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颜真卿呢,他是以楷书出名的。但是呢,他却写出了一副非常好的行草书,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其实这“天下行书第二”啊,是鲜于枢封的。这个其实不太准确。为什么呢?因为天下第一的那个,是一个临摹稿,不是真迹。第一的那个,是兰亭。兰亭序是双钩填墨的。所以如果说是真写的,这就是第一。天下第一就应该是这个。这是一说呀。
还有一个,如果你们练过字的话,就会发现。,颜真卿写的草书啊,跟他的楷书,好像不是一个人写的。你看这个,跟他的楷书啊,不像一个人。你看这像他的楷书吗?刚才那个大骨头棒子,跟这个比比。就不像一个人写的。所以啊,这个书法的精髓啊,是很难领会到的。书法的精髓啊,实际上比绘画要难领会。因为绘画呢,你画错了还可以改。你在上面涂涂抹抹都没关系。你画国画,一笔没画对,你再画一笔,没事儿。这书法不是这么回事儿。他这一气儿下来啊,所有的功力自然就在这里边了。所以这个《祭侄稿》呢是个非常奇妙的一个现象。写楷书写得最好的人呢,他的行草书也是最好的。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个《祭侄稿》啊。
平原起义之后啊,各郡纷纷响应,颜真卿的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也加入到抵抗叛军的队伍中。公元756年,安禄山攻打常山,颜杲卿完全抵抗,但因为援兵不至,导致常山陷落。颜杲卿被俘的时候,安禄山当众割下其子颜季明的头。就是他杀头的时候,是当着他爹的。就是你投降不投降,不投降就把你儿子杀了、砍了。然后呢,颜杲卿宁死不屈,仍然痛骂安禄山。叛军残忍地割下了他的舌头,他仍含糊地在叫骂。最终颜杲卿惨遭肢解,以身殉国。后来,过了一年半,颜真卿的另一个侄子就取回颜杲卿和颜季明的尸骨,实际上尸骨已经不全了,拿来的都是那些残的。
颜真卿,饱含着对亡兄亡侄的悲情,对贼臣贼寇的愤怒,写下了千古名篇《祭侄文稿》。通篇用笔,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墨都没了,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其书法最妙处,一在其字的点画密集,草成一个块面之处;二在其枯笔连擦写数字之处。这两种现象交相映衬,造成虚实、轻重、黑白之间的节奏变化,再加上草稿特有的率意所造成的用笔“不拘小节”,和结体的偏于松散,形成了颜体稿书风格。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这个行书第二呢,是鲜于枢评的。
我们来看这些局部啊,这个跟楷书啊,有很大区别。但是你看这里边的灵动啊,“倾”,你看这一笔斜下来之后那个连带,然后呢,你看这个“惨遭荼毒”这个“荼”字啊,就是每一笔都跟下一笔是纠缠在一起的。“荼毒”是连着的。你看这“刺史”这两个字,“刺史”啊,他这个戳刀啊,一点下来这个弧,写得就非常的绝。这个力量是在哪里?大家可以看啊,力量不是说你这个道儿使劲儿写,不是那么写。你看这个弯呀,它这个力度,全都在这个里边呢。这力量的凝聚。
《祭侄稿》,应该说它的妙处就在于它写得自然。他写的时候,实际上心思不在书法上,因为他这是一个稿儿,纪念他的亡兄和亡侄,特别是他侄子颜季明。所以呢,他的心思全都在这个文上呢。这个笔呢,是做到了忘我。他不是有意的要把这个写成个书法作品,他是无意的,他真正的意义是在文章。但是,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那个是最宝贵的。所以呢,我见过有一个人写文章,他说不仅是由于这个王羲之那个《兰亭》是双钩字,就即便是墨本,颜真卿这个也不遑多让。为什么呢,因为颜真卿的这个《祭侄稿》啊,他那种天然散漫是《兰亭》都比不上的。这当然也是一说。我倒未必觉得这个一定是超过兰亭。但是呢,我感觉到,确实这里面的天真散弹的气息啊,是非常浓。当然他主要是悲愤,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的悲愤。他的枯笔,他的浓墨,这种东西都是非常自然的流露。重要的是,自然。书法最高的境界是逸品,飘逸的逸,逸品。这逸品呢,就在于你不是有意的,无意之中透出来那个味道,那是最好的。
所以《祭侄稿》呢,应该说,是中国书法的一个珍品,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的一个节点。
我特别特别想知道~怎么能看到视频?可以看见所说的字迹
讲得好好!我要全听完
下手真快,这么多人听啦
【祭侄文稿】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到日本了,发生在2019年。这是何等的不可理喻,古有蒋介石把祭侄文稿带到台湾,今又拿到日本,不知台湾和日本交换了什么国宝,或是另有隐情!
好
听着睡觉,很适合(⊙o⊙)哇
经常抑郁的人,说通俗点是不是就是想得太多,听您节目太少
最近因为生病都没来听了!补上吧!
真心好听,走心啊
很喜欢您讲解的颜真卿和王羲之,听了好几遍了。哪里可以看到视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