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公开课-给家长的礼物】汪荣祖:走向世界的挫折

【大咖公开课-给家长的礼物】汪荣祖:走向世界的挫折

00:00
11:34

大师公开课是送给家长的礼物哦~

正课是孩子的


中国以前所谓的国是跟家不可分的,所谓的国比如说清朝、清国,清国就是清朝的皇家,并不是像现在国家的概念。


在16世纪欧洲地理大发现就出了一个很有名的人——利玛窦,他是意大利的耶稣会士,英文名Matteo Ricci。利玛窦到了中国以后,学了中国话,接受了中国的文化,跟中国的士大夫交流,变成了最早汉化的一个西洋人,他的目的是传教。为了传教,他把西方近代的文明带给中国,使中国人对西方的文明印象深刻,然后接受他的宗教。所以从这一点看起来,利玛窦是第一个是想把中国带向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希望成立一个中国式的基督教,能够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利玛窦的这个想法受到了挫折,换言之,利玛窦想把中国带向世界有个挫折,这也是中西两方面互不了解导致的。


利玛窦了解中国文化,他知道中国祖先崇拜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跟宗教其实也没有完全的关系。他也知道,让中国人不崇拜祖先了就无法传教,而且他认为,祖先崇拜也不影响宗教的本身。而祖先崇拜只是一小部分,整体看,我觉得他是要建立一个中国的基督教文明,这是他最大的一个目标。我们从事后看,这也是很对的一个路子。但是当时其他的教士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觉得崇拜祖先就是崇拜偶像,在基督教里是不准崇拜偶像的,他们挑了这点来攻击,教廷也觉得有道理就禁止利玛窦这样来传教。禁止后,利玛窦的远大目标就无法实现了。


可是教廷不了解中国文化,就强迫传教人用他们的方式强加于中国,当然中国不接受,教廷的禁令一直到1937年才取消。中国不接受,两方面就没办法协调,最后只好兵戎相见,这样一来中国就损失了两百年的时间,跟西方的科技就脱节了,所以这个打败不是偶然的,西方有一个很有名的科技史家叫李约瑟,李约瑟说,其实中国科技并不是落后,而是慢慢地进步,西方在十七世纪就是突飞猛进了。


到了19世纪,中国跟西方科技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当没有办法调解的时候就发生了战争,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暴露了中国在科技军事上的落后,而且落后得非常之大,根本无法抵抗西方这种强烈的冲击。


鸦片战争中国虽然被打败了,但是中国大部分,包括政府、清廷,还没有完全地醒过来,还在沉浸于怎样来对付西方的冲击,没有完全要接受西方。一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把北京攻陷烧了圆明园。1860跟1842年的鸦片战争区别在哪里,因为鸦片战争发生在南方,离北京比较遥远,所以执政的决策者没有感受,感受不到。当英法联军北京被攻陷,圆明园被烧,离得近有了切肤之痛,这才警觉过来。所以英法联军之后,中国就决定接受西方了,而且成立了一个总理衙门,接受西方体制,中国参加了列国家庭,全世界的各国家庭,就是自强运动。可是自强运动他们只是看到了比较浅的一层,他们觉得中国落后、要接受西方就是因为中国的科技、军事不落伍,所以自强运动想改变的最主要的还是物质方面,比如把西方的枪炮、船坚炮利这些东西弄到中国来,但是内心基本上还是有抗拒的心理。可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郭嵩焘这样一个人物。


郭嵩焘是自强运动的一分子,他的儿子娶了曾国藩的女儿,郭与曾是亲家关系,曾国藩是咸丰时期的大将。我觉得郭嵩焘在这个自强运动人物当中,是个比较具有远见的人,他亲自见证了鸦片战争。在浙江沿海,他看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然后又经历了太平天国,他因为帮曾国藩到江南一带筹款,镇压太平天国,在上海他看到西方人的文明,看到吴淞口的兵舰,他上了兵舰亲自看到西洋的建筑,他发现西洋文明的确高,不只是物质方面,整个精神文明都很高。而且最主要的一点,他发现西方人并没有要并吞中国的意思,他们最大的目的,就是到中国来做生意、赚钱,就是通商。假如继续跟西方抵抗,他用了一句话,叫战无了局。后来果然,每次打仗就失败,失败就赔款,叫人家拖了很久。所以中国当时已经必须要走向世界,可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举步维艰,可是郭嵩焘就看到了,看到中国一定要走向世界,而这个走向世界并不是常人想像的那种亡国灭种。


他是自强运动的一个主要人物,可是他没有像曾国藩、李鸿章那种权力,所以没有办法扭转乾坤。他后来去当英法的公使,还受到举国上下的咒骂。还有一点,他当了公使,虽然没有现代的这种背景,可是他这个公使做的却很成功,并且在英国受了好几次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而且对他很亲切。最后他要走的时候,女王还拖着郭嵩焘要他跟清朝皇帝传达友善的意思。可是当时郭嵩焘受到很多人批评,包括他自己手下很多人打小报告、告他,他很生气,所以他回国后就没回北京,直接回老家了,说:“我不干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为在当时,总理衙门处理西洋的事情,没有一个人比他有这种知识,他回到老家不干了对中国也是一个损失。所以维多利亚女王给他的讯息他也没有传到北京去,所以这也是,他本来要把中国走向世界的想法,受了挫折,他自己的一些行为也遭到了一种挫折。所以到了甲午战争中国又走老路,还是打仗。


一直到甲午战争,被日本打败。以前被西洋人打败,现在居然被日本人打败了,震动更大了,这就有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超越了自强运动,自强运动是物质的层次,戊戌变法从体制上变的,变成一个康有为说的立宪国家。可是这个变法只有102天,所以变法的失败造成后来革命变成不可避免的,就好像中国有病,然后用药,自强运动的药不够,用更强的药就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这个药又不够,就用更猛烈的革命的药。所以革命把清朝整个推翻了,中国才真正进入到所谓的现代世界。可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个几千年帝国一下子崩溃,肯定会造成社会紧张。你看民国动乱不断,就是因为帝国垮以后,在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些矛盾还没解决等等,一直到1949年,中国才完全重新统一,才成为一个现代的国家。


利玛窦之后,中国跟西方文化上的交流断了差不多两百年。在这两百年当中,中国还照原步向前进,可是西方十七世纪就是科学革命,十八世纪工业革命,这两个世纪西方的突飞猛进,中国就没有感受得到。所以到了鸦片战争,19世纪40年代被打败,也是毫不意外的。所以这一段利玛窦要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是个挫折,不仅世界无法走向中国,中国也没有办法走向世界。


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要走向世界,但是当中有很多意识形态跟社会背景、跟传统种种的原因,都是一种障碍,阻止了中国前进。在这当中就出了一个郭嵩焘,郭嵩焘发现这个障碍不必要了,最主要的他说,西方人不像以前中国的蛮夷要进入到中国,要把中国灭掉,所以不必忧虑这些,他们这是通商。所以要从这一方面来着手,把蒙古打开通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他说,假如你不解决,一直还当做障碍,还要抵抗,他用了一句话,就是战无了局,起矛盾就要打仗,打了仗解决不了问题,每次打仗要赔款,中国更受到伤害。所以到了19世纪,郭嵩焘他认识到中国非走向世界不可,但是他又发现在走向世界的路途当中有多种障碍,他想把这个障碍去掉,可是自己权力不够,而且受到很大的攻击,就受挫折了。


假如郭嵩焘有能力,假如曾国藩、李鸿章也有他那种远见,他也许可以早一点把中国推向世界,世界也能够早一点进入中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贾玉林_hk

    讲的跟小说一样

  • 13761319bqo

    谢谢。

  • 贾玉林_hk

    近代史不要随便讲的

  • 胡杨树_ut

  • vividshine

    背景声怎么这么杂乱呢,感觉时常有人在聊天。

  • 1357199ixol

    喜欢汪老师的讲法,跟讲故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