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2 | 陈晓兰:身为女性是骄傲的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2 | 陈晓兰:身为女性是骄傲的

00:00
16:35

本集金句 


本集文稿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晓兰。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于1928年春,刊登在《小说月报》头条,小说一发表,就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可以说刮起了一阵旋风,甚至于说像一颗炸弹震动了当时的文坛。丁玲也一鸣惊人。丁玲写作这篇小说时只有23岁,因此,这是一篇由青年知识女性写的、反映新女性的个性追求和爱情观念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位置。


2

这部小说塑造的莎菲女士的形象,借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位著名作家张天翼的话说:“中国作品里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女人——来这样现身说法,来这样精细又大胆地写自己的情欲,写自己怎样玩弄恋爱,怎样卖弄风情。”丁玲同时代的男性作家、评论家冯雪峰等人认为,莎菲女士的个人主义、自我中心、恋爱至上、感伤、空虚、寂寞、没有远大理想、不关心别人、不关心社会……等等性格和心理,在当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都十分熟悉。因此,可以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反映了20年代后期知识青年的精神状况。他们接受了五四新思想,走出了父权家庭、摆脱了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束缚,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可是却遭遇了重重挫折,因此,苦闷、空虚、感伤,乃至陷入悲观主义。


可能一般读者也会注意到这些特点,但是,这部小说的价值绝不只是这些表面的特征。


从小说所采取的艺术形式——日记体形式和女主人公莎菲的形象来看,我认为《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独特性,在于它颠覆了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的存在方式——即颠覆了女性依附于家庭、依附于男性,她们无权也无能自主自己的身体,无权自主自己的情感、婚姻,她们被动、沉默,被男人观看、审视、评价、鉴赏,由男人选择、被男人爱、被怜悯、被抛弃、被拯救,被说、被写,她们没有话语权,也没有言说的能力。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文化中,女性甚至被剥夺了作为人的基本的权利,何谈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主体的权利呢?


 实际上,女性的这种被动地位,又不仅局限在女性这一性别,有时候,生为男性,也未必就不被动、不沉默,就有选择权和话语权。所以,现代时期的大作家,如巴金,在他的小说《家》、《春》、《秋》中,深刻揭露造成男女两性悲剧性的命运的社会文化根源,在父权制家长的统治下,在男尊女卑的文化习俗中,男、女青年都无权自主自己的身体、情感和婚姻。你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终身大事都不能做主,在自己的私人生活中都没有发言权,那怎么能说你是一个具有自主能力的个体呢?所以说,今天享受到男女两性平等、享受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权利的人,要感谢现代早期那些提倡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先驱。


从艺术形式上来说,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赋予女性主人公主体地位,这个主体地位,不仅是指莎菲是小说的中心,而且还包括她所具有的说话的权利——用今天通俗的说法,即她拥有话语权,莎菲不停地进行自我分析、反省自己,评价别人,并进行写作。中国“五四”时期崛起的一批女作家,如庐隐、肖红、白薇等等,常常采用“自叙传”的形式写作,日记、书信体是她们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颠覆了以往男性文学中女性总是被男性讲述、被男性塑造的被动、沉默地位。在小说中,莎菲紧张地进行自我分析,在自己的日记中,任意抒发自己隐秘的情感经验,抒写她对男性的欲望冲动和失望情绪,同时也记录下她对于周围的人和事的审视和评判。以往只有男性有权利公开发表自己的日记,现在丁玲以日记体的形式发表虚构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表达女性的心理、欲望、情感、经验,以及女性对于男性的审视和评价,因此,引起了普遍震惊。


3

《莎菲女士的日记》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没有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占据叙述中心的不是莎菲与两个男性——苇弟和凌吉士的爱情故事,而是莎菲自己对于爱情、婚姻的看法,她对于苇弟、凌吉士的审视、认识与评价。莎菲自己的身体感受、包括她的疾病、她的日常情绪、情感欲望、思想意识、爱情观念,成为小说叙述的重要部分。所以,不能简单地说这是女性对于爱情的玩弄,而是女性意识的一种体现,要清清楚楚地爱。


小说中塑造的莎菲,20岁,已经在身体和心智上非常独立,她独自住在北京的一个公寓里,与父母的家庭似乎毫无关系,在她身上丝毫看不到巴金的《家》、鲁迅的《祥林嫂》中所表现的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她接受了现代教育,在思想观念上和现实生活中,不愿成为传统观念肯定的女性。在她看来,女性是骄傲的、独尊的。她绝不愿迎合男人的趣味打扮自己,不借助于任何外在于女性自身价值的东西,按照世俗的标准寻找一个归宿。她奉行恋爱至上的观念,把爱情视为人生追求的目的和幸福的依靠,她所追求的爱情,就是有一个完全懂自己的心的男人。可是,这个理想最后破灭了。不同于男作家的小说,丁玲没有把这种破灭的原因归因于社会,而是归因于个体的人,即莎菲身边的男人都太差,要么平庸、懦弱,像苇弟一样毫无个性和主见;要么外表挺拔,灵魂卑琐,像凌吉士,空有一幅现代青年的外表,骨子里全是陈旧的东西。莎菲评价男性的标准,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理想,也是非常值得珍视的。


4

小说中主要塑造了两个男性人物。一个是苇弟(芦苇的苇,弟弟的弟),他是一个老实的人,盲目而忠实地爱着莎菲,假使一个女人只要找一个忠实的男伴,做一生的归宿,那么苇弟是最可靠的。但是他在爱情中完全放弃了自我和自尊。在莎菲面前,他更像一个旧体制中受压迫的女性。他有旧女性的某些气质——怯懦、多愁善感,好哭泣流泪,他的喜怒哀乐完全取决于莎菲对他的态度。在莎菲面前,他甘愿放弃自我,就像一个在丈夫面前献媚、讨好、撒娇却十分可怜的妻子。而莎菲倒更像一个丈夫对待妻子一样对待他,小说中写道: 


“请你珍重点你的眼泪吧……,还要哭,请你转家去哭,我看见眼泪就讨厌。自然,他不走,不分辩,不负气,只蜷在椅角边老老实无声地去流那不知从哪里得来的那么多眼泪。我,自然得意够了,又会惭愧起来,于是用着姐姐的态度去喊他洗脸、抚摩他的头发。他镶着泪珠又笑了。”


所以说,这样的一个唯唯诺诺,毫无自尊、更不要说具有主体性的男性,怎们能够懂得莎菲的心呢?反过来也一样,这样一个女性,怎样能够赢得真正的爱情呢?莎菲认为苇弟的爱是盲目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爱,因为他根本不懂莎菲。莎菲说:


“如若不懂得我,我爱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呢?”“莎菲生活在世上,要人们了解她体会她的心太恳切了,所以长久地沉溺在失望的苦恼中,但除了自己谁能够知道她所流出的眼泪的分量?”


后来莎菲遇见了来自新加坡的一位男士,即凌吉士,莎菲与他第一次见面,就被他帅气的外表和风度所吸引,莎菲肆无忌惮地观赏凌吉士的容貌,小说中采用了通常男性文学中男性观看女性的方式,对于凌吉士的外貌做了描述,他的外表在莎菲心中激起的震荡,小说中作了细致的刻画:


“他的颀长的身躯、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耀人的眼睛,但他还另外有一种说不出、找不到的丰仪来煽动你的心……呀,我看见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角了。”


这种对男性美色的细微的描绘,是大胆的、反传统的,也是反常规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如前面所说,以往文学中的女性常常是被动的,被男性观看的,被男性选择的,现在呢,在这篇小说里,男性变成了被女性观看的对象,被女性选择的对象。莎菲,与男性一样,被异性的外表和美色所吸引。


在进一步与凌吉士的交往中,莎菲很快就发现凌吉士的思想其实很可怜,他需要的不过“是金钱,是一个在客厅里应付买卖的朋友们的年轻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志的白胖儿子。”而他所理解的爱情,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体,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不高兴时,便拉倒,回到家里老婆那里去。”他热心于演讲辩论会,网球比赛,留学哈佛,做外交官,公使大臣,或者继承父亲的职业,做橡树生意,成为资本家……这便是他的志趣。


他除了不满意他父亲给他的钱不够多外,什么也不影响他在一夜不会做梦的睡觉,如有,便只是嫌北京好看的女人太少。小说中写道:“当我明白了那使我爱慕的一个高贵的美形里,是安置着如此卑劣的一个灵魂,并且无缘无故地还接受过他的很多亲密,就责备自己、就难受,甚至于要诅咒自己了。”莎菲为爱上这样的一个男人而痛苦而羞愧。


5

按今天流行的价值标准来看,像凌吉士这样的男人被视为成功男士,是很多女人追求的对象,电视剧里你死我活、费尽心机的女性斗争,不都是为了争夺这样一个男人吗?可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一个20岁的青年女性莎菲眼里,凌吉士是一个在“美的丰仪下”隐藏着一颗“丑的灵魂”的人。莎菲说:上帝造他时为什么不可怜可怜他,给他一点聪明呢?莎菲觉得凌吉士外表漂亮、灵魂丑陋、智商很低。这就是莎菲的价值原则,正是在这一点上,凸现了莎菲的自尊、高傲和理想。


莎菲渴望爱情,但是,她“有着充足的清晰的脑力”,她没有在爱欲中丧失自我,她是自己情感生活的主宰,最后,莎菲抛弃了苇弟和凌吉士。莎菲的爱情梦想乃至人生梦想都破灭了,对于一个20岁的女青年来说,爱情当然是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事情,恋爱的失败很容易导致对于人生的悲观乃至绝望。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莎菲女士的日记》看作一篇爱情小说,它通过莎菲对于几位男性的审视和评价,塑造了莎菲这样一个独立自主和自尊自爱的新女性形象,提出了女性全新的爱情观念和价值观念,这在今天依然是难能可贵的。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toki_d2

    念大学的时候,总听现代文学的一位老师说:“你们不理解莎菲女士的可爱”。当时腹诽:“神神叨叨,哪里可爱了”。今天,真切感受到了莎菲女士的可爱。可惜,兜兜转转一圈,大家似乎又走回去,现代多少女性的梦中情人都是凌及时,可爱的莎菲越来越少。听课时开始反思我们的这代人的择偶观,前人这么努力的革命,解放,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原点?或许这也侧面展现出现代女性的迷茫和无助,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高的,给你社会地位的同时,要求你:事业有成,貌美如花,家庭和美。当内心不够强大时,真不知道自己是对的,还是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对的。要坚持自我么?看,其实凌及时那样的男生好像也蛮好?嘿,看看我们的莎菲女士,多可爱,多么勇敢!

  • 糖果屋阳阳

    女性的自我意识,女性要求婚姻的精神平等,丁玲在她的作品《莎菲女士女士的日记》大声呼吁,这种呼吁有莎菲女士表现得淋漓尽致。丁玲笔下的莎菲女士,她可能有一点林黛玉式的小傲娇,但同时,她也是反抗这旧式社会激烈的一份子。她有了追求爱情的勇气,但同时她也是迷茫的,或许她一直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幻想式的罗曼蒂克的爱情。她要找寻自己的爱情,可到最后,她却一无所有,连婚姻的保障也没有。

  • 她是颜舒舒呀

    有了话语权不代表有决定权,即便有了决定权,你的选择还是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和束缚,可能来自社会、家人、甚至自己。虽为现代女性,但成长与生存,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要求始终紧密相连。

    小样儿_2r 回复 @她是颜舒舒呀: wwmen

  • 一缕冷香0797

    爱情本来就是奢侈品,爱情只存在女人的脑子里,所以现实中是终究寻不到的。想明白这点,就会好很多,

    一缕冷香0797 回复 @一缕冷香0797: 这辈子唯一宠自己的还是自己,学会倾听自己身体,倾听自己的内心,找到和自己相处的快乐,可以通过适当运动,慢跑啊,瑜伽啊,出门啦,拍照啊,享受那瞬间属于自己的快乐,人机合一的快乐,拍久了,你的相机就会明白你的心意。

  • 酒酿赤豆元宵

    如果葛薇龙有莎菲一半的清醒,也不至于沦落到“不是给梁太太弄人,就是给乔琪乔弄钱”的悲惨境地。

  • 1380188ytyk

    乌野高校排球部_noya 回复 @1380188ytyk:

  • 她是颜舒舒呀

    谁能够完全的懂自己呢?没有谁能完全的懂一个人的,包括自己本身,所以,更不能希望他人了。

  • 杨飞飞飞

    对于爱情的美好是憧憬的 对于男性这些大猪蹄子也是避而远之的 😂 还是爱自己吧

  • 1396021disd

    啥时候免费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