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为什么“越早失败越好”?

第8讲 为什么“越早失败越好”?

00:00
10:41

孩子的成长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如果你可以选择,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你是希望他一开始就遭遇一些失败?还是开头顺利,失败的事儿后面再发生?

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孩子在一个阶段开始时就遭遇失败,对于家长是好事儿。这样可以在还没拔高心理预期的情况下,让家长重视问题的解决,孩子也有机会调整,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不少爸爸妈妈,是一开学,就被孩子突如其来的“小失败”给打懵了:


其其在上学的第一天就被老师投诉,说他在教室里跑、未经允许动老师的教具、对老师指令的反应总是慢半拍、让拿书的时候老发呆;

小伍在上学的第一周,每次老师让书写的时候,他都无法完成。有的时候是只能完成一部分,有的时候是一字未动;

泡泡在开学的一段时间内、在做家庭作业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写拼音作业。妈妈推断出他上课没有好好听讲,有可能讲这部分时,完全就在走神。


我们很容易被这样的事情搞到崩溃,觉得孩子没救了,怎么刚一上小学就这样,以后要费多大的劲才能逆袭啊。但事实上,我们遇到有类似情况的小朋友,当父母使用更有思路的问题解决方法时,这些孩子在后面不仅没有落后于同伴,反而都适应地很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真的让家长觉得“早早遇到小失败”,确实有帮助,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孩子的“小失败”给了你心理预期。我真的见过不少家长,因为孩子没出什么问题,老师没找什么麻烦,觉得上小学不过如此,似乎挺一帆风顺的,就这么上下去就得了,真是岁月静好、天下太平。这种情况下,家庭很容易只做了学校功能的延伸——学校管学习、家庭也管学习,大家眼中似乎只有这一件重要的事,一起搞搞好就完事儿了。

但事实上,家庭要执行那些非常重要的、学校完成不了的功能,去强化孩子的心理建设,让他们在心灵更有开放性的年岁中,去认同一些价值,来进行自我调整。比如一开始搞明白下面这两件事,会对孩子的持续成长有积极影响。

一是关于学习。孩子很容易在意一时的得与失,如果一时做不好,就好像再也做不好一样。但我们大人知道,人生的三落三起都是有可能的,打不倒我的,可以让我更强大,但如何让孩子也认同呢?

我喜欢跟孩子们一起通过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来说明,我们学习的过程,究竟是短跑,还是拉力赛?学习当然是多日、多站点设置的拉力赛。一时的领先和落后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不是今天上完课就完事儿了,明天还会有机会、也会有新的学习任务。只要我们在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情,不用太担心结果。要记得哦,你跟孩子做这些分享的时候,你的语言信息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更重要是你的语气语调。从容、包容、淡定、不以为意、有信心,会给孩子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孩子,其实学习能力不错,但上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就没了学习动力,敷衍怕失败,不敢努力和尝试。我们往前追溯下来,发现家长都有太过于强调和在意“失败”的问题。刚上一年级遇到学校和学习麻烦时,就给了孩子太大的要求“迅速改变”的压力,向孩子表达了很多不满意,没有强调学习的持久性、不重视时间的力量,不在意用力均匀的稳定努力,弄伤了孩子的积极性,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

二是关于进步和改变。有的孩子暂时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和改变,就会比较灰心沮丧,认为是自己不行,学习动力也会大大下降。老师很少有机会告诉孩子们,坚持和努力,才会有进步和改变。而我们家长,就有机会跟孩子们说透彻。

我常常拿着个小人偶,为孩子们扮演当年刚上一年级的自己。我可是在整个一年级都没学会汉语拼音的学渣啊。虽然很郁闷,但我还是拼命地听老师在课上的讲解;虽然错误率很高,但我还是连猜带蒙地完成作业;虽然明知道自己可能不会,我还是战战兢兢地在语文课上举手;虽然我爸妈根本就不会拼音,我还是在写作业的时候努力请他们跟我一起翻字典……当我讲述这些的时候,孩子们看我的眼神别提有多同情了。我相信,我自己又怂又熊的过往,一定给了他们莫大的精神支持。虽然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不咋样,但你能相信我就是孩子们的精神偶像吗?让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突破困难,取得成果。同样的事情,你也可以做啊。

我还会向孩子说明:你可能在越过终点的时候,别人才注意到,哇,你跑到终点了!但你前面跑的那些,都是白跑了吗?你前面跑过的距离,都是有用的!或者我们再举个通俗的例子,你吃了三个蛋糕,感觉肚子饱了。你会后悔,哇,我干嘛卖那么多蛋糕啊,花了我好多零用钱呢,我干脆只买最后一个,只吃那第三个,不就饱了吗?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哈哈大笑,觉得十分荒诞,也在这种说明中,坚定了信心,坚持努力的过程都是有用的呢!

其次,孩子的“小失败”提醒了我们要对他们做好支持。其实,孩子会对自己的失败有感觉,虽然他们不一定表现地很重视、很在意,我们也不能认为只有孩子表现地想要“悔过自新”,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自己不也是经常吐槽工作,并没有表现出又红又专的样子嘛。

我们更应该做好孩子的“减压阀”。其实,他们在班级里是挺有压力的,毕竟,老师会批评、同学会注意。当然压力是有意义的,可以敦促孩子进步,但压力太大,就会带无法有效行动的情况。所以,在家里,指责、数落和强调孩子的失败是大可不必了,我们需要的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还要疏导孩子:不用担心,我会跟你一起想办法的,我会跟你一起来练习的,我永远是支持你的!

最后,孩子的“小失败”提醒我们要做规划。这个规划,可以重点规划要用多长时间、如何解决问题。刚上小学,孩子遇到的“小失败”,一定都是小问题,还有很多时间来解决,它们的出现,也练习了我们与孩子一起想办法进步的能力,也会避免后面出现大问题的积累效应和连锁反应。

比如我们在开篇说到的三个孩子的问题。我和其其的爸爸妈妈就为他做了一份图文并茂版的学校规则,比如,在教室用小猫一样的速度走路,优雅从容,不用小老鼠一样的速度走路,慌慌张张;别人的东西上都有一把隐形的锁,自己可以按一下、摸一下,但同时告诉自己:我有礼貌,未经允许不会动!(这个是替代方案的策略,我们后面还有机会也会讲到)

另外,爸爸妈妈在家里当其其发呆、动作不连贯、不能有效执行的时候,会对他使用启发式提问:你记得我刚才说了什么吗?接下来该做什么了?这种经常的反思练习,按照爸爸妈妈的说法,让其其变的“心里更有谱儿”了。

小伍的妈妈在家里把他的作业任务拆成一个个小环节,让他来进行书写练习。其实他在家里写的要比在学校好,可能是在学校有时间压力,我们就跟他做了忽略时间、全力以赴的练习,完成后再向他反馈用了多久的时间作为感知,其实不到三周时间,小伍在课上书写的问题就解决了。妈妈也告诉我,以前孩子出现一个小失败、小问题,她都如临大敌,不知所措。但这次的经历让她知道,问题都有办法解决,她也准备好了去迎接新的问题,在孩子离开自己的支持和保护之前,一起掌握更多的解决技能。

泡泡妈妈面对“小失败”解决方法也不复杂,她到学校跟语文老师聊了聊老师是如何教拼音的,回家与孩子一起还原了过程,搞明白了孩子在哪些地方听不懂后,是如何放弃继续听讲,搞到学习过程无法衔接的。她发现泡泡原来是分不清双韵母,在一起练习突破了这个难点后,泡泡的拼音似乎是开窍了,后面的学习过程就变顺利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吧。在开学之初,我们不妨把孩子遇到的“小失败”看成机会,感谢小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心理预期,让我们重视为孩子解释学习是什么、进步和改变是什么的契机。还要在“小失败”来临时给孩子心理支持,让孩子收获不骄不躁、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最后,我们可以借机来练习规划问题解决的能力,孩子是运动员,父母是教练,教练的水平决定了运动员的成绩,教练不需要一开始就是顶尖的,跟孩子一起成长,教练水平提升,运动员也会有更好的竞技水平的!

你还有遇到什么孩子的“小失败”?不妨从预期、支持、规划解决这三个层面来分析分析看。如果你需要跟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思路,不妨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60738oays

    【跟樊姐姐学习】第8课 1⃣ 慌张:孩子早早就遇见了失败 2⃣ 分析:预期,支持,规划解决。 3⃣ 对症下药: 早发现预警(人生三起三落,学习是多站点拉力赛) 心理支持(自我暴露,坚持和努力才有进步) 问题规划(时间多长,怎么解决) 4⃣ 爱,接纳,发现

  • fanfan922

  • 1806971agvy

    这个不知道算不算越早失败越好。 女儿上小学的第一天,看到周围家长都在表格上填学号,我问了句,你们怎么知道学号的?他们说之前发书的时候老师告诉过了,孩子回来说的啊!可是我孩子真的没跟我说过,问她她也说不知道。 后来专门问了老师,老师又在班级说了一遍,她还是告诉我不知道。只好无奈又去问老师… 很担心老师会不会怀疑她智力有问题。回来跟宝爸说的时候他也无语了…… 后来循循诱导女儿,试探性的问,你是不是在想别的事情?她才承认当时在想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努力按耐住内心的焦虑不安,继续鼓励她。后来居然很快适应了,老师也蛮喜欢她,好多次夸奖她。 事实证明,老师见得多了,不会因为“第一印象”就给她加标签的。

    大眼瞪小眼EQ 回复 @1806971agvy: “按耐住内心的焦虑不安,继续鼓励她”,您就是在及时支持孩子啊!这样的小波折提早遇到,孩子第一时间被鼓励,有充分的机会调整~父母先绷不住了指责孩子,和父母知道孩子的难处更多地支持鼓励,两个做法就在一念之差间。您值得我们学习

  • Tiger1017

    说的太好了!

  • ZoeChen_ew

    虽然讲的是小学阶段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同样可以用。未病先治更省时省力,习惯好了就可以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大眼瞪小眼EQ 回复 @ZoeChen_ew: 您说的太对了,预防的成本和代价远远低于发生问题之后再去解决祝您学习愉快!期待您分享“防患未然”的操作,和孩子的接受以及反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