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购买本课程的同学,请添加正安答摩半夏微信号【damoxzs】,回复数字666,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活动,还会派发多种福利哦。
【话题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是《易经》与中医结合,这样的学问难学吗?
中医与《易经》的结合,一般简称「医易学」。可能会有朋友问:医易学探讨的是什么?
它探讨的是易学哲理、象数思维模式、方法论等对中医学体系的影响,对中医具体知识的融会渗透以及对临床实践的指导。
为医者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学的正确指引以及思维模式的顺应,就算掌握了一些医学的基本知识,运用起来还是层次不高。古人的形容是:就像有兵而无统兵之帅。
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不是不知道《周易》对中医具有指导意义,实是这本书出名地难,自学不了。这样的话该能代表不少人的真实感觉。
的确,如果学习《周易》未得其法,这话是对的。
所谓未得其法,第一种,就是找本含注解的《周易》,从头开始,一卦一卦地看下去,想从文字中学习或揣摩出些什么。又或者,听些一个卦一个卦来很详细解释的音频或讲座。
这些有没有帮助呢?应该说是有的,我们可以从中明白不少的道理,也可以说听了不少故事。但如果不是从方法学上来总结,没有掌握它的核心思维与方法,实际上,你也仅仅是能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还是不容易当做具体方法论,用在自己的工作跟学习之中。
第二种,有的人通过学习起卦,再直接查相应的卦辞、爻辞。这样的学习法是重《易经》的玄用,却谈不上是针对医学的研习,在这里就不讨论它。
刚才讲的第一种方法,其实可以说,虽然学习过,但仍未得其门而入。如果《周易》能这样学,早就普及天下了。
因为以《易经》而言,区区不足五千字,就算文言文再难也可借助白话译注啊!
可见《易经》之重心不在文字。
《医门棒喝·论易理》就说:「善易者,不言易。良以易理不在语言文字故也。世人但知文字语言,所以仍不能明易也。」
刚才讲了,现在一些谈《易》的书或节目,走的似乎也是文字解释为主的路子,一卦一卦地帮你解。看似让你逐卦明白,其实最后是似明白而实不明白,得其形,失其神;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
我教《周易》从不这样教,也不需要这样教。
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内在规律,作为论道的《易》,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好的学习是:只要抓住规律,循道而行就是了。
《周易》如果能被一个字一个字灌出来的话,它就不会千古以来都在云遮雾罩中了。如果说以文字解《易》的教法是「假传万卷书」可能有失厚道,但这至少可以说,并不是「真传一句话」。
学《易》强调的是一个「悟」字,「悟」的线索就是易学中所蕴含的规律或原理,在明白《易》的基本原理后能自悟,才称得上是初懂《易》。
前面我们讲过,《易》的本意之一就是简易。《周易·系辞上》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周易》是论「道」之学,我们也听过「大道至简」,而不该是「大道至繁」。
如果《易》很繁难的话,就不该命名为《易经》,而应该叫《难经》或《繁经》。
而「道」,多以规律昭显。所以,学《易》入门的关键是把握《易》的规律。
而《易》的规律或线索,主要就藏在太极图,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这些图,还有卦爻的排列组合、位置分布以及所类的「象」上面。
只要大致弄清这些内容的来龙去脉、基本原理及评价标准,那么每个卦、爻的内容,自己也可以进行初步推断。
当一门学问自已能初步推断时,不是已经「思过半」了吗?再借助其中的文字及前人的注解,学起来还会繁难吗?
学《周易》与中医的相关学问,究竟有多难?不妨与以前学过的数、理、化科目比较一下。
注意,我这里讲的是,学中医需要掌握的《周易》知识,而不是《周易》的所有知识。
就中医需要掌握的《周易》知识来说,肯定比数、理、化容易,而且容易得多。理据如下:
1.系统的非高等数学内容,从小学算术开始,再到中学数学,我们花了整整十二年时间;物理、化学我们也得花个三、五年时间。上课之余,还有大量作业,这才算是初步掌握。
而《周易》与中医的相关内容,如果作为正规课程来教,五六十节足矣。若再做些作业,教个二三十节也就差不多了。既然能提纲挈领,把握好规律来教,这个时间还可以缩短。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你那么有把握?这么说吧,就《周易》与中医的相关内容,作为课程,我教过几个版本。我在大学里面开的《周易与中医学术》是正规课程,课时是40节,里面的内容大概一半是《周易》的基本知识,一半是《周易》的知识在中医学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伤寒论各家学说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就我所教过的这些本科班学员而言,没有一个学生考试是不及格的,那就可以想象出它到底难不难。
精炼一点的,我们学校举办过由我来讲的这个项目的医学类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时间是三天。
假如容量更大一点的,我现在在正安文化开的《周易与中医学》的课程,时间也就是十天。最多就相当于大学里面的一门主干课的时间。跟数理化这些科目比起来,时间短得多吧?
2.现代人觉得《周易》难,一方面是从自学的角度来感觉的。但试想,如果没有老师教,数、理、化自学难吗?我们学过的科目,有哪一科是容易自学的?
第二方面是从思维习惯角度来看的。因为在我们小学、中学的教育中,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内容少得可怜,使得现代人不太习惯于在古代语境中学习。那么,除基础知识之缺外,更多的应是心态习惯问题,而不是真正的学科难度有多大。
3.以现代人的知识水平,《周易》最难理解的其实是文字部分。但刚才说过:中医所需的《周易》知识主要是卦符以及太极图、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河图、洛书等易图,还有《周易》的一些基本观念。
正如《医门棒喝·论易理》所说:「世之读《易》者,多执指作月,鲜能因指见月者,苟能见月,自然忘指,何至于拘执文字语言而费唇舌哉。」
所以,《易经》文字的解释,对医者来说,仅具锦上添花意义,不属重点关注之处。也就是说,医者或者对医学感兴趣的人学《周易》,无意之中就绕过了最难,也最烦的文字。所以,它的难度再降。
当然,我这里要说明一下,我们这个音频课程所涉及的《周易》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在我们目录里面所标示的那几讲,比如我们之前学过的「思维方式」板块中的所有思维方式,其实都跟《易经》相关。
比如,《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变易,我们讲过变易思维;
在方法学上,《易经》用的最多的就是意象思维;
它的价值取向,我们也讲过,在爻的位置上,有一种最好的评价,就是居中得正,这就是中和思维的具体体现;
还有看《易经》的爻,里面有天爻、地爻、人爻,而人居天地中,这应该是天人合一思维的最早发源处。同时,《易经》看问题最注重角度,它除了正面看、反面看、颠倒180度看、换位思考,还有抖开里面看局部、看细节,还有看爻的时候,是看爻与爻之间的关系。这里面就是整体思维;
对于如何下判断,《易经》强调的是「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讲的就是充满灵气的直觉与虚静思维;
从《易经》卦爻里面得到的启示,经常是「与时偕行」「趋吉避凶」「应适而变」,强调的无非就是顺势而为的顺势思维。
你看,几乎所有跟中华文化相关的特色性思维方法,不是源于《易经》,就是跟《易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目前这个板块这几讲,我主要讲的是《易经》的框架与感觉。
实际上它在中医学怎么用?不少内容会落在之后具体的中医知识板块上。比如心肝脾肺肾,气机升降圆运动,经络的组成,来龙去脉,如何认识中药与方剂,还有养生上,如何用《易经》观念。
这些都会在以后的课程之中陆续出现。当然,它们是以方法学的形式出现,所以相关的内容虽然没有贯以《周易》板块的名目,但实际上都牵涉《易经》。
在这里要说清楚一点,由于线上课的特征,所以我们这个课程之中是拿出容易在线上课表达出来的那部分内容讲,而一些很细节的东西,比如牵涉到卦、爻,如何在技术上来分析它、看它,这种方法学的内容,由于在线上课不容易呈现,所以我们也许仅仅是略有涉及,很难真正像线下课那样,讲得很细。
但这部分内容,在我的一套书《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里面基本都有。
当然,我不敢保证这套书的内容您能一看就全懂,但看一遍就能会其大意的人,也应该不在少数。若能重温一下,明了者自然会更多。
当然,由于里面举的不少例子是与医学相关的,所以,有医学基础的人看上去会更容易明白。就算不是中医专业或中医学爱好者,当你看完了其中的《易经》的部分,相信你也能跟你自己的工作挂上钩,对你有所启发。
假如像我刚才所说,那么,学《周易》算难吗?
前人对学习《易经》的态度是很潇洒的,一般不叫研《易》,而叫玩《易》。
易学大家邵雍,就是著《梅花易数》《皇极经世》的邵康节,就说过:「君子于易,玩象,玩数,玩辞,玩意。」
所以我们这个节目,谈论到《周易》的时候,我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地讲,您就轻松潇洒地听。若玩得有兴,别忘了适时温故,回味一下,巩固所知。
整个节目听下来后,应该会有感觉的。有了这种相关的感觉,或者你看过我那套书,然后再去看其他跟《周易》相关的书,应该就不会感觉到太难了。
(本集完)
请问周易与中医学术,视频哪里有啊?
正安答摩 回复 @若曦朴朴: 这是潘毅老师在正安的线下课,没有视频哦
无论什么科目,学起来难与不难,与讲课老师有很大关系,我认为潘老师是个非常优秀的讲师,真心话
所以有一个讲课深入浅出的好老师真是可遇不可求啊!能听到潘老师的课程,实乃学生之幸也
潘教授,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从后天八卦的九宫图分析,上下左右的数的合为15,是否可以理解为不等于15就是阴阳失衡,土居中为5数,如果土的阳气量不足或过盛,则对其他4行都有影响。再有以五行中的金、木为例,木在东方,其数为3(阴数为7),金在西方,其数为7(阴数为3),土居中央其数为5(阴数为5),合和之数15,表示金木相冲而合处于平衡状态。当这三行有任何一行出现失衡,比如木3的阳数增加或减少或7的阴数增加或减少,都会出阴阳失衡的状态。
易经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学的。首先,本身就得是这样的人。
期待期待
路径重要!如果没有找到大道,只是在阡陌中踯躅,总也走不出泥淖。
越听越来劲,多谢老师带我坐
没错,很多讲易经多注重易理的讲解,象数部分几乎都没有讲,更何况易图了
我去年开始看潘毅老师的书的,所以知道老师开课我马上买来听 ,总是有恍然大悟的顿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