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文稿
《人生》
作者,路遥。
农历六月初十,盛夏热闹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似乎处在一种焦躁不安的的等待中。天闷热得像一口大蒸笼,一场大的雷雨就要来了。
高加林是高家村高玉德的独生子,是个民办教师。他刚从公社开完教师大会,一进家门,就听见外面一声闷雷的吼声。
父母看见高加林回来了,心里都快活,使劲给他张罗着。高加林却情绪不高,和以前从城里回来说长道短的快乐样子大不相同。老两口问:“加林,到底出了什么事啦?你给我们说说嘛!”高加林靠在铺盖卷上,不看父母亲,眼睛茫然地望着对面墙,说:“我的民办教师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父母着了急,又连声追问了几句,这才晓得,高加林的教师职位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了。
外面已经是一片暴风雨的喧嚣,高家屋里却是一片死寂,三个人都陷入痛苦和难受。失去民办教师的岗位,意味着高加林要开始农民生涯,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不想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做一个农民,可是现在,他所有的幻想和希望都破灭了。高玉德老两口想到儿子之后的处境,难受得低声啜泣。
高加林听见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吼叫着:“你们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老两口忙拽住了高加林的胳膊,一边劝一边哭,嘴里一个劲地央告说:“好我的娃娃哩,你再犟,妈就给你下跪啊……”
外面的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高加林在屋里伤心地痛哭起来。
高加林浑浑噩噩过了一个月。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给在新疆部队的叔父写了一封信,想看看叔父能不能帮自己找到一份工作。写完信,高加林觉得心里轻松了不少,他走到了河道边,游了个泳上岸,光着上半身躺下休息。这时候,他右边的玉米地里,传来了一阵女孩子悠扬的信天游歌声。
唱歌的人正是巧珍。巧珍走到高加林面前,掏出一个甜瓜递给他,说:“我们家自留地的,我种的。你吃吧,甜得要命!”高加林勉强地接过了甜瓜,他在心里对这个不识字的漂亮女孩很不喜欢,因为巧珍的姐姐是高明楼的儿媳妇!
高加林并不想吃甜瓜,倒是很想抽一支烟,这时父亲把他叫了过去,让他明天去县里赶集。高加林想这正好可以寄出给叔父写的信,就答应了父亲的提议。
第二天早上,高加林提着一篮子蒸馍,走在了通往县城的路上。走在一群庄稼人中间,高加林感到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乡巴佬,想到父亲让他要吆喝着卖馍,心里更难受了,他喊不出来。
到了县城,高加林生怕遇上县城里的同学,但天不从人愿,过马路的时候,他遇上了高中的同班同学黄亚萍和张克南。彼此寒暄了几句,三人就分开了。读书的时候,黄亚萍是班长,高加林是学习干事,两个人又都很爱文学,来往是很多的。高中毕业后,亚萍到县广播站当了播音员,高加林回到村里做起民办教师,一切都慢慢淡漠了。
高加林提着那篮子馍,来到了县城南关的交易市场,这里热闹得让人眼花缭乱,挤满了各式各样买卖东西的人。
高加林在市场里一片茫然,他试图吆喝卖馍,但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来。这时候,市场的喇叭传出了黄亚萍预报节目的声音。高加林想到曾经的同学,又想到自己,心情更加沮丧。他完全无心卖馍了,他来到县文化馆,在阅览室里看起了报纸,一头扎进了另一个世界,直到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来关门,他才提起蒸馍篮子走了出去。
高加林垂头丧气地出了城,他一个馍也没卖出去。回村路上,他又遇上了巧珍。巧珍把高加林的一篮子馍夺了过去,她要替高加林去卖馍。这是巧珍蓄谋已久的行动,她并不是简单的农村姑娘,她向往知识,决心找一个有文化、有丰富精神世界的男人做自己的伴侣,她拒绝了好多起婚事,她心里早就有了爱人,那就是高加林。
巧珍把馍送到了姨姨家,钱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她提着空篮子跑回了桥边。
高加林和巧珍一起往村子里走。高加林认真地看了一眼巧珍,发现巧珍比他印象中还要漂亮;而巧珍呢,她第一次和心爱的人单独走在一块,她的心被快乐填满了,她决定要把自己的心意都告诉他。
“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起过!你在家里盛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
高加林愣住了,过了半天才问:“你怎么猛然说起这么个事?”
巧珍一边抹眼泪,一边把这几年对高加林的恋慕不加隐瞒地说了出来。高加林被这份感情感动了,他抱住了巧珍。
回到家,有一封叔父的来信,高加林展开信读,叔父要从部队上转业了。
自从那天晚上过后,巧珍时时刻刻都想见到加林,想和他说话,想和他亲亲热热地在一起。但自从那晚过后,加林好像一直都躲着她。
这边高加林呢,他也一直想着自己与巧珍的事。那天过后,他一直后悔自己对巧珍做出的举动,他觉得自己现在的处境,根本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他也不愿意和一个农村的姑娘在一起,这等同于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但是这几天,他又时时刻刻想念着巧珍,这让他更痛苦了。
高加林走到了刘立本家边的坡底,正犹豫要怎么叫出巧珍,就看见自己思念的那个人从门外的老槐树后走了出来。
两个人亲昵地躺在谷地里,委屈、甜蜜,巨大的感情的潮水在高加林的胸膛里澎湃起来。爱情让高加林重新对生活有了热情。白天,他在田野间认真地劳动,夜晚,他和巧珍在村外的庄稼地相会。
高加林干起了去城里拉茅粪的活,一天去城里拉粪的时候,与人起了争执,还打了起来,拉着粪车走在马路上,高加林觉得鼻子发酸,他又想起了曾经的自己,望着寂静的城市,他在心里说:我非要到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
半夜回到家,又来了一封叔父的信。叔父转业回到家乡了,要在地区专属当劳动部长。高加林激动得狠狠拍了拍炕边。
因为加林叔父的关系,高明楼给高加林安排了个在县委通讯组的工作,做通讯干事。半个月后,高加林到了县城。
来到县城,高加林的情绪好几天都难以平静下来,一切都如同做梦一般。他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是这个县城的过客了,他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高加林的第一次工作机会,是县城南面的一场大雨,大雨引起了洪灾,他要去前线报道救灾情况。他跟着县委书记一队人走在灾情的第一线,写下了第一篇报道。第二天,他的报道被广播播报出来,播音员正是黄亚萍。高加林的心头涌上了一种幸福的感情。
过了几天,黄亚萍找到了高加林。两个人一番愉快的寒暄,学生时代的那种熟悉与亲昵又回来了。从高加林的办公室出来,黄亚萍的心情难以平静,高中的时候,她就对高加林很有些好感,但高加林回了农村,她不能为了爱情嫁给一个农民。而现在,高加林回到县城了,那么她爱情的阻碍,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可她现在和周克南在一起呐。黄亚萍心里感到一阵烦躁。
高加林很快在县城成为了一个名人,他和亚萍也恢复了中学时期的那种交往。这天,高加林去县文化馆翻杂志,又遇上了亚萍。两个人从国际关系谈到了能源问题,然后又谈到了文学。亚萍递给了高加林一首诗,是她自己写的:“赠加林。我愿你是生着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爱每一片蓝天;哪一块土地更适合你生存,你就应该把那里当作你的家园。”高加林看完,脸上火辣辣的,亚萍也没多做些解释。分开时,两人都有些兴奋。
从文化馆出来,走到县委门口时,高加林看见了巧珍。巧珍一见高加林就乐开了花,两人刚到办公室,巧珍就要往高加林怀里扑,热情又委屈地诉说这段时间对他的思念,要给高加林添一点厚的被子,要给他带一床狗皮褥子,跟他说村里的水井修好了,家里的母猪生了多少猪仔……高加林听得不耐烦,他想自己和黄亚萍的讨论总是海阔天空,怎么巧珍说的话都是这么令人感到乏味呢?
巧珍不明白为什么高加林不开心,她从怀里掏出一卷钱,“加林哥,你在城里花销大,工资又不高,这五十块给你,灶上吃不饱,你就到街上食堂里买吃的去。再给你买一双运动鞋…”高加林鼻子一酸,又感到了心疼。
两个人分开过后,高加林感受到他与巧珍的亲热,已经远不如之前令自己陶醉了。
另一边的黄亚萍也处在激烈的动荡之中,她狂热地爱着高加林,她决心与周克南中断恋爱关系。
黄亚萍找到加林,说明了自己的心意:“加林!在学校时,我就很喜欢你。不过那时我们年龄都小,不太懂这些事。后来你又回了农村……现在,当我再看见你的时候,我爱知道我真正爱的人是你!我们在一起生活吧!”
黄亚萍的这番表白彻底搅乱了高加林。他当然想和黄亚萍结合在一起,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合适的,可是,他也爱着巧珍啊。高加林权衡了很久,觉得自己不能为了巧珍的爱情,就放弃自己的人生,亚萍是比巧珍更理想的爱人。他决心和巧珍断绝关系了。
高加林把巧珍叫到了县城里。"巧珍......""唔......""我可能要调到几千里路以外的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咱们......"巧珍一下子把手指头塞在嘴里,痛苦地咬着。过了一会,才说:"那你......去吧。""你怎么办呀?""......"
两个人之间沉默了很久,巧珍静静地哭了,她哽咽着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尽管爱你爱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乡田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么爱你.....”
巧珍走了。五天后,高加林和黄亚萍开始了他们的恋爱生活。
高加林和黄亚萍的恋爱是完全现代的,高加林沉浸在这份罗曼蒂克的恋爱中,不久他又接到了县委宣传部的通知,他要去省会读一个短期新闻培训班。高加林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他的心飞窜到了灯红酒绿的大城市。
巧珍与高加林分手的前半个月,每天夜里都偷偷地哭。她努力让自己打起精神来面对生活,每天都去田地里劳动,让大地宽阔的胸怀来安慰自己的痛苦。
这天,隔壁村的马拴到了巧珍家,他又来提亲了。巧珍答应了马拴,他们很快就结了婚。结婚的那天,巧珍悄悄掀起盖头,看到了加林家门口的土地,巧珍哭了,她知道,这一次是真的要告别了。
另一边受到黄亚萍断交信的张克南,也成天在家里颓丧着,打不起精神。张克南的母亲心疼儿子,就去调查了高加林。一查发现高加林是走后门参加工作的。她迅速收集好了材料,要帮儿子出一口恶气。
高加林从省城回来,意气风发。回到县委办公室,刚把东西放下,就被领导告知他"走后门"参加工作被揭发、县委已经决定让他回农村。
高加林不知道这算不算生活跟他开的一个玩笑,他又要回农村了,做一个社员。回县城的路上,他已经得知巧珍结婚了;而现在,他又要变回一个农民,他和黄亚萍之间的爱情也即将破灭。高加林强迫自己面对现实,他主动对黄亚萍提了分手。
高加林走在从县城回村的简易公路上,他的心里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难受。他想到自己生活的巨大变化,想到巧珍。他恨不得大声嘶叫,却又叫不出声来。他不知道今后的日子应该怎么继续,嘴里喃喃道:“亲爱的人!我要是不失去你就好了……” 泪水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来了......
抬起头时,高加林发现村里的德顺爷爷站在自己的面前,德顺爷爷用缀补钉的袖口揩了一下脸上的汗水,说:“听说你今上午要回来,我就专门在这里等你,想给你说几句话。你的心可千万不能倒了!你也再不要看不起咱这山乡圪了。”他用枯瘦的手指头把四周围的大地山川指了一圈, 说:“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就什么也不会有!是的,不会有!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还会好起来的。”德顺爷爷还告诉加林,巧珍为他在高明楼面前说话,希望能再让加林去教书,“啊,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
“我的亲人哪…”
读的真好!听到几次差点眼泪掉下来。
因为是精读,删去了小说原著的许多细节。删减之间,自然体现出了操刀者的喜好和自身的功力。我觉得,精读版基本体现了原作的内在,而且,在外在方面还修补或者至少遮掩了路遥先生的某些不足,甚至是路遥自身创作过程中一直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叙事语言太拖沓;人物心理描写与环境、景物描写刻意“交融”,带有太浓的“教科书式”的程序化气息;人物出场顺序及故事的铺开和推进方式刻板、呆滞等。当然,操刀精剪的老师也有疏忽,似乎轻漫了路遥对人生深刻的洞察和其深厚的生活沉淀。之所以这样想、这样说,是因为精读版淡化处理了一个细节,即高玉德老汉的世故及老谋深算。高玉德老汉的心思和言行是小说第一章里最出彩的,也是唯一的亮点
没有这土地,我们就什么都不会有!
远方_3k8 回复 @空斋客: 怎么是高明楼让高加林做了通讯记者呢?
听着巧珍说,心都碎了
这个男人啊 。就是喜欢喜新厌旧,喜欢刺激
琳海峻涛 回复 @桀骜流年: 这么理解有失偏颇!
高加林个大猪蹄子不想多说,只能说很真实
与巧珍的分别,让人潸然泪下
这篇小说1984年在电台播讲的男声是谁???哪位高人知道请告知,谢谢!
在精读本的开篇,操刀裁剪的大师跳跃着在原著中选取百来字,串联成第一自然段,即完全覆盖了原著开头的拖拖沓沓的数页,足见其文字功力!
在那个年代,爱情是奢侈的。其实,高加林没有那么爱巧珍,他的所有决定都是在权衡自身利益后出发的,而巧珍的爱却如此地纯粹。但不得不承认,他们中间有着文化的鸿沟。
桀骜流年 回复 @CORAL韶棠似锦: 还是贪婪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