性家族当然会选择嫡女而非庶女。第三,王熙凤说,其实这些世俗的考虑都是浮云,“庶出的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强百倍呢!”具体到探春姑娘,谁娶到她那是对方的福气!作为嫂子,王熙凤真是探春的知音!


 王熙凤说“正出庶出是一样”,这是句大白话。关于嫡庶子女的安排原则,唐朝的褚遂良有更为精确的表达,“主祭祀之胤必资于嫡长,擢文武之材无限于正庶,故知求贤之务,有异于承家。”也就是说,第一,凡是涉及到“承家”也就是与家族传承有关的,比如主持家族祭祀,或者包括皇位在内的爵位继承,“必资于嫡长”,适用嫡长子继承原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第二,凡与国家的人才选拔相关联的,比如官学的入学资格、充当皇帝宿卫的资格,以及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受推荐升迁的资格,则“无限于正庶”,“人才以进,不论嫡正”,适用“看爹不看妈”原则。(唐褚遂良《请千牛不简嫡庶表》)按照这一原则,庶子庶女是有可能凭借自身能力和运气完成逆袭的。


说完了庶女的逆袭,再回过头来说庶女的生母——妾。那天在微博上,有位网友给我留言。她听了我讲的北宋名臣寇准,很是喜欢,她说她愿意穿越到宋朝去,给寇准做妾。这话让我又感动又心疼。她喜欢我从史料中打捞出来的寇准,这让我感动。但是,穿越回去给他做妾,实在是不必要了吧?哪怕是做苏东坡的朝云呢,我也强烈反对。妾在传统家庭中的地位实在是太卑微了,一个受过现代男女平等思想熏陶的女性穿越回古代去作妾,简直是让狮子穿越去作兔子,食草动物的皮囊怎么可能盛得下百兽之王的自由灵魂?!


《礼记·婚义》论“娶妻之义,内教之所由成”,曰:“婚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也就是说,婚姻尽管要藉由一男一女的身体来实现,但就其本质而言,却是两个家族之间的结合。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以延续家族香烟,即使不能说是婚姻“唯一的”也是它“最主要的”目的。换句话说,生育虽然在“时间上后于婚姻,但逻辑上先于婚姻”,“结婚是为了生育”,家庭的功能是养育。而妾在家中存在的唯一合理原因,就是为了更广泛地繁衍子嗣。妾的主要功能,不是为了跟男主人谈恋爱(穿越爱好者,你们想多了),而是生娃,多多的生娃。


从思想观念史的角度看,《聊斋志异》实在是一本奇书,故事都是编的,故事背后的观念和欲望却是真的。其中,《段氏》和《林氏》两个故事对照着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妾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和功能。林氏是好太太的代表,她刚烈贞洁,曾因抗拒北兵强奸自杀,被救活后脖子歪了。林氏的丈夫戚生也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本来是喜欢狎妓的,把老婆救回来之后,发誓永不相负,守着一个歪脖子老婆,不去妓院,不讨小老婆,不玩家里的婢女。林氏过意不去,想尽办法,终于让婢女海棠怀上了丈夫的孩子。林氏试探丈夫的口风,问他假定婢女怀上了怎么办。戚生回答说:“留犊鬻母”——孩子留下,妈妈卖了。林氏不忍,保护海棠生下孩子送回自己娘家养。就这样,海棠生了两儿一女,都养在林氏娘家。若干年后,戚生已老,感叹人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没孩子。于是林氏捧出了三个孩子,戚生大喜,说:“何不早告?”林氏说:“我要是早告诉你,就怕你把他们的妈妈卖了呀!”最终,林氏接回了婢女海棠,皆大欢喜。婢女的地位低于妾,海棠可以怀孕生子,却始终没有母亲的身份。全仗着林氏的贤德,才没有被卖掉。像林氏这样的妻子,蒲松龄说:“可谓贤德矣。”她完全不妒忌,为了让丈夫能接纳海棠,百法用尽。但是,蒲松龄所说的“贤德”其实是有他特定的历史含义的,最关键性的内容是为丈夫的家族延续子嗣,而子嗣之有无是关系到戚生与林氏夫妇的养老送终、财产继承等一系列问题的。


这一点在《段氏》中看得更清楚,商人段氏的老婆连氏,生性奇妒,段氏无子,不敢纳妾,把一个丫鬟的肚子搞大了,丫鬟也被卖到了别人家。段氏过了六十岁,侄儿们开始觊觎他的丰厚家产,段氏想正式过继一个侄子,其他的侄子又捣乱。连氏气得直跺脚,给丈夫连买两妾,放任他们敞开了造人。可惜,这两个妾都没能养下男孩来。段氏死后,侄儿们在灵前分家,一点儿都不打算给连氏和两个妾以及妾生的女儿留。连氏束手无策。正在这是,当年被卖掉的丫鬟给老段生的儿子回来了。连氏大喜,大声呵斥侄子们:“老娘也有儿子了。你们拿走的家具,牵走的牛马,都给我乖乖的送回来,不然,等着打官司吧!”让老段家的孤儿寡母绝处逢生的,却是当年在娘肚子里被赶走的私生子。女子的继承权问题,学者有大量讨论,这里无法展开介绍,山河日下是基本走向。即便是在现代的某些农村地区,父亲死后儿子们分家,没有母亲的份,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没有儿子财产就会被侄子一类的同族男性掠去,为了保卫自己家的财产,保证老有所养,丈夫死后不至于被人欺负,就必须帮助丈夫生儿子。只不过,贤德的林氏是未雨绸缪,妒忌的连氏是亡羊补牢。故事里说,连氏活到七十多岁,临死,把女儿和孙媳妇都叫来,嘱咐说:“你们都给我记住了:如果到三十岁还生不出儿子来,哪怕是典当钗环首饰,也要给丈夫纳妾。没有儿子实在是太惨了,受不了啊!”


《聊斋》的这两个故事,一正一反,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儿子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就经济和宗族关系而言,妻子和丈夫是一体的,在父系传承的家族制度下,丈夫的儿子就是妻子的儿子,为丈夫纳妾或者是婢女求子,是一个无子的妻子最理性的选择。《聊斋》是男人写的,所以他们从来不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倘若不孕不育的是男主人,那该怎么办呢?


故事中的婢女和妾,都只是生育的工具。“留犊鬻母”也不是不可以的,无损主人的德性。历史上,妾的地位曾经有过沉浮。西周实行封建制,妻妾之间,界限严格。春秋时期,葵丘之盟约定“无以妾为妻”,“若以妾为夫人,则固无其礼也”。盟约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表明妻妾界限的松动,这其实也是封建制礼坏乐崩的表现之一。西汉“妇制莫厘(妻妾界限不清晰)。高祖帷簿不修,孝文衽席无辨(李贤注:孝文幸慎夫人,每与皇后同坐,是无辨也)。”汉武帝的卫皇后本来是平阳公主的歌女。出身高贵的女子嫁为人妾,不以为意。汉成帝许后的姐姐寡居之后,嫁淳于长为“小妻”。“小妻”就是妾。三国时曹魏和孙吴,“妻妾位错乱之风颇为盛行”,以宠夺嫡的现象多见,君有,臣也有。魏明帝先娶河内虞氏为妃,即位后立爱妾毛氏为后,虞氏斥之:“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也。”孙权“废嫡立庶,以妾为妻”。钟会的妾母深得其父钟繇宠爱,“为之出其夫人”。


孔子为治,以“正名”为第一要务。妻妾易位,极容易造成秩序的混乱。东汉末思想界开始出现了检讨的声音,晋武帝泰始十年下诏“自今以后,皆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这是两汉以来第一次用诏令的形式严格妻妾界限,从而体现了儒家之礼。从此之后,妾的地位日益低下,甚至出现了“以嫡待庶而若奴,妻遇妾而若婢”的现象。[1]《唐律》正式将“以妻为妾”定为罪名。“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妾者,徒二年……。”


为什么“以妻为妾”有罪?《唐律疏义》的司法解释是:“妻者,齐也,秦晋为匹,妾通卖买,等数相悬,婢乃贱流,本非俦类。若‘以妻为妾,以婢为妻’,…亏夫妇之正道,黩人伦之彛则,颠倒冠履,紊乱礼经。”


“妻者,齐也。”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家庭内部,夫妻之间还是有平等之意的,那么,传统家庭之中夫妇之间的感情状况如何呢?我们下次再讲,谢谢大家。

[1] 褚遂良:《请千牛不简嫡庶表》,《文苑英华》卷六〇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玉习半小时

    这一集赵老师扮的老态龙钟声有意思

    赵冬梅老师 回复 @玉习半小时: 哈哈,我特地去听了听

  • 兼明

    好流畅啊,冬梅老师语言犀利,观点明确,表达清晰!相见恨晚啊!

  • 1507473eqsi

    不是吧,情人在西方是指婚姻之外的情人。爱情源于中世纪骑士文化中的婚外偷情,盛行于路易十四时代宫廷和整个十八十九世纪的沙龙里。所谓柏拉图式爱情,指的是两个男人或者两个女人之间的“精神恋爱”,与异性无关。基督教是主张一夫一妻,但他们的婚姻基础并不是爱情,而是利益交换。

  • 本来无名

    尽力装逼,从熟悉到改变

  • 刘杰_s3

    裹小脚是封建时代桎梏迫害妇女的陋习……

  • 悠悠唐诗

    想着做二奶,不是古代意义的妾

  • zanef_7l

    宋代真的像知否里一样,官宦家里随便可以仗死下人甚至妾室吗?旧社会对命案还是很重视的吧

  • 冬之雪_d0

    传统婚姻制度之下的男子还是很幸福的,有门当户对的妻,还可以有若干传宗接代的妾,若是愿意家中婢女也是其后备人选择,更有可以倚红偎翠一夜风流的妓可以谈情说爱……敢问这么符合人性的传统婚姻制度,何以被西方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所取代?

    赵冬梅老师 回复 @冬之雪_d0: 还因为,人类对公平正义有美好的追求

  • 梦想之旅2018

    很多时候要求编剧们精细些,他们可能会以电视剧只是娱乐大众不必较真儿当借口了吧?

  • 箫梦雨

    红楼梦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探春、平儿、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