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金句
第185集 佛教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毋避、毋招、毋应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继续讲佛教的课。我讲到我从青年时候开始在佛教里边得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益处,第一点是毋避,不回避一切灾祸,等灾祸来了,眉头也不皱一下,看它的来世,看它的过程,我们考虑怎么处理,怎么救助,而不是躲避。不是希望它没有,它已经来了,你希望它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积极处理。我上次讲到,你是佛系的话,要成为一个大雄佛系,很刚健的来处理这些事情,你就明白这一切,你比所有胆小的躲避的人更勇敢、更明白,所以你就有能力来处理。
我这可以骄傲的说一个这样的情况,就只要是我周围的朋友都相信,如果我们遇到了灾难,遇到了地震,遇到了什么别的事件的话,他们比较相信我,相信我会是一个平静的救助者和安慰者,一直到最后。我上次讲过,台湾大学的学生问我,余先生,我看你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你在回答各种问题的时候也很干脆,如果真的地球发生了想象不到的灾难,你会怎么样?我说我会在最后的时间在帮助大家,安慰大家,然后微笑着让大家平静地为人类打一个句号。这我不是吹牛,肯定是佛教给予我、无常思维给予我的一种定力。
我听我祖母一辈的老太太们说,当年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为了躲避飞机,好多人都到防空洞里边去。那么什么时候能够从防空洞里出来?我们是怎么撤离?哪一拨人先走、哪一拨人后走?这个思维大家一定会把目光投向在这个一群人里边最值得信任的那个人,那个人一定不是很紧张的。这个人一定不是高官,这个人也不是说我非有责任要做这个事情,他不是,他就认认真真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会很平静的做出判断。这样的人多了以后,大家都会把目光投向他,我希望我们都成为这样的人。
我有一点成为这样的人的可能性,我的当年大学里边同班同学,有好多同学都说,只要我们班级里边遇到事情——那个时候事情太多了,过去老在农村劳动、工厂劳动,后来又遇到文革灾难,好多事情——他们说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看我,我当时是班级里最小的。看我,也就是说我在佛教精神的指引下,我是会平静地面对一切没法预计的灾祸,而且马上就想到如何来处理的这样的人,这是佛教对我的第一个帮助。
毋招:不招引一切“美事”
佛教对我第二个帮助也是毋,叫做毋招,招就是招引的招。不回避一切灾祸,毋招,不招引一切“美事”,打引号的“美事”,很美的事情不要招引它。祸事不避,美事不招,这个也是受到佛教的很好的影响。不仅是无常,而且所有的美事它的本质是性空,它的本质是空的,所有的美事属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的范畴、五蕴皆空的“蕴”的范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看穿了,我们为什么要招引它?特别是人世间那些看起来很堂皇、很荣誉、很普及、很方便、很时髦的那种美事,更是要不招、不引、不思。
对于这一切,他们的既定形态,其实都是外面装饰的硬壳,我们应该看破。如果不看破,都会成为障碍。这一点我有很多切身感受,因为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诱惑和招引实在太多,为了向外部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进入某种台阶的理由,也实在太多。我们要明确地知道这一些都是障碍,一旦被招极容易迷失。我们周围的很多朋友,不管是他搞企业的,不管是进入官场的人,在这方面,常常有的时候要听听我的意见,因为他们要有这个好事、那个好事,我的态度一般是请你谨慎一点,不要快速进入。
那些大的企业家经常考虑到扩大投资,扩大并购,我在这些问题上想一想,我希望他能够适当的时候谨慎止步,这样的美事里边一定是具有很大的问号。有的事情不是说完全不做,但是一定有很大的问号;有非常大的好机会,我们也要注意,一定要注意它里边有很多很多问号。所以,我们要想到万事性空,不要太大的招引。
我这个人被招引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各种各样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又特别容易给人家发现,你这个人性格比较温和,很容易相处,所以各种力量有可能来招引你。不管是企业界,不管是官场,不管是社会团体,让你做这个荣誉职务,做那个荣誉职务,我的助理都知道,我每年每月花极大的时间是回绝这些招引,我基本上都是回绝。我对他们没有太多的意见,但是我如果接受招引的话,那我就不是守住我自己的价值系统的这么一个人,所以我一般都是拒绝。我坚辞高位,谢绝各种名号,谢绝各种会议,不设各种团体。我是这样,连我的妻子马兰也是这样,我们慢慢地都做到这一点,不招引一切美事。
大家记住没有?我前面讲的是不回避一切灾祸,第二个是不招引一切美事,这是佛教育给我们的一种心态。
毋应:不回应一切舆论
第三个毋,毋应,反映的应,不回应一切舆论。你已经不招引世界的各种美事,你应该太平了,但是不是。因为我们世界特别有趣,那总有一些人对于社会形象比较好的人,用各种各样的评论,来各种各样负面评论当中来完成他自己的心理平衡。在这种情况下面,我如果去回应的话,按照佛教的说法,他们的负面反应就是业,事业的业,是一种负面积累,你去回应的话,就是让负面积累倍增了,产生了一种叠加关系,那一来一回那是没完没了。
你回应为了什么?这是佛教对我的很大的启发。你为什么要回应?回应是干什么?有的人说我要搞清楚事实,让大家知道事实;有人说我要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有的人说我要挽回民意,有的人说我要改变舆情。但是,在佛教看来,所谓事实是真的吗?所谓结论有价值吗?所谓民意是真的吗?所谓舆情有价值吗?这一切佛教看来都是空相,随时都有可能改变,随时都可以逆反,随时都可能转型,随时都可能消失。
这样的话,你如果不回应的话,那一切都对了。如果回应的话,精力陷下去没完没了,所以我们的一个基本做法,这也是佛教给我们的一些基本思路,也是星云大师给我反复讲的东西,无辩、无回、无答、无表情。对于各种不良的舆论都是这样,无辩、无回、无答、无表情。
星云大师当时反复地跟我讲,他受了多少委屈,他受了多少多少的可笑的责难,但他基本方法是完全不回应。你说大家误会怎么办?那在星云大师他们看起来,误会本身是空的,误会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是转眼就过去了的东西,是无常的东西,就让大家误会吧。舆论把你压垮了怎么办?舆论不存在,舆论也是假的;压垮,垮这件事情也带有很大的虚假性,真垮得了吗?这是星云大师的一个基本想法。好,我们下次再讲。
毋避,就是不论今天发生什么事,都要平静接受,从容的处理。 毋招,不招引华而不实的美,这些美的既定形态,其实都是外面装饰的硬壳。 毋应,面对不良舆论,无辩、无回、无答、无表情。 一直坚持听课,受益匪浅。大雄佛系道理,让我学会以无常的心态面对现实,平静面对,从容解决。放下我执,获得真自由。
Angelayjy 回复 @Angelayjy: 真理和现实很矛盾,结论没有价值。毋避、毋招和毋应的处事哲学,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自己。
说:“那个印度人是骗子,用货款的20%做为预付金,将货物骗到印度的港口,然后他和海关联手,他玩失踪,三个月后,由海关低价拍卖港口货物,这次把另外一个工厂骗惨了。”听完之后,真庆幸我和爱人拜读了秋雨老师的书。
清描淡写_9v 回复 @动动月亮: 天上不会掉馅饼
昨天秋雨老师的课,我是含着泪听完的,比较沉重。今天,一听到老师讲“不招引一切‘美事’的毋招”时,我突然有一种冲动,一种马上写出事情真相的冲动。几年前,爱人接到一个印度人给他的订单,那是他从业以来最大的订单。爱人兴奋地告诉我,并且还说印度人已来公司考察,准备支付货值的20%作为订金。听完后我马上警觉起来,说:“我在看秋雨老师的《行者无疆》时,老师不是经济学家,却对瑞典的福利体质做了深刻剖析。秋雨老师到了印度之后,在《千年一叹》中也写了一篇文章《我拒绝说它美丽》,我相信秋雨老师的判断,这个订单不能接。”事情过去不到一年,有一天,爱人一进门就喊:“余秋雨太牛啦!”我还在纳闷怎么回事,爱人马上
周易的《易经》到现在都对我们的影响颇大,能不能请余老师讲些呢?
hmglry 回复 @1353662iepy: 建议你们去免费收听台湾教授曾仕强“易经的奥秘”非常精彩 !!!
如果我能在十几年前听余老师的课该有多好,我就不会为男人的感情出轨,在不断逃避,苦苦挣扎十一年七个月,为一个不值得畄恋的人浪費自己的生命。今后我会直面问题,过好自己的余生。谢谢您!
若然13 回复 @1595395tjdv刘冬娥: 一切不晚,好好过好当下!
善也是空的吗 佛也是空的吗 佛教也是空的吗?如果是的话,那按照不要执着于空的逻辑,善良、快乐、佛、佛法、佛教都是假有,假有也不要执着?假有的佛法告诉我们一切皆空,既然回答者是假有的,那结论是否可信,我不是责问,而是愚钝真不太明白,期待老师同学答疑解惑,感谢!!!
冯虞彬 回复 @巷子里的童年_ln: 试着回答:从生到灭,通过我们一生的实在过程来上演着空的归宿。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过了、欲望过了、善良过了、拥有过了,回望一悟,无不都在说明是空,实实在在的无数偶合片断正好透视出空的无边无际,或者说过去的一切根本都从来没有发生过……哪,不叫空,又叫什么呢?!不要忘了,连聚合无尽物质的天体,也都叫天“空”……。当然,这只是个人学习心得 ,欢迎同学批评指正。
祸事不避,美事不招,舆论不应。
感谢余老师
感恩秋雨老师
毋避是大雄之勇敢无惧,毋招是定慧之淡泊无暇,毋应是坚实之充耳不闻。“雄”“定”“实”让我们离彼岸不远。
如茶似歌 回复 @华Liu: 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