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能说,不是指你语言精妙、辞藻华丽;而是说,你能不能精确地表达出你想说的意思。能说的第二个特质,在于你扮演的身份和角色。作为表达者,咱们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说的,什么是引用后,才能说的。
大家好,我是马薇薇。
上一堂课,我们说了“想说”的几个特点。今天我们接着来聊一聊“能说”。
什么叫作“能说”呢?是不是指这个人说话特别快、特别流畅?还是说这个人舌灿莲花,说的话,让大家拍案叫绝呢?
都不是。
你试想一下,假如今天有一种机器。你脑子里的想法、画面、概念,都可以透过这个机器,在对方的脑子里,一模一样地复制出来。
你脑子里想到悲伤,对方脑子里也出现悲伤;你脑子里想到钢铁侠,对方脑海里,也同样出现钢铁侠。是不是很神奇呢?
实际上,这种机器,已经发明了五六千年。这种机器的名字,就叫作语言。语言,就是把我脑子里的讯息,传递到别人的脑子里。
虽然发明了这么久,可是这个机器并不是人人都会用。有的人用的好,有的人用的坏。对于那些用的好的人,我脑子里想什么,就能让你脑子里也出现什么。
我脑子里是感慨,你脑子里同样出现感慨,我脑子里是悲伤,你脑子里,也同样出现悲伤。
而对于那些用的坏的人来说,我脑子里的东西,传不进你的脑子里;或者是传进去了,但是传错了。比如说,明明我想传达的是悲伤,结果你听完之后哈哈大笑。
这就是机器出了问题,这就叫作“不能说”。
因此,所谓的能说,不是指你语言精妙、辞藻华丽;而是说,它真正的意思,是你能不能精确地表达出你想说的意思。
之前网上有个挺火的段子,告诉大家要多读书。不然,见到漂亮的女生,有的人脱口而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便是瑶台月下逢。”
你憋了半天,也只能来一句,“靠,刚才那个女生,也太TM漂亮了吧!”多尴尬!
这时候,一般人会跟你讲,前面的有文化,叫“能说”。后面的呢,叫作“不能说”。
但是,我倒是觉得,这位说出“这女生实在太TM漂亮”的人,才是真正的“能说”。
咱们评价一个人说话水平的高低,看他能不能精准的传达两样东西:一是传达讯息,二是传达感受。
当一个人说“这女生真TM漂亮”的时候,他在传达什么?毫无疑问,他在传达感受。
所以,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这个女生真TM漂亮”的时候,你要知道,说的人想要传达的感受是什么吗?
当然知道了!他要表达的是“这女孩!真!的!好!漂!亮!”
他看到这个女生的震撼,他对这个女生的赞美,你已经完完全全地抓住了。哪怕只有这么一句,听起来有点粗俗,也叫作“能说”。
而反过来,如果一个女生经过,有人摇头晃脑地跟你说:“若非群玉山头见,便是瑶台月下逢。”我估计,你感受到的反而不是一种震撼,而是一阵油腻。
所以,是不是能说,不在于你用的是诗词,还是大白话。而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表达出你想表达的东西?
为了显得能说,很多人喜欢引经据典,用辞藻华丽的诗词。其实不用。
诗词,是古时候的人,传达感受的方式。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你拿着诗词,这种“懒人包”来传达感受的时候,有时候反而没有办法精确地传达。
真正的能说,是准确地表达你自己,传达你的想法、你的观念、你的主张。
如果你想传达的东西,只有诗词才能够传达,那就用诗词;如果你想传达的感受,用一句脱口而出的TMD就能够传递,那就用TMD。
否则,都叫作“不能说”。
一个能说的人,能够精准地知道,自己要传达什么,并且用合适的方式传达出来。
能说的第二个特质,在于你扮演的身份和角色。你得意识到,有些话,不是你能说的;不是说你没法讲,而是说,这话你说出来会很怪。
我举一个例子,常听相声的人,应该都听过相声里的伦理梗。也就是说拿爸爸、儿子、丈夫、媳妇,这些有伦理关系的人,来做文章。演员伦理梗用得好,会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但我换个场景,你想想,两个十来岁的小孩,猛用伦理梗。一口一个“我是你爸爸”、“你偷我媳妇”,观众会觉得人小鬼大,十分的讨厌。
这就是,别人能说的,你自己未必能说。作为一个表达者,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再比如说,第五季的《奇葩说》,请来了经济学家薛兆丰老师,来当导师。有一期的辩题叫作“要不要在房本上,加上伴侣的名字”,薛老师有一段话,非常精彩。
那个时候,薛教授是这么说的:“结婚,就是办企业,就是签合同。办的是家庭企业,签的是一张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双方一起办企业。传统上呢,是女性早一点付出。男方的投入,是比较晚的。所以,这时候女方,向男方要一点抵押,要他表示一下,这是没有问题的!”
这一段话,在网上得到了非常正面的反馈。看下面观众的留言,都觉得薛教授果然很理性、很冷静,能直面真相。
但其实,你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段话,还真的只能是薛教授讲。因为他是经济学家,他在台上的形象呢,也特别的实心眼。他讲这番话,大家才会觉得特别理性。
如果换一个人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不信的话,同样的一段话,我用我的人设来讲一次,你听听看:
“结婚,就是办企业,就是签合同。办的是家庭企业,签的是一张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双方一起办企业。传统上,是女性早一点付出,而男方的投入,是比较晚的。所以,这时候女方,向男方要一点抵押,要他表示一下,这是绝对没问题的!”
我这么讲,是不是特别像田园女权?可能我讲到一半,你就听不下去了。
这就是咱们提到的,你能说什么,是由你所扮演的角色所决定的。最厉害的,不是他说出了这个道理,而是只有他能说这个道理。
那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说,如果有一句话,跟你的角色不符合,但是你特别想说,怎么办呢?
我教给你一个小窍门,叫作“这是我从别人那里引用的”。
我举一个例子,《奇葩说》有一个辩手,叫作颜如晶。她是一个萌萌的,胖胖的小姑娘,非常可爱,很多人喜欢她。
可是,她有一个麻烦,就是因为她真的很可爱,当她要讲一些历经沧桑的话的时候,就特别没有说服力。
在第四季奇葩说里,有一道辩题,叫作“没有上进心,我有错吗”。当时如晶是反方三辩,她要一句话,来升个价值。她准备的是“人生没有高下之分,人生,无非是左右之别”。但是她不能讲啊,一个二十岁的小女生,这么说,谁信啊?
在节目里,她的表达方式很巧妙。她说:“执中学长教给我一句话,叫作人生没有高下之分,人生无非左右之别”。当时她说完,全场沸腾。我在现场看的时候,就觉得如晶太聪明了。
因为她引用的东西,在她的人设之外。
如果以如晶可爱的模样,她老气横秋的跟人说,“人生没有高下之分,人生无非左右之别”。大家就有种十几岁小孩玩伦理梗,居高临下指点人生的感觉,会很怪的。
所以呢,她加了一句,“这是我听来的,不是我说的。”表达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这就是能说的第二点,别人能说的,你未必能说。
作为表达者,咱们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说的,什么是引用后,才能说的。
最后,留给大家一道小作业:
请你想想,有没有一种情况,当你听到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他说的话是对的,但你觉得特别特别别扭呢?欢迎分享一下。
我是马薇薇,人人都需要的表达课,我们明天见!
大四应届毕业师范生,刚结束两个月的高中语文教师实习。实习期发现许多孩子压力大到才高一就非常为高考焦虑,当时私下跟孩子们说,根本不需要这么焦虑,高考能不能考好关键还是看高三,现在想那么多也没用balabala……现在想想自己真是说错了话,如果我是他们的同学,说这样的话缓解他们的压力未尝不可,但我当时的身份是一位老师,直接点破高考关键看高三这样的观点容易让学生觉得高一不需要太努力,反正老师都这么说了……哎,要长教训啊!买了表达课是因为觉得自己迟早要当老师,而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就是一种考验当众表达技巧的职业。加油吧!
好大一场雨_yf 回复 @zzzzzzzyb: 高二要牢牢地把基础打好,为高三冲刺做准备。不需要太焦虑,也不要太早就进入高考备战的状态,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容易后期疲惫。就像你长跑,如果跑到一半就开始冲刺,快到终点线的时候你反而没力气了。你现在高二就正是处在长跑跑到中间位置的那个阶段,匀速用力,各科打好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要重点关注,争取在高三前让弱势学科不再是弱科,把差距弥补上来,这样高三会轻松很多。加油!
今年刚毕业,做的是销售岗位,现在在试用期,到手3200元,转正后(底薪4500+奖金)。领导说,新人不转正的影响也不大,因为你们能拿的奖金也不多(新人才来,市场销量很小)。这话适合我们新人之间吐槽,但是他来说就不合适了。明明是不给我们转正、降低成本(剥削我们),还说的这么漂亮,以为我们傻啊。 正确说法:你们新人好好干,争取转正后多拿奖金。
咿呀学语123 回复 @语言的奥妙: 主要为了降低成本吧,讲求效率,就牺牲了公平等。
语言在传递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信息的损失,所以传播者要站在听者的角度,考虑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方式,然后再来表达。
留金AAA 回复 @仲玥_z5: 同学,我们又相见了
我就是那个人
评价一个人说话水平的高低,要看能不能精准传达两样东西:一是传达讯息,二是传达感受; 第一个特质:能够准确地表达你自己,并传达出你的想法、你的观念、你的主张,不在于你是用诗词还是大白话;第二个特质,对自己所处的身份和角色要有清晰的认知,自己别人能说的,自己未必能说;说出的话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当前的身份角色;不符合时可以采取从别人那里引用形式;
人设需要时间来建设,特别是面对不太熟悉甚至是初次见面的人。我属于那种长得特别显年龄小的…反正我说啥稍微带点思考的话(特别是刚好涉及到政策时事的)他们都觉得别扭。难受…
一只鱼_lv 回复 @Tsiporrah: 嗯…很有道理,顶你上去。不光有时间问题,我是有一种“尴尬应对机制”,就是大家都不熟的时候,我不自主地让自己扮演那个搞笑的形象,导致很多人先入为主,不能接受正经起来的我……
每当我觉得我爸做生意的观念有些陈旧想指出的时候就很变扭。。还有指出上司的错误的时候
怪不得我跟我舍友说要早起多看书,早点把六级过了他们听不进去,我的表达也有问题,会给人有种小大人的感觉,容易抵触。
请问,今年的这个专辑与去年的好好说话专辑,区别有哪些?
米未MeWe 回复 @蓢清: 当众表达是说话中最核心的部分 所以回单独成课来一起探究,并且融入了3位新奇葩老师,在不同的场景风格下探讨“当众表达”的痛点难点
一天下班,吃完晚饭做完家务后,我走进卧室,媳妇和女儿在一块说些有的没的,我就去更换衣服,可能是太累,就“唉”了一声,这时媳妇接过话头,说了句“人要乐观一点,别唉声叹气的”,我笑了下,没想到,一旁的上幼儿园大班的6岁女儿补了一句“你要振作!”。听着话是对的,但又觉得这话,老气横秋有些别扭,我就问“从哪听来的 要振作 这个词”,女儿微笑又漫不经心的说“动画片《海绵宝宝》啊”。用薇薇姐的今天理论,应该这么教她“宝宝,你的话是对的,但你是小朋友,鼓励大人开心时,可以说:老师说了,在你累的时候更需要振作!”,这样你的意思表达了,而且是借用老师权威说的,才更有说服力,对吗!