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 这才是4000年一遇的美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 这才是4000年一遇的美女

00:00
17:49

-现在加入,有福利哦-【添加小助手*微*信*:xmlyjun,备注“博物馆”即可进入】你将获得独家分享的博物馆干货资料及展览信息、举行线上趣味活动,参加活动更有惊喜小礼物送出。注:不正确备注不予通过哦;由于人数较多,小助手将在48小时内处理申请消息,请耐心等候。


本集文物:楼兰女尸



说起新疆,这个地名,是清朝乾隆皇帝给起的。再早,新疆不叫新疆,只能笼统地称为“西域”。为什么说“笼统”呢?因为西域,也分狭义上的和广义上的。狭义上的西域,与今天新疆的地域范围差不多,大概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带;广义上的西域,那可就大了,基本上是“丝绸之路”中段和东段的总和。新疆,是丝路东段的最后一站,也是进入丝路中段之前的中转站,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地区最重要的博物馆,1959年正式成立。2005年,新馆建成开馆,建筑面积达到了一万七千多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层,收藏有37000多件各类文物和标本,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81件。


新疆博物馆的藏品,不少都蕴含着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密码。在新疆博物馆,我想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件文物,就是堪称“镇馆之宝”的、四千年前的“睡美人”:楼兰美女。不过,在正式介绍这件文物前,我有必要先跟大家讲一讲神秘的楼兰。

楼兰,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它的地理位置,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位于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



别看现在的楼兰遗址满目荒凉,但如果时光向前倒流2000年左右,这里却是水草丰美的绿洲。公元4世纪前后,楼兰突然销声匿迹,就好像一夜之间凭空蒸发了一样。有人认为水源出现了问题,也有人认为是他们遭到了军事入侵。那么这楼兰到底哪儿去了?这个问题,直到1900年,才被瑞典的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揭开。

在前边介绍甘博的时候,咱们说,是瑞典人安特生推动发现了仰韶文化。而安特生,就是受到斯文·赫定的鼓舞,才对考古和中国产生兴趣的。这位斯文·赫定,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在全球掀起的那场“探险热”中的活跃分子。在那场“探险热”里,出现过大量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有些咱们在第一季里讲过,大家可以回听复习一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与挪威人阿蒙森竞争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美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探秘西藏香格里拉,等等。其中,斯文·赫定当年在中亚一带的探险,尤其是他发现楼兰古城的过程,则称得起是这些故事里最为精彩的一个。

这位斯文·赫定,从16岁开始,他就决心成为一名探险家。21岁那年,斯文·赫定就横穿了波斯,从此开始了他的探险旅程。同一年,他师从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也就是咱们前面说过的,发明了“丝绸之路”这个词的那位德国人。由此,斯文·赫定也产生了要到中亚和中国来探险的想法。


地理学家、探险家、摄影家 斯文·赫定

当时的中国西部,在地图上还是模糊的一片,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从1894年到1908年,斯文·赫定三次组织探险队伍,来到中亚地区探险,就是在这三次探险中的第二次,斯文·赫定意外地发现了楼兰古城,轰动世界。楼兰古城,也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不过,楼兰的发现过程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斯文·赫定第一次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实是去寻找罗布泊的。可是即便准备得相当充足,他的第一次探险还是因为缺水失败了,所有骆驼丢了个干净,还牺牲了两名驼夫,1800多张珍贵底片也都损失了。1900年,斯文·赫定再次出发,这回他学乖了,探险队伍备了大量的饮用水,据说还携带了很多冰块。

不过,进入沙漠以后,探险队又遭遇了一场风暴。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风过后,斯文·赫定的一位当地向导,发现丢了一把铁锹,于是返回头去寻找,偶然发现大风把沙子吹走后,地面上露出了一些瓦片、木块,雕刻着希腊艺术风格的图案。这位名叫艾尔德克的维吾尔族向导,拿了这些东西给斯文·赫定看,斯文·赫定马上意识到,这附近一定有古代文明遗迹,于是赶紧赶回去动手挖掘。这一挖,就挖出了被黄沙埋没了千年的楼兰古城。

楼兰遗址,不仅是考古上的重大发现,也解开了丝绸之路上的很多谜团。首先是搞明白了楼兰为什么消失——原来,楼兰最初是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秦汉时代建立的,它的位置,就在罗布泊。罗布泊,听“泊”这个字您就知道,当年这里是有水的。今天咱们看斯文·赫定留下来的照片,也能看到,当时罗布泊都还有水,而且水域面积还不小,水面可以行船。

而历史上的罗布泊就更大了,不过由于地处沙漠之中,它的水域范围经常变化。最大的时候,水域面积可达3000平方公里。要知道,今天的鄱阳湖,也不过4000多平方公里。不仅如此,围绕着古代的罗布泊,还有一系列星罗棋布的小湖,比如喀拉和顺湖、泰特马湖等等。

历史上的罗布泊之所以如此辽阔,是因为有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的注入。丰沛的水源孕育了绿洲,也造就了楼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沿着丝绸之路走来的东方商队,通常都要在这里补充给养,也曾带动了繁盛的贸易。


1988年,在楼兰古城城郊的古墓群中,出土过带有佉(qū)卢文的汉锦,上面写着“频婆·室利诃陀之锦,百钱”。可见,当时这里已经是丝绸之路上商业贸易的重要一站了。不过,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的人口只有万把来人,公元5世纪,塔里木盆地发生干旱,孔雀河突然改道,楼兰古城的水源开始干涸。到公元422年,楼兰人不得不弃城而走,向南迁移,楼兰古城也就此没落。

1979年,距离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已经过去了近80年。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准备与日本合作,拍摄一部反映古代丝绸之路的纪录片,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穆舜英老师组织了一支大型探险考察队,随摄制组前往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他们的目的地,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当年,在斯文·赫定的考察队里,有一位名叫黄文弼的中国队员。黄文弼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早期考古学家,他一生多次在新疆考察,1933年,他在罗布泊北部,发现了汉代烽燧遗址,命名为“土垠遗址”,证明当年汉朝军队曾经在此屯驻。穆舜英老师带领的考察队,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抵达了土垠遗址,这也是进入楼兰古城前的最后一个关口。然而,就在土垠遗址的西南两公里处,考古队员们有了意外的发现。

土垠遗址周围的环境,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沙漠里长年的风蚀作用,雕刻出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高大石堆。尤其在夜晚,沙漠中死一般沉寂,只有风声呼呼作响,一个个幽暗的风蚀台地,犹如魔鬼的城堡。一个平常的夜晚,考古队员偶然发现,在当地一座风蚀台地的崖壁上,有个空洞,居然有一丛树枝,塞在这个空洞里,一些枝枝桠桠露在外面。这个场景真是细思极恐——这地方,大风把石头都吹出雕塑感来了,一个高悬半空的台地,竟然能有露在外面的树枝?这显然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人为的。可这地方是渺无人烟的沙漠,蚂蚁都没有一只,这惨白月光下,又是谁把树枝插到那么高的风蚀崖壁上呢?难道说,空洞里有人?

为了解开谜团,考古人员爬上了台地,将塞满空洞的树枝扒拉开之后,往里一看,大家吓了一跳——这里面,居然躺着一具女尸!清理之后,考古队员发现,这个空洞,其实是并排的两座古墓,其中一座墓室里的尸体,早就让风吹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而剩下的这具,就是今天陈列在新疆博物馆里的、震惊中外的“楼兰美女”。

这具风干的女尸体格健壮,身高1.55米,血型为O型,根据推测,死去时的年龄也就是四十五岁左右。女尸身穿粗糙的毛织物和羊皮,脚上套着一双毛皮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尸体保存的完整性,简直到了令人称奇的地步——不但牙齿、毛发、指甲全在,甚至连睫毛都根根可数。就连女尸身上的虱子,都得益于大漠里的风干作用而保存完好。



那么,这具女尸是什么年代的呢?这一检测更让人目瞪口呆了——这具古尸距今已经有3800年了!

不过,这么古老的女尸,说起来,和“楼兰”其实就没什么关系了。咱们前面说了,“楼兰”出现在大约2000年前,又在距今1600年前左右突然消失,这具女尸,年代上与“楼兰”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她怎么就变成了所谓的“楼兰美女”了呢?其实,始作俑者是日本人。大家还记得吗?发现这具数千年前干尸的探险考察队,他们进入罗布泊的契机,就是中日合作拍摄丝绸之路电视片。结果,古尸一被发现,日本人先咋呼开了,给古尸贴上了一个“楼兰美女”的标签,各种发新闻,满世界嚷嚷。先入为主,就这样,大家记住和接受了这个透着神秘感的名字,阴差阳错,这具女尸就此成了“楼兰美女”,而古楼兰地区,也因“楼兰美女”的出现,又一次名声大噪。

不过,事情还没完。2003年,在同属于古楼兰地区的小河墓地,又发现了一具年代稍近一点,但保存更为完好的女尸——“小河公主”。 小河公主又被称为“微笑公主”,是考古学家在罗布泊小河遗址发掘出的一具女性干尸,据推测,生存于公元前1800年-1600年之间。这位女性头戴尖顶毡帽,皮肤雪白,微闭双眼,长长的眼睫毛,如同松针一样挺立着,让人印象深刻。



楼兰地区的干尸,之所以能保存千年,主要还是得益于干燥的环境。当时的人将两根胡杨树干掏空,把包裹好的死者放进去,再将树干对接固定在一起,盖上几十块小挡板做棺盖,还用新鲜的牛皮将整个棺木包裹起来。随着干燥牛皮的绷紧,可以阻止细沙的进入。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干燥不通风,细菌也无法进入的环境,小河公主也得以跨越数千年时间,留存下来。

鲜为人知的是,在2003年以前,“小河公主”早就已经被发现过一次了。早在1934年,斯文·赫定西北考察团有一名成员,叫做沃尔克·贝格曼,也是个瑞典人,他就曾记录过在小河墓地发现了一具古代女尸。当时,他就把这具女尸称为“小河公主”。贝格曼在笔记里是这样描写小河公主的:“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钩鼻、 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

但是,“公主的微笑”惊世一现后,就又沦入了沙漠,人们又失去了她的踪迹。直到70年后,2003年,中国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具船型棺木,人们才又看到了那个让贝格曼难忘“永恒的微笑”。 新疆考古所所长伊弟利斯记录说,发掘现场,当棺木外的牛皮断裂开,发出沉闷的声音,就好像听到“历史从 3800 年前走来的脚步声”。

从目前的复原像来看,两人似乎均为白种人,尤其是“小河公主”,皮肤白皙,用“明艳不可方物”来形容,也丝毫不过分。小河墓地发现的尸体,不止“小河公主”这一具,其中的很多,似乎也一望而知是白种人。那么,白种人,也就是欧罗巴人种,又为何会现身新疆?这是不是说明了,古代的新疆地区,其实是白种人的聚居地区呢?

在最开始,研究一致倾向于这个说法,也就是认为古代新疆,白种人居多,东亚人群是后来才进入的。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此前,世界上一直认为,张骞凿空西域,才是东西方文明开始交汇的起点。而小河墓地尸体DNA的分析结果却告诉我们,距今4000年前,也就是中国的夏朝、西方的亚伯拉罕圣经时代,东西方人群的基因就已经发生了融合。

我们不由展开想象——在距今4000多年前,甚至更早的一天,清风吹拂着彼时还一片葱绿的欧亚大草原,来自东方的,和来自西方的两个人群第一次在这块土地上相遇,他们向对方投去的第一瞥目光,究竟是什么样的?是警觉?是敌意?还是友好和拥抱?这当然已经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从那个时候起,东西方交融并进的时代,就已经徐徐拉开了帷幕。而在新疆博物馆里静静躺着的“楼兰美女”,就是明证。直到今天,“楼兰美女”等干尸,仍然是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那么,东西方文明的初会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下一集里,咱们继续在新疆博物馆寻幽探秘,为您继续揭晓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之谜。

我是河森堡,《了不起的博物馆》第二季,带您神游中华古文明。感谢您的支持,咱们下一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芃大小姐

    不知道现在可否对古尸做DNA研究,得到更多的信息。 楼兰,楼兰,楼兰…… 它最常出现再初唐、盛唐时期的军旅诗中。最朗朗上口的是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 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 陈子昂的“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唐 岑参的“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1338766jzev 回复 @芃大小姐: P

  • 13143603dsd

    没有想明白20世纪那个记录过小河公主的那个瑞典人是怎么不破坏棺木外的牛皮又得以一睹公主芳容的呢?

    13143603dsd 回复 @13143603dsd: 这里一定是有一个bug

  • 叶子_poj

    我要哭了😢

  • 天才錬金術師

    烤全羊和奶茶不是内蒙的么

    Emma丁 回复 @天才錬金術師: 新疆也有。

  • 盈盈090909

    斯文赫定从中国盗走了一百多件文物,包括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文书、铜镜、木雕片等,令人叹息!

  • LePapillon_wi

    在新疆博物馆看到过,很震撼。

  • 冬日可爱W

    楼兰美女

  • 真心真奕

    扩展阅读:王瑟《拂去尘沙——丝绸之路新疆段的历史印迹》

  • 1890008mgoh

    我买了为什么不能听外国那部分?

    清风明月娃娃妈 回复 @游泳的云_gp:

  • 1341236bfru

    勤更新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