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仙”气逼人的李白,最近又火了一把。
央视打造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2》,开篇第一期,就是《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李白,诗歌的江湖怕要地震,几乎所有大诗人的江湖地位,都会自动提升一档。
如果没有李白,当我们消沉的时候,将不能鼓励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没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苏轼未必会“把酒问青天”......
为何李白对后人影响如此之深?连外国学者,也能顺口一句“床前明月光”。
今天有书君就带大家,看看李白的“天才之路”。
优秀的社交达人
世人对李白的印象,多停留在其诗词造诣上,殊不知,他生活中也是很接地气的,绝对的优质社交达人。
首先,他的朋友圈非常强大,随便一数,杜甫、孟浩然、王昌龄、贺知章......全是有头有脸的文学巨人。
俗话说得好,你足够优秀,就能吸引更多优质资源。
41岁的大龄中年文艺男李白,终于实现了曾励志做官的大鹏之志。
唐玄宗看了李白的作品,赞叹不已即召见其进京做官,任职翰林学士,也就是秘书这类文字工作者。
人生难得遇知己啊!
于是一老一少便拉着手,直奔酒馆而去,举杯痛饮,但过于兴奋的结果就是:
结账时才发现,两人都没带钱!
贺知章倒不觉丢脸,当即解下佩戴的金龟来付账,于是“金龟换酒”就成为千古佳话流传下来。
帝王也好,重臣也罢,这些人对李白的厚待、欣赏,都是因为他足够优秀,并且还至真至善重义气,保持本心。
受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李白“小公主”,在孟浩然面前,俨然就是个“脑残粉”。
李白在《赠孟浩然》开篇就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头句就是在天下公开地对孟浩然赤裸裸的告白啊。
诗仙追爱豆,不亚于现在的00后:《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
篇篇都是爱之深,情之切,不过孟浩然老兄一首都没有回复,俨然一场“虐恋”。
李白与孟浩然这对好兄弟,在黄鹤楼重逢时,他冲上去就尽诉思念之情,搞得孟浩然感动到爆。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虽气质上很“浪”、豪情万丈,但却至情至性,感情细腻。
即便心若猛虎,也会细嗅蔷薇,这就是李白吧。
他才气满满,虽狂傲但又兼并着谦卑,待人坦诚没心机,所以世界还是用另外一些温暖的方式,善待了他。
特立独行,只做真我
李白的内心通常都是:我自成一派,你们爱咋咋地。
就说“力士脱靴”这事儿吧,真没几个人做得出来。
当时李白在翰林学院工作,那天,玄宗谱了首曲子,想找李白来填词,到处找不见人。
原来,他又翘班跑出去喝酒了,太监们着急上火,把长安城翻遍才在一个小酒馆找到李白。
而此时的“诗仙”,已成功切换到“酒仙”模式,喝高了站都站不起来。
被众人艰难抬回宫里时,瞄见唐玄宗,他想翻身起来敬个礼却很困难。
皇帝见了他,又不想理又不忍心责罚,只是令他快点填词。
好啊,填词可以,但我现在喝醉了,要有人服侍,反正喝醉了,不知者无罪。
于是,李白一屁股坐在地上,指着玄宗身边最得宠的高力士,醉醺醺命令其过来给他脱靴子。
人家高力士在朝中,可是位高权重,很嚣张的,竟然要给你一个翰林学士脱鞋子!
但唐玄宗也故作淡定,在一旁不开腔,高力士只好俯下身去给李白脱了鞋。
这时的李白,酒已经醒的差不多了,只是看不惯那些作威作福的权贵,才将计就计,装醉“整”了高力士一番,挫其威风。
可惜,这种性格在仕途上显然是行不通的。
此事让高力士记恨,后来各种报复,导致李白官途落寞,最终离开了长安。
但李白从来不想改变自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纵使他心系苍生,想一展宏图,为天下做点贡献,但他有他的坚持。
蒙田曾说:“只有信念,使人快乐、真实。”
李白的心中永远有一杆秤,那是他全部的信念。
朝野容不下他的狂,权力承载不了他的傲。在经历了一生的起起伏伏后,他就回归山野,做最真实的自己安心、自在。
精益求精的勤奋,通达的人生态度
李白虽然心气较高,但做事还是非常踏实勤奋的。
小时候也喜欢逃课,这跟他翘班去喝酒相得益彰。
有次,他学业不顺,心情不好,于是逃学不干了,途中遇到“铁杵磨针”的那个老奶奶,只见她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
李白问:您这是做什么?
老奶奶说,我想要一根针缝衣啊,这有铁棒,我就拿来磨了。
老奶奶已经年迈,却对待事情,依然如此坚持,这般的恒心和毅力,让小李白感动不已。
他幡然醒悟,下决心痛改前非,精进学问。在坚持努力下李白学问大涨。
可是男儿身只有学问怎么行,李白的父亲要求男儿就要文武双全。
于是,李白励志要做一个文武双全、为国效力的“游侠”。
据《新唐书文苑传》记载:“性倜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常能见到一个白衣翩翩的少年,在家旁小河边,头戴纶巾,一边舞剑,一边吟诗。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由于这种坚持,李白的剑术后来成为唐朝第二,可以说很厉害了。
要是一个人,满怀信心朝着理想去做,下定决心过他想要的生活,他就会得到意外的成功。
李白在认定的领域里成功了,这很大程度上也跟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分不开。
有次他写了一篇赋,自己先修改了几遍,觉得满意便拿给父亲看,
结果父亲很直白地说:
“孩子呀,你这写的是啥呢?又没文采,又没气势。
不过别灰心,还是不错的,继续加油哦。”
对于爸爸这种,先打一巴掌再赏颗糖吃的做法,李白并没有玻璃心:
嗯,父亲说得对!
于是一转身就把那篇扔到炉子里烧了,眼不见心不烦,是不是很耿直?
继续写,继续改,前前后后3次,每次写废的都用大火一烧……
直到第4次,终于创作出两篇满意的《拟别赋》、《拟恨赋》名扬后世。
李白身上有一种“管它成败得失,要干就认真干”的魄力。
即便成年后在朝当职,明知自己人微言轻,但绝不马虎糊弄。
人家两个小时就交差的文稿,他也一定要仔细查阅,认真撰写,反复修改,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投入到当下的每分每秒当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种处事风格,非常帅气。
虽然他晚年,被唐玄宗放还返乡,生活一朝回到解放前,但心理的自疗能力却很强。
纵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惆怅,但邀上三朋四友,来几壶热酒,仍能抒写出鼓舞了万千少年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看得开,想得通,是一种自我疗愈能力,在人生的低谷却还能豪情万丈,他不成仙,谁人能成仙呢!
将进酒·君不见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句句铿锵,若瀑布般淌落千尺。
莎士比亚告诫:
“我们的事,一想到就要去做,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有多少舌头、多少手、多少意外,就会有多少犹豫,多少迟延。”
所以,停止内心的消耗,先认真努力地搞起来再说,管它前方还有什么荆棘猛虎,爽朗踏实的人生,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呢?
讴歌理想人生,归来仍是少年
晚年的李白,生活是凄苦的,但他的心境,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通透豁达。
活了一辈子了,他并非不懂这世间的规则,而是他不愿屈就而已。
他奋笔疾书自己的理想国度,奈何这世间,供不起他这个“仙”,所以他“浪”了一生,也颠簸了一生。
回望过去,李白的才华:
成就了中国唐诗文化的辉煌;
不讨好的特立独行,是世间难得的真性情;
励精图治、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是生命的张力和韧性。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每个人都浮躁焦虑、脆弱惶恐,殊不知,最有勇气的自己依然还住在心底。
我想,李白之所以成为传奇,除了他的文学造诣,更多的是他在品德、精神上,对我们的指点迷津。
当我们觉得辛苦时,要沉下心去坚持,将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才能创造更多机会;
当我们受诱惑时,要与真实的自己对话,在善恶是非间,秉持良知的判断,守住底线原则;
当我们受挫时,要想开一点,看远一些,相信沉沦总会结束,即使人生并不时时顺遂。
“充满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这句话用来形容李白,也甚为恰当。
他那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是一场狂欢后的寂静,折腾得意过、惆怅落寞过,可心中始终有属于他自己的明月。也是在抒写人间最高级的孤独。
享受沸腾,也接纳苦难,千帆过尽,他依然有着对生命无限的热爱与希冀。
说到底,人这一辈子,或许很简单,不过是去爱自己、做自己、肯定自己,最后成就自己。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千古风流人物
读的真好!
声音好听,听的入神。。听了两遍还没听够呢
文章很好,了解了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