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集 易经-生生之谓易,全生之谓医

第46集 易经-生生之谓易,全生之谓医

00:00
17:48


已购买本课程的同学,请添加正安答摩芍药微信号【damoketang】,回复数字666,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活动,还会派发多种福利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主要是解读《周易》「生生之谓易」这一句话对医学的启发。


《周易·系辞》提出:「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并进一步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把生生不已看作自然界最根本的法则。


这里,「日新」是指不断有新的发展,「生生」是指不断有新的变化。


「生」不是凭空而来的,泰卦的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生生」的动力源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相互感应而交合。


对立的阴阳二气,因交感而统一在一个统一体之中,交互不停,相互作用,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消长转化。一消一长,阳生阴,阴生阳,生而又生,转化流变,新旧交替,万事恒变,万物恒生,变化无穷,生生不息,形成连续不断、没有停息的生成演化过程,正所谓:「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这就是阴阳相互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生生」就是宇宙自然一直处于无限的运动变化之中,万物的新陈代谢,生生不已,无有停息,是一个日日出新的过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万物永远有兴衰,生命永远在流转。




「生生」有没有浅白的说法?浅白地说,就是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中,时时有新的东西产生。


《周易正义》说:「变易者,谓生生之道,变而相续。」体现的是「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易」观。


这种宇宙的本性是变化发展的思想,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带根本性的、主流的、亮色的思想倾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不妨看看,四大古文明中,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均已没落,有的仅剩下了一些文明的遗迹供后人探究或凭吊。而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一直自我更新、生生不息,是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历久弥坚的文明。


我们的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多少外患内乱?在重重危难中,仍显其顽强的生命延续力;我们的文明经历过多少次文化入侵或渗透,仍以海纳百川的容涵与气度兼容并蓄,并再次发出耀眼的光芒。


其中原因,就在于从古至今一直贯穿着的这种不屈不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生生之谓易」精神。




「生生」之学也能在「天人合一」的观念得到很好体现。《周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体现了的人与万物同源一体的观念,不但指出人与自然在衍生上的同一,而且「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化生」方式也同一,这可看作是「天人合一」理论的根基之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天道人道相通。所以,以天道推人道也就顺理成章了。


生命之道本质上就是「生而又生」的一阴一阳之道,「生生」其实不过是对一阴一阳的生命现象的展现。


离开了「生生」之道,就很难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予以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




很多年前,曾听过国医大师陆广莘的一个讲座,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句话:「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深受启发。


中医以一阴一阳的天道为根本理,天人合一,人理、医理也就是天地万物自然而然之理。万物流变,人也以时而变,循阴阳变化之道察天、地、人之变即为「循生生之道」,道通则理达。


「生生之道」还可以理解为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生。陆老认为中医是以追求生态共演的「天人合一」,探索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生生之道」,致力于发展「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多元互补共演性世界的「生态智慧学」。


可惜的是当今愈演愈烈的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使天与人越来越难和谐合一;而天地自然则通过灾变、疾病等对人类作出各种报复,这反映出「生生之道」日渐被戕伐。


再比如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细菌本身也得生存,它们也得求变化。它们怎么变化?


当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时候,占多数的原来对抗生素敏感的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升高,原来的抗生素就作用慢慢就没那么有效。这就逼得人类不断地产生新的抗生素来对抗它,而细菌又继续它的求生存的变化。


但是我们要知道,在生物界,越简单的物种,它的变化是越容易的,就是我们说的「船小好调头」。所以,细菌要适应抗生素而产生自身变异,是比较容易的,而人类产生新的有效的抗生素的速度,却不是那么快。


换句话来说,在抗生素与细菌的军备竞争中,人类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跟不上细菌的变异。好了,现在还弄出了任何抗生素都无效的超级细菌来了。


有鉴于这种情况,强调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中医之道,于现实中的医学与人文的积极意义更为突显。




《汉书·艺文志》就有说:「方技者,皆生生之具」,可看作对中医养生治病的方法、技术、工具的功能本质概括。


中医治疗疾病、养生,多用天然动植物药。动植物都属生命体,动物为血肉有情之品,植物有欣欣向荣的意象,都具有「生生之气」,与人的「生生之体」,相通性无疑大于化学合成药。


动植物药的药效绝不仅限于化学成分。比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解桃仁谓:「桃得三月春和之气以生,而花色最鲜明似血,故凡血郁血结之疾,不能调和畅达者,此能入于其中而和之、散之。」这「三月春和之气」又岂是化学成分所能解?这就是「生生之具」。


「生生之气」就是人体的抗病、适应环境、自调和、自康复的正气。


人体之气,旺则健康,衰则虚惫,偏则生病。


助它的方法,如清代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说:「盖人得天地之和气以生,其气血之性,肖乎天地,故以物之偏性投之,而亦无不应也。」「凡物之生于天地间,气性如何,则入于人身,其奏效亦如何。」


这是以天地孕育的「生生之具」,也就是天然药物来协调人的「生生之气」。


而针灸更以激发、调动人体自身的「生生之气」以疗病为能事。


中医治病的着眼点不一定在局部病灶,也不一定在杀灭病原体,它更关注的是整个人体之气出现什么偏差。


通过以「生生之具」补偏救弊,使人体的正气发挥出抗病、自适应、自调和、自康复效应。


当气得「生生」,就叫做「和」,「和」则病自愈、体自建。


这就是「助生生之气,谋生生之效」。




陆老进一步说:「生其自生、助其自组、助其自制、扶其正祛邪之势,因势而利导而已。」「医药只有成为服务于人的生生之气的生生之具,才能避免产生损害健康和制造疾病的反目的医疗效果。」


谋「生生之效」又为了什么?


其实就是全人生生之气,达「生生之境」。


但「生生之境」却有层次的不同:


人体阴阳交感,自和平衡,健康无病,这是平人之境。


《黄帝内经》:「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懂得道的境界。但是,懂得「道」仍然有高低之别。


比如,《黄帝内经》所讲的高于平人的贤人之境:「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大意是:他以天地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希望追随上古真人,以求符合于养生之道。这样,也能够使寿命延长,但这是有一定限度的。


再高一层的圣人之境是:「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huì)嗔(chēn)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大意是: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方之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也就没有恼怒怨恨之情绪,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但举动又不受世欲牵制。穿着装饰普通纹采的衣服,在外,他们不使形体因事而过于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包袱与忧患,务求精神安逸愉悦,以悠然自得为已功,形体不会衰惫,精神不会耗散,也可以活到一百岁。


再高一层,就是至人之境:「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大意是:他们具有淳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聚精会神,悠游于天地之间,视听所及,达于八荒之外。这是一类能增益寿命而自强不息的人。


最高的一层是真人,他们「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大意是:真人能把握天地自然变化之机,掌握阴阳消长之要,吐故纳新,保养精气,精神内守,超然独立,肌肉形体,永远不变,所以能与天地同寿,永无终结。这是因为契合养生之道,




顺便说一句,现代气功的定义,大体就是具有调息、调神、调形这三调特征的练习方式。我们看看,呼吸精气,就是调息——调呼吸;独立守神,就是调神;肌肉若一,就是调形。


可以说,《黄帝内经》这「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就是最早也最简明的气功内涵的表达。


不难看出,从平人之境渐次到《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的贤人之境、圣人之境、至人之境、真人之境,都属「生生之境」。能达到哪一境,关键在于对「生生之道」的感悟与实践的层次。


「循生生之道,用生生之具,助生生之气,谋生生之效」以达「生生之境」的中医,从理论到实践,从目的到手段,从养生到治病,无不「生生」。


所以,中华医道是名符其实的「生生之道」。


(本集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云山书院

    每集听3分钟就够了

    正安答摩 回复 @云山书院: 别闹,怎么可能,通篇干货的

  • Leisy018

    从阴阳,四象,五行,六经,八卦,到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六十四卦,这一路过来,儒道有其共通的基石,医学哲学等又难分你我…… 所有一切的源头都是混沌一体哈,如果要给一个词概括这一切的话,那就是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四大古文明唯一流传至今的中华文明,其文明的源头是非常广泛,广博……我们的祖先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辩证,归纳)又善于表达(用意象思维等)!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 金铃子_wn

    潘师讲得透彻!几乎都是干货!感恩!

  • 小鲜宝宝

    听完这一集,找到了我人到中年开始学中医的意义,只求保养好身体,照顾好家人。

  • 1586106ctvk

    感谢潘老师,我是一名中医从业者,听了您的课,受益匪浅!

  • 羽迦香学

    聽老師的課,豁然開朗,受益匪淺,非常感謝您

  • 云中宝

    感恩潘教授的精彩授课!通俗易懂!复杂的原理,通俗的解释!充满了智慧!再次叩谢潘教授

  • 静默儿

    生生之具,一阴一阳的天道。天地万物自然之理。天地人之道,和谐共生。天人合一。

  • hellotwobabies

    因为抗生素的使用,微生物们变得更为强大,会不会哪天我们靠中药扶正也不行了?

  • 哟嚯咯

    新型冠状病毒广泛传播的目前……这篇太适合每个人认真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