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被人一眼看穿的透明人

第12讲:被人一眼看穿的透明人

00:00
10:52

上一回说到慎独。《大学》中接着说: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yā)然,掩其不善,而著(zhù)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和慎独、自诚其意的君子相反,小人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小人“闲居为不善”。他们闲居,平常没事儿的时候,总会庸人自扰,没事儿找事儿,去“为不善”,干不好的事儿。就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放纵自己的言行,甚至达到“无所不至”的地步,什么坏事儿都干得出来。


儒家总是把小人作为反面教材,对小人进行严厉的批评,提醒我们不要做小人。小人,和君子恰恰相反,不能够慎独,做不到有人时和没人时一样,不自觉,不自律,只要没人管理、约束他们,他们就干不该干的,“为不善”去了。


可是,有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是小人,没人管着就爱干坏事儿,但他们也会有羞耻心。《大学》中说,小人,干了坏事儿,总是很心虚的,他们“见君子而后厌然,”见到行得正、做得直的君子,也会不自觉地躲躲闪闪,“厌然”,这里厌恶的厌字,要读yā,是动词,表示一个东西压在另一个东西上面,这里指觉得羞愧,而躲躲闪闪的意思。


比如,有的小朋友做了错事,闯了祸,马上会慌慌张张的,一看神情就不对。还比如,专门抓小偷的警察,靠他的经验,用目光一扫,就会发现谁的眼神不对,从而锁定嫌疑犯。


小人还会怎么样呢?“掩其不善”,下意识地掩盖他所做的坏事,伪装起来,“而著其善”,而特意把自己好的一面,做的好事儿宣扬出来,展现出来。


这都说明,即使是小人,也有羞耻之心,他们在内心中也分得出善恶好坏,自己做了坏事也心虚。不然的话,他们都厚着脸皮把坏事做尽就好了,还何必躲躲闪闪,又要伪装,又要掩盖,又要表现得和好人一样呢。


这也说明,即使是小人,也并非天生就是小人,永远都是小人,只要他们愿意去恶为善,小人也可以变为君子,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相反的,《大学》提醒那些小人们,你做了坏事儿,尽管去伪装,去掩盖,也是无法让自己的恶行消失的,人所做的一切都会留下痕迹,纸里最终是包不住火的。其实,最难说谎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没人知道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上的神明会知道,我们自己的良心会知道。所以,小人做了坏事,也会心虚。


而且《大学》中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我们认为干了坏事儿,没人知道,其实都是自欺欺人罢了,明眼人看我们,就像能一眼看穿我们的心肝脾肺一样,伪装、掩盖,又有什么用呢?哪里有什么可隐藏的。


为什么呢,《大学》中说,“此谓诚于中,形于外”,这个原理就是,人内心中内在的德行,一定会有相应的表现显露出来。你的心理活动,会通过你的眼神、表情、语音语调,下意识的手势、身体姿势,你对有些问题怎么回答,在某些情景下,会怎么行动,做出什么反应,而体现出来。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叫行为心理学,在专家面前,我们都是透明人,没什么是能够掩盖的。比如小朋友们都知道的测谎,拿一些准备好的问题问一个人,同时用一套仪器,检测这个人的脉搏、血压等生理反应,往往说谎的时候,人是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的。这就是“诚于中”,而会“形于外”。


那古代,没有测谎仪,人们怎么看穿一个人的内心的呢?古代,也有观人术。比如,曾国藩就曾写过一本《冰鉴》,专门讲如何识人、用人的。曾国藩看人的核心,就是从人的精神气质、性格、情绪、语言、行动特征来考察一个人,看他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是君子一类,还是小人一类,自然逃不过他的法眼,甚至可以看出一个人才能的大小,命运的穷通,是不是适合大用,可以放在什么工作岗位上。


比如,通过眼神,就可以对人做大致的判断。眼睛总往下看的人,往往胆小怯懦;视线漂移不定的人,往往内心不安。


古人就曾把人的目光分为很多类,分别能对应不同的人。


比如,谈话中视线高远,总看着远处,又和自己脚和腿的方向不一致,目光和身体不协调的人,往往心怀异志,心里有别的想法,很可能会引发祸乱;一个大男人,声音雄壮有力,目光却像个女人,娇娇怯怯,往往性格虚伪;


而偷看别人、用邪恶不正的眼神看人、无礼地盯着别人看,这些都不是遵纪守法,奉礼守义之人,而很可能是心怀奸诈之徒;


那些观察人面面俱到,目光异于常人,眼神灿烂辉煌的,一定是英雄豪杰之人;那些目光凝练沉稳、精神豁朗的,一定是贤能善良之辈;


那些目光闪烁不定、眼神灼灼逼人的,一定是小人;那些目光散乱、眼中黯淡无光的,一定是平庸的凡夫俗子。


这还只是说眼神。那你看看,是不是在明眼人眼里,一个人就像是透明人啊。这正是因为,人的念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归根到底,人应该诚其意,管好自己的念头,从而管好自己的行为,这种修炼,就离不开慎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能管好自己。


所以,《大学》又总结说:“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对于修身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


接下来,又引用曾子的话,说: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下一讲说。

曾国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