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博物馆 | 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丝绸之路

甘肃博物馆 | 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丝绸之路

00:00
16:59

-现在加入,有福利哦-【添加小助手*微*信*:xmlyjun,备注“博物馆”即可进入】你将获得独家分享的博物馆干货资料及展览信息、举行线上趣味活动,参加活动更有惊喜小礼物送出。注:不正确备注不予通过哦;由于人数较多,小助手将在48小时内处理申请消息,请耐心等候。


本集文物1:彩绘木独角兽


本集文物2: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大家好,我是河森堡。

这一集,咱们继续逛甘博。在上一集节目的最后,咱们提到仰韶文化的发现,和一个名叫安特生的瑞典人有关。这个安特生,《世界汉学杂志》曾经称他是“中国考古学的创世纪的拓荒者”。 1914年,时任瑞典国家地质调查所所长的安特生,辞去了在瑞典的所有职务,来到中国,成为当时北洋政府的“农商部矿政司顾问”。矿政司的主要工作,就是找矿。然而,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找矿?矿又岂是那么好找的?


所以,安特生的本职工作,可以说是遇到很大阻力。但安特生来中国,可没想混日子,而是很想有一番作为。既然矿不好找,而自己又对考古很有兴趣,安特生索性利用闲暇时间,搞起了考古。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黄河河岸埋藏有古生物化石,于是向当时的“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先生申请,希望中瑞合作,对这些古生物化石进行大规模的采集。安特生提出,一切费用和标本检验,都由瑞典政府负责,而收集到的标本,两国平分。

这个计划,成了安特生在中国考古事业的开始。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安特生一发不可收拾,在中国这一搞考古,就搞出两件惊天动地的大成就来。

先是在1921年,安特生和奥地利学者师坦斯基、美国古脊椎动物学家谷兰阶(Walter Granger)一起,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生活过的洞穴。后来,到了1929年,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先生,就是在这个区域,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裴文中先生在《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一书里,特别提到了安特生等人,裴先生说,“没有他们的努力工作,中国史前学是不会进展如此之速”。


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先生

而在当时,恐怕就连安特生自己也想不到,就在发现北京猿人古洞的几乎同时,安特生的助手刘长山先生,在渑池县仰韶村,又开启了另一项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

仰韶是个小村子,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关镇北 7.5 公里处。整个村子坐落在一处黄土台地上,村子北边,就是韶山——这可不是湖南毛主席故居所在的那个韶山,而是河南的韶山,现在也是很有名的风景区。由于在村里抬头就能看见韶山,所以村子得名“仰韶”。

安特生的助手刘长山,本来的任务是收集古生物化石。结果他发现,当地村民经常会在田间地头找到一些石器。刘先生把这些石器拿过来粗粗一看,就初步判断,这应该是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既然陆陆续续总能发现类似的东西,那就说明附近很可能存在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要知道,在当时,世界上普遍认为,中国没有经历过石器时代,中国的文明要远远晚于其他早期文明。所以,如果能证实仰韶这个地方存在石器时代遗址,那对于中国考古的意义可真是太重大了。

仰韶村一东一西有两条沟,这两条沟在村子的南头汇合到了一起。发现石器的地方,就在这两沟相会的地方。今天咱们如果到仰韶村参观,在这个地方,能看到暴露得非常清晰的文化层,保护得非常好。当年,刘长山在这里收集到了各类石器600多件,打包送回北京。安特生在北京收到这些文物后,就推断这是一处规模非常大的古代遗址。

事不宜迟,1921年,安特生在征求了中国政府的同意后,带领几位助手来到了仰韶村。亲自考察过之后,安特生预感,这次的考古发现一定会轰动世界。由于事关重大,安特生再一次向中国政府提交报告。经当时的北洋中央政府、河南省政府、渑池县政府的逐级支持后,1921年10月27日到12月1日,安特生和团队就在这里组织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工作。这一发掘,就发掘出一个灿烂的“仰韶文化”。在这里,不但出土了刀、斧等大量磨制石器,还发现了精致的彩陶,“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说法,不攻而破。

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把当时参与发掘工作的科研人员的名字告诉大家——刘长山、陈德广、白万玉,还有刚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地质学者袁复礼。奥地利学者师坦斯基(0.zdansky),和加拿大解剖学家步达生(D.Blaek),也短暂参与过发掘工作。团队中还有两位,一位姓姚,一位姓张,我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查到他们的具体姓名。但是,这些人,对发现仰韶文化,对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创和推动,都功不可没,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加拿大解剖学家步达生(D.Blaek)

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就说,安达生是“第一个通过自己的成就,在中国古文物调查中示范田野方法的西方科学家”。

那么,古代东方和西方最开始的接触和交流,最早能前溯到什么时代呢?咱们还是继续在甘博找证据。甘肃这地方,用今天的话讲,这就是当年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啊,比如敦煌,那简直就是西汉的香港,甚至开放融通的程度,比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朋友听到这儿可能就要说了,得了吧,有那么玄乎吗?敦煌、张掖这些地方,我们都去过,没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啊。但您是今天去的,如果向前追溯2000多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您不信的话,咱们接下来就再介绍甘博收藏的另一件重要文物——“彩绘木独角兽”。

这件东西,官称“彩绘木独角兽”,是从甘肃武威磨嘴子的众多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高35厘米,长93.7厘米,躯干、角、尾巴、腿都是分开制作的,最后黏合在一起。整件东西看上去,甚至有点毕加索抽象艺术的感觉。这只独角兽低着头,头上的角指向前方,四蹄向后腾跃,尾巴高高竖起,好像是正要向前冲刺,猛撞某人的样子。通体用红、黑两色彩绘,一侧涂白色。当年在汉墓里发现它的时候,独角兽的头角,正冲着墓门外面。专家断定,这是墓主人拿它当成镇墓神兽用了。想想看,几千年,这个小东西一直守卫着主人的陵墓,真是忠诚可嘉。

说起独角兽,咱们总觉得那是西方传说中的生物。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里,也有独角兽。《山海经》里就记载了一种名叫“䑏疏(huān shū)”的动物,“其状如马,一角有错”,错,螺旋纹的意思。也就是说,这种动物长得像马,头上长着一只带有螺旋纹的独角。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和西方的独角兽非常类似?



和䑏疏比起来,中国的另一种独角兽——獬豸,更加有名。传说这种动物,大的如牛,小的如羊。尧帝手下掌管刑罚的皋陶,据说就养过一只獬豸。古籍记载,獬豸能辨明善恶忠奸,大概是自带测谎功能。汉代有一本书叫《异物志》,里面说獬豸“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音责)不正者。”意思是说,大街上两个人吵架,獬豸一到,马上就能分辨出谁对谁错——为什么呢?因为獬豸会毫不留情地咬死不讲理的那一方。



东方、西方,都有自己的独角兽传说。咱们把双方对独角兽的描述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挺像的,东方独角兽嫉恶如仇,脾气不太好;西方独角兽脾气也很爆,竟然打得过狮子,角还拥有解毒功能。有没有可能,这两种独角兽,其实是同一种动物呢?

别说,对这个问题,还真有专家进行了专门研究。经考证,东西方的独角兽,拥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印度犀。



咱们刚才也说了,东西方传说对独角兽的描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独角兽长得像马。印度犀这种动物,乍一看上去,似乎不怎么像马。但印度犀也是四蹄、有尾、以食草为主,只不过比一般的马粗壮了一些。关键是,印度犀,鼻子上确实有一只大概60厘米长的角,而头上长着一只角的动物,整个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只有犀牛。

而犀牛角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犀牛角能清热凉血,解毒定惊,这和西方神话里说独角兽的角能解毒,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仁堂著名的丸药“安宫牛黄丸”,犀角就曾经是主要成分之一。不过,现在犀角早已经替换成水牛角了,为什么呢?

为了保护珍稀动物。犀角的成分里,真正能起到药用价值的,其实只有一些碱性氨基酸,比如精氨酸、赖氨酸,而这些东西,在犀牛角的成分里只占非常微小的比例,而且现代医药用早就能用别的方法得到这些成分了,药用效果还要好的多。犀角的主要成分,其实是角蛋白,也就是说,犀牛角和人的指甲,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但现代有些人,却以药用为借口,猎杀珍贵的野生犀牛,在其实是非常荒谬的,不仅野蛮,而且愚蠢。把犀角换成水牛角后就好多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人们知道并非犀角能治病,犀牛就得到了更多生存机会。

话说回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印度犀,在东西方都演化成了神话中的独角兽,这并不是偶然的。实际上,这侧面证明了,东西方文明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产生了交集。但是单凭活捉一只木雕独角兽,就断定东西方文化早就有交流,似乎还不足以令人信服,那么接下来咱们要说的甘博另一件文物,绝对是铁证如山,这就是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1988年,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乡,有一家正在挖房基——结果挖着挖着,就挖出一只鎏金银盘来。盘子不算大,高只有4.4厘米,直径有31厘米,重3180克。这只盘子的装饰,由从外到里三个同心圆构成。最外一圈,装饰着十六组相互勾连的葡萄卷草纹,还点缀着鸟和一些小动物的形象。中间的一圈,环带状排列着十二个人头像,每个头像之间也都装饰着鸟兽。最中心的一圈,铸有一只豹子一样的猛兽,一个青年男性,斜倚着猛兽,卷发、无须,上身裸露,身躯健美,下身裹着长袍,一看就是典型的罗马式人物形象,他右手拿着一根权杖,左胳膊搭在猛兽背上。

经过进一步鉴定,专家确定,这是一只东罗马帝国时代的盘子,年代相当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且推测应该是原装进口,纯正的“Made in Rome”。这只盘子,也被正式命名为“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盘子正中央的这位“神人”,应该是古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古希腊悲剧,最早就是祭祀这位酒神时演出的助兴节目。而今天西方普遍流行的狂欢节,也发源于祭祀酒神的活动。

那么既然盘子是罗马式的,又在丝绸之路的要道上被发现,那么这只盘子,有没有可能,是东罗马帝国使团的贡品之一呢?

其实并不是。今天,我们在银盘子的底足上,发现了一行西方文字。经过鉴定,这是贵霜帝国使用过的大夏文。这行文字的意思,是“价值四百九十金币”。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是贡品,会写上价值四百九十金币吗?另外,文字又怎么会是贵霜帝国的,而不是罗马文字?

这个贵霜帝国,是公元一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存在于中亚一带的一个大国。咱们前面提到过,汉朝当年派张骞通西域,真实目的,其实是拉拢西域各国一起打匈奴。张骞当时的主要拉拢对象,是大月氏。而贵霜帝国,就是月氏五大部落中的贵霜部建立的。

一开始,月氏很强大。可是后来被崛起的匈奴在公元前176年打败,西迁到伊犁河一带。好日子过了没几天,乌孙又联合匈奴来进攻,月氏只好再次西迁,来到今天的阿姆河北岸一带。迁移到这儿的月氏逐渐重新强大了起来。月氏中的贵霜部,统一月氏五部,南下打败了阿姆河南岸的大夏人,建都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白沙瓦,建立起强大的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之所以能重新强大,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丝绸之路。在这条商路上,他们左手进、右出,幸福地当起二道贩子——东方的丝绸、香料,被他们向西通过安息帝国,传入罗马;西方的武器、金银器,则被他们向东传入中国。凭借当这道中间商,贵霜帝国曾经显赫一时。“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确实是罗马出品,只不过并不是罗马使团带来的,而是贵霜帝国的商人买进后,刻上“价值四百九十金币”,再卖到东方来的。

咱们第二季一开头,提到罗马每年向东方输出大量金币,东方每年向西方输出大量丝绸,可是中国境内却很少看到罗马金币,为什么呢?这个谜底咱们终于要揭开了。听完“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的故事,您可能已经明白了——在丝绸之路的中段,中间商太多,钱都被他们赚去了。那您可能要问了——这东方的中国、西方的罗马都是很强大的,而且也互通了使节,两国贸易为什么非要通过这些中间商?就不能直接做买卖吗?在下一集节目里,咱们将离开甘肃省博物馆,前往陆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最后一站——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在那里,我将最终为您揭晓这个问题的答案,详细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儿。

好了,感谢您的收听,《了不起的博物馆》第二季,带您神游中华古文明,我是河森堡,咱们下一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芃大小姐

    罗马和中国,在丝绸贸易上,一个没收到货,一个没收到款,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的文物上刨根问底,抽丝剥茧,终于找了一半答案:丝绸之路上做贸易的中间商—当时强大的贵霜帝国,赚走了大量金币。

  • 天恬_fa

    说的真好。文稿比第一季详实些,但能全部记录就更好了,还有插图,强烈请求把提到的文物附图,附图,附图

    zsfx 回复 @天恬_fa: 真好

  • 芃大小姐

    张法中老师在中国美术史说,丝绸之路是汉朝的铁器(武器)运到西方。可以解答一下吗?

  • 叶子_poj

    葡萄酒神是罗马人哦哦哦哦哦!

    清风明月娃娃妈 回复 @叶子_poj: 对对对对对的

  • 唐子2005

    真好

  • 叶子_poj

    太牛啦!好厉害呀!

  • zsfx

    真好

  • 彬孺忍

    听到大肉汁就想到高晓松

    桃子_秋 回复 @彬孺忍: 哈哈

  • 清风明月娃娃妈

  • 663399lulu

    一口气听完,抓耳挠腮等下一期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