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点评
故事紧接上回,奉贵妃之命,清虚观打醮,原本快快乐乐的事儿,谁承想偏偏生出不少的不快乐之事,还导致连带着贾母,五个人眼泪横流。都是荣国公贾代善的修道替身张道士多事儿,要给宝玉提亲,才使黛玉不快,进而引发了宝黛二人上演一场“斟情”大戏。
这一回,也是继秦氏葬礼和元妃省亲之后再一次写贾府昌明隆盛、花柳繁华的场面。
事件的起因是丰元妃之命,端午节去清虚观打平安醮的。问题是,好好的,元妃为什么要叫娘家人打平安醮呢?难道她预感到有什么不平安的事儿要发生吗?宁荣两府的这次打醮,还引来了“一应远亲近友,世家相与都来送礼”,这等众星捧月式的锦上添花,也是因为贾府正值顺水顺风之时吧?曹雪芹这样写来,焉知不是为贾府日后败落时,“远亲近友”都躲得远远的伏笔呢?我的这个猜度并非空穴来风。一是建立在曹雪芹的《红楼梦》几乎没有多余情节的安排上,《红楼梦》的情节安排,都是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其次是,此回内容里也有暗示的,暗示就是来自戏目。
既然是“打醮”,就是向神灵祈福,理论上说,戏也是唱给神灵听的,是对神灵赐福的敬谢,所以,戏文要由神来点。就是要在神坛上拈取(类似抓阄)。结果,拈取的三出戏依次是《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这莫非是神在显示贾府的走势?看看老太太在听了贾珍汇报后的反应,“贾母听了便不言语”,这是不是说,有人生经历的贾母,已经感知到了神灵的预言了?神灵在警告贾府,眼前一切的花团锦簇、富贵荣华,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否则,贾母也不会原本第一天兴冲冲地去,第二天竟然索然无味,“便懒怠去”了。
回目里“享福人福深还祷福”是此回的第一个主题,说的是贾母。是说作为贾母这样的有福之人,还在为自己祈祷神灵赐福,说明老太太更懂得惜福。通过贾母对小道士的呵护情节,把贾母珍惜福分写得具体生动了。关于此回的第一个主题,还有一说,说贾母已经是有福之人了,还要去求福,说明了人的欲望是多么的难以满足啊!蒋勋先生就持这样的观点。
贾府打醮一事,看起来是写贾府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幕,其实,里面包含有丰富的内容,譬如当时的富贵人家花钱雇替身出家敬神的风俗,贾府打醮,引来“一应远亲近友,世家相与都来送礼”的官场文化。这些,皆是让读者认知曹雪芹时代社会现象的最生动范例。
元春安排的打醮,只是“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可没有安排贾母也去。因为祈求神灵保佑,是要唱戏敬谢神灵的,爱热闹的贾母才提出也要前往。所以,才连带了贾府的女眷也几乎系数出动、才有了贾府的“全副执事摆开”的大场面。如果贾母不去,哪能引来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呢?没有张道士的提亲,何来下文“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的精彩故事呢?
回目里的第二句“痴情女情重愈斟情”,是此回的第二个主题,是说林黛玉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愈是多情者,愈会在情上锱铢必较的。
上一次他们俩感情的波澜,是林黛玉误会了贾宝玉,自己伤心、痛苦,甚至绝望。其过程和结果都只有他们俩感知和言和;也是从林黛玉的角度写宝黛感情的升华。这一次,却是宝玉误会黛玉,而且过程和结果都是当着众人的,不仅仅宝黛二人伤心痛哭,连袭人、紫鹃也陪着流泪难过,结果还惊动了贾母,老太太也跟着哭了一场。写的是宝黛二人的越痴情,越“斟情”
贾宝玉误会了黛玉的“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这一句怕宝玉有个好歹的话。本是一句体贴宝玉的话,结果却被宝玉误解,直接用话怼过去,这是责怪黛玉不知他的心。宝玉拿话怼黛玉,也是罕见的,这种“罕见”,全部源自张道士的提亲。可见,宝玉对此事的在乎,宝玉对黛玉的爱至深。可痴情的黛玉哪里经过宝玉这样的狠话!恋爱中的宝玉,希望他的林妹妹能理解自己的心,痴情的黛玉,不更希望宝玉知道她的心吗?双方话都不明说,结果,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偏离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结果,事越闹越大,大到宝玉要砸玉;结果,弄得紫鹃、袭人也无法劝解,“四个人都无言对泣”,只能跟着哭;结果,竟然还连累了老太太;结果,老太太情急之下,竟然说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俗语;结果,俩个人又都十分后悔,一个“临风洒泪”,一个“对月长叹”。曹雪芹把恋爱中的一对小情人的一次感情波澜,描写得起起伏伏、情真意切。同时,曹雪芹还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通过对宝黛二人心理的描写,写出了他们俩的“闹”,实则是因为爱对方爱得痴。这种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里,是非常少见的写作现象。
宝黛这次口角发展到最后,出现的是黛玉又一次剪断宝玉佩玉上的穗子。黛玉的剪穗行为,明显是对应前边宝玉的砸玉动作的。宝玉的砸玉表现了他对黛玉爱得痴心一片,黛玉的剪穗表现了她对宝玉爱得真情发泄,也是象征着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千千情结。
此回开篇的过渡段,写林黛玉用“呆雁”打趣宝玉,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一写了林黛玉的机警,内心深处隐隐透出对宝玉泛情的担心;二写了宝玉的泛爱,尽管理性上,因为薛宝钗的为人处世,贾宝玉是不爱宝姐姐的,但面对如此的肌肤,也不由他想入非非,说明此时的宝玉,在爱情的选择上,还没有彻底地决断;三是写了宝钗的美貌,为下文的“任是无情亦动人”伏笔。
有关金麒麟 到底伏笔什么?有人说是曹雪芹“几易其稿”的痕迹,暗示史湘云与贾宝玉也有一场姻缘的;有的认为还应该以文本为准,参考第五回,当然是为史湘云姻缘伏笔,但史湘云的姻缘不是贾宝玉。我认同后一观点。
注意:“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其下的一段话,我们今天的读者,切不可凭字面去理解。应该与第三回里写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等同解读,都是正话反说。这一段是对贾宝玉心事的补续,宝玉的心事,也是他感情发展的脉络,也是他对林黛玉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感情,质变为爱情的心路历程。
总结:这一回写了两个主题,“福”和“情”。我们读后,会不会思考什么是“福”,什么是“情”呢?像贾母这样的人应该是有福的吧?为什么她还要去祈福呢?什么叫“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宝黛二人,他担心她的病情,“心里放不下,饭也懒去吃,不时来问”;她“又怕他有个好歹”。结果却是俩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各不相让,闹得不亦乐乎,以至于惊动了贾母,结果俩人甚至不知道因为什么口角了,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