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教妈妈这样管理自己的情绪

34、教妈妈这样管理自己的情绪

00:00
19:08

纽诺育儿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王荣辉,Grace老师。


上节课,我们讲到身份转变、不被理解、育儿知识不足等会让妈妈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那么,你可能会问:当情绪来时,我们要怎么办呢?今天,就和大家讲讲: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要知道,这些情绪,不仅会让自己感觉糟糕,还会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睡眠,甚至成长。我们的这门睡眠课程,最终的目标,不仅是希望能够还给孩子和你一个安稳的睡眠,还希望能让妈妈们从专业上更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运动、感官、生长发育等,从而实现快乐育儿,感受到并且真实的体会到育儿的乐趣。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节课,我们要稍微脱离睡眠,来给妈妈讲,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因为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和一个家庭的温度。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妈妈,也能养育一个开朗乐观的孩子,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能让家庭更和谐。妈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能让自己保持更好的状态,很多育儿的难题,也都会迎仞而解


很多人会跟你讲“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我一直倡导的是“情绪管理”。情绪不应该被控制的,你也控制不了,你控制的只是情绪表现出来的行为而已。试想一下,妈妈要出差,要跟宝宝分开一周,你能控制自己不想念宝宝吗?能控制住这种由心而发的“思念”吗?宝宝不小心摔伤了,你能控制住自己“心疼”的情绪吗?这么说相信手机前的妈妈应该会很好理解了吧?我们能够控制的是行为,当你出差时思念宝宝,你可能会选择提高工作效率,提前返程;也可能会看着宝宝的照片躲在被窝里掉眼泪;又或者是选择跟宝宝视频。总之,在行为方面,你有选择权和决策权,你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那么,什么是情绪管理呢?这个就说来话长,我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跟大家分享,妈妈们分享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会从这三个部分来跟你聊聊:情绪感知、情绪释放和情绪调节。


情绪感知


情绪感知顾名思义就是感知到情绪。这里包括了感知自己的情绪,也包括感知别人的情绪。情绪感知对于对一个人的情商非常重要,在人际交往中这项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感知他人情绪,那么他和可能容易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比如他的一些话语或者行为冒犯到了别人,别人已经很生气了,但他却全然不知,依旧在自嗨。这样的人,很难受到真正的欢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你可能会常常遇到被人送外号叫“二姐”或者“二哥”的人,这个“二”,其实就是情绪感知能力差。


如果我们感知不到他人的情绪,可有就会常常闹笑话,或者很尴尬。比如说,一个人讲了不合时宜的笑话,听的人已经十分恼火了,他自己还笑的像个孩子,这就尴尬了。再比如,你先生跟你说“带个孩子有什么啊,能有我上班辛苦?”,这种能一种把你切换到河豚型妈妈的话,让你闷闷不乐,很生气 ,可是你家男人却完全感知不到你在生气,还跟正常人一样,相信你是不是内心里已经把他消失100次了?怪自己当初是怎么瞎了眼,找了这么个榆木脑袋般的男人相伴一生。


这就是情绪感知能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来感知情绪呢?我们常常说:他看起来挺高兴的;他声音听起来不开心。大家可能都知道了,对,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感知情绪的。还记得我在睡眠能力中讲到的三要素吗?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感官能力。


听到这里,手机前的你,是不是觉得《宝宝安睡技巧》,可不止是一堂睡眠课?如果你能把我的课程内容领会透彻的话,毫不夸张的说,我相信你和孩子都会受益终生的。


一个感官迟钝的人是很难感知到别人情绪的,比如有可能你生气的说:“这是你干的好事?”他还可能真的觉得你在表扬他,会一脸骄傲的回你:对啊,就是我干的好事。


感官特别敏感的人可能会过度解读别人的情绪,可能别人只是累了,感官敏感的人却会觉得别人一不笑,拉着脸就是生气了,可能会惴惴不安地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惹别人生气了。


像前面讲到的二姐二哥,大多是由于触觉迟钝而造成的。不信你试试,他们大多数不怕痒。调查完记得在留言里分享喔~


除了感知他人的情绪,我们还要懂得感知自己的情绪,你可能会疑问:还有人不能感知自己的情绪吗?还真有,而且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并不是因为感官太迟钝而感知不到自己的情绪,而是情绪没有被确认。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总是被说:这有什么好开心的?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啊?慢慢的他可能会怀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是不是对的,或者会回避自己感知到的情绪。


开心的时候会告诉自己没什么好开心的,明明气的要爆炸却对自己说我没有生气,这没什么。这些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就是特别缺乏自我,他可能总是去感知别人的情绪,总是忽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比如我们有些妈妈,总会在意宝宝好不好,老公开不开心,却很少会在意自己的感受,苦了、累了都默默自己承受。


讲到这里,手机前的妈妈,还记得我在课程里一直强调的“要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并且及时恰当的回应宝宝的需求”吗?是的,你此时对孩子的回应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将来的情绪感知能力,影响着孩子的情商。


情绪感知能力差的人,可能平时看起来非常平稳,很好相处很随和,说什么都行,但是,这些情绪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并且爆发时会非常的激烈,让身边的人大感意外。


自我情绪感知能力差的人,常常是一通脾气发完了,才想起来刚才为啥生气来着?而自我情绪感知能力好的人,则是情绪刚从心里升起一点点,她就感知到了,然后去找原因“我为什么会对这个生气,对方这样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我可以用什么 样的行为来应对或引导”,眨眼之间,已经思考无数步了。这不就是高情商的体现吗?


那么,我们要怎样更好的感知情绪呢?我们前面说过,感官敏感或者迟钝的人都会比较难精准地感知情绪,所以提升感官能力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感知情绪。


很多妈妈会问,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感官能力还能发展吗?当然能。对我们情绪影响比较大的触觉和内耳前庭觉,都是终生可以改善的,原理和发展宝宝的感官是一样的。


妈妈们可以通过增加触觉的体验来发展我们的触觉,给手机前的妈妈们分享几个小方法,简单实用:


1、多做运动。运动可以让你的内耳前庭觉更好,不但有助于情绪感知能力,还能让你的统筹能力更强呢。


2、多按摩或者拥抱。直接到楼下的美容店开个不限次的年卡吧。拥抱的最佳对象,首先一定是你的爱人,而非孩子。我们要多给孩子拥抱,但这种拥抱和爱人之间的拥抱是完全不一样的。


3、搽身体乳。选一款你最喜欢的品牌,找到你最喜欢香味的身体乳,每天沐浴后用10分钟来用心的呵护自己的肌肤,在搽身体乳的同时,等于是给自己做了一个超棒的触觉活动。

4、为了鼓励跟我一起学习到这里的妈妈们,我决定把压箱底的一个方法告诉你,也是效果最好的一个方法:让你的爱人帮你搽身体乳,并且边搽边按摩。至于这个方法的效果有多好,今晚你们试了后记得在留言区分享一下能够分享的啊。


情绪释放

听到情绪释放,你可能会说:就是控制住不要发脾气,有情绪的时候忍住。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又不是忍者神龟,怎么可能完全忍得住不发脾气呢?人人都有喜怒哀乐,机器才没有情绪起伏。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在育儿过程中,妈妈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有些妈妈会选择憋在心里默默承受,结果情绪越积越多,给自己和宝宝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这就比如:活火山是会喷发的,火山爆发后会喷出岩浆,其实这就是一种能量。我们不能说因为火山会喷发出岩浆,这是不太好的事情,流出的岩浆可能会危及到周边的村落,所以就要把它堵上,不让它爆发。这是不可行的,也是没有办法阻止的。


情绪也是一样的,无论是正向的情绪还是负向的情绪都是应该被接纳和释放的。


我们要把我们表达、释放情绪的方式控制在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范围内。比如宝宝让你生气了,你不能抬手就打他,这不行;生气了打自己,也不行。老公生气了就打老婆,那更不行。如果你家宝宝生气了打自己,你会心疼对吧。但我们可以打枕头,或者有些人喜欢砸东西,如果你有钱,砸带你东西你不在乎,那可以砸,但别砸到别人。


当然,砸东西,打自己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我自然是不推荐妈妈们去做的。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去表达和释放情绪,可以和我一样,生气了难过了就吃顿好吃的,吃一顿不行,那就吃两顿;可以来一次随心所欲的买买买,可以做一次酣畅淋漓的运动,或者和闺蜜、家人倾述、沟通、表达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释放情绪的方式。我还听一个爸爸说,他生气了就喜欢写诗,写首诗就好了。这个简直和李白一样,看看李白,开心了写首诗,不开心了也要写首诗。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但不管是什么方式都不要伤害到自己和身边的人。


尤其是身为妈妈的大家,要注意自己表达情绪的行为,因为宝宝很容易会学习到我们的行为。如果你的宝宝在生气时,明明可以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却很容易一言不合就打人、咬人、砸东西。你就应该审视一下自己和家人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常一生气就摔东西、骂人?在如何让宝宝学会情绪表达这件事情上,爸爸妈妈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所以,当下一次你想生气,骂人、摔东西时,想一想宝宝,换一种方式表达:可以说出来,喊出来,但不要随便摔东西、骂人、打人。


情绪释放的原则是: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手机前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


情绪调节

前面我们讲过,情绪是一种能量,能量不能被压制,但是可以转化,可以从一种能量的形态转化成另外一种能量形态,从雷霆之怒转化为和风细雨。如何转化?就是需要我们去进行情绪调节。


任何人都会有负面的情绪,但不能长期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比如老公把你的零食偷吃了,你生气,能气三四天吗?能气到离婚吗?不行的。你焦躁了,就一直焦躁,这是不行的。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首先我们自己要健康快乐。


上节课我们说过,妈妈的情绪,宝宝是能够感知的,不仅能感知,还会影响到宝宝的各个方面,比如睡眠,比如性格。如果一个妈妈常年闷闷不乐,抑郁,那她可能养育出开朗快乐的孩子吗?


养孩子是一件非常劳心劳力的事情,是爸爸妈妈终生的事业。我理解,每个当妈的都可能常常会有情绪,但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将负面情绪转化成正面情绪。还记得睡眠能力三要素中的“自我安抚能力”吗?那些自我安抚能力好的妈妈,就是可以很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的,她们可以通过很多事情来安抚自己,转移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从现在起,帮你的宝宝发展自我安抚能力,也从此刻起用更多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1、和家人好好聊聊: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可,被理解。我们可以试着从自己认可自己开始,到认可家人做的某一件小事,再逐渐得到家人更多的认可与支持,比如你能够每天空出1小时或者每周空出一天时间,给自己带娃“放个假”。腾出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spa、听音乐、看书、看电影等,尽量让自己放松下来,


2、和闺密好好吐槽:女人离不开倾诉。和你的闺密尽情吐槽吧。但是要注意的是,吐槽可不是抱怨,吐槽是以吐到爽为原则,绝不是越讲越伤心;


3、和专业人士咨询:必要的时候,可以向专业人士咨询。比如儿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睡眠顾问、情绪管理师等。他们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来帮你分析,是哪里出了问题,可以如何改善。


4、更好的做自己:很多妈妈是给自己定了超高的标准,别人90分已经是做梦都会笑醒,自己却是99分都会伤心流泪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是满分。育儿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完美答案。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和评价所影响,做你自己就好了。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自己的自信和价值来源,你就是女神!




总结:

好了,关于情绪,我们就讲到这里。希望从今天开始,妈妈们能够更好得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也是我们本次《宝宝安睡技巧》的最后一节课了,认真学习的妈妈一定已经将方法运用到宝宝睡眠中了,相信睡神宝宝已经离你不远了。“一位好妈妈足以影响三代人:她的孩子会观察并学习妈妈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妈妈的育儿方式、对生活的态度等,并将这种家族文化延续给自己的孩子。当妈妈拥有乐观心态和学习能力,能让一个家族更好的发展。”我很荣幸能成为两位女孩的妈妈,并因此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相信手机前的你也一样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养快乐的孩子。


期待以后有机会能够和你再相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